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清偉
(一)
窗外,燈火閃爍,車水馬龍。
武漢,這個城市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美容醫生黃高敏用手將酒店的窗簾微微拉開,然後輕推窗戶,一陣江風吹來,清新撲鼻。在美容醫院忙碌了一整天后,夜晚才來得及打量這座因疫情「隔離」重生的城市。
櫻花已謝,傷懷的春天已過。這個城市撩撥著五月初夏的氣息。酒店外的大街上女人們裙裾搖擺,在夜色中嫋娜地穿行,口罩像夏夜裡的螢火蟲,散發出悠悠的光芒。
而四個月前,也是這個酒店,一群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的馳援武漢的醫生住下來,不舍晝夜地在附近的醫院「戰鬥」,上演白衣執甲、眾志成城的感人故事。
(黃高敏博士)
現在他們凱旋歸去!
懷想此情此景,黃高敏的雙眼似乎看到那一群白衣天使宛如一群白鷺飛過黃鶴樓的千年風雨,美麗的身影掠過波光瀲灩的長江,抒寫著一曲人間的心手相連。
她的眼光落在酒店枕邊的一張歡迎卡片上:「親愛的黃高敏博士,歡迎下榻酒店,致敬你——疫情後,首位來漢會診的中國美容醫生,感謝您為武漢美麗助力!」。卡片上一朵鮮豔的玫瑰,連著這行手寫的娟秀文字,燦爛在這座城市美麗依舊的夜色裡,暗香四溢。
作為一名美容醫生在疫情之後,來到這座城市,能做些什麼呢?
是的,她是來武漢的全國四萬名醫務人員+1。她內心湧起一種自豪感和沉甸甸的責任感。
(二)
四月,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城市解封。按下暫停鍵的各行業開始了重啟的步伐。
「黃博士,您好!鑑於你在行業的影響力、審美素養與技藝,我們集團誠摯邀請您作為首席醫美專家,馳援武漢!懇請得到您的支持!」。
一條邀請微信發到了黃高敏的手機上。
X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醫美連鎖機構之一,提供美容皮膚、美容注射、美容整形外科服務。然而一場新冠疫情讓中國的醫美行業遭受重創,唱衰行業有之,預測報復性消費到來有之。事實是像X集團這樣的大型醫美連鎖企業,高昂的成本運營更是雪上加霜,如何重啟,怎樣重啟?行業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黃高敏看來,一場疫情改變是深刻的,它改變的不僅僅是行業格局,也是一種新消費方式的誕生與重構,一種新的生命價值觀與審美觀的博弈與變異。疫情後的思維方式會導致什麼樣的醫美消費行為準則呢?醫美的現實性與變異性又在哪裡呢?為人的「身體」提供「錦上添花」的醫美,它的「轉型與新生」機遇在哪裡呢?疫情是否會衝擊「醫美人格理想」?作為一名美容醫生,疫情期間,黃高敏對於自己的職業角色和行業的消費變化也在思考,她想理出一些頭緒。
她想去看看,第一站最想去的就是武漢,這是她心儀的城市。
作為一名美容醫生,首先是一名醫生,而美容醫學作為醫學的高級階段,它又承載了生命的「健康與美」的新需求。她心裡油然而生想去為這座城市的人們做些什麼的願望,這也許是一位醫生的職業內驅動力吧。
那裡的人們在經過「疫情」的洗禮後,對於醫美有什麼樣的重新認知和消費態度?無疑,如果說疫情下的「武漢醫美業」是中國醫美行業的「震中」,那麼去到震中深入了解,是可窺一豹的,是有樣本意義的。
「口罩」臉、「隔離」的憔悴、「禁足」後身體的慵懶、困惑的審美情緒,與家庭、與社會與職業的關係肯定起著悄然的變化。女人是一個城市的風景線,她們作為醫美消費的主體,她們對美和時尚的態度與選擇,表達出的模樣是什麼呢?她甚至想將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醫美消費作為自己業餘在讀的中歐國際商學院的一個研究課題。
