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變鈞瓷的偶然之美

2020-11-22 騰訊網

所謂窯變,一般是指瓷器在高溫燒成過程中釉色發生特殊變化的現象。由於最初非有意為之,人們對此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所以這類瓷器往往被視為「妖孽」而毀之。

鈞瓷窯變歷來為人津津樂道。金元以來的窯變紫紅釉鈞瓷,可說已是人們有意識追求的產物了。其釉色或濃或淡,色斑或聚或散,五彩交融,變幻多端。

從釉色上看,傳統鈞瓷窯變釉大體上有三大類:一是窯變單色釉;二是窯變彩斑釉;三是窯變花釉。窯變單色釉以宋元時期的具有藍色乳光的月白、天藍、天青、豆綠釉為代表;窯變彩斑釉以宋元時期的天藍紅斑釉為代表;窯變花釉以官鈞紫紅釉為代表。當代鈞瓷窯變釉早已不再局限於這三大類,新的釉色品種不斷湧現,種類更加豐富多彩。

自上世紀中葉起,陶瓷科技工作者和鈞瓷藝人對鈞瓷的窯變現象和工藝過程進行了諸多研究和探索,其發生機理和產生規律也逐漸為人們所了解。

研究結果表明,鈞釉屬於高矽低鋁富磷玻璃相的石灰鹼釉,由於磷酸在釉中極不容易溶解,促使其發生液相分離;不相混溶的多種玻璃相和氣泡所引起的漫反射和折射,導致了釉的乳光效果。鈞瓷的窯變現象,也就是釉的乳光層液相結構的不均勻性在視覺上的反映。

以鈞官窯所燒器物為代表,有的器物通體紫紅,有的裡青外紅,色彩變化豐富,以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最為有名。同時釉面遍布蚯蚓走泥紋和各種絲毛狀流紋。鈞瓷這種窯變藝術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獨領風騷,對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金鈞釉紅斑花口盤

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 把視野投向自然無為、樸素恬淡的人生境界, 形成了以崇尚自然、「與道合一」為其特徵的哲學體系和美學理想。以自然無為為美,返樸歸真、「法天貴真」是美的。無獨有偶,鈞瓷的窯變和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北宋鈞窯紫斑盤

鈞瓷背後「天人合一」的審美觀

崇尚自然、追求和諧,是道家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這種思想在鈞瓷文化中也有明顯體現。鈞瓷之美,首在窯變,而窯變的最佳境界就是自然天成。人們常用「夕陽紫翠忽成嵐」、「千峰奪得翠色來」、「出窯一幅元人畫」等來形容鈞瓷的窯變,前兩者用自然物象作比,後者用具有寫意風格的元人畫作比,都是說它自然天成的特點。

北宋 鈞窯三潭映月盤

鈞瓷窯變產生的釉色、紋路也主要採用自然物象來命名,或動物,或植物,以紅色為例,有胭脂紅、硃砂紅、海棠紅、雞血紅、玫瑰紅、寶石紅、牡丹紅、桃花紅、火焰紅、柿葉紅等。好的窯變效果體現出的是釉色、紋路與造型的和諧統一。窯變的神奇同樣在於它是自然與人工的和諧統一。

元 鈞窯大碗

鈞瓷背後「天人合一」的價值觀

道法自然—— 道家追求自然天成。老子曰, 「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遠, 遠曰反。……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 道」 是原始混沌, 其運動又構成了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 是萬物生育發展的必然和規律。「 道」 本身是絕對性的, 它沒有意志, 沒有目的, 是「 自己如此」 、「 自然而然」 .「 自然」 即「 道」 , 它無需效法誰, 本來就是如此。

北宋鈞窯鼓式洗

北宋鈞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觀鈞瓷的窯變, 其釉彩彰顯了有無相生、虛實統一的審美境界。不同於青花、粉彩、五彩等各種需要在釉上、釉下或釉中勾線、填色作具體精細造型的陶瓷品種, 窯變釉在燒制過程中發生自然流淌, 出現天然的線條和色彩。它的色彩並非人工雕琢出來界線分明的, 而是熔融流動、互相滲化渲染的, 這些色彩在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流動中竟呈現出畫面感, 本就是無意之作, 欣賞者更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可依著想像力千變萬化。

元代鈞窯「小宋自造」香爐

鈞瓷窯變器物的產生實屬偶然, 是意外之美、偶然之物, 並非人刻意的有計劃有目的的研究創造生產而來。體現了鈞瓷和道家文化價值觀的統一。

尋一位愛古玩的人做朋友吧!

