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謎團,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之正解,明白之後讀《易經...

2020-12-16 騰訊網

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乾坤兩卦,多出了「用九」「用六」兩爻辭:

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坤卦——用六:利永貞。

自《易傳》起,千年來,全部認為「用九」「用六」是乾坤兩卦的專屬爻辭,解釋乾卦全陽為「用九」,坤卦全陰為「用六」。

乾卦的陽爻全部變成陰爻是為「用九」。

坤卦的陰爻全部變成陽爻是為「用六」。

其實,乾坤兩卦的「用九」「用六」是《周易》全文的大綱、總論、提要,用於輔助解讀六十四卦。「用九」是六十四卦中所有「陽爻」的總論和斷語;「用六」是六十四卦中所有「陰爻」的總論和斷語。

六十四卦的爻辭中,並不是每個爻辭都帶有吉兇悔吝等斷語。當爻辭中沒有吉兇等的斷語時,這便需要通過「用九」「用六」來斷吉兇。

即使爻辭中有吉兇等的斷語,亦可通過「用九」「用六」來輔助理解爻辭的含義及吉兇等斷語的緣由。

本文先介紹,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的本義和正解。

在我的前兩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龍」會隨著情況的不同而不斷變更自身,以適應周邊及自身的狀況;也就是說「龍」會因時因勢而變,隨時做最強最好的自己。

九:代指陽,指的是陽爻。

用九:使用陽;講的是:得到陽爻,如何行動之意。

見:1、通「現」,發現、出現。2、看見。兩種解釋都可以,我採用第1種,發現、出現。

首:頭領。

在自然界,動物的生存法則是「適者生存」,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法則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影響著動物頭領的選擇,繁殖策略生存策略

繁殖策略:一般以繁殖力最強的雌性為頭領,以「量」取勝。

生存策略:一般以最強壯的雄性為頭領,注重「質」。

「龍」也是動物界的一類,但「龍」會因時因勢而變,隨時做最強最好的自己。每一條龍都是對應自己所處的環境、位置等各種外界因素,結合自身狀況,調整而成的最適合環境,最強、最好的自己(龍)。

因而,「龍」最強、最完美的狀態,沒有固定的標準。「龍」的狀態會隨著外界環境、自己的狀況等不斷的調整,不管是哪種狀態都是當時最強、最完美,最適合當時的狀態。

俗語講: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東西,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最完美的。「龍」便是因時因勢而變,隨時都是最完美的狀態。

見群龍無首,吉。講的是,龍沒有統一的最完美的固定的狀態。因為環境的不同、所處位置的不同,最完美的狀態也會不同。群龍聚集,每一條龍都是最完美的最適合所處環境及自身的狀態。故爻辭講說:見群龍無首,吉。例:

初爻:龍蟄伏,此為潛龍。

二爻:驚蟄,龍甦醒、顯現;見龍,在田。

三爻:終日乾乾,身處卑位,隨時調增自身,以求龍變。

四爻:或躍在淵,即使身處險境,也在不斷調整自身,以求突破。

五爻:龍飛在天,飛龍。

上爻:龍飛過高;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講的是,得到陽爻,使用陽時,要向「龍」一樣,因時因勢以及自身的狀況不斷調整變化,不可一成不變、不知變通,如此才能得吉;否則不吉,趨兇。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是《周易》六十四卦中所有「陽爻」的總論和斷語;「陽爻」的爻辭如果顯示出沒有因時因勢而變,則一般會趨兇。「陽爻」的爻辭知「變」,則一般會得吉。這便是我們常講的「陽動、陰靜」,得「陽」需「龍變」才能得吉。例:

一、陽:《泰》卦:初九爻拔茅,茹以其匯;徵吉」(陽動)

陰:《否》卦:初六爻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陰靜)

二、陰:《恆》卦:六五爻「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陽動、陰靜;男子為陽,女子為陰。)

三、陽:《屯》卦:九五爻「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得「陽」需龍「變」)

四、陽:《需》卦,水天需,四個陽爻;得「陽」需龍「變」。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本文用「三、四的內容」進行解讀說明,「一、二的內容」講完「用六」後在進行解讀。

三、陽:《屯》卦:九五爻「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得「陽」需龍「變」)

解讀:我在分析「貞」字義時講過,「貞」只要不是「利…貞」結構,全部義為「定、從一不變、固定」。

《屯》卦:九五爻為陽爻,根據「用九」的總論和斷語,本爻辭需「龍變」,否則為「兇」。

故爻辭的斷語為:小貞吉,大貞兇。」的時候「貞固」屯其膏的狀態得「」;「」的時候還「貞固」屯其膏的狀態,此時沒有根據自身狀況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龍變」,故得「」。