黃高敏愉快地接受了X醫美集團的邀請:五月十五日,重啟美麗,愛聚武漢。同行的善意提醒、家人的支持,都讓她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此次武漢之旅。她感受到一種暖暖的力量。
她腦海裡閃現過無數個遇見的情況,儘管十多年的美容醫生職業生涯讓她領略過無數的求美者,明星、女企業家、高管、大學生、網紅達人、成為她手中的「傑作」;她得以通過醫美這個通路,進入一個社會的切面,看見生活投射的萬花筒般的五彩斑斕的個人周遭與際遇。
這個五月是不是過遲的春天!雖然是初夏,但是美容醫院蠻多的面診人群,似乎是武漢醫美的春天姍姍來遲。
靠著黃高敏博士在業界超高的人氣和口碑,X集團武漢連鎖分院預約到不少的醫美面診者,該院的一位管理者興奮地告知她,這是招牌醫生帶來的一次武漢「醫美流量入口」。
(三)
夜深下來,白天求美者的畫像,在她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火爆的面診場景,印證了這個城市女性對美的更加渴望和熱愛。這令黃高敏博士似乎想要尋找到新的答案。
犧牲的、依賴的、渴望取悅的、喜歡在家庭關係中界定世界、情緒化和敏感的,從屬地位的,母性的女性特徵似乎在此次疫情下的面診帶來新的否定和新的發現。
上午十點,第一個求美者,走進了黃高敏的「專家會診室」。「我這次想做一個臉部提升,把醫美送給自己作為今年的第一份禮物!」對面的女性精緻優雅,50歲。從美國回來,輾轉到香港隔離了14天後,回到武漢又隔離了14天。作為一名美容醫生,黃高敏敏銳地察覺到這位成功女性的人生況味:繁華中的孤寂、美麗中的憂傷,匆忙中的喟嘆,失去中的渴望。
醫美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是延緩歲月的衰老,重拾生命的活力?還是一種虛無的撫慰?也許每個人的身上,在選擇醫美時,有著不同的答案。
無獨有偶,Z女士系武漢某大學老師,也是醫學博士。 「我是2006年的醫學博士!」Z女士跟黃高敏博士交流起來,很顯然,她被眼前的美女博士黃醫生的氣質深深折服,同是學醫的,交流絲毫沒有障礙,碰撞猶如涓涓細流。幾個月漫長的疫情,讓Z女士對自己的人生似乎若有所悟,擁有家庭和自己喜愛的職業之外,也可以探索自己的個性和外表的吸引力,而且取悅於內心,讓自己對生活和生命更加的珍惜和熱愛。
黃高敏的開導,讓Z女士開朗起來!
而W女士此次來面診做醫美的理由很簡單,作為一名全職媽媽,在疫情前陪在美國留學的女兒,於去年11月份回到武漢家中,直到發生疫情。「禁足」在家久了,感覺頹廢了,沒有精神,醫美對於她的作用是讓自己精神煥發起來!
還有一位某知名醫院的女藥劑師;還有一位某銀行的女職員;還有一位……
整整一天,面診數十人,為她們設計求美方案,完美演繹一位中國美容醫生助力「美麗武漢」的光陰故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迎來了潮水般的美容消費「重生」。還有哪些人還在尋找美麗的入口與出口?這是不是生活的進入與進出!這是一種心靈的逃離還是生命的深情擁抱?
黃高敏博士默念著,用筆在一張紙上寫下她的十二字美麗心經:自然優雅,動靜相宜,宛若天成!這是她構建的美麗「烏託邦」,成為她一直推行的審美準則。
她腦海裡又一閃而過數年前的那個五月,在參加美國的一次世界醫美學術會議後,一行專家團來到了撒拉納克湖畔去拜謁醫學家特魯多,重溫這位醫學大家墓志銘上的那句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武漢之行,只是她這麼多年來頻繁受邀中國醫美圈會診的一次經歷,而因為疫情,武漢之行又成為她職業生涯的一次特殊印記。
三天後,黃高敏博士收到了來自X集團一筆武漢會診酬金。她悄悄地以匿名的方式捐贈給了武漢某慈善組織。
武漢,美麗無恙!她口中喃喃。
(作者簡介:張清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