或許就在你的身邊。

- The End -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關注我,免費發布藏品

相關焦點

  • 鈞瓷的窯變
    鈞瓷之美,美在窯變。鈞瓷的窯變現象主要指鈞釉的各種變化。鈞瓷施釉入窯燒成以後,產品上出現不同的色彩、紋路、圖畫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變化,稱之為鈞瓷的窯變。鈞瓷窯變,一窯中沒有釉色完全相同的產品,&39;'即指此。
  • 鈞瓷的窯變與開片
    鈞瓷之名貴在於其獨特而神奇的窯變,釉色皆為自然窯變,非人為可控。鈞瓷的窯變藝術改變了歷代青瓷一覽無餘的玻璃質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藝術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為一體,創造出五彩斑斕且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珍品,素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
  • 稀世之寶《鈞瓷窯變雙系尊》
    鈞瓷的窯變現象主要指鈞釉的各種變化。鈞瓷施釉入窯燒成以後,產品上出現不同的色彩、紋路、圖畫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變化,稱之為鈞瓷的窯變。鈞瓷窯變,一窯中沒有釉色完全相同的產品,「鈞不成對,窯變無雙」即指此。鈞瓷之美,美在窯變。鈞瓷的窯變現象主要指鈞釉的各種變化。鈞瓷施釉入窯燒成以後,產品上出現不同的色彩、紋路、圖畫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變化,稱之為鈞瓷的窯變。
  • 「窯變萬彩·大美鈞瓷」禹州鈞瓷作品展走進景德鎮陶瓷大學
    原標題:「窯變萬彩·大美鈞瓷」禹州鈞瓷作品展走進景德鎮陶瓷大學   10月27日上午,「窯變萬彩 大美鈞瓷」禹州鈞瓷作品展開幕式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新廠校區舉行。校長江偉輝、副校長寧鋼,許昌市鈞瓷文化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長、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所長張金偉等出席,禹州市陶瓷局、景德鎮陶瓷大學產學研合作處、陶瓷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藝術文博學院、研究生院、科技藝術學院負責人等參加了開幕式。江偉輝、張金偉分别致辭,陶瓷美術學院院長呂金泉主持開幕式。
  • 天青霞紫-鈞瓷窯變之美
    鈞窯瓷器常發生窯變,除本色釉外還會變出其他顏色。     鈞釉質地乳濁凝斂,一件作品往往經素燒及多次施釉的步驟,故燒制過程中,若先前一層釉彩出現裂隙,為後來添加的釉彩給填補上去,等燒造完成之後,釉面上會出現「蚯蚓走泥紋」,形成鈞釉的特殊紋路。
  • 來藝博會領略鈞瓷窯變的魅力
    8月21日至24日,由濟南市委宣傳部指導,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獨家運營合作單位山東華聞管理諮詢加盟的第八屆濟南藝術品博覽會將如期舉辦,屆時,藝術家薛紹許將像往屆一樣出現在藝博會上,帶我們一起欣賞他創作的鈞瓷藝術窯變之美。
  • 大美鈞瓷,千年窯變,窯火涅槃出怎樣的詩情畫意
    鈞瓷以其玄妙獨有的「自然窯變」藝術,創造出絢麗繽紛、千變萬化的鈞瓷神韻。在宋朝,鈞瓷多青色和紅色,這與當時審美和工藝有關。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美認識的變化,鈞瓷顏色和花紋也愈發多樣。景觀,因「自然窯變」聚色成形,而形成意境萬千的鈞瓷景觀畫卷,看似「暮沉霞飛、紫翠生煙、寒鴉歸林、仙山瓊閣」。
  • 鈞瓷——難之美
