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歷史為切入淺析茶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

2020-12-03 動畫分享專家

眾所周知,我國是茶文化的故鄉,在不斷地發展與演變中,茶文化博採眾長,集百家文化思想內涵於一身,其中應用最明顯的是我國的哲學思想。我國哲學思想是一種原始的樸素的哲學觀,但是其蘊含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以及「無為而治」等哲學思想,對於茶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一、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1.1茶文化的誕生

《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可見,茶葉的起源較早,其最初可見於遠古神農時期,其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但是伴隨茶葉而生的茶文化卻經過了上千年的沉澱才得以形成,一直到了唐朝中期陸羽的《茶經》的問世,才正式標誌著我國茶文化的誕生。

《茶經》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綜合性茶學著作,其在整理收納了唐代之前茶文化的基礎上,對歷代的茶文化進行了系統性總結。從種茶、採茶、制茶到煮茶、飲茶等進行了全面的講解,同時也分別從茶的藥用性以及茶道茶具等方面對茶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經過了千年積澱而成的茶文化也在唐代後期正式邁開了發展的步伐,飲茶之風也自此風靡全國,茶文化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完善中。

1.2茶文化的繁榮

自唐朝打開了茶文化的大門後,宋朝開闢了茶文化的興盛之路,正所謂「中國茶文化始於唐而興於宋」。宋代在沿襲了唐代茶文化的基礎上,制茶技藝、煮茶手法以及飲茶方式方方面面較於唐朝有了新的提高。

一方面,宋代制茶以團餅茶為主,但也兼有散茶。團餅茶是宋代制茶技藝的巔峰之作,其製作技術尤為精密,工序也特別複雜。對於團餅茶製作方法的描述是,「龍鳳茶的製作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等工序。」因此,由於團餅茶特殊而繁複的在製作工藝,其也顯得尤為珍貴,被作為貢茶獻奉給宮廷御用。

另一方面,宋代一改唐代的煎茶法,以點茶法取代之,直接用沸水衝茶,簡化了飲茶程序,使飲茶更加平民化。此外,宋代的飲茶方式比唐代更加簡化,增強了飲茶的可操作性,促進了飲茶這一洪流在全國範圍內的湧動,而隨著飲茶之風的盛行,大量的茶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文人雅士呼朋喚友與茶館為據點,飲茶品茶論茶。

茶文化在宋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是我國古代茶文化的轉折點,上承了唐代茶文化的新興之路,下啟了明清茶文化的鼎盛大門。

1.3茶文化的全面發展

明清時期,我國茶文化迎來了發展的黃金階段。特別是明朝對茶葉實施了一系列政治性改革,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的發展。先是改團餅茶為散茶,明太祖朱元璋「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將清茶中的建安茶作為貢茶,一掃宋代的奢侈之風,淨化了飲茶風俗。

著有《建安茶錄》

同時,明代的制茶技藝又新增了蒸清茶以及炒青茶,特別是隨著炒青茶技術的日臻成熟,明中後期逐漸形成了以炒青茶為主的格局。

張源在《茶錄》中詳細地記敘了炒青茶的製作方法,「俟鍋極熱,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緩,待熟方退火,徹入篩中輕團挪數遍,復下鍋中,漸漸減火,焙乾為度。」此外,明清的茶葉類型也趨向多樣化,打破了綠茶一統天下的局面,黃茶、黑茶、白茶、紅茶、花茶也相繼出現。其中,花茶的產生則是我國古代制茶技藝完全成熟的標誌。

當然,明代的飲茶方式也是更加簡便,以撮泡法代點茶法,並且出現了最早的功夫茶。精巧的茶藝技術配上精美的茶具,將精美的茶藝術內涵闡述得淋漓盡致。而我國的茶文化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全面發展,為日後現代茶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文化物質基石。

二、我國哲學思想的概述

2.1我國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哲學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梁啓超自西方引入我國的,但是我國與「哲學」這一概念相契合的思想卻在殷商時期的宗教信仰中就誕生了。但不同於西方哲學思想的物質本原觀,我國哲學以性與情的關係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說,「西洋偏長於理智而短於理性,中國偏長於理性而短於理智。」

