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從學校畢業之後,我由西安去到了成都,由於與母校仍然有一些工作上的交集關係,也還時常保持著與母校之間的一些聯繫,也曾先後為研究生期間的幾位導師寫過詩歌相贈。
在自動化學院張洪才教授七十壽辰之際,我曾作詩一首寄之,遙賀康健。
《隱》
張空九皋君行健,
洪茫六道心地寬。
才思不群卓然立,
何妨詩酒醉南山。
詩句之中,「九皋」出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比喻賢士身雖隱而名猶著。
「六道」為佛家術語,指的是眾生之輪迴。
「洪茫」形容六道之浩渺無垠。
「詩酒醉南山」乃是化用東晉陶淵明《飲酒》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詩中,儒、釋、道三教各有蜻蜓點水般的涉及,卻又皆不深。誦讀之時,感覺頗符合張洪才老師正直無私、豁達有度的心境。
工作閒暇,我在捧讀王羲之《蘭亭集序》並背誦之餘,又曾為自動化學院潘泉教授做過一首詩。
《蘭亭》
泉流曲水蘭亭會,
河畔觴詠右軍懷。
和風朗天今猶在,
詩人興感可重來。
粗粗看來,此詩似乎與藏頭詩、嵌名詩沾不上邊,僅僅是頌讀《蘭亭集序》的一些體悟感懷罷了。再者,詩中的每一句幾乎無一不是化用《蘭亭集序》中的詞句,如「曲水」、「蘭亭」、「觴詠」、「和風朗天」、「興感」均是如此。但是,如果你知道潘泉教授的夫人名字是向河,潘泉教授的女兒名字是潘詩和,就會發現這首詩中每一句的首字實際上都是嵌了三個人的名字在裡面,而且基本上詩歌本身也是毫無斧鑿的痕跡。
自此之後,我頓然發覺,藏頭詩與嵌名詩的創作其實也可以變得相當靈活,也可以變得更加多樣,本質上就是根據受眾者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材而作,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還是自2005年起,由於移居至成都的原因,於是有了遊覽西川美景的諸多機會,於是也就有了下面這一首詩。
《吟遊曲》
詠志吟歌遠曠意,
梅綻笛吹放懷詩。
明月清風逐流水,
傑嵐英雲撫靈芝。
一洗銀河九天外,
生覽星海五洋極。
同邀白鹿向青崖,
門前梧桐鳳凰棲。
四川省內景色美不勝收,這就是我在秋遊期間有感而作,描寫一位吟遊行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同時,它也是贈給西北工業大學程詠梅與劉明傑夫婦的一首詩,首字暗嵌「詠梅明傑一生同門」八個字。應當說,從業餘角度出發來看,此詩本身已然基本脫離了藏頭詩的桎梏,詞句頗為明暢,意境甚至也可稱得上有幾分高放(還是要聲明一句,僅僅還是限於在外行人看來呵)。
不過,確實如前所述,「限於藏頭、嵌名中幾處關鍵位置的字詞均已經固定,能夠做到渾然天成當然最好,但是此時往往會天不遂人願,出現不得不忍痛割愛、掂量妥協的情形,」此詩在「傑」與「生」兩處首字位置的用字上,還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協,並不是那麼講究;另外還有格律上的缺陷,依然是舊頑疾了,這裡就不再一一列出。
晚飯之餘,同遊者邀我當場賦詩,我推辭不過,便以上面這首《吟遊曲》應答,卻是贏得了客棧老闆的一連串稱道,據說老闆後來專門製作了牌匾,把這首詩刻於其上,置於客棧門口,作為迎客之用。可惜我後來沒有再去過第二次,倒是無緣印證了。
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應該說是婦孺皆知。我來成都之後,當然免不了要去瞻仰。瞻仰過後,當然免不得要有感想。這首《懷武侯》就是這麼來的。同時,這也是贈給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青年才俊梁彥教授的一首詩。
《懷武侯》
梁甫吟罷江山遠,
彥俊躬耕南畝園。
策對隆中三分勢,
出師一表望中原。
知兵唯事攻心略,
治蜀寬嚴審勢難。
五丈秋風吹不盡,
清高萬世史經傳。
此詩之中,以「臥南陽」、「梁甫吟」、「隆中對」、「出師表」、「五丈原」幾個歷史事件為關鍵點,再化用武侯祠內懸掛的「攻心聯」點綴其間,基本上概括了諸葛武侯的一生,也表達了對諸葛武侯的景仰與追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