這便是運用「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來輔助理解爻辭的含義及吉兇等斷語的緣由。

四、陽:《需》卦,水天需,四個陽爻;得「陽」需龍「變」。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屯》卦:初九、九二、九三、九五爻為陽爻,根據「用九」的總論和斷語,爻辭需「龍變」,否則為「兇」。我們具體來看下這四爻的爻辭。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需」是「停留」之義(我在需卦是已經講過,不在贅述)。「需」的卦象是天上下雨,用「雨」代指「危險」。

「雨、危險」還在「郊」(郊外)之時,就「停留」,不在向前犯險,這種狀態需要一直遵守、堅持不變,故「無咎」。(小畜卦: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可見下雨先是從郊外開始,在慢慢的下到城邑之內。)

初九爻,是因時而變,故無咎,沒有過錯。(按照我的前文中介紹 「天地人三才」解讀周易,初爻為還沒有進入「需」卦的世道,「需」卦為因為有「險」故「停留」。初爻時「險」還在遠處,沒有到來,但馬上要來,故「需於郊」不解讀為在郊外停留。)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此爻有進行簡略,原文應為:需於沙,利用小,有言終吉(帛書:「小」寫作「少」)

「沙」前面是「水」河水/海水,「水」代指「危險」。在「沙」/危險面前「停留」,「停留」的時間要短「小」/「少」,應該儘快進行調整(「變」),渡河或後撤,要儘快決斷(需卦爻辭,利涉大川)。「有言終吉」:言:怨言、謗言;雖然有怨言(在危險面前「停留」),但最終得吉。但個人認為「言」通「愆」【qiān】,過失;指很小的過失(在這不詳細論證緣由,以後有時間在分析)《困》卦的「有言不信」,「言」:也作 過失 解,通「愆」【qiān】。

九二爻,是因勢/形勢、局勢而變,故雖有言但終吉。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停留」就像陷在泥裡,越陷越深,會導致強寇入侵。

寇:在《屯》卦時介紹過,本義:聚集人群發動攻擊,外來入侵、侵犯。

三爻為小人位(平民百姓),平民「停留」/懶惰/偷懶…會像陷在泥裡一樣,越陷越深,進而導致強寇外來入侵。

因,西周的兵制採用兵農合一,軍政合一,寓兵於農的形式。國人平時農耕,農閒時接受軍事訓練;國人三季務農,一季練兵,每隔三年進行一次大的軍事演習;戰時國人調用從兵,進行戰事。故,如果平民平時疏於軍事訓練,不認真練兵,會越來越懶惰,越來不重視練兵,像陷在泥裡一樣,越陷越深,導致敵人/外敵有機可趁,強寇入侵。

傳統上認為,乾大坎小(乾為主卦)此爻雖然有險、寇至,但只要謹慎小心,最終會擊退敵寇。但實際上此爻吉兇未定。根據「用九」的總論和斷語,本爻如果及時「龍變」,改變現狀,最終會得吉、無咎,否則為「兇」、兇險無比。

九三爻,是要依據自己的地位(小人、平民百姓)而變,否則 「兇」。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因為酒食而「停留」,「貞固」這種態度(因酒食而「停留」)不變,吉利。

五爻為天子位(周王),天子因為酒食而「停留」/等待,「貞固」這種態度,得吉。

天子之「酒食」,指的就是「祭祀社稷」和「祭祀廟」。「酒食」是為「祭祀」而準備,故用「酒食」代指「祭祀社稷」和「祭祀廟」。

社稷,土神穀神的總稱。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神穀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太廟,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

《周禮·考工記》,社稷壇設於王宮之右,與設於王宮之左的太廟相對,前者代表安全的生存空間,後者代表穩定的食物來源,是國家的根本所在,人民安身立命之必需。《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就是國君與國家共存亡的意思。

天子祭祀禮儀極其隆重與繁複。每當祭祀之前,必須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故,爻辭講說,因為「祭祀」而「停留」,「貞固」這種態度不變,得吉。

九五爻,要依據天子的地位而變,得「吉」。

西周時期,天子、諸侯(王公貴族)、小人(平民百姓)各司其職。天子:天子重祭祀,社稷和太廟;

諸侯:為天子屏藩,治國治民,供奉天子。(需卦六四:需於血。血通「洫」【xù】,田間的水道,溝渠。用於灌溉,關注農業,治民,諸侯之責。)

小人:從兵務農,供奉諸侯。

綜上: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講的是,陽爻要向「龍」一樣,因時因勢以及自身的狀況不斷調整變化,不可一成不變、不知變通,如此才能得吉;否則不吉,趨兇。這是《周易》六十四卦中所有「陽爻」的總論和斷語;「陽爻」的爻辭如果顯示出沒有因時因勢而變,則一般會趨兇。「陽爻」的爻辭知「變」,則一般會得吉。

