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入門,簡單的「隨喜功德」,是厲害的修行法門(含精髓要點)

2020-12-04 李秀筆記

學佛入門,一句簡單「隨喜功德」,也是厲害的修行法門(含精髓要點)

「隨喜,隨喜」是學佛之人經常說,也民間經常用的一個詞,一般看到別人成功的做某件善事的時候,會用這個詞。在民間,隨喜這個詞則是用於某家有喜事時。

看似普通的一個詞,平時用習慣了,很多人認為這個詞的意思是去沾沾喜氣,有人以為是分享功德的意思,還有人以為就是去送錢。

其實,「隨喜」是一個厲害的修行法門,以「隨喜」修行同樣可以入道,修心,打開般若智慧之門,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隨喜」的精髓要點是,見到別人做善事、有功德,真心實意的贊同人家,遇到同樣的情況,自己也會去做這樣的善行;見到人家有喜事,如同自己有喜事那樣內心歡喜

在《論語》中,有「君子成人之美」,其意思是基本一致的。是說作為君子,要有成人之美的胸襟和氣度。

在大藏經《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中,「隨喜功德」為第五大願王。眾所周知,《普賢行願品》功德很大,念誦的人非常多,很多修行人甚至終生念誦受持此經。

「隨喜功德」作為十大願王之一,功德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其中的甚深智慧和密意內涵在於對自己內心的修行。

學佛,學的就是善法,最終目的是尋到自己的內心智慧光明。

我們普通人心量是比較小的。遇到別人做好事,一般情況下,內心其實是有很多想法的,是否能夠真正發自內心地稱讚別人,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修行「隨喜」,很容易就能讓一個人打開心量,變得胸懷廣闊。

從世俗義上來看,別人做好事,我們隨喜讚嘆,我們也同樣做好事,如果這個世上的人都來做好事,這一定是個美好的世界。別人遇到喜事,升官發財,我們隨喜讚嘆,向人家學習,最後大家都能富起來。

從較高的修行層次上來看,內心的聲音,不適宜的想法,也是在造業。也許,在普通人看來只有做了錯事,或者造成了影響才算造業。

從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內心的種種聲音,累積起來,確實會造成重大後果影響,這與修行的要求是一致的。就人生來看,心量打開了,一切都好辦,人生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隨喜的修行,就是從內心的點點滴滴的想法起修。藉由別人的善行,修自己的內心。觀照自己在看到別人善行時的起心動念,觀照自己在看到別人遇到喜事時的起心動念。慢慢達到真正的「隨喜」心。這就是「隨喜功德」的修行。

當然,在自己做善事時,也要隨喜自己,在自己遇到喜事時,也要隨喜自己。觀照自己做善事時的起心動念,做完善事,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由此,我們便可以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佛語不虛,隨喜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的。

那麼,我們做了好事,遇到喜事,別人來隨喜,如何?這當然是大好事。如此一來,功德自然可以成倍增加,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善行,幫助別人實現了修行,自然功德無量。

有人比喻說,隨喜,就像銀行存款的利息,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功德立刻加倍;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我們也能累積功德;我們隨喜佛菩薩的功德,我們就能積集浩如虛空、不可思議的功德。

