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的代價絕不僅僅是錢。它需要你接受手術帶來的痛苦、疤痕,以及各種可能的遠期併發症。」更何況,醫療美容在中國急速發展過程中,還滋生出「黑醫美」這個惡之花。「現在『黑醫美』不是很多,而是非常多!」中國美容整形協會美容與再生醫學分會副會長王冀耕說這句話時將重音落在了「非常」二字上。
從奧美定到微整形
根據更美APP發布的《2017年醫美黑皮書》,全國正規醫美診所只有9500多家,而黑醫美診所是前者的6倍,約有60000家,它們往往規模小、隱蔽性強,常隱身於生活美容店、住宅區與酒店中。黑診所的手術量是正規機構的2.5倍,非法執業者是合規執業者的9倍,有15萬人之多。
黑醫美現象是醫療美容這個朝陽產業在中國急速發展過程中滋生的惡之花。中國人僅有1%的整形率,但從規模上看仍為全球第二大的整形美容市場,業內外無不為之振奮和垂涎。「醫美江湖的水很深,『黑醫美』只是其中一個問題」,王冀耕意味深長地說。
醫療美容針對的是健康人群,滿足的是人們審美的心理需求,利潤空間大,再加上醫保不覆蓋,使得公立醫院對此並不重視,市場的手反而能輕易觸及這一領域。
很快有掘金者發現這是一個富礦。2000年左右,一個名叫吳建偉的福建莆田人在成都一家醫院裡開設了整形美容科,很快又開了一家華美整形美容門診部。吳建偉的醫美第一桶金是通過奧美定注射隆胸掙到的。以吳建偉為首的一批莆田系醫美機構大肆推銷奧美定注射,賺得盤滿缽滿。
但很快,醫美產業遭遇了一次嚴重打擊,問題正出在了奧美定身上。該產品的副作用在注射後兩三年內大規模爆發,引起乳房發炎、感染、胸部變形,給眾多注射隆胸的女性帶來一生的痛苦。此後一段時間,很多人都產生了整形手術風險高這一印象,監管部門也加大了對手術的規範管理。
在此背景下,隨著技術的進步,危險係數相對較低的微整形開始流行。從打下巴、打臉頰再到打額頭,隨著「線提拉」技術的成熟,女性很多時候不用開刀就能擁有「蛇精臉」。王冀耕表示,近20年間,肉毒毒素的使用與光電技術的發展,是醫學美容領域最重要的兩項技術進步。
眼睛和鼻子的「返修率」最高
理論上,由於醫療美容屬於醫療範疇,所有的醫療行為都有風險。王冀耕說,比如,打玻尿酸最常見的事故打進血管裡,造成血管堵塞、組織壞死甚至失明。割雙眼皮的一個副作用是乾眼症,有的沒割好,還會導致閉不上眼。抽脂手術聽起來毫無風險,但如果術前檢查不嚴格,遇到身體有基礎疾病的求美者,會導致手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由於抽脂量大,會造成皮膚與身體組織的分離,實際上就是大面積的創傷,造成體液在短時間內的大量喪失,搞不好會休克甚至當場死亡。
八大處醫院頜面整形外科中心的主治醫生靳琦每次上門診時,遇到的求美者有三分之一都屬於整形修復,業界將其形象地稱之為「返修」。「返修分兩種,一種是因為整形沒做好,產生了功能上的問題,比如雙眼皮割壞了,閉不上眼;一種是對整形效果不滿意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這兩種情況各佔一半。」
靳琦表示,在面部整形項目裡,眼睛和鼻子的「返修率」最高。這是因為,眼睛與鼻子是人臉最引人注目的兩個器官,對面部容貌的改變最大,人們對它們的要求也最高。
但巨大的市場需求也造成了巨大的混亂。一些黑醫美診所以次充好,用一些性質不明的注射材料注射進入人體,引起鼻背變寬、水腫、發紅、透光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皮膚潰爛、失明甚至失去生命。導致整形修復的一大原因就是黑醫美的存在。對於黑醫美來說,往往是一名美發美容師,僅僅經過十天半個月的培訓,在雞翅上練習一下扎針,就開始拉客做生意了。
整形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在利益面前,醫生很難說出『不』字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醫生是應該拒絕求美者的過分要求的,但醫院投資方對醫生有業績要求,醫生因此有壓力。即使這個醫生不做,客戶也會找到另外一名醫生來做。」王冀耕說。
八大處醫院面頸部整形美容二中心副主任醫師李戰強認為:「一個人,能下決心走上手術臺,用動手術的辦法來改變自己的容貌,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些人有一個群體特徵,就是都比較挑剔,對自己要求較高,也很容易對整形效果不滿意。」
而求美者需要明白,醫美手段帶來的相貌改變是有限的,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李戰強在他的個人公號「整容是件逆天的事」上就寫道:「老天是最公平的,要想得到老天沒有給你的東西,你必須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絕不僅僅是錢。它需要你接受手術帶來的痛苦、疤痕,以及各種可能的遠期併發症。」
醫美領域也有過度醫美、過度整形的現象,這還是跟醫美機構的過度營銷行為有關。比如,打玻尿酸,本來你可能只需要打兩針,銷售人員勸你打了10針,或者本來只需要做個雙眼皮就很美了,卻忽悠你再開個眼角。
行業變化
新網際網路
醫美電商平臺出世
更美APP創始人兼CEO劉迪說,從消費人群來看,這一市場近兩年的快速增長,得益於85後、90後開始進入市場。對於這群年輕人來說,生育、重疾和衰老都還很遙遠,他們關心的是變白、變美、變瘦,所以會去做牙齒、減肥和整形。這批仍在讀書或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畢竟支付能力有限,因而對價格更在意、更敏感。
當中國的醫美產業正在從一個小眾、昂貴的精準市場走向一個大眾的、薄利多銷的市場時,悅美、更美、新氧、美麗神器等一大批打著社交旗號的醫美電商平臺開始出現了。一方面,它們以比百度低十幾倍的佣金吸引醫美機構進駐,另一方面,它們強調自己的垂直搜索特性,以推介更可靠更便宜的醫美服務來吸引求美者。
劉迪表示,進入他們平臺的醫美機構,都是他們一家一家親自去調查、核實過資質與實際手術量的。「對於醫美機構,我們做的工作相當於好大夫,對醫生和機構進行評級評分;對於消費者,我們的功能相當於小紅書,引導求美者去哪兒做哪些醫美。」
醫美平臺在令信息變得更加透明的同時,也給本就炙手可熱的醫美市場再澆了一把油。在醫美平臺上,整形達人們享著自己多次的醫美經歷,展示著自己整形前和整形後的照片,受到眾多求美者的歡迎與追捧。有業界人士指出,不排除他們中有一部分人直接就是醫美平臺僱傭的託兒。
「這還不算什麼。現在一些直播平臺招聘女主播,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她們先去整容。還有的公司讓女主播先貸款整容,再分期還貸,甚至還有公司開發出了分期美容的金融產品。」王冀耕表示。這些女主播的整容訴求無一例外都要求高額頭、大眼睛、錐子臉。「那些網紅臉令你看完第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美的真諦是和諧,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