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及道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茶酒文化

2021-02-08 九緣文化傳媒

中國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華,中國各重要思想流派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儒家從茶道中發現了興觀群怨、休齊治平的大法則,用以表現自己的政治觀、社會觀;佛家體味茶的苦寂,以茶助禪、明心見性。而道家則把空靈自然的觀點貫徹其中。甚至,墨子思想也被吸收進來,墨子崇尚真,中國茶文化把思想精神與物質結合,歷代茶人對茶的性能、製作都研究十分具體,或許,這正式墨家求真觀念的體現。

有人說,儒家在中國茶文化中主要發揮政治功能,提供的是「茶禮」;道家發揮的主要是藝術境界,宜稱「茶藝」;而只有佛教茶文化才從茶中「了解苦難,得悟正道」,才可稱「茶道」。其實,各家都有自己的術、藝、道。儒家說:「大道既行,天下為公」,茶人說:「茶中精華,友人均分」。道家說:「道,可道,非常道」。兩個不過一個說表現,一說內在,表裡互補,都是既有道,也有藝、有術。  古代道家思想與莊子在哲學觀方面頗為接近,所以,人們常將老、莊並提。從自然和宇宙觀方面,中國茶文化接受老莊思想甚深,強調天人合一,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這又為茶人們創造飲茶的美學意境提供了源泉活水。茶聖陸羽首先從研究茶的自然原理入手,不僅研究茶的物質功能,還研究其精神功能。所謂精神功能,還不只是因為茶能醒腦提神,制茶、烹茶、品茶本身就被看作一種藝術活動。既是藝術,便有美感,有意境,甚至還有哲理。

在中國,儒道經常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儒家主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條件允許便積極奮鬥,遇到阻力,便拐個彎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無為」,恰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柔韌一面,可以說對儒家思想是個補充。中國茶文化反映了儒道兩家相輔相成的關係。老莊思想總起來說是著眼於更大的宇宙空間,所謂「無為」,正是為了「有為」;柔順,同樣可以進取。水至柔,方能懷山襄堤;壺至空,才能含華納水。