而且隨喜是非常清淨的修行法門,沒有人看得見,且不為人知。因此,這種修行,力量巨大。

在《大般若經》中,有《隨喜回向品》,專門講述隨喜和回向的修行方法及法門。隨喜回向品第三十七之二:發起如是隨喜回向,是菩薩摩訶薩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隨喜法門」?「隨喜」有何功德?
    友人向我解釋,見到別人做善事、作善念,便隨喜他,你所得的功德即如同那人所作善業功德。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解釋,心裡必會生出更多疑問。作為學佛者,對於佛所說的教法要堅信,但是亦不能失去尋根究底的精神,所以要了解「隨喜」一詞所隱藏的道理。其實「隨喜」在佛教的意義是什麼?它是否屬於修行法門?
  • 好簡單,原來這就是隨喜功德,最關鍵、最全面的精髓要點!
    當看見別人行善時,我們常常會說上一句「隨喜功德」。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隨喜呢?隨喜到底有哪些功德?什麼都不用做,僅僅隨喜,就能得到很大的功德嗎?當我們隨喜時,又是否做到了心口如一呢?其實,「隨喜功德」絕不僅僅是一句口頭禪,它要摧毀的是內心的嫉妒和傲慢, 只有當我們誠心誠意地生起對他人善行的歡喜心並讚嘆時,隨喜才有了真正的利益。隨喜一般居士的概念是拿點錢做功德就是隨喜,這樣雖然有隨喜的意義,但並不是隨喜的定義。真正的隨喜,是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聞思修行時,不僅心中沒有嫉妒,反而生起歡喜心。
  • 南懷瑾老師:學佛的人同時也要做到隨喜功德
    學佛的人同時也要做到「隨喜功德」,不只是對佛菩薩要隨喜功德,十方一切諸眾生的功德也都要隨喜。這世界上各個不同的社會,有很多人並不學佛,也不修道,也不信宗教,但他們是菩薩,所做的事是對的,這也都要隨喜。現代社會上很多眾生都是佛菩薩轉生來的,一切眾生的所有善行就是佛的善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的善行功德,我們都要隨喜。有利益他人,能替人解決煩惱、麻煩,這就是行菩薩道,都要隨喜。此外,「二乘」是指聲聞、緣覺。
  • 隨喜功德不可思議!一定要學會隨喜功德!
    《般若經》在《福德品》談到隨喜,修學佛道,特別是大乘佛道,真正重要的是福、智二資糧,福、智資糧必須互相為增上緣。 先要有福德,然後以智慧作為基礎,沒有廣大的福,大乘是走不上去的;當然福還要智慧來攝持的,兩者互相攝持,輾轉增上。
  • 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故知,見人行善,若能盡己之力隨喜助之,功德殊勝不可思議。《 華嚴經》載,菩薩不僅隨喜於如來難行能行之因地善行,乃至於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讚嘆;不僅隨喜於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塵之善,悉皆隨喜。
  • 隨喜功德的福報無窮無盡
    隨喜一切眾生功德, 這個法門,非常殊勝,修者具有無量無邊福德,而且不管你有沒有修行大乘都可以修, 能很快改變現世命運!一、隨喜功德重要說明1、一般的布施、放生之類,果報雖然大,但是福德也有用盡的時候。8、如果他們的境界低於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9、隨喜是清淨的修行法門,純粹牽涉到內心活動,多多隨喜,功德無量!
  • 什麼叫「隨喜功德」?隨喜有功德嗎?
    「隨喜」,全稱「隨喜功德」,即隨順他人的善行、成就和功德,並心生歡喜,稱揚讚嘆。當我們和這些善心善行相應時,同時也在成就自身的良善心行。所以,隨喜也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法門之一。所謂隨喜,根據《俱舍論》的觀點,就是指無有任何嫉妒心,對別人所做的一切善根發自內心地歡喜。隨喜主要是指見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離苦得樂,心中升起歡喜心。隨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錢人捐獻財寶更有功德,隨喜的功德是廣大不可限量的。萬法一體,人我同源,經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隨喜行十善者,讚嘆十善法,共成四十種善。
  • 佛學入門:「隨喜」是什麼意思?什麼是「隨喜功德」?
    導讀隨喜與功德連在一起,叫隨喜功德。這是什麼意思呢?隨喜功德,就是我們見到別人的這些善舉以及成就之後,要發歡喜心,以歡喜心去隨喜他人。或者說有人發心去做好事,我們見到之後發歡喜心,去幫助他們成就這些好事,去成就這些功德事業。功德,簡單來說就說善事,包括他人以及自己對社會所作的一些好事,也包括他人或者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比如說財富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學問的成就或者技術的成就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功德。
  • 劉素雲老師:我們學佛之人,一定要會隨喜功德,那如何隨喜呢?
    文字版第五願,【隨喜功德】。一切眾生除了貪瞋痴三毒以外,還有一個嚴重的煩惱是什麼呢?嫉妒、傲慢。這在我們生活當中,見到得太多太多了。它不但讓你的道業不能成就,對於你學佛那也是極大的障礙,你學佛很難有成就。世間法障礙你,你事業無成;佛法障礙你,讓你學佛沒有成就。普賢菩薩這一願「隨喜功德」,就是對治這一類的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普賢菩薩教導我們,要隨喜功德。怎麼個隨喜?見別人得好處如同自己得好處,見到別人有什麼成就了,那就像自己的成就一樣,絕對沒有一絲毫的嫉妒心。
