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水有多深?虛假廣告多見,整容前後照片要PS

2020-12-12 健康界

來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醫美行業虛假廣告太多,網站上的很多照片是假的,案例也是假的,每一個整形手術做出來都那麼好看嗎?我承認反正我是做不到。」5月10日,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欒傑對當下醫美行業亂象進行吐槽。他說,那些求美者整形前後的照片大部分是通過PS技術合成的,大家不要相信。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部分醫健領域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目光聚焦到醫美行業。5月10日,以「推進醫美產業健康發展對話美好生活需要」為主題的座談會在「雲」端舉行。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探討了醫美產業現狀,並建言行業規範發展,正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

政協委員:醫美行業潛力巨大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表示,醫美產業的不斷發展,是中國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體現。但人民群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與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仍然比較凸顯。」他提出,醫美行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的渴求,醫美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於消費者如何判斷適合自己的醫美解決方案,黃宇光建議,從醫療角度來說,有三個衡量標準:一是安全,二是有效,三是舒適,缺一不可。消費者要有風險意識,尤其要注意麻醉風險,要關注麻醉醫生的資質和規範。

圖源:圖蟲創意

「整形美容行業一方面有剛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行業不規範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黃宇光提出,目前醫療美容機構的麻醉需要建立準入機制,麻醉必須建立最低安全監測和環境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認為,疫情之下擴大內需,醫美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和抓手,潛力巨大。數據顯示,醫美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2018年我國整形美容收入達2245億元,3年增長31.83%。據此發展,203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美容市場。但目前,我國美容醫師滿足率不到10%,意味著很多求美者找不到醫生。

同樣,健康產品的供給也嚴重落後於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如何來填補這個鴻溝?敖虎山提出,健康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發力點。

行業亂象叢生,案例照片多半是假的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大量求美者面臨的醫美市場專業水平良莠不齊。據欒傑介紹,我國平均每年都有數百人因整形外科手術致傷、致殘,甚至不幸導致死亡。這種現狀恰恰是源於中國醫美行業的人才,尤其是接受過正規整形美容專業培訓的醫生十分短缺。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會員人數約2800人,公立醫院實際從事整形美容外科的醫生約4千人,但目前在市場上,北京現有600餘家醫療美容機構,杭州、成都均有400餘家,全國總共不少於5000家。」欒傑表示,可以判斷,很多整形機構的醫生都沒有經過正規嚴格的整形外科規範化培訓。另外,很多正規醫院成立整形外科時,只是從婦產科、眼科等科室招募醫生。大量不正規的機構中,還充斥著不少連行醫資質都沒有的「整形醫生」。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候任主委、北京協和醫院整形美容科王曉軍對社會中存在的黑診所亦感到十分痛心。她說,黑診所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毒瘤。王曉軍曾經接診過一名患者,這個姑娘在機構中接受簡單培訓之後就在自己臉上注射玻尿酸,連續三次之後,病人臉上開始反覆出現肉芽腫和潰爛。「現在網上有很從國外進口的玻尿酸在進行銷售,監管力度薄弱。」王曉軍說。

如今大量資本進入醫美行業,不少生活美容機構轉型成為醫療美容醫院。擁有了富麗堂皇的裝修和不少床位,但大家卻缺乏技術和專業人才。王曉軍在調研時曾發現,一些外觀看起來很好的醫院裡面卻一個醫生都沒有,僅僅是在整形外科醫生多點執業的時候,醫院才會有醫生團隊出現,甚至前來執業的都不一定是真正的整形外科醫生,這是個非常糟糕的現象。「發達國家是以整形外科醫生為主體,而我們是先有機構,後有醫生團隊。儘管現在已經進步了很多,但行業仍存在大量盲點。」王曉軍說。