相關焦點

  • 茶與老莊,乍一看沒啥關係,老莊思想卻影響著茶人的氣質和修養!
    茶人們這種特殊的氣質和修養,與老莊思想的影響有很大關係。一、老子的清心寡欲與茶人廉潔之風道家是主張清心寡欲的,這與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和小農經濟有關。既然自然資源有限,生產力發展受限,人所需求的物質不可能得到完全滿足。
  • 茶與老莊,乍一看沒啥關係,老莊思想卻影響著茶人的氣質和修養
    茶人們這種特殊的氣質和修養,與老莊思想的影響有很大關係。抱著樂觀的飲茶思想,使許多茶人十分注意從茶中體悟大自然的道理,獲得一種淡然無極的美感,從無為之中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道家茶人把這一思想引入中國茶文化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老莊思想的憤世嫉俗,對世俗的鄙夷,在茶人身上是如何表現的?
    前面講到茶人的以茶養廉、胸襟廣闊虛懷若谷、與自然為友的氣質修養,是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都說茶文化吸納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張,其實道家老莊的思想對茶人的影響還有以下兩點。老莊思想是主張避世的,這種表面消極的政治態度後面,又有憤世嫉俗、對舊制度猛烈押擊的一面。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脫胎於老莊思想的魏晉玄學主要有幾個大主題:崇有與貴無、名教與自然、言意之辯、形神之辯、名理之辯,其中對文學產生直接影響的就是崇尚自然派、言不盡意派、得意忘言派。那老莊思想對於文學的具體影響是什麼呢?我想首先老莊思想直接導致了玄言詩的出現。其二是推動了詩歌中的隱逸主題的出現。
  • 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
    其思想不僅滲透到中國文化各個領域,而且早已影響世界。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集中體現在知識階層對其深入研究和受取之上。中江兆民、西田幾多郎、鈴木大拙、岡倉天心、夏目漱石、湯川秀樹等人都是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是近代日本哲學、宗教、藝術、文學、科學、政治等領域的代表。通過對他們與道家哲學相關研究的考察可知,道家哲學在日本近代思想文化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對茶文化審美特徵形成的影響
    以勞動創造收穫和以技藝歌頌快樂的中國,長期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學思想的影響,這種民族文化的積澱、發展與茶中所凝聚的智慧產生了某種對應,於是茶成為文化且成為審美文化便成為必然。
  • 茶與隱,物質與精神,茶文化是如何影響到古人的隱逸思想的?
    引言:中華文化的瑰寶:茶與隱茶文化和隱逸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特定的歷史文化長河和時代空間形態中互構互建、共存共融、平行發展。一方面,隨著隱逸思想主體多樣化、內涵世俗化、載體人格化的轉變,其社交功能和娛樂功能日益明顯,全面促進了茶詩、茶畫、茶禮、茶藝等茶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普及以及茶自然化的物質屬性與人格化的精神屬性恰好符合隱逸思想的社會需求與時代特徵。二者高度交融,予以社會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文人士大夫群體人格的塑造以及社會國民的社會心理構建起到了深遠的作用。
  • 《生活美學十講-茶》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文化
    自此,中國文人思想難再分流,進為儒,退為釋,隱為道。既然中國茶文化自古由文人雅士的志趣所左右,自然也受到文人雅士的思想所影響。故而,儒釋道三家與中國茶文化均有甚深的淵源,甚至可以說,沒有儒釋道,茶無以形成文化。
  • 茶被道門視為仙藥,並在茶事中融進了道門的精神意境
    道家強調生命的重要性,此觀點被道教吸納成為主生主樂仙道羽客的宗教。道家的世界觀和道教的仙道羽化追求融通於茶事,對茶道的恬淡酒脫虛靜的審美意識形成有著重要影響。茶作為精神文化現象肇始於魏晉,最初與道教修煉相結合。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人為了長命,興起了吃「仙」藥求百歲的風氣,魏晉時期此風尤盛,茶被道士羽客喜愛是因其藥性。
  • 道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道家對中國哲學、政治、道德、人生觀、美學、宗教等各個方面都有深刻的影響。歷史上,道家除少數時期作為顯性文化存在外,多數時期以隱性文化在思想文化史上有著深刻的作用和影響,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底,有著深刻的內涵和持久的生命力。
  • 以茶歷史為切入淺析茶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
    眾所周知,我國是茶文化的故鄉,在不斷地發展與演變中,茶文化博採眾長,集百家文化思想內涵於一身,其中應用最明顯的是我國的哲學思想。我國哲學思想是一種原始的樸素的哲學觀,但是其蘊含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以及「無為而治」等哲學思想,對於茶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 物我兩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家思想對唐代文化的影響
    在中國幾千年悠悠歷史中,道教思想與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其長於中國,興於中國,其思想博大之精深,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最為久遠。作為道教最為興盛的唐代,其思想文化受道家思想影響最為深刻。
  • 中華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對茶的理解
    在中華遠古時期,人們已經學會了關於茶的採摘與飲用,因此,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關茶的文化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變遷著,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變遷中,儒家、道家、佛家基本佔據著主流思想,今天,本文簡述一下儒家對茶文化的理解。
  • 唐代茶文化的靈魂是「陶瓷茶盞」,陶瓷則是傳統文化的「名片」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茶文化隨著時間的發展,早已融入到古代人的生活中,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盛行於唐代,唐代對於茶文化的發展也非常重視,好茶當配好茶具,唐代茶文化的盛行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唐代陶瓷的發展,唐代的陶瓷是在隧代的基礎上發展的。不管是唐代的茶文化還是陶瓷文化,所傳遞的都是唐代的傳統文化。
  • 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道家文化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積澱豐厚,影響深遠,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道家思想提倡的是一種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之美,尊崇的是天地萬物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文人們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在投入山水繪畫創作中,便選擇了更本質的墨白,即水墨。中國畫水墨山水的興起,道家美學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莊子發揮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宇宙的最高實體,是事物本源、本質和規律的總稱。「道」是無限的、永恆的、必然的和穩定的。
  • 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文學作品
    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文學作品一般認為我國茶葉傳入日本,遠在漢代。但有確切年分記載的,應是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時值日本聖武天皇天平元年。由於是僧人最澄歸 的緣故,因此日本的茶文化一開始便帶有濃鬱的佛學色彩,同時最早也 是先流行於寺廟和僧人當中。從當時日本的一些文獻和詩歌集中的記 載我們能夠知道,日本人在飲茶上幾乎是全盤複製了中國唐朝的飲茶 之法,如餅茶煎飲法等。另外,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茶文化受到 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亦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詩歌及文學。
  • 中國茶文化和的思想,是中國傳統和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而其中「和」的思想,正如陳香白先生指出的:「『和』是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和中國的民族精神、中國民族性格的養成、中國民族的文化特徵相一致。中國茶文化「和」思想,是中國傳統「和」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 神仙也貴茶:道教與茶文化
    這些修道者把道家思想融入飲茶之中,對茶道的影響深遠流長。 道家飲茶追求自然之意。在飲茶中常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以及人對「道」的體認。具體地說,表現在品茶時樂於與自然親近,在思想情感上能與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與自然相比擬,並通過茶事實踐去體悟自然的規律。這種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現。
  • 中西茶文化比較,茶文化現象,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但是當前很多英語學習者在英語語境中以中國思維理解、判斷西方茶文化現象,出現很多文化誤解和矛盾。鑑於此,如何以中西茶文化對比充實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內容;如何以茶文化對比為基點,吸引英語學習者跨文化學習興趣,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當代大學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