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龍無首,吉」出自《易經》乾卦。從字面普通理解為:沒有首領,寓意吉祥。試問:一個公司或群體沒有了領導,如何統一行動和發展呢,還是呈吉象,豈不自相矛盾。
非也。
普通理解只是表意,群龍無首確實是指沒有領導的一種狀態,但整句話蘊含更深層次的理解。《易經》之所以是國學經典,傳承至今,書中每句話的寓意要結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和人道來推敲求解,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往往詞不達意,適得其反。
首先,我們來看「群龍無首」,《易經》中群龍無首指的是一個群體沒有領導的一種狀態,吉是指符合大道之意,用吉象來理解也無可厚非。但更深次來講,如何詮釋群龍無首,先思考兩個問題:
如若一個企業,沒了領導,企業還能生存發展嗎?若企業沒了領導,如何生存發展?
事實上,企業沒了領導便沒了主心骨,沒人決策,沒人安排具體工作,員工不知道該幹嘛,這勢必不能生存發展。但《易經》認為倘若大家能夠處於一種各司其職、各得其用、即便沒有領導也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需要管理也能井然有序的發展,就是所謂群龍無首的狀態,是企業太和、符合大道的狀態,謂之「吉」。這跟道家倡導的無為而治是同樣的道理。
比較嚴謹的人會發現《易經》也並沒有實質性的針對小編所述的兩個問題給出具體方案,但「群龍無首」幾字,大道至簡,蘊含了天道和人道,能夠為企業或個人發展提供指引和方法論,這便是《易經》的智慧。我們學習也是領悟方法論,而不是固定的思維模式。
如何更加直白的詮釋「群龍無首,吉」,小編以生活來舉例:
倘若一個住房有甲乙丙三人,平時生活三人需要解決吃飯的問題。而甲擅長做飯,乙和丙廚技比較欠缺。在三個人的生活中,到了飯點甲都主動去做飯,飯後乙和丙會輪流換著洗碗,兩人平時也會主動承擔起買菜的角色。三人就這樣不約而同、在沒有人提出安排或規定的情況下,沒有怨言,做到和諧相處,解決了「一個人挑水喝,兩個人擔水喝,三個人沒水喝」的問題。這就是「群龍無首」最好的詮釋。
相對自然:萬物平等相處、不爭先後、各按其時。
相對社會:個體各司其職,各得其用,井然有序。
這便是群龍無首,和諧大同狀態,是謂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