圖源:圖蟲創意

欒傑發現,行業亂象主要體現在虛假宣傳上。他著重提醒,廣大求美者千萬不要被機構所提供的案例照片所迷惑,那些照片多半都是假的。「我就曾經收到過簡訊,問我要不要女孩整形前後的照片,我問對方這些照片哪兒來到,對方承認都是PS的。」欒傑說。

入行門檻過低,專家呼籲建立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制度

如今,無論是社會還是業界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整形外科不那麼重要,存在輕視這個學科的現象。但事實上,在發達國家,整形外科醫生拿到執照需要的時間僅次於神經外科,一般需要7到8年。如果一位普外科的醫生專門從事整形外科,至少需再經過三年時間的專科培訓。因此,整形外科醫師的醫生比普通外科醫生要高一些而不是更低。在我國的情況卻是,只要是外科醫生,稍加培訓就可以成為整形外科醫生。

對於醫美行業未來發展,欒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高度重視整形外科存在的風險;二是再次呼籲建立專科醫師制度;三是加強執業醫師的管理考核。

需要正視的是,中國如今已經成為繼美國、巴西之後第三大整形美容的消費國家,考慮到中國14億人口,醫美行業未來前景可期,但行業過快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安全問題。王曉軍認為,醫療美容沒有小手術,全社會要對醫療美容安全給予高度。

王曉軍認為,整形外科醫生要在外科系列培訓基礎上進行個人美學修養的培訓。只有不斷進行個人修養方面的學習、提升和跟進,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整形美容外科醫生。

王曉軍提出,「美麗中國」不光要有美麗的環境、美麗的人文,還要有美麗的人,雖然大家對美的認識具有個性化特點,但大家不要盲目追求「網紅臉」,或是今天喜歡「韓國臉」,明天喜歡「歐美臉」,大家仍要有自己文化體系下的美的標準,普世美學標準亟待建立。