我國哲學思想重視的是人的主觀情感,而西方哲學思想則是以客觀理性為主。所謂「性』黽指人的本能欲望,「情」則是隨性而生,是性之外的主觀追求。《中庸》中以這樣的文字解釋性與情的關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實則是表達性由天生,情由性起的哲學觀點。儒家以情作為出發點,認為人的情感是哲學中的核心要素,並融合性的元素,將情與性相統一。

道家對於性與情的態度則截然不同,老子將天與人相對立,主張「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將道中的德稱為性,並將二者完全對立起來。

2.2我國哲學的起源

我國古代哲學起源較早,殷商時期就已經開始萌芽了,而後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相繼吸收了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法家等各大思想流派的觀點,奠定了我國哲學發展的主旋律。

早起的哲學大多與宗教緊密相連,例如,殷商時期對於神明祖先盲目崇拜的宗教情結。「君權神授」,神明是不可抗拒的,所有的人都得聽從神明的指令。「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中的天命即為神明,可見其對於宗教神明的信賴。

西周時期,宗教神明開始分化為「自然神」與「宗教神」,也就是同西方唯心主義中的上帝與上帝之外的意識具有一致性。西周在汲取了殷商滅亡的教訓後,奉行「天命不於常,天命糜常,天不可信」的哲學觀,動搖了天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從而人的價值逐漸被凸顯出來了。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大動亂,文化大繁榮,各種流派的思想異彩紛呈。我國哲學思想內涵也在這一時期吸取了各家思想精華。儒家的中庸仁愛思想大放光彩,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被沿用至今,道家的兼愛非攻所蘊含的人文情懷也構成了我國哲學的主要內容。

三、茶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

3、1中庸主義

中庸是儒家的至高德行,朱熹,說「中」是指不偏不倚合理的意思,可以概括為「中和」,而庸則有兩層含義,恆久兼用的意思,概括為』恆永「,因此,「中庸」即為恆用中和之意。

哲學中的中庸實為達到一種「上善若水,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至善極簡境界。一方面,我國茶文化所投射出的寧靜淡泊之感與清幽雅致之境,正是中庸主義的極簡理念的體現。

另一方面,我國茶文化是在汲取了儒家精華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其所包含的仁義道德理念也是源自於儒家的中庸思想,茶包裝設計、茶具茶器的打造以及飲茶空間的裝飾等都是茶文化與中庸思想共同作用的結果。

3、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基本觀點,是我們人類進行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道家中「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最早的天人合一精神體現。而宋代哲學家邵雍以《觀物篇》中的「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則異也,其於由道一也。夫道也者,道也。

道無形,行之則見於事矣」著重論述了此觀點。茶文化的標誌《茶經》所詮釋的各種茶藝、茶道、茶風茶俗以及隱含的茶文化理論知識,都是陸羽自身實踐過程中的親身感知而成的,陸羽在進行茶具茶爐的改造時,充分運用了我國哲學思想中的五行和陰陽知識。

天人合一的實質是強調人與天的關係,二者應該是相互兼容的,不是互相對立。因此,人作為道德主體是本善的,而這點與《茶經》的核心——仁相吻合,而茶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不卑不亢。

3.3自然和諧

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物質形態可以是茶葉、茶具、茶詩以及茶故事等,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表現形式,其所蘊含的自然和諧之理都不會有所更改。

自然和諧是我國哲學思想中的精髓,其對於現代茶文化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自然和諧,是指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相處。而我國茶文化主張人與人間是君子之交,清淡而落俗。據科學研究表明,人與人間的這種淡而近的交往是最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與物中的「物」是指世間萬物,人無論對待什麼物體,都應該持一種友善的態度,不能以自己主觀感受為出發點,而隨意踐踏其他的物,這點與我國茶文化包容兼併的特質相符。

另外,我國茶文化中對於自然的態度也是十分鮮明的,茶文化寫意性中的要求就是,人與自然達到整體的統一。一旦大自然被破壞,那麼人就會顯得突兀,茶文化的藝術內涵也會隨之而降低。

四、結語

我國茶文化與我國的哲學思想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璀璨元素,兩者都是汲取了儒家、道家、佛家的閃光點而成的,並且都是經過千年沉澱而成的一種優秀文化。

