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活動小編
30萬豐臺人在這裡
拆遷規劃大事小情
關注
怡和世家安置房小區已經入住6年,但地下車庫卻遲遲沒有正常投用;2.5公裡外,石榴園北裡的7棟老樓,一半電梯因年久失修關停了7年。去年,居民們不斷撥打12345熱線投訴。有車停不進、有梯乘不上,這些身邊小事愁壞了小區居民,也讓多年無解的老大難問題擺上了臺面。馬上辦、要辦好,市疏整促專項辦搭建市級溝通平臺,幫助基層協調相關部門調度有關企業加速問題解決。通過接訴即辦、多級聯動的督導工作機制,全市29個「治理類街鄉鎮」的201個「問題事項」中,156項已基本解決或有了解決方案。
石榴園北裡 資料圖 周長強 攝
「老大難」未解 居民很鬧心
「不光小區道路兩側,連綠地、休閒廣場上都停滿了車。」在怡和世家住了三四年的居民劉女士說,今年以前,周邊其他小區居民也把車停了進來,就因為這裡沒人管、隨便停。
怡和世家是2014年開始陸續入住的安置房小區,有居民近2000戶。石榴莊東街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短短6年裡,這裡已經換了3家物業公司,「小區環境髒亂差,居民認為物業不作為,形成惡性循環。」
但環境問題的根源是停車問題。小區建設之初就有地下車庫,卻因硬體設施驗收問題一直沒有投用。「最初這個小區入住居民少,地上車位夠用。」怡和世家開發商北京建機房地產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幾年小區入住居民增多,停車問題越發嚴重。
目光再投向石榴園北裡的7棟老樓。這些樓建於上世紀90年代,是標準的筒子樓。早在2012年,7棟老樓的14部電梯就時常出現故障,經過檢查它們都須「退役」。「更換電梯成本較高,當時資金有限,沒法一次性全部更換,只換了一半。」公房的運營單位中創物業公司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受資金所限,7年來,每棟老樓都只運行一部電梯。
以29號樓為例,一共9層,每層住了36戶居民。「所有人就靠這一部電梯,高峰期都得排隊等著。」住戶們的抱怨不絕於耳。
平臺溝通 難題半年解決
問題為何久拖不決?社區和街道一方也有苦衷,找產權單位和開發商協調費用和責任分擔事項,一直阻力重重。
去年,兩個小區所在的大紅門街道因12345熱線訴求較多而被列入「治理類街鄉鎮」,接受市疏整促專項辦督導。這也為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契機:市疏整促專項辦搭建市級溝通平臺,市國資委調度相關企業加速問題解決。
針對怡和世家的車庫問題,市國資委協調了項目開發商北京建機房地產公司按規劃實施綠地、完成人防工程,由建機房地產的上級公司京城機電資產管理公司加大經費投入、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對於石榴園北裡的電梯問題,協調首開集團與物業公司,對長期不運行的電梯進行維護,保持運行。
半年多的時間裡,兩個小區的居民看到了身邊的變化:怡和世家去年底迎來了新物業公司,補種了七八千平方米的綠地,地下車庫去年完成工程驗收,今年年底有望完成人防驗收;石榴園北裡關停的7部電梯裡,有6部已經成功安裝,預計下周便可運行,剩餘1部因屬於商品樓,正在走公共維修資金程序解決。
高位推動 督辦基層「小事」
「市級部門從上到下推動,我們街道一方從下向上配合著,難題迎刃而解。」大紅門街道辦事處一位負責人說。
解決問題效率之快,背後是市區街協同機制發力。北京有330多個街鄉鎮,治理類街鄉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面對基層久推不動、百姓訴求強烈的老大難問題,本市也正在形成一套新的工作方法和機制。
「這些問題都是橫跨多個部門和企業,基層一方難以協調和推動,那我們就來協同,幫助基層想辦法。」市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說,為了一件事把各委辦局相關處室聚到一起,如鏈條一般接力推動,最終以一類問題推動一個方面政策的突破。目前,全市15個市級部門的50多個業務處室都積極參與到這些街鄉鎮問題的治理上來。
幾乎每個月,這些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都要搬上市級部門的協調會,街道、社區與相關委辦局、市級企業之間,不再是低效的文件式溝通,而是面對面交流討論,向前一步解難題。
1
end
豐臺那些事綜合整理編輯,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