相關焦點

  • 《易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理解了受用一生
    《易經》這本書被稱為群經之首,如果我們能夠讀懂的話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但《易經》的內容過於深奧,我們沒有一定的閱歷和功底的話是很難看懂的,甚至研究了一輩子的人都未必能夠徹底的讀懂。乾卦說到上九這一爻也就是本卦已經說完了,但《易經》中乾卦和坤卦最後還加了「用九」和「用六」,乾卦和坤卦都是純陽和純陰卦,乾卦中的「用九」又表達了什麼呢?
  • 見群龍無首,吉:乾卦「用九」的這一爻辭,究竟有何深意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乾卦」的六個爻,明白了它每一個爻中都包含著一條「龍」,這六個爻中的「六條龍」,按順序依次為潛龍、現龍、惕龍、躍龍、飛龍和亢龍,而且也知道了每一條「龍」所代表著的含義。不光如此,在上一篇文章的最後,我們也說到了「乾卦」還有「用九」、「坤卦」另有「用六」,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乾卦」的「用九」。翻開《易經》,乾卦「用九」的「爻辭」只有六個字:「見群龍無首,吉」。
  • 發文:《乾》卦之爻辭,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從數的角度解釋,就是說乾卦六爻全為「九」。用九,分為「用九可用」和「用九勿用」兩種。易經中的用九,顯然是用九可用。在易經之外,存在用九勿用。若把易經看成生生不息的宇宙萬物,則在易經之外,存在無聲無息的幽境。構成幽境的爻,就是用九勿用。
  • 在《易經》中,群龍無首為何是「吉」,而不是「兇」
    「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也就是「乾卦」,乾卦「用九」的爻辭是這麼說的:「見群龍無首,吉」,很明顯,《易經》把「群龍無首」當作了褒義詞。那麼,《易經》這樣說,究竟是對還是錯呢?如果是對,這其中又是什麼道理呢?首先,我們當然都能夠猜到,《易經》這樣說肯定是對的,只是「對的道理」會是什麼呢?
  • 乾卦 用九 見群龍無首,吉
    實際上在亢龍之後還有一種境地,不在六爻中,卻也在六爻之內,這種狀態出現在群龍無首的時候,這時恰好是大吉的徵兆。沒有人管理的時候,通常處在混混沌沌的混亂狀態,這時離紀律的情況非常的進,快要脫離的時刻。平常人獎從開始到結束,易經講的是從結束到開始,沒有結束哪裡來的開始,這是充滿希望的過程。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在龍之上的蒼天用最公正的態度決定著事態的發展,不會剝奪龍的領導,亦不會被亢龍所幹擾,只會按照事情發展的規律運轉這世間之事,吉祥的徵兆,黑暗總會過去,黎明不遠了。
  • 爺爺跟我講,易經中被誤解很大的一個卦辭:見群龍無首,吉!
    如易經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集合,狹義的易經可以說就是周易,但是廣義的易經還包括了夏朝的《連山》和商朝的《歸藏》,甚至還有孔子的大作《易傳》。這是大家可以更多了解的一點。接下來進入正題,詳說最容易被誤解的一爻(音同「堯」):見群龍無首,吉!我們都知道,周易的第一卦就是乾卦,而每一個卦都有6個爻(如圖,每一行是一爻,從下往上,下面三爻是下乾,上面三爻是上乾,其他卦同理)。
  • 《易經》中「見群龍無首」,為什麼說「吉」?
    然而,這個成語的出處——《周易》「乾卦」的卦爻辭,卻說「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明顯是好事,是褒義!那麼,「群龍無首」的本義究竟是什麼呢?對這個問題,古往今來的學者們眾說紛紜,提出了很多解釋。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說:「六爻皆體乾,群龍之象也。舜既受道,而與稷、契、咎繇之屬並存於朝。」這講的是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而舜受禪讓為帝後,不以首領自居,從善如流,故呈現群賢並朝,群龍為用之象。如此天下大治,四海昇平,當然吉利!
  • 群龍無首,為什麼是「吉」?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群龍無首」的原意是什麼?古往今來的學者們眾說紛紜。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說:「六爻皆體乾,群龍之象也。舜既受道,而與稷、契、咎繇之屬並存於朝。」說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而舜受禪讓為帝後,不以首領自居,從善如流,故呈現群賢並朝,群龍為用之象。如此天下大治,四海昇平,當然吉利!
  • 千古謎團,尚無定論:《易經》乾坤中的「用9和用6」
    千古謎團,尚無定論:《易經》乾坤中的「用9和用6」《易經》有64卦,384爻,每一卦有6爻,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但在讀到《易經》的乾、坤二卦時,唯獨第1卦《乾》卦,多了一個爻辭:「用九」。第2卦《坤》卦,也多了一個爻辭:「用六」。
  • 乾卦之「乾元用九」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和坤卦,附有額外的「用九」「用六」的斷語。我們知道不管是「蓍草推演」,亦或是「銅錢推演」我們得到的卦象的爻象不外乎四種情況,即:老陰、老陽、少陰、少陽。根據《易經》:陽極必陰,陰極必陽的規律,在推演卦象時,得到老陰,須將其變化為少陽,得到老陽,須將其變化為少陰,這稱之為「變卦」。「用九」,就是在推演時出現乾卦,而且乾卦的六個爻象都是老陽,亦即乾卦的六爻都有變成陰爻的情況下,所用的斷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的記事中,有「乾之坤卦」的記載,這時就需要引用「用九」的斷語。