相關焦點

  • 被魔鬼附體的醫美,水有多深?
    新氧醫美的廣告總在電梯間強行循環灌輸「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的概念,各大醫美公眾號都在宣傳「不變美就等於犯罪」的歪曲價值觀。甚至計算著違法成本,直接拉明星來為自己做廣告,反正索賠費用的幾十萬,和打廣告的上百萬來說九牛一毛。
  • 公布醫美八大坑的美唄,自家平臺也難逃
    發布會上,美唄醫美創始人兼CEO龔連勝揭露了「醫美行業八大坑」:「合規機構佔比低、合法醫師佔比低、非法藥械大行其道、非規範操作屢見不鮮、醫美效果虛假宣傳、暴露用戶隱私、價格虛高、無安全保障」,並提出投資一億元啟動「億起嚴選行動」等計劃。
  • 聚焦315:超10%醫美企業曾受行政處罰,虛假宣傳等現象泛濫
    而當「溫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整形美容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由於缺乏統一監管標準,醫美行業亂象頻生,成為了醫療糾紛、虛假宣傳「重災區」。與此同時,醫美行業存在的風險問題也比較突出。數據顯示,現有的近3萬家醫美企業中中,有3,827家受到過行政處罰,其中,超過兩成的醫美企業行政處罰達到3條及以上。有1,738家收到法律訴訟,近半數企業法律訴訟信息在3條及以上。
  • 永和豆漿被罰30萬元 發布虛假廣告自稱「國禮」
    原標題:永和豆漿自封「國禮」,皮膚病醫院「造」患者,監管部門曝光重罰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曝光了12起違法廣告典型案件,主要涉及食品、藥品、醫療、教育培訓等行業。其中,因發布虛假廣告,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被罰款30萬元。
  • 新氧本想改變行業卻被行業改變,「大佬」入局醫美,戰鬥即將開始
    投稿來源:​睿財經醫美行業在近年迅速發展,據隨機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90後,對自己的個人形象並不滿意,100%的90後接受自己活著身邊朋友通過醫美等方式。之前,身邊朋友2018年前就關注了新氧的公眾號每篇更新基本都會去看,當時新氧的公眾號的文章質量非常高,有很多乾貨在裡面,不像現在通篇的軟文、廣告,關注一年多之後的朋友突然之間取消關注了,我十分好奇的問為什麼,朋友只是簡單說了一下原因"之前關注是因為有很多乾貨,而現在通篇的軟文、廣告,當然這個我可以忍受,畢竟是公司需要賺錢,但讓我取消的主要原因是新氧開始幫助別人定義審美,公眾號文章看多了,讓人感覺如果只有做過整容的女生才是完美和漂亮的
  • 醫美「神教」的罪與罰
    那麼新氧這輪廣告轟炸到底在暗示什麼?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非要用這種雲裡霧裡的方式來表達?答案是,新氧輸出的觀點根本不敢用直截了當的語言來描述,這條廣告創意的核心邏輯疑似在教唆低齡用戶整容,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暗示極強。
  • 醫美鐵幕:網際網路最失敗的入侵
    這樁命案引起了媒體與業界的探討,一時間,醫療事故頻發、非法醫美、無照經營、虛假宣傳……成為了醫美行業的特色標籤。據《2019~2025年中國醫療整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的數據指出,我國正規的醫美機構約有9500家,而無證經營的「黑診所」則超過6萬家,是前者的6倍之多。
  • 「真優美」幫忙用戶淘美容,「醫商通」幫助醫美機構管理和營銷廣告...
    真優美撇開了醫美行業熱衷的「愛美者社區」、「自營客服」,以純粹機構信息平臺的方式對接用戶與醫美機構,用創始人蔣一凡的話來說:「這個行業裡,成本太高,又無法標準化的事兒,最好不要做。」匿名問答以整形類型分類,用戶用文字和照片方式向機構詢問。
  • 醫美的暗黑童話
    壹1924年,《紐約每日鏡報》刊登了一則格外引人注目的廣告:誰是紐約最醜的女孩?該則廣告迅速引起了轟動和圍觀,因為它將給予不幸的獲獎者一次變美機會,還貼心的將參與者照片進行了處理。為了得到這次機會,很多女孩前赴後繼,勇於承認自己的「醜」。
  • 暴利的醫美行業:女人的錢,究竟有多好賺?
    來源:財經連環話最近幾年醫美大熱,誰沒做個美容微整啥的,都不敢自稱精緻豬豬女孩了!愛美女生們扛起了醫美消費一片天!這不最近「中國玻尿酸三巨頭」之一愛美客都要上市了!其實,成本暴利的背後還有高額營銷費,激烈的競爭讓醫美行業營銷變得格外重要!從傳統廣告到網際網路平臺再到機構導流,像我們熟悉的那幾個醫美平臺,機構入駐都需要繳納至少20%的利潤分成。還有美容院、美髮店、美甲店、甚至網紅、微商都成為了渠道,每介紹一個客戶都有一定的抽成。
  • 歐蜜亞小知識丨一次醫美等於護膚半年?醫美和整容可是兩碼事
