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入奧」進行時 符合奧運標準競技龍舟在京首次亮相

2020-12-21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昨天在北京順義國家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首度亮相,並進行了下水測試,這也標誌著龍舟「入奧」邁出了紮實的一步。

當日亮相的競技龍舟,外觀和船體都經過了全新的設計。相比於傳統的龍舟,競技龍舟的船身更短更窄,僅需10人參賽,其中包括了8名槳手、1名鼓手和1名舵手,更符合奧運會的參賽標準。同時競技龍舟的外觀,由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設計師林存真教授操刀進行了全新的設計,相比傳統龍舟,也更具科技感、設計感和速度感。

中國皮划艇協會主席 劉愛傑:龍舟入奧的事宜我們在穩步推進,中國皮划艇協會受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委託,設計和研發更適合入奧的全新競技龍舟,這對於這項運動在國際的開展都是有幫助的。

2010年,龍舟作為正式比賽項目首次進入了亞運會的賽場。目前,2020年東京奧運會也已經把龍舟定為表演項目。這艘全新設計的競技龍舟明年就將亮相東京奧運會的賽場。(總臺央視記者 楊威)

相關焦點

  • 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閃亮登場,「龍舟入奧」為期不遠
    而龍舟運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競賽,至今還沒有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為了助力和推動賽龍舟進入奧運會,比亞迪一直在進行諸多舉措以此加快步伐。在9月21日,「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正式拉開帷幕。
  • 競技龍舟下水亮相 「龍舟入奧」更進一步 (4/4)
    競技龍舟下水亮相「龍舟入奧」更進一步 (4/4) "← →"翻頁
  • 競技龍舟迎來下水首秀,比亞迪全力助推龍舟入奧
    各位龍舟愛好者,迎著戰鼓,整齊劃一拼盡全力的向前划動,只為衝向終點,感受勝利的興奮感。在近些年,龍舟賽事越發受到了國人的喜愛,甚至是國際友人的喜愛。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5000多萬名龍舟愛好者,一百多個國家開展龍舟運動,舉辦過上千場龍舟比賽。甚至在2018年,龍舟運動被正式列入亞運會比賽項目,距離龍舟入奧更近一步。
  • 比亞迪助力中國競技龍舟成功下水,「龍舟入奧」更近一步
    首款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型龍舟正式亮相,並且進行了下水測試,當首款競技型龍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人們一眼就看出了這款龍舟和以往的不太一樣,競技龍舟的船身更短更窄,僅需10人參賽,其中包括了8名槳手、1名鼓手和1名舵手,更符合奧運會的參賽標準。而這也是自比亞迪成為了「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之後,多方攜手共同打造的首個成果。
  • 符合奧運會標準的龍舟首次下水亮相,比亞迪成最強「僚機」
    9月21日,「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正式拉開帷幕。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在本次活動中首度亮相併進行下水測試,代表了中國龍舟的又一進階。活動現場,中國皮划艇協會主席劉愛傑,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林存真,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划艇冠軍孟關良、楊文軍,比亞迪品牌中心負責人李雲飛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本次儀式,共同見證了競技龍舟的下水試劃。在活動現場亮相的競技龍舟,在外觀和船體,都進行了全新的設計。
  • 競技龍舟下水亮相,比亞迪「中國龍」一路向前
    早在今年8月份,比亞迪就與中國皮划艇協會在深圳完成籤約,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時隔一個多月,龍舟入奧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9月21日,「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於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隆重舉行。
  • 中國智造實力不俗,比亞迪見證競技龍舟下水亮相
    9月21日,「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隆重舉行,這一次競技龍舟的發布再一次讓世界對中國智造刮目相看。在本次活動中,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首度亮相併進行下水測試,這標誌著龍舟入奧已經駛入加速快車道。自從8月份比亞迪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後,本次競技龍舟的發布又是一大積極進展,這也是多方攜手共同努力的結果。
  • 讓傳統文化「遇見」科技創新 比亞迪助力「龍舟入奧」
    9月21日, 「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正式拉開帷幕,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在本次活動中首度亮相併進行下水測試,這標誌著龍舟入奧的步伐正在加快,也是自比亞迪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後,多方攜手共同助力龍舟入奧進程取得的又一大積極進展,展現出了比亞迪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
  • 首艘競技龍舟正式亮相 將參加東京奧運表演項目
    發布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 9月21日上午,伴隨著請「龍」入水、「畫龍點睛」等創意活動,首艘競技龍舟首次亮相。雅典奧運會及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划艇冠軍孟關良、楊文軍和國家隊的運動員們一起進行了下水試劃,對龍舟的競技性能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中國皮划艇協會主席劉愛傑在活動現場表示,龍舟將成為東京奧運會的表演展示項目,中國皮划艇協會受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委託,設計和研發更適合入奧的10人全新競技龍舟,並聘請林存真教授執筆外觀設計。
  • 弘揚中國魅力,比亞迪攜手競技龍舟讓世界刮目相看