  • 學佛人|如何修行菩薩道?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許多學佛朋友都曾發菩提心,修菩薩業。然而六根難調,耽於六欲七情,故智慧難成,不得解脫。如何修行菩薩道呢?《未曾有因緣經》中佛講得很清楚:修六波羅蜜,習四無量心,便是調服六根的方便法門。那到底什麼是「六波羅蜜,四無量心」?具體我們該如何做?
  • 普賢菩薩,念諸佛及眾生修行行善,隨喜一樣會有功德
    普賢菩薩向善財童子講說隨行功德的意思是:善男子,所有無量無邊的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在的地方,一切佛所在的地方的像極小微塵數的佛,從起初發心修佛道的時候起,為了求得一切完滿的智慧,所以不斷地勤勤懇懇,誠心誠意地修行,要修到聚成許多許多的福德,甚至不惜犧牲性命,經過了那說不盡的佛剎極微塵數的劫,在一個個的劫裡頭,捨棄了說不盡的佛剎極微塵數的頭目手足。
  • 隨喜功德的福報是無極限的,隨喜惡行即反之。
    大家快進來修隨喜吧!隨喜功德的福報是無極限的(用不完的)現世改變命運!隨喜一切眾生功德, 這個法門,非常殊勝,修者具有無量無邊福德,而且不管你有沒有修行大乘都可以修, 改變現世命運!,我們積集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  ·如果他們的境界低於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  ·隨喜是清淨的修行法門,純粹牽涉到內心活動,多多隨喜,功德無量!
  • 隨喜功德有多重要?
    法元師與居士菩薩們交流著,其中講到了我們要隨喜功德。《證道歌》提到:「少勤能集廣資糧,隨喜善業為最上。」「隨喜」,全稱「隨喜功德」,即隨順他人的善行、成就和功德,並心生歡喜,稱揚讚嘆。當我們和這些善心善行相應時,同時也在成就自身的良善心行。所以,隨喜也是重要修行法門之一。
  • 功德不必在我,佛說「隨喜」他人,所得福慧不可思議!
    佛教文化中有四大菩薩,其中普賢菩薩有十大修行願望,第五大願便是「隨喜功德」。所謂隨喜,就是隨緣隨順他人的善行、功德和成就,心生歡喜,稱讚頌揚。當下一念,隨喜法界眾生功德,則稱為隨喜功德。許多人學佛,心中充滿慈悲,想多做善事,積累功德。
  • 生活禪語|隨喜功德
    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隨喜功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有「隨喜功德」。隨喜功德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他人做善事做好事是功德,這個功德我要隨喜。隨喜他人的一切善事善法,是隨喜功德。另外一個意思,他人做善事我能夠歡喜讚嘆,我也有功德。隨喜有功德也叫隨喜功德。
  • 佛法中這一法門功德殊勝,任何人都可輕易施行,可惜常常被人忽視
    隨喜讚嘆在佛門裡更有特殊意義,是求道修佛路途中,功德殊勝的一個修行法門。我們讀佛經,經常能見到對於讚嘆的描寫。比如對某一經典、法門或某位佛、菩薩的殊勝功德,常用十方諸佛,悉皆諮嗟等等來描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七願發願到: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 隨喜,是修行的重要法寶!佛弟子應該怎樣隨喜佛菩薩的功德?
    隨喜,是修行過程中的重要法寶。《入行論》裡講:「隨喜佛菩提,佛子地諸果,亦復樂隨喜,能與有情樂,發心福善海,及諸饒益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句「隨喜佛菩提,佛子地諸果」,是對大乘善行果的隨喜。首先我們隨喜佛陀的覺悟。大乘的有學地是指「佛子地諸果」,佛子是指菩薩,菩薩地是從一地到十地聖者果位,菩薩從一地到十地之間分別由淺至深,由少至多都會有所證悟,斷除相應的障礙,這是修行菩薩地所獲得的果位,這方面我們也要隨喜。這是從嚴格意義上說,如果不太嚴格的話,可以把資糧道加行道放進來。總之我們要隨喜佛的菩提和菩薩的諸果。
  • 學佛修行入門必讀:學佛前的十大誤區
    而我們學佛的人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修行,並不需要出家才算是修行。學佛不能吃肉嗎?這是很多初接觸佛教的人很常見的疑問,認為吃素才是學佛的第一步,覺得自己做不到,所以乾脆就直接放棄了解,這個「檻」難住了不少人。
  • 修行淨土宗的要點是什麼,念佛之人要清楚!
    淨空法師開示學習淨土要點阿彌陀佛:各位同修大家好!幸福美滿的教育——佛陀教育。學佛——人生最高享受!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但是末學認為學佛需要知道幾點:1.心態:真誠心和恭敬心。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 淨土法門:菩薩隨喜為什麼成就功德?
    「隨喜功德」,我們要學,在這個大時代,不能學隨喜,日子怎麼過。但是我們隨喜能積一點福德,不是功德,為什麼是福德?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菩薩隨喜為什麼成就功德?這法身菩薩,他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隨喜成就全是功德。這隨喜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