時至今日,我國茶文化與哲學思想絲毫沒有褪色,甚至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中,顯得更加耀眼。茶文化與哲學在相交相融的過程中,一路扶持走來,可謂是「同舟共濟,共同進步」。

但是二者卻各有所長,茶文化在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不斷豐滿,而哲學思想又在茶文化的反作用中更加具有科學性。

相關焦點

  • 中國茶文化集大成之作《茶經》蘊含什麼樣傳統文化思想?
    中國茶文化集大成之作《茶經》蘊含什麼樣傳統文化思想?《茶經》為唐朝茶學家陸羽所著。陸羽(733—804),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幼年託身佛寺,自幼好學用功,學問淵博,詩文亦佳,為人清高,淡泊功名。760年為避安史之亂,而隱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 茶文化|如何理解茶文化?茶與詩,與經濟,與哲學又有哪些關係
    茶的文化,是包括茶的歷史、茶的文獻、茶的習俗、茶道、茶藝和茶學的研究及教學等各種文化形態的總稱。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茶文化呢?我先從文化的角度來概述一下茶文化,再從經濟的角度去認識一下茶文化,希望能為你我找到合適的答案。
  • 學者講解「茶文化」:蘊含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
    學者講解「茶文化」:蘊含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 2015-06-20 18:39:43文化學者陳漱渝到會為嘉賓們講解了「茶文化」的內涵。此外,分享會上還有茶藝師進行精彩的茶藝表演,贏得陣陣掌聲;知名作家艾克拜爾·米吉提則代表主辦方宣讀倡議書,促進茶文化的推廣。  說到茶,大家並不陌生,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便說明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 香濃煙穗直,茶嫩葉花圓:從宋代茶詩看哲學和茶文化精神
    尤其是在南宋時期,由於偏居東南一隅,靠近各種茶葉的產地,再加之海上貿易的繁榮,茶文化在宋代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和思潮,當時宋代社會的各個階層人士無不以飲茶為樂。因此,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兩宋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茶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而與之相適應的茶文學也到達了一個強盛時期。
  •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對茶文化審美特徵形成的影響
    中國傳統審美文化實質上是在傳統文化思想中超越自我、超越有限,從而實現大我、無我和無限的超越性文化形態。 以勞動創造收穫和以技藝歌頌快樂的中國,長期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學思想的影響,這種民族文化的積澱、發展與茶中所凝聚的智慧產生了某種對應,於是茶成為文化且成為審美文化便成為必然。
  • 談中國茶文化中儒釋道思想和人生觀意識
    佛教在線訊 中國悠久的制茶歷史和飲茶傳統形成了燦爛的茶文化,茶生於名山秀川之間,人們從飲茶中與山水自然結為一體,茶的自然屬性與中國古老文化的精華滲透和融合,使得茶的精神內涵為眾人參與和接受,形成了系統而又完整的中國茶文化,茶文化中融匯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深刻哲理,演變為民族的禮俗,負載了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內涵,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 東方樹葉碰上西方貴族,淺析英國「茶」在歐洲文學界的滲透發展
    並且在英國上層階級,茶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他們以茶為媒介舉辦茶會、舞會等聚會活動,用來增進親人、友人之間的交流和增加相互之間的感情,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娜拉在家中會為丈夫泡茶,自己也會品茶。她如茶水一般清幽,堅強的品質,讓她擺脫了玩偶般的命運。美國作家亨利的《貴婦人畫像》中大量描寫了美國人的下午茶生活。
  • 東方樹葉碰上西方貴族,淺析英國「茶」在歐洲文學界的滲透發展
    並且在英國上層階級,茶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他們以茶為媒介舉辦茶會、舞會等聚會活動,用來增進親人、友人之間的交流和增加相互之間的感情,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娜拉在家中會為丈夫泡茶,自己也會品茶。她如茶水一般清幽,堅強的品質,讓她擺脫了玩偶般的命運。 美國作家亨利的《貴婦人畫像》中大量描寫了美國人的下午茶生活。
  • 中國茶文化既是悠久的禮儀文化,還蘊含豐厚的歷史文明
    茶文化一直是我國眾多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種,茶文化起源於中國,據說飲茶是從神農時代開始的,距今差不多4700多年了,所以說在我國,茶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茶文化其實很廣泛,它包括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一系列在飲茶活動中形成的文化特徵。
  • 茶的品性與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具相通之處,內化成中和的生活哲學
