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對有些繪畫藝術作品是高雅還是低俗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2020-10-12 燈影書畫

繪畫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很多人眼裡,繪畫是真善美的藝術,是高大上的存在。

我們知道,藝術是人類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文化是藝術的根,藝術是文化的精華,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無論哪種藝術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都和它所處的時代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緊密相關,繪畫也不例外。

無論東方、西方,中國、世界,國畫、油畫及其他繪畫種類的產生都與其所在地域的文化有著直接的關係。繪畫藝術以其特有的表現形式來闡釋和彰顯文化真善美的外在表現和內涵,給人們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精神食糧。

從理論上講,藝術包括繪畫藝術本身是沒有高雅低俗之分的,能稱為藝術的,應該都是高雅的,低俗的東西肯定不叫藝術。比如京劇、崑劇、豫劇、越劇、黃梅戲等,都是高雅的戲劇藝術;比如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都是高雅的書法藝術;比如民族舞和芭蕾舞等,都是高雅的舞蹈藝術。等等。

但是,藝術在實際傳播流行中,並不像理論上講得那樣,而是從藝術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高雅低俗之論之分。這是因為,一方面,社會大眾受本地域文化傳統薰陶影響,會形成對藝術相對穩定的審美態度、審美意識、審美眼光和審美習慣等。而且每一個個體的人,由於文化修養生活環境成長經歷等的不同,對藝術的審美取向和認知也是千差萬別,大不相同。在有些人看來是高雅的藝術,在有些人看來可能就是低俗的藝術。比如說對繪畫中的人體油畫,就存在著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認識。

人體油畫產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追根溯源,源於西方的傳統文化。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有崇拜人體美的習俗。而且在西方宗教神話中的聖母、維納斯、雅典娜等眾神都是和人一樣的,即所謂「神人一體」。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工匠藝人把宗教神話中的眾神以人體雕塑的形式表現出來供人們膜拜欣賞,形成早期的人體藝術。

14至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為衝破中世紀以來宗教神權對人性的禁錮和束縛,傳播人文主義思想,重新祭起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藝術的大旗。這一時期繪畫藝術以古希臘古羅馬人體雕塑為標杆,以宗教神話中的眾神為主體,創作了大量人體油畫,對推動人性解放、思想解放起到積極作用。經過文藝復興的洗禮,人體油畫列入西方美術教學課程,為西方民眾普遍接受並逐步世俗化。在西方民眾看來,人體油畫是很高雅的藝術。

但是,由於中西方文化傳統文化習俗的不同,儘管人體油畫傳入中國已經百年,但人們對它的看法和認識仍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不少人認為人體油畫是低俗的。

我個人認為,人體油畫本身沒有問題,無可厚非,但是它在我們這裡存在著「水土不服」的情況也是客觀事實。說到底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造成的,而不能簡單的歸結為人的欣賞能力水平原因。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相互了解,這種審美認識上的差異會逐步縮小的。