  • 易經丨如何理解「群龍無首,吉」
    「群龍無首,吉」出自《易經》乾卦。從字面普通理解為:沒有首領,寓意吉祥。試問:一個公司或群體沒有了領導,如何統一行動和發展呢,還是呈吉象,豈不自相矛盾。非也。」,《易經》中群龍無首指的是一個群體沒有領導的一種狀態,吉是指符合大道之意,用吉象來理解也無可厚非。
  • 「見群龍無首」應該怎麼理解?從易傳中的「天德」說起
    《周易》的乾卦有用九爻,其辭曰:「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易傳《小象》是這樣解釋的:「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因此,在解讀乾卦的時候提到「誠」這個「天德」,可以說是思孟學派中人最明顯的標誌。二、何謂「用九」那麼,《小象》的這位作者,為什麼要在「用九」之後提到「天德」呢?我們不妨來說說這個「用九」。
  • 《易經》第一卦 乾卦
    《易經》第一卦 乾卦 學易經,吾智慧。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讀易經,悟六十四卦,乾卦一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後的儒、佛、道等諸家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齋 白話:《乾卦》象徵天:元始,亨通,和諧,貞正。 初九:潛龍,勿用。 白話:【一爻】初九,龍尚潛伏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揮作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易經》智慧,《易經》思維,零基礎可學習《易經》,乾卦(一)
    總論2《易經》中是卦與卦之間對話,爻與爻之間對話,這點一定要切記!連在一起用——表示的是陽爻,中間分開用--表示的是陰爻。因此,乾卦是純陽爻組成的卦,坤卦是純陰爻組成的卦。乾卦與坤卦,統稱天地大卦。這是乾卦卦辭地道與人道的解釋。由於陰陽和合,能量就降低了,只有能量降低才能固化成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物質世界。這,實際上是《易經》的宇宙觀,表達了宇宙的形成,以及人類的起源。乾卦的卦爻辭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卜到乾卦就一定是好的嗎?|易經與卜卦
    乾卦在易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孔子稱讚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坤兩卦被稱為易經的門戶。如果卜卦卜到乾卦,大體上是好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好卦,但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這就要看這個卦的卦辭、爻辭。
  • 讀《易經》之乾卦:元亨利貞
    讀《易經》之乾卦:元亨利貞乾卦是《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由乾上乾下六陽爻組成,陽爻(——)為一長橫,陰爻(一 一)為兩短橫,九代表陽爻,六代表陰爻。卦象中的最下面一爻為初九,依次往上數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 周易「乾卦用九」「坤卦用六」二爻蘊含的智慧
    周易六十四卦有卦畫的是三百八十四爻,沒有卦畫(爻辭)的二爻只有乾卦、坤卦有用九、用六,其他卦沒有。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貞,乾卦純陽,坤卦純陰,就其二卦的爻辭有什麼深意,其道理之所在,要深入全面細緻的研究,以便掌握其中道理,從而提升自我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乾卦「用九」陽極則教人以見群龍無首吉,通俗明白的講就是群龍湧現不見上下首尾吉利。
  • 讀《易經》之乾卦
    所以我決定用自己的觀點來讀一下《易經》。歡迎大家和我多多交流。 《易經》這部經典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由此可見其地位,而後世研究者也把它分成了三大塊,即象、數、理。象和術側重於推演,我不懂。我只是粗淺的從哲理這個角度解讀一下。首先我來說一下乾卦。 我們先從乾卦整體去看,乾卦就是一個剛健,具備美德的卦象。
  • 大白話解讀易經之乾卦
    泓元文化提供乾卦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其中蘊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其中內容涉及到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科學.生活等眾多領域是中國文化的群經之首,筆者認為更是群經之始。如果理解了易經的含義無疑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歷史悠久,易經的內容又是那麼苦澀難懂,買回來的易經註解書籍也是雲裡霧裡難以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