    在神垕鈞瓷的故土——河南許昌神垕,美不勝收的鈞瓷到處閃動著耀眼的光華。綜觀方家點評,鈞瓷之美有八:難之美、獨之美、型之美、玉之美、音之美、紋之美、釉之美、景之美。鈞瓷——難之美「難之美」  好鈞瓷燒造雖然極難,而匠人鐵杵成針,此謂費力之美。
  • 鈞瓷自然窯變意景圖集
    翰煜鈞窯鈞瓷掛盤,直徑30cm, 高2.5cm。窯變意景:《梅花三弄》。首先此釉色純屬自然窯變,紅的部分就像畫家所畫的臘梅花,白色部分恰似白雪。窯變神奇,不可思議。給人以白雪託梅之景象。翰煜鈞窯鈞瓷掛盤,直徑32cm,高2cm。窯變意景:傍晚的長頸鹿和夥伴們。我希望朋友們看到此掛盤時,一眼就有動物世界的感覺。傍晚,星星慢慢掛滿了夜空,長頸鹿和絨綿羊等動物結伴而行,長頸鹿又在前面,絨綿羊和其它小動物跟在後面,像是還沒有休息的意思,牠們也許要再領略一下星空夜景吧!翰煜鈞窯 鈞瓷玉壺春,高30cm,最大直徑20cm,窯變意景:滿山紅遍。
  • 古典名曲《梅花三弄》與鈞瓷窯變意境
    名 稱:鈞瓷掛盤規 格:直徑30公分,高度3.5公分窯變意境:梅花弄寒鈞瓷掛盤窯變意境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此首琴曲的表現手法把梅花應有的傲美品質表現地淋漓盡致。「三弄」是指一段曲子反覆演奏三次。這種重複的處理手法除了音樂藝術需要之外,旨在比喻梅花在寒風次第綻放的英姿、不屈不撓的品質和氣節向上的鬥志。另外,樂曲的演奏採用了動靜結合、剛柔並濟的鮮明對比手法,體現梅花千姿百態的傲美形象。
  • 窯變釉瓷 驚豔之美
    窯變釉鑲銅瓶自古便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但出窯之時的「萬彩」,早已經在工匠心中有所預期,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的。但也有一些在意料之外,比如在窯爐之中突然發生的變化,是工匠始料未及的,這種情況便稱為「窯變」。正如明代學者王圻編撰的《稗史彙編》中所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因為窯變,瓷器也得以擁有一種獨特的釉色,窯變釉。事實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瓷上便有窯變出現。只不過,那時的窯變被視為失敗之作而被砸碎,銷毀。
  • 鈞瓷背後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
    鈞瓷和其窯變也不例外。 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 把視野投向自然無為、樸素恬淡的人生境界, 形成了以崇尚自然、「與道合一」為其特徵的哲學體系和美學理想。 以自然無為為美,返樸歸真、「法天貴真」是美的。無獨有偶,鈞瓷的窯變和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 道法自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絕美的窯變藝術
    由於最初非有意為之,人們對此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所以這類瓷器往往被視為「妖孽」而毀之。金元以來的窯變紫紅釉鈞瓷,已是人們有意識追求的產物了。其釉色或濃或淡,色斑或聚或散,五彩交融,變幻多端。鈞瓷這種窯變藝術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獨領風騷,對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 道法自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絕美的窯變藝術!