相關焦點

  • 淺談我對有些藝術是高雅還是低俗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藝術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包括繪畫、文學、音樂(戲曲)、攝影(影視)、舞蹈、書法、雕塑、建築藝術等等。應該說,大部分藝術對於高雅與低俗是有明確的確認標準或者說是有確認依據的,也是人們容易辨識或者說能夠分得清的。但是,也有一些藝術,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和因素,區分其究竟是高雅藝術還是低俗藝術,似乎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很難確定一個統一的剛性的標準。比如說人體藝術,就存在著這方面的問題。
  • 淺談我對「有些油畫作品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問題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藝術,通常在人們眼裡是美好的,是高大上的,甚至是神聖的。然而,也有一些藝術,由於並不完全符合人們的審美認知和審美習慣,比如說油畫藝術中的人體油畫等,在人們的認識上就存在著很多的看法和爭議。人體油畫源自西方,上個世紀初傳入我國,近百年來一直是個引人關注的話題。讚賞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稱其為高雅藝術者有之,稱其為低俗藝術者也有之。
  • 淺談我對藝術作品所謂「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的看法和認識
    一直以為,只要能被稱作是藝術的,一定是具有真善美特徵的,是高大上的,是沒有高雅低俗之分的。然而,由於社會歷史文化的原因和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審美素養眼光的不同,人們對藝術的認識和看法也不盡相同。不知從何時起,人們習慣把那些看似高深、艱澀、難懂或專業性很強不大流行的藝術和藝術作品稱之為「陽春白雪」,而把那些平俗易懂廣為流行的藝術和藝術作品稱之為「下裡巴人」。
  • 淺談我對世界名畫中為什麼油畫作品比較多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所謂「世界名畫」,通常是指那些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較廣知名度較高或有一定影響力的繪畫作品。喜歡繪畫藝術的朋友在一起聊時常常討論:為什麼世界名畫中油畫比較多呢?這裡淺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和認識。歷時近3個世紀以義大利為中心遍及整個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繪畫特別是油畫藝術事業的發展,油畫大師輩出,創作了數量繁多的油畫作品,其中很多成為傳世的經典名畫。第二次大的發展高潮期是在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
  • 淺談我對西方一些寫實油畫的看法和認識
    寫實油畫,即是以逼真精準的造型具象的繪畫形式再現或還原客觀物象本真面貌的油畫。寫實油畫是伴隨著油畫的產生而產生的一種繪畫表現形式。15世紀初,一種以易幹的植物油調和顏色而成的新型繪畫材料在西方研製成功,人們把用這種材料描繪在畫布、畫板和牆壁上的繪畫作品稱之為油畫。
  • 淺談喜歡聽相聲,是高雅還是低俗
    我認為,單純的高雅不足以構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衰樂才是真正的藝術。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說,文藝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一味地高雅,一味地拔高兒,只能說你心態有問題。雅與俗之間互相包容,才能夠雅俗共賞。好些人看不透,老覺得什麼什麼高雅,什麼什麼低俗。
  • 淺談我對有些名畫的大眾審美和專業審美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我理解,所謂大眾審美,就是廣大的民眾對於藝術美的審視、理解和認知。大眾審美是民眾在長期社會生活中觀察、積累養成的審美眼光和審美習慣,這種審美具有約定俗成的傳統性和傾向性。所謂專業審美,是從藝術本身的技法、風格、特點及其是否具有創新性等方面對藝術作品的解讀、認知和評價。
  • 對繪畫藝術功能的一點看法
    一點看法   談到繪畫藝術的功能,我認為主要就是德育、智育、美育等三大教育功能。有人覺得太高調,太牽強了;或是覺得這種觀念會對繪畫藝術產生一種壓力,但我認為,這只是把繪畫藝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來認識。這種觀念的來源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社會、人類與繪畫藝術的互動關係綜合了一下。   首先,我們從繪畫藝術的起源、產生、發展談起。我們知道,人類的勞動,不但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社會,進而也創造了文化藝術。
  • 淺談我對有些繪畫創作為什麼要用真人模特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模特,是一個舶來詞,可以理解為製作一件作品的模型、樣板、參照物的意思。模特通常被用於繪畫、攝影、雕塑等造型具象的視覺藝術中。比如人物肖像模特、人體模特等。其實,在繪畫和雕塑創作中以真人為模特作參照的古已有之。比如我國漢代的宮廷畫像、唐代的工筆人物寫真,如《步攆圖》、《春宮圖》等,就是參照真人模特創作出來的。
  • 藝術確實分高雅和通俗,但我就是喜歡郭德綱相聲,我低俗了嗎?
    藝術確實分高雅和通俗,京劇、交響樂、芭蕾舞等這些都屬於高雅,相聲、評書、流行音樂、肚皮舞等這些屬於通俗。「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高雅藝術一般老百姓估計是聽不懂,只適合一些文化修養很雲端的人士欣賞。通俗藝術天生就是給普通老百姓聽看的。