    現在人們可是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貌,對美的追求也是也來越高,單純的護膚已經滿足不了愛美人士的日常需求了,愛漂亮是當代人最標緻的特徵。所以醫美微調整容這些事大家都見怪不怪了,而且醫美和微調越顯年輕化。醫美項目也逐漸開透明化。
  • 李依曉整容前後照片對比 起訴葉璇扭曲狗咬事件真相
    李依曉整容也再次成為一大話題,李依曉整容前前後照片對比曝光,李依曉5次整容細節對比!李依曉整容前後照片對比差別大,堪比換臉!   與李依曉之前的照片對比,李依曉整容的傳聞更是要成為鐵定的事實。因為現在的李依曉與之前實在是有太大的差別!下面就來看一下李依曉整容前後照片對比!   李依曉也對整容質疑進行了回應,稱人越變越美是好事,疑似承認整容。
  • 醫美水太深美的真諦不是千人一面
    「整容的代價絕不僅僅是錢。它需要你接受手術帶來的痛苦、疤痕,以及各種可能的遠期併發症。」更何況,醫療美容在中國急速發展過程中,還滋生出「黑醫美」這個惡之花。「現在『黑醫美』不是很多,而是非常多!」中國美容整形協會美容與再生醫學分會副會長王冀耕說這句話時將重音落在了「非常」二字上。
  • 女子朋友圈的自拍照,被醫美機構拿來打廣告,還惡意P圖
    但如果自己在朋友圈裡發的照片卻被莫名其妙用於整容宣傳,那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了。女子朋友圈發自拍照,卻成了被整容醫院拿去宣傳孫女士是一名模特,她的長相比較清秀,平時也喜歡在朋友圈裡展示自己。但前段時間她的照片卻被一家叫做和赫蘭氏的整容機構拿去做宣傳,在朋友圈裡貼上了兩張她的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兩三年前拍的了,一張是素顏另外一張有美顏。
  • 一個直播整容女背後的醫美亂象與利益鏈
    沒有為整容花過錢的人普遍對整容者有這樣的疑問:花上幾十萬忍受痛苦和風險,值麼?  小R認為這很值。  小R是一名手握著2000多個網紅資源的網紅經紀人。去年11月起,她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醫美歷程。  跟小R有同樣想法和相似經歷的求美者不在少數,真實的需求帶火了這個市場。  2016年醫美行業的融資狀況便能一窺其巨大的市場潛力。
  • 抖音臨界十纓整容前後,加州大學畢業居然在做直播!
    相比較與快手上以男性網紅為主,抖音上面的美女可要多得多,每次在評選抖音十大網紅美女的時候都會出現臨界十纓的名字,還被說臨界十纓長得真的很漂亮,但這份漂亮到底是天生的還是經過後天加工的,這就需要我們好好來分析分析了,不如看看抖音臨界十纓整容前後的照片再來決定也不遲,真沒想到加州大學畢業的臨界十纓現在居然在做直播
  • 許齡月整容前後照片對比 許齡月個人資料照片微博帳號背景
    許齡月因參演電視劇《左耳》而人氣高漲,其個人資料以及感情私生活遭到網友們的深扒。近日,許齡月被爆出整容照片,網上流傳的是許齡月整容前後的照片,許齡月整容前後照片來看,可謂是判若兩人,整容前的許齡月可是活生生的怪獸,想不到眾多網友們心目中的女神早前竟是這樣的。一起來看看許齡月整容之前的照片吧!
  • 女子朋友圈發自拍照,卻被醫美機構拿來打廣告,看清長相:騙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什麼事情發在朋友圈中,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且很多女孩子,都會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發一下好看的自拍。一方面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顏值,另一方面還可以找一下對象。不過現在朋友圈中的內容,卻並不是那麼安全了,總有一部分人會盜圖。
  • 2000萬人整容上癮 「整容界大眾點評」年入6億!女人錢 那麼好賺?
    來源:金錯刀中國人有多愛整容?根據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新氧的數據,2018年有2000萬中國人選擇醫美,且復購率高達92%,復購頻次每3~6個月一次。2014年5月,新氧上線醫美日記,至今積累了380萬篇用戶撰寫的整形日記,基本覆蓋了國內絕大多數的醫生和醫院項目;同時,新氧吸引來了多達7000多家的醫美機構入駐,覆蓋超過350個城市。因此在新氧上,用戶可以發布自己的整容經歷,並和其他用戶交流,也可以尋找認證過的醫院和醫生,向他們諮詢問題。
  • 更美APP首推「智能面部分析」功能,人工智慧成醫美行業新風向
    醫美行業首推「智能面部分析」功能,人工智慧與醫療美容相結合近期,全球領先的醫療美容與健康服務平臺更美APP推出了「智能面部分析」的新功能,通過上傳照片幫助用戶分析臉型和五官,並給出對應的醫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