    所謂窯變,一般是指瓷器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釉色發生特殊變化的現象。由於最初非有意為之,人們對此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所以這類瓷器往往被視為「妖孽」而毀之。鈞瓷這種窯變藝術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獨領風騷,對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 探訪神垕古鎮——鈞瓷的「窯變今生」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是千年古鎮,自古以來,這裡就以制瓷而聞名天下,是鈞瓷鈞瓷作為河南省禹州市特產,始於唐、盛於宋,以「神、奇、妙、絕」四大特點著稱於世,憑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複雜的配釉以及「入窯一色 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成為中國「五大名瓷」之一。讓鈞瓷走向世界,讓世界嚮往神垕。近年來,禹州市規劃建設了融大師創意園、鈞瓷產業園、文化廣場和旅遊服務等為一體的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來推動鈞瓷文化企業品質化提升、規模化聚集和產業化發展。
  • 鈞瓷極品,千載難遇的窯變意景(二)
    在上一篇短文裡我講述了那件已經消失的鈞瓷掛盤,今天我再請大家用賞析的目光來讀一讀這件鈞瓷的窯變意景。煤窯燒制鈞瓷花盆無獨有偶,這件鈞瓷花盆是傳統的宋代造型它的窯變釉色別有一番味道,不免也牽動著我們極大的想像力。它的整體呈紫紅色,其中一面為紫紅色與天藍色相間,從而形成了一幅奇妙的窯變美景。有落葉叢林,有峰巒疊嶂,似山嵐茫茫;有幽靜湖水,有鳥獸行蹤,有晚霞飛揚。我不敢說這件鈞瓷花盆與那件已經消失的鈞瓷掛盤相媲美,起碼有異曲同工之妙。
  • 陶瓷圈只有1%的人會欣賞鈞瓷,這些窯變釉畫你一定沒有見過
    鈞瓷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著稱於世,位居中國五大名窯之首,你或許聽過無數關於她的美麗傳說,但你一定沒有見過在高清攝像機鏡頭下的鈞瓷釉畫,接下來官窯君將帶您一起領略鈞瓷將綻放出的迷人窯變魅力!鈞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著稱於世,看慣了瓶瓶罐罐,您是否真正發現了鈞瓷的美?鈞窯土脈細,釉彩有兔絲紋,紅的像胭脂、硃砂,青翠的像蔥,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種顏色,俗稱海棠紅、梅子青、茄皮紫、天蘭等色彩。鈞窯瓷器常發生窯變,除本色釉外還會變出其他顏色。
  • 華禹鈞瓷——鐵鏽色窯變釉概念
    鐵鏽色窯變釉在概念上有一些複雜化,其顯著特徵有兩點。一是局部存在,多是在口部存在,口沿部分有很明顯的一周鐵鏽色窯變釉,看起來比較明顯,其他部位出現鐵鏽色窯變釉的情況很少見。二是鐵鏽色窯變的可控性,在口沿存在的鐵鏽色窯變由內而發,特別均勻,不會超過一定範疇,而且根據觀察來看多是外壁口沿部比較明顯,這顯然是在突顯鐵鏽色窯變釉,而內壁鐵鏽色窯變釉則比較輕微。當然也有擴散至器物整體的情況。由此可見,鐵鏽色窯變釉顯然是可以控制的。
  • 您見過這樣的鈞瓷窯變意境嗎
    翰煜鈞窯鈞瓷鵝頸瓶窯變意境——冰瀑簾。鈞瓷鵝頸瓶,翰煜鈞窯燒制。高48公分,直徑21公分。造型端莊大氣,典雅樸實。口徑的擴放,方顯現代氣息。傳統煤窯燒制,窯變天成,釉色清秀。乍一看去,既感覺沖天而上,又覺得瀉空而下;疏密有致的天青月白釉色,像仙女所織清素布簾一樣,脫軸而下;像萬丈瀑布一樣騰空直瀉。瀑布下面密密麻麻的星點,好似摔碎的冰花一樣撒撒散散。天邊的霞光映襯著湖面,微微升著紫煙。是此,也大有被傾瀉的瀑布所吞沒。
  • 參觀大師製作鈞瓷作品,窯變景致繽紛斑斕,有很強的視覺衝擊
    鈞釉手拉胚雙系罐,縷縷紫氣蒸騰,而這些色彩皆來源於自然窯變,就像一場色彩的聚會,涇渭分明又融融和諧,每一點都恰到好處,像這樣的釉色,可以說百窯出一,珍稀難得。精美名窯陶瓷作品,藍黑相映,清新雅麗,有很強的視覺衝擊,頗具有文人畫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