    當下,漸漸掀起一股茶文化的熱潮,民國時期孫中山很有見地地以書面形式將茶提到民生的高度,茶為國飲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中國茶文化自從因茶為導火索的鴉片戰爭後隨之榮光不再,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有所緩和,只是再也沒有了唐宋王朝時期的輝煌。加上改革開放的大潮,西方的生活觀念和文化的侵入和影響,茶文化作為一種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受到牽連。
  • 東莞茶山:以「茶」為媒 弘揚傳統茶文化
    東莞茶山「茶韻書香活動」現場。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點茶、鬥茶、茶百戲,是宋代茶道的特色,體現了宋人對生活的追求。2020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為弘揚茶文化,東莞茶山在其茶文化圖書館舉辦「茶韻書香活動」,邀請高級茶藝師介紹中華傳統茶文化,並現場與茶友們交流學習宋代點茶技藝。
  • 中華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對茶的理解
    在中華遠古時期,人們已經學會了關於茶的採摘與飲用,因此,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關茶的文化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變遷著,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變遷中,儒家、道家、佛家基本佔據著主流思想,今天,本文簡述一下儒家對茶文化的理解。
  • 東莞茶山:以「茶」為媒弘揚傳統茶文化
    (來源:東莞市茶山鎮宣教文體局)&nbsp&nbsp&nbsp&nbsp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點茶、鬥茶、茶百戲,是宋代茶道的特色,體現了宋人對生活的追求。
  • 聚焦茶道歷史與文化 國家一級品茶師為社區居民傳播茶文化
    > 10月14日下午,國家一級品茶師、北京武夷山茶葉有限公司創始人、「北鬥一號」大紅袍第三代傳人趙泉山,到王府井涵芬樓書店以「茶道歷史與文化,茶文學賞析」為主題,為60餘名社區居民及茶藝愛好者,講述了茶中聖品「大紅袍」的歷史與傳承。
  • 中國茶文化和的思想,是中國傳統和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中國茶文化「和」思想是人們通過茶事活動,在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的生產與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人生價值觀,它反映並揭示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諸方面的和諧關係。這種人生價值觀,是以茶事相關生產生活實踐為依託,並且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相結合形成的,中國茶文化「和」思想是在融合儒家「和諧中庸」、道家「天人合一」、佛家「茶禪一味」等「和」的思想精髓的基礎上,形成了其自身的衍學內涵。
  • 【茶意】一片葉子託起一個產業——我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文化植根於中國文化之中,滲透著古代哲學、美學、倫理學,與各種宗教的思想教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茶文化是一種中介文化。其內容包括茶的歷史發展、茶區的文化環境、不同類型的器具、茶道、與茶有關的藝術形式還有與茶有關的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
  • 老莊及道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茶酒文化
    中國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華,中國各重要思想流派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 分析老舍作品中的茶文化,認識其中蘊含的茶文化特色
    分析老舍作品中的茶文化,認識其中蘊含的茶文化特色茶作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在老舍作品中提及到有關茶文化的相關內容,通過對老舍作品的分析解讀能夠認識到茶生活對人們的影響,也能夠理解茶文化對人們生活的意義
  • 茶與隱,物質與精神,茶文化是如何影響到古人的隱逸思想的?
    引言:中華文化的瑰寶:茶與隱茶文化和隱逸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特定的歷史文化長河和時代空間形態中互構互建、共存共融、平行發展。茶文化:興盛於隱逸文化困境之時,成為象徵隱士的新文化符號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非常悠久的種茶歷史和傳統的飲茶風俗。說到中國人飲茶,要將時間追溯到神農時代,距今已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了。
  • 中國的茶文化,正好是恰到好處,一切過猶不及
    周杰倫的歌詞裡唱著「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煙火繚繞的生活氣息。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咖啡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多了幾分傳承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講究的是恰到好處,一切過猶不及。茶不僅是中國人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飲品,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精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更是在期間創造出了一套茶禮、茶德、茶道的茶風俗與茶文化。茶既是生活的調味,又是人生的藝術,品茗是一種高雅的娛樂活動與社交方式,早在南北朝時期,茶文化就已經初見規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