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日本鐵壺,雲南銀壺,宜興紫砂壺,燒水喝茶有講究嗎?(一)
日本鐵壺,雲南銀壺,宜興紫砂壺,燒水喝茶有講究嗎?(二)
如果說有一種泥壺,價值比金壺貴的多,可能你會猜瓷壺。的確,中國的英文是china,瓷器的意思,可見中國瓷器對於世界的影響,有不少瓷壺都比黃金貴重,千金難求。
但是如果在前面的謎題中再加一句,這種泥壺只有中國製造,只有中國才能製造,那麼這個答案就是唯一的了:紫砂壺。
紫砂壺,只產於中國,而在全中國,能稱得上真正紫砂壺的,只有宜興。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據載是對紫砂壺最早的一個品種和稱謂。對於供春壺的描述則是:慄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可惜如今供春壺已不得見了。
不同於其他壺的用途,瓷壺、金屬壺可以泡茶,也可以溫酒。而只有紫砂壺,因為它獨有的特點,似乎就是為禪茶而誕生。
紫砂壺與禪茶
紫砂壺,是紫砂泥製成,原料的吸附性很強,其本身又含有較多的有機物和碳素。各種紫砂原料由於其本身化學成分含量的差異,以及燒成時溫度和氣氛等因素,捂灰燒成後的紫砂壺會呈現多種青黑色調。
當然,和制瓷工藝一樣,從高嶺土變成瓷器和從紫砂原料變成紫砂器,基礎原料中還需要增加很多其他物質的配方,才能最終成為製作成品器具的材料。而這種經過配置、捂灰、調砂、抽砂等一系列的工藝環節之後,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才真正具有一些有利於泡茶的獨有特性。
保持茶香
經過錘鍊出來的紫砂料,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泡茶時能夠保證茶色香味皆蘊。
吸收茶汁
紫砂壺使用一段時日,能增積「茶鏽」,所以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透氣性好
由於紫砂壺具有極好的透氣性,使得泡茶不失原味,好的紫砂壺泡茶,在夏天的時候也可以隔夜不餿茶。
適應性強
也是由於紫砂材料的特殊性,透氣性好,有氣孔,因此紫砂壺對於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好,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脹裂;而且砂質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
紫砂壺因為不同的陶泥原料和配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色彩,或質樸,或鮮豔,因此紫砂壺也很少再施釉燒制,而是保持原有的韻味,這一點,和禪茶的意境最為貼切。因此,在品茶中,紫砂壺基本成為必備器具。
紫砂壺的藝術性與收藏
紫砂壺最早的鑑賞應從文人間興起。中國文人獨有的審美,讓紫砂壺只通過器型的塑造,就能夠有萬千變化,能夠把玩。
沒有任何雕花的紫砂壺一般成為「素壺」,而增加一些雕刻和其他裝飾的紫砂壺則成為「花壺」。當然從明代到今天,紫砂壺的形制大體也有十幾種經典造型:如洋桶、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這些壺型經久不衰,成為藏家競相追求的目標。
從收藏和品鑑的角度來看,評價一個紫砂壺的藝術價值,通常要關注泥、形、工、款、功這五個要素。在同等條件下,名家之作肯定是第一考慮要素。
鑑別紫砂壺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話題,但是有一個簡單的日常方法可以嘗試,那就是將水澆在真紫砂壺上面,不會形成明顯的水珠,水是比較均勻的一片,然後沒多久就逐漸被紫砂吸收。這也就是紫砂料的特性最顯著的表現。
紫砂壺從誕生至今,歷代都出了很多制壺名師,例如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楊彭年、楊鳳年等,其作品十分難得,在拍賣會上是藏家競相收藏的精品,而現當代紫砂大師如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的作品近年來大有超過古代大師之勢,也有著非常巨大的升值空間,前景不可限量。
當星巴克的貓爪杯賣出了溢價,當膳魔師12星座保溫杯也找來朱一龍擔當代言人,當我們喝茶的杯子與喝果汁,和牛奶,甚至喝啤酒都通用的時候,中國古代文人的那份講究和清雅,那份生活的情趣和追求,對我們今天的國人也有很多啟發。生活中,不妨放慢節奏,放緩腳步,選一把好壺,泡上一壺好茶,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