  • 如何搞笑才能不低俗?高雅的搞笑是藝術
    說實話,這個問題我也會範,算不上經驗,一點想法分享。搞笑能否避免低俗關鍵還是把握尺度的問題。首先,要自我有清晰的認識,界定低俗和不低俗搞笑的區別。所謂低俗,我個人認為通俗點講就是低級趣味、惡趣味,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個笑話「太Low了」、「太沒品了」、「太無趣了」等等之類的形容。而我們想追求的搞笑不低俗,其實我覺得主要還是想創作出積極、正能量點的笑話和段子,避免那些無下線的惡俗內容。
  • 我對現代主義繪畫雕塑藝術的「經典」一點看法
    白謙慎教授談了對書法作品成為經典的三大要素:1.技法含量2.審美上高低3.體量大小(書法字數篇幅是否宏大)。這是書法經典的必備要素。同為藝術門類,繪畫,雕刻藝術的經典判斷肯定不一樣。我只能作為一名「小學生」談談自己的藝術觀念。
  • 我對相聲的一點看法
    我是70後的人,平時非常喜歡聽相聲,喜歡這門藝術,也經常在睡前用相聲助眠,現在網民朋友所謂的主流與非主流之爭,我想發表下我的看法。首先聲明,我是純粹喜歡聽,沒有深入研究過,只是個人淺見。當然新社會給了相聲新機遇,新發展,所有相聲演員待遇及身份有了極大提高,相聲也以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服務,這是應該且必須的,所以建國前的黃腔低俗肯定得摒棄,符合社會需求,通過老藝人們的努力,與時俱進,出現大量優秀的喜聞樂見的作品,相聲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好作品層出不窮,至今仍記得"逗你玩""丁文元""二他媽媽""關公戰秦瓊"
  • 一絲不掛,滿街亂走的人體彩繪,玩的是藝術還是低俗?
    尤其令我們不能接受的是,如果名人和我們一樣把墨潑灑在宣紙上了,那也叫藝術,而且一幅這樣的作品甚至可以賣到幾百萬,上千萬。而我們呢,潑灑了就是潑灑了,浪費了一張宣紙而已……在當下引出來的「藝術」裡面,有一種「藝術」更是令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欣賞——人體彩繪!
  • 從安格爾的《泉》淺談對有些經典藝術的欣賞
    這是一幅享譽世界的經典油畫,是法國19世紀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歷經26年創作完成的一幅布面油畫,被譽為西方人體油畫的巔峰之作。那時我並不懂油畫,只是憑直觀的感受,覺得畫中的女人體很美。後來,當我欣賞的油畫作品多了,特別是看了很多類似的經典人體油畫,我才知道,其實,當時我並沒有完全看懂《泉》這幅畫,或者說我只是看到了這幅畫的「表」,而沒有看到它的「裡」,甚至連這幅畫的「表」我也沒有完全看懂。
  • 莫言拿了諾貝爾獎,還被貶低謾罵,是高雅的藝術還是低俗的文學?
    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餘華拿了諾貝爾獎,卻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的藝術還是低俗的文學?對於莫言,有很大一部人真正熟悉他是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畢竟他是在歷史上第一個收穫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無疑開啟了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的先河。
  • 再談我對有些藝術品被打上馬賽克的看法和認識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在先前的文章中和大家一起探討過。看到很多網友對這個問題還是不甚理解,這裡再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認識。毋須諱言,文題中提到的有些藝術品特指西方油畫中一些經典的人體油畫。大家知道,人體藝術源於西方。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臘時期,當時人們認為人體是世間最美的存在,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 莫言拿了諾貝爾獎,還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藝術還是低俗文學?
    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餘華拿了諾貝爾獎,卻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的藝術還是低俗的文學?對於莫言,有很大一部人真正熟悉他是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畢竟他是在歷史上第一個收穫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無疑開啟了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的先河。
  • 徐白一先生——繪畫作品欣賞
    這種體系又和現實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構成某一區域的意識形態。這些意識形態又主導著人們的精神思維走向:積極向上的因素多,就會產生高質量的文化,出現高水平的藝術作品;否則就會相反。當下有些中國畫的水平讓我深感憂慮。作品庸俗化絕不是一般的現象,有時連權威展覽也不能免俗,甚至很多政府的重要場所也堂而皇之地懸掛著風格低俗的地攤兒級別的「行畫」,簡直是不可思議!
  • 以消費文化為主題的波普藝術,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
    波普藝術家與勞申伯格、卡普羅一樣,再次呈現了來自生活的人工製品,即大眾媒體中的圖像,然而他們通過傳統的繪畫形式來呈現圖像,而非新的媒介。約翰斯和西格爾偶爾也會使用流行圖像,波普藝術家則與他們不同,其所關注的流行文化產品是那些被藝術史家描述為低俗藝術的形式,即商業藝術;他們還將低俗藝術併入高雅藝術之中,即美術。然而,他們通過這種方式顛覆性地揭示了大眾媒體的操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