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入門,一句簡單「隨喜功德」,也是厲害的修行法門(含精髓要點)
「隨喜,隨喜」是學佛之人經常說,也民間經常用的一個詞,一般看到別人成功的做某件善事的時候,會用這個詞。在民間,隨喜這個詞則是用於某家有喜事時。
看似普通的一個詞,平時用習慣了,很多人認為這個詞的意思是去沾沾喜氣,有人以為是分享功德的意思,還有人以為就是去送錢。
其實,「隨喜」是一個厲害的修行法門,以「隨喜」修行同樣可以入道,修心,打開般若智慧之門,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隨喜」的精髓要點是,見到別人做善事、有功德,真心實意的贊同人家,遇到同樣的情況,自己也會去做這樣的善行;見到人家有喜事,如同自己有喜事那樣內心歡喜。
在《論語》中,有「君子成人之美」,其意思是基本一致的。是說作為君子,要有成人之美的胸襟和氣度。
在大藏經《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中,「隨喜功德」為第五大願王。眾所周知,《普賢行願品》功德很大,念誦的人非常多,很多修行人甚至終生念誦受持此經。
「隨喜功德」作為十大願王之一,功德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其中的甚深智慧和密意內涵在於對自己內心的修行。
學佛,學的就是善法,最終目的是尋到自己的內心智慧光明。
我們普通人心量是比較小的。遇到別人做好事,一般情況下,內心其實是有很多想法的,是否能夠真正發自內心地稱讚別人,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修行「隨喜」,很容易就能讓一個人打開心量,變得胸懷廣闊。
從世俗義上來看,別人做好事,我們隨喜讚嘆,我們也同樣做好事,如果這個世上的人都來做好事,這一定是個美好的世界。別人遇到喜事,升官發財,我們隨喜讚嘆,向人家學習,最後大家都能富起來。
從較高的修行層次上來看,內心的聲音,不適宜的想法,也是在造業。也許,在普通人看來只有做了錯事,或者造成了影響才算造業。
從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內心的種種聲音,累積起來,確實會造成重大後果影響,這與修行的要求是一致的。就人生來看,心量打開了,一切都好辦,人生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隨喜的修行,就是從內心的點點滴滴的想法起修。藉由別人的善行,修自己的內心。觀照自己在看到別人善行時的起心動念,觀照自己在看到別人遇到喜事時的起心動念。慢慢達到真正的「隨喜」心。這就是「隨喜功德」的修行。
當然,在自己做善事時,也要隨喜自己,在自己遇到喜事時,也要隨喜自己。觀照自己做善事時的起心動念,做完善事,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由此,我們便可以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佛語不虛,隨喜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的。
那麼,我們做了好事,遇到喜事,別人來隨喜,如何?這當然是大好事。如此一來,功德自然可以成倍增加,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善行,幫助別人實現了修行,自然功德無量。
有人比喻說,隨喜,就像銀行存款的利息,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功德立刻加倍;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我們也能累積功德;我們隨喜佛菩薩的功德,我們就能積集浩如虛空、不可思議的功德。
而且隨喜是非常清淨的修行法門,沒有人看得見,且不為人知。因此,這種修行,力量巨大。
在《大般若經》中,有《隨喜回向品》,專門講述隨喜和回向的修行方法及法門。隨喜回向品第三十七之二:發起如是隨喜回向,是菩薩摩訶薩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