    但在近期,比亞迪官宣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勇擔民族文化復興重任,再一次讓國人們刮目相看。我們知道,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項目,其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是代表了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和國人的集體主義精神。龍舟入奧,既弘揚了中國傳統體育精神,還為廣大龍舟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更大的競技賽場。
  • 競技龍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看看下面這些細節就知道
    競技型的龍舟競賽形成於本世紀 70年代到 90年代 ,正處在向全球性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競賽項目接軌的發展之中 。雖然還沒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是明年東京奧運會已經把龍舟定為表演項目。而且在8月份,比亞迪與中國皮划艇協會正式籤約,比亞迪作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以科技助力中國龍舟體育運動發展,推動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走向世界。
  • 競技龍舟正式下水測試,比亞迪推動「中國龍」騰飛世界
    北京時間9月21日,「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正式舉辦。在這次發布儀式當中,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正式在大眾面前亮相,並進行一系列下水測試。這不但標誌著龍舟入奧進程已經來到關鍵性時刻,更彰顯出比亞迪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後,與多方合作夥伴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積極成就。
  • 助力「中國龍」入駐奧運會 競技龍舟奧林匹克水上公園下水
    9月21日, 時至2022年北京冬奧會倒計500天的時候,「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正式拉開帷幕。一艘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在本次活動中首度亮相併進行下水測試,它的到來,不僅標誌著中國傳統龍舟入奧的步伐正逐漸加快,同時也是既8月11日,比亞迪與中國皮划艇協會在深圳正式籤約,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之後的又一大積極進展。
  • 這艘競技龍舟將亮相東京奧運會!
    今天上午,「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行。該龍舟由中國皮划艇協會聯合比亞迪集團設計建造、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設計者林存真進行外觀設計,2021年將以競技表演的形式亮相東京奧運會。
  • 長城籤約C羅之後,比亞迪卻選擇了「划龍舟」
    8月11日,比亞迪與中國皮划艇協會在深圳籤約,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將在推動龍舟進入奧運會和設計研發「競技型龍舟」等諸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9月21日, 「中國龍一路向前——競技龍舟發布儀式」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正式拉開帷幕。在現場,符合奧運標準的競技龍舟在本次活動中首度亮相,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划艇冠軍孟關良、楊文軍,親自握槳,下水測試。
  • 中華龍舟大賽 明年多項改革為入奧做準備
    2014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昨日在海南陵水落幕,中國龍舟協會秘書長餘漢橋在比賽期間對媒體透露,該項大賽從明年起將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比賽項目、改造龍船、設置龍舟拔河賽等等,意在進一步創新和突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加觀賞性,此外中國龍舟協會還將協同各有關方面開啟「龍舟入奧」的各項準備工作。
  • 2018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開賽 競技龍舟傳統龍舟各有看點
    2018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是本年度第四站比賽,也是今年第一次進行傳統的龍舟比賽。和國際標準的競技龍舟相比,傳統龍舟從船體設計到比賽規則都有很大不同。一起來了解一下,競技龍舟和傳統龍舟的區別和各自看點。按照國際標準,22人比賽用競技龍舟長度一致,統一為18.4米,重量上下誤差不能超過2.5公斤,比賽時,龍舟全部由賽事組委會提供。而傳統龍舟比賽時,龍舟則由各龍舟隊自己準備,長短重量都會有差異,一般的傳統龍舟都比競技龍舟長,最長的可以達到二十三四米。
  • 新能源車領導者,助力龍舟「劃」進奧運會
    據了解,龍舟在2021年將作為東京奧運會的表演展示項目而呈現給世界觀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隨著全球龍舟愛好者和觀眾越來越多,龍舟入奧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今年,比亞迪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並於近日舉行了競技龍舟下水測試。此舉將加速推動龍舟入奧的進程,成為助力民族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 競技龍舟威脅傳統龍舟文化?標準化旨在更利於推廣
    不過和廣州亞運會相比,這次雅加達亞運會在龍舟的設項上有了微調,分別為男女200米、500米直道競速和男子1000米直道競速,金牌數由廣州時的6枚減少到了5枚。划龍舟在中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不過我們在亞運會上看到的競技龍舟已經和傳統龍舟有了很大的區別。在1988年的農民運動會上,首次採用有機玻璃鋼材料製作龍舟,而不是以往的木頭,雖然船體的龍身體型沒有變化,但其重量輕、浮度大、質量好,隨之引發了划龍舟技術動作的演變,意味著傳統龍舟競技向現代龍舟競技發展的一個標誌。
  • 五通橋龍舟競技,唱不盡的龍船調
    清同治五年,軒維禮曾在《峨眉山遊記》中描述他五月五日於樂山觀龍舟的盛況:「飯後登城樓,俯臨肖公灘看龍舟競渡,旗幟精鮮,人聲與水聲相呼應。舟之修短,不及兩丈,廣只有咫,而揚髻噴沫,捷如飛翔。亦此行之壯觀,錦城所不見也。」新中國成立後,民間仍按習俗自發組織進行龍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