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醫美行業虛假廣告太多,網站上的很多照片是假的,案例也是假的,每一個整形手術做出來都那麼好看嗎?我承認反正我是做不到。」5月10日,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欒傑對當下醫美行業亂象進行吐槽。他說,那些求美者整形前後的照片大部分是通過PS技術合成的,大家不要相信。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部分醫健領域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目光聚焦到醫美行業。5月10日,以「推進醫美產業健康發展對話美好生活需要」為主題的座談會在「雲」端舉行。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探討了醫美產業現狀,並建言行業規範發展,正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
政協委員:醫美行業潛力巨大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表示,醫美產業的不斷發展,是中國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體現。但人民群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與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仍然比較凸顯。」他提出,醫美行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的渴求,醫美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於消費者如何判斷適合自己的醫美解決方案,黃宇光建議,從醫療角度來說,有三個衡量標準:一是安全,二是有效,三是舒適,缺一不可。消費者要有風險意識,尤其要注意麻醉風險,要關注麻醉醫生的資質和規範。
圖源:圖蟲創意
「整形美容行業一方面有剛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行業不規範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黃宇光提出,目前醫療美容機構的麻醉需要建立準入機制,麻醉必須建立最低安全監測和環境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認為,疫情之下擴大內需,醫美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和抓手,潛力巨大。數據顯示,醫美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2018年我國整形美容收入達2245億元,3年增長31.83%。據此發展,203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美容市場。但目前,我國美容醫師滿足率不到10%,意味著很多求美者找不到醫生。
同樣,健康產品的供給也嚴重落後於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如何來填補這個鴻溝?敖虎山提出,健康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發力點。
行業亂象叢生,案例照片多半是假的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大量求美者面臨的醫美市場專業水平良莠不齊。據欒傑介紹,我國平均每年都有數百人因整形外科手術致傷、致殘,甚至不幸導致死亡。這種現狀恰恰是源於中國醫美行業的人才,尤其是接受過正規整形美容專業培訓的醫生十分短缺。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會員人數約2800人,公立醫院實際從事整形美容外科的醫生約4千人,但目前在市場上,北京現有600餘家醫療美容機構,杭州、成都均有400餘家,全國總共不少於5000家。」欒傑表示,可以判斷,很多整形機構的醫生都沒有經過正規嚴格的整形外科規範化培訓。另外,很多正規醫院成立整形外科時,只是從婦產科、眼科等科室招募醫生。大量不正規的機構中,還充斥著不少連行醫資質都沒有的「整形醫生」。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候任主委、北京協和醫院整形美容科王曉軍對社會中存在的黑診所亦感到十分痛心。她說,黑診所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毒瘤。王曉軍曾經接診過一名患者,這個姑娘在機構中接受簡單培訓之後就在自己臉上注射玻尿酸,連續三次之後,病人臉上開始反覆出現肉芽腫和潰爛。「現在網上有很從國外進口的玻尿酸在進行銷售,監管力度薄弱。」王曉軍說。
如今大量資本進入醫美行業,不少生活美容機構轉型成為醫療美容醫院。擁有了富麗堂皇的裝修和不少床位,但大家卻缺乏技術和專業人才。王曉軍在調研時曾發現,一些外觀看起來很好的醫院裡面卻一個醫生都沒有,僅僅是在整形外科醫生多點執業的時候,醫院才會有醫生團隊出現,甚至前來執業的都不一定是真正的整形外科醫生,這是個非常糟糕的現象。「發達國家是以整形外科醫生為主體,而我們是先有機構,後有醫生團隊。儘管現在已經進步了很多,但行業仍存在大量盲點。」王曉軍說。
圖源:圖蟲創意
欒傑發現,行業亂象主要體現在虛假宣傳上。他著重提醒,廣大求美者千萬不要被機構所提供的案例照片所迷惑,那些照片多半都是假的。「我就曾經收到過簡訊,問我要不要女孩整形前後的照片,我問對方這些照片哪兒來到,對方承認都是PS的。」欒傑說。
入行門檻過低,專家呼籲建立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制度
如今,無論是社會還是業界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整形外科不那麼重要,存在輕視這個學科的現象。但事實上,在發達國家,整形外科醫生拿到執照需要的時間僅次於神經外科,一般需要7到8年。如果一位普外科的醫生專門從事整形外科,至少需再經過三年時間的專科培訓。因此,整形外科醫師的醫生比普通外科醫生要高一些而不是更低。在我國的情況卻是,只要是外科醫生,稍加培訓就可以成為整形外科醫生。
對於醫美行業未來發展,欒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高度重視整形外科存在的風險;二是再次呼籲建立專科醫師制度;三是加強執業醫師的管理考核。
需要正視的是,中國如今已經成為繼美國、巴西之後第三大整形美容的消費國家,考慮到中國14億人口,醫美行業未來前景可期,但行業過快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安全問題。王曉軍認為,醫療美容沒有小手術,全社會要對醫療美容安全給予高度。
王曉軍認為,整形外科醫生要在外科系列培訓基礎上進行個人美學修養的培訓。只有不斷進行個人修養方面的學習、提升和跟進,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整形美容外科醫生。
王曉軍提出,「美麗中國」不光要有美麗的環境、美麗的人文,還要有美麗的人,雖然大家對美的認識具有個性化特點,但大家不要盲目追求「網紅臉」,或是今天喜歡「韓國臉」,明天喜歡「歐美臉」,大家仍要有自己文化體系下的美的標準,普世美學標準亟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