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長傳播多種多樣,你又知道多少呢?讓我們去看看吧。
植物,一生固定生長在一個地點,直立不動。那麼,是誰把它們的代表送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去呢?是人嗎?不錯,這裡有人的功勞。你看,起源於南方沼澤地的水稻,經過人們的引種栽培,今天已出現在萬裡之外的北方水田中。可是地球上還有幾十萬種野生植物,又是誰幫助它們遷徙的呢?
植物主要是靠傳播它們的繁殖體——種子和果實來擴大它們的分布區域。各種植物在進化的歷程中,都練就了一身傳播種子和果實的本領;同時還都各自找上了一位配合默契的好幫手,共同來完成形形色色的傳播活動。生長在田野裡的蒲公英,它的果實很小,但在頭上卻頂著一簇比果實本身還要大的絨毛,微風吹來,那簇絨毛就像打開的降落傘似的,帶著果實,遠離母株,乘風飛揚,飛到很遠的地方,降落下來,在另一個地方,開始繁殖新的一代。
我國南方有一種大樹,它的果實像一把把又闊又長的大刀,高高地懸掛在樹梢上;成熟時果實開裂,無數種子飛將出來,好像一群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種子本身很小,但它三面都連著一層像竹衣似的半透明薄膜,外形活像一隻平展雙翅的蝴蝶,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木蝴蝶」,而植物本身也就獲得了這一美名。蒲公英、木蝴蝶有著共同的幫手——風,來協助它們傳播種子和果實。凡是靠風力來傳播的種子或果實,都會長出像蒲公英的絨毛或木蝴蝶的薄膜這一類的「翅膀」。「翅膀」能使種子和果實的比重減輕、浮力增大,一旦風起,它們就隨風飄去,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靠風傳播繁殖體的植物還有楊樹柳樹、榆樹和楓楊等。
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的植物,很自然地,它們要靠水的幫助來傳播繁殖體。椰子可算是植物界中最出色的水上旅行家了。椰子的果實有排球那麼大,果實的外面有層革質外皮,它既不易透水,又能長期浸在又鹹又澀的海水裡而不被腐蝕;果實的中層是一層厚厚的纖維層,質地很輕充滿空氣,有了這一厚層纖維,就使整個椰子像穿上了一件救生衣漂浮在水面;內層才是堅硬如骨質的椰殼,保護著「未出世」的下一代。當椰子成熟時,就會從樹上掉落下來,如果掉入海中,海潮就能把椰子帶到幾百千米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然後再把它衝上海岸,若是環境適宜,那麼,一株幼小的椰子樹就會在那兒開始它的獨立生活。
夏天,我們都曾見過荷花池裡的蓮蓬吧?它們像一隻只翡翠做的小碗,挺立在池中,別看它比你的拳頭還大,如果用手去捏它一下,它也能被你一手握在掌心,原來蓮蓬的質地就像海綿那樣疏鬆,裡面貯滿了空氣,就這疏鬆的組織間,嵌埋著幾十顆蓮子。秋後,蓮蓬就會像一海綿船,載著它的乘客——蓮子,在水面漂浮遠去。現在我們知道了,靠水傳播的種子、果實,它們外面總是包裹著一層又厚又輕、充滿著空氣的保護層,使它們能夠浮在水面,隨波遨遊。
更多的植物,卻是依靠人或動物傳播種子或果實的。有的種子或果實非常細小,當你無意踩上它們時,它們就粘著或嵌在你的鞋縫裡,你走多遠,它們也跟多遠,當你略一頓足,那麼,它們就和塵土一起,掉到了新的領地上。另一些植物,果實和種子上長著各種各樣的刺或鉤,一旦人或動物和它接觸,那些帶鉤、長刺的小傢伙,就能牢牢地掛住動物的皮毛或人的衣物,散播到遠處去。這類帶鉤、帶刺的種子或果實,最常見的有牛膝子、蒼耳子、竊衣、鬼針草等。
鳥類也是替植物傳播繁殖體的好幫手。當鳥類在森林中覓食時,晶瑩欲滴的小漿果,引誘著成群的鳥兒,性急的鳥兒往往是連肉帶籽地一口就把漿果吞入肚中,不久,種子再隨著鳥糞被排洩出來。鳥兒飛到哪裡,種子就在哪裡發芽生長。當然,植物界裡還有許多「不求人」的種類,像風仙花、豌豆等,它們不靠風、不靠水,也不靠動物,而是靠自身的彈力將種子從果實中彈射出來。最有趣的要算噴瓜,它很像橄欖,但比橄欖要略大一點,種子不像我們常見的瓜那樣埋在柔軟的瓜中,而是浸泡在黏稠的漿液裡,這種漿液把瓜皮脹得鼓鼓的,繃得緊緊的,強力壓迫著瓜皮;當瓜成熟時,稍一風吹草動,瓜柄就會自然地與小瓜脫開,瓜上出現了一個小孔,就像揭去了汽水瓶的蓋子那樣,把漿液連同種子,從小孔裡噴射出來,一直噴到幾米遠的地方去。像這樣傳播種子的植物是很多的。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真的很多樣呢,大家都了解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