據《說文解字序》中所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這段記載中提到的人物倉頡,據說乃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而更為令人記住的一點是,他就是漢字的創造者!
眾所周知,漢字的來源非常的悠久,有史記載的內容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年代,在全世界的文字中都很難找到像漢字如此歷史悠久的文字。而與此同時,漢字也是如今世界鮮有的象形文字。
那麼,為何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使用的文字都字母化了的情況下,中國卻能夠始終的保住象形漢字呢?
下面,先從象形文字開始進行說明。
一、象形文字是古老字體,是最早產生的文字
大約是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時候,由古埃及人率先將圖畫文字進行演化,從而發明了象形文字。而由於發明的時間非常的久遠,因此就如今的研究表明,象形文字乃是世界上一種最古老的字體。
所謂的象形文字,指的就是純粹利用了圖形來作為文字進行使用,並且象形文字在形狀上與其所表示的物品或者是含義是非常的相像的。也就是說,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將所要表達出來的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利用線條或者是筆畫勾畫出來。
這種文字的優點在於能夠讓人類更加簡單的去理解一些字所表達的含義,畢竟這樣的文字就跟畫圖的道理非常相似,但是缺點就在於這種字寫起來會非常的慢,因為當寫字跟畫畫一樣麻煩的時候,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像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還有古印度文以及我們中國的甲骨文、石刻文等,都是曾經獨立地從原始社會中最簡單的圖畫以及花紋演化出來的,逐漸的形成了各種象形文字並流傳下去。
不過,如今看來在這些象形文字中,就只有漢字仍保留了下來,並且還依舊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作為延續已久的文字,漢字一直以來傳承有序且包羅萬象,所衍生出來的文化更是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
不過,漢字在千百年來的流傳過程中,也並非一直都是非常的順利,實際上在近代的時候,漢字就曾經經歷過差點被取締的危險!
二、國家危難之際,漢字面臨被廢除之危機
眾所周知,在我國近代之時,國家的情況並不容樂觀,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許多的學者為了促進文字的發展而做了許多的努力,希望可以通過文字改革的方式,來改變國人當時普遍落後閉塞的精神面貌。
在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之下,有部分相對激進的專家學者們認為,若是想要降低文盲率的話,那麼就需要讓更多的人擁有識文斷字的能力,而這就必須要進行文字的改革,要廢除複雜的漢字。
由於漢字不僅結構複雜,且傳授書寫相當的困難,因此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於是,當時的眾多文人學者認為,中國的文字就應向先進的西方看齊,直接採用簡單的字母作為文字載體,因此紛紛提倡將漢字拉丁化,
在推動漢字拉丁化的過程中,包括魯迅在內的許多著名學者表現得非常積極,甚至錢玄同還曾提出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言論。
在這些學者看來,漢字過於複雜的缺點,,實際上嚴重的妨礙了知識水平、生活水平底下的國民們的學習進程,而國民的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則必將會導致整個中國在世界上陷入落後的深淵,從而一步步的走向滅亡的結果。
在眾多的反對聲中,漢字拉丁化的聲音越來越盛,由此可見當時漢字的地位是多麼的岌岌可危。
因此,在眾多的專家學者們的推動之下,漢字拉丁化真的被提上了日程。在1931年的時候,甚至還制訂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的標準。在這套標準之下,那些原本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們,只要學會看懂數十個拉丁字母,並且學會拼寫的話,那麼就能夠加以使用了。
這樣看來確實是非常的方便,但是實際上這種文字卻是錯漏百出的,並且漢字拉丁化實則是開始了廢除漢字的進程。所幸的是,這樣的文字改革並沒有能夠最終進行。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為了讓國民更好的學習漢字,於是便全面的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同時還使用了拉丁字母來作為注音工具,這樣一來,既保住了漢字,又避開了漢字的弊端,因此當時的掃盲行動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讓漢字得以保留了下來。
然而,除了這次之外,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許多的動蕩。那麼,究竟是這位什麼原因,才讓中國能夠保住象形文字呢?
三、漢字具有獨特優勢,保留象形文字絕非偶然
首先,中國之所以能夠保留著象形文字,是因為中國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象形文字是在久遠的古代時出現的,而中國的悠久歷史,確保了文字不因此而斷層,從而避免了文字的喪失或二度改造,讓象形文字得以一直保留下來。
與此同時,在中國的歷史上,還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先進的地位,因此很少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文明的影響,很少主動學習以及模仿其他的文明,這也保證了象形文字的流傳。
並且,雖說中國地大物博且人口眾多,但是由於中國的地理位置在古代時相對來說是比較封閉的,並且曾經還因為在實力上領先於世界,而減少了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來往。
在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之下,使得漢語與其他的文化相對的被隔離開來,讓漢字與其他語言文字之間保持著相對的獨立,而交流融合比較少了便不容易被同化了,這也讓中國保留了象形文字。
此外,漢字的魅力也是其能夠保留至今的一大重要因素。
確實,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但是實際上也並非能夠每一次都抵禦住外來的入侵。但是,在中國歷史上短暫的被外族徵服的過程中,中華文明不僅沒有被廢除,甚至還以自身強大的融合能力成功消納了其他文明,讓外族不惜拋棄原本的文字而使用漢字。而這就是漢字的魅力所在,也是如今的中國依舊沿用的一大關鍵因素。
這樣看來,中國能夠保留住象形文字,漢字能夠延續至今都絕非偶然!
小結
作為中華文明的代、我國重要的文化根基,漢字誕生已久,並且還經過了自身綿延數千年的傳播歷史,在此期間更是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的文字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使得這些國家的文字得到了發展。因此,漢字是國民值得驕傲的一份歷史遺存,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相應的義務去進行珍惜和愛護。
而現如今,漢字更是作為世界上少有的保留著的象形文字,因此其本身也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除中國以外,其他所有曾使用過象形文字的文明都早已走向了滅亡,但中國卻依然在世界之林屹立,這一對比足以說明了中華文明的強大之處。
對於這樣的文字,我們要儘量的將其發揚光大,並且將其繼續的傳承下去,切莫讓老祖宗留下的心血在我們的手中斷了傳承!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