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淨土宗的要點是什麼,念佛之人要清楚!

2021-01-20 一禪小屋

淨空法師開示學習淨土要點

阿彌陀佛:

各位同修大家好!幸福美滿的教育——佛陀教育。學佛——人生最高享受!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

但是末學認為學佛需要知道幾點:

1.心態:真誠心和恭敬心。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淨空法師說這是入佛門的秘鑰。

2.師承:只選一個老師(善知識),以淨空老法師為導師是您最明智的選擇!一個老師一條路,倆個老師倆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口,四個老師十字街頭啊!

3.法門:專修淨業,末法淨土成就。世尊在《大集經》曰「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淨土得度生死!」淨空導師說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可靠!

4.真幹:老實聽淨空導師的話去做;依教奉行;勇猛精進的修行。[老實!聽話!真幹!]

5.專修: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一門深入,長期燻修!一部《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空導師說:「專修萬修萬人去啊!

」6.解脫:最後達到修行的目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7.乘願: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念佛法門三資糧信、願、行、相信經典上說的,願意往生並且願意付出行動!高僧大德都說:「佛法難聞今已聞,人生難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希望所有同修都能一門深入,長時燻修,精進修學!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一禪小屋,歡迎關注評論,隨喜轉發!

相關焦點

  • 淨宗法師:淨土宗為什麼只教人念佛?
    問:淨土宗為什麼只教人念佛?只教人念佛,這是淨土宗的一個現象,諸宗法門就不這樣了。可能禪宗教人只管打坐、只管參禪;天台、華嚴各有不同說法。並不是所有佛教宗派都只教人念佛,淨土宗是強調這一點。第二方面在淨土宗之內,也不是上來就說「就念佛吧!」念佛是最後的結論,要達到這個結論,前面有很多的過程。
  • 淨土:念佛之人,常誦這首詩,修行越來越有把握!
    宋代樝庵大師樝庵大師是宋朝時浙江台州赤城崇善寺的一位法師,名「有嚴」,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天台宗的大德。他修行的草屋旁邊有一棵樝木,所以就自號「樝庵」。據《人天寶鑑》記載,樝庵大師最初依止東山神照法師,神照法師很器重他,甚至說「吾宗(天台宗)得人益不墜矣」,並且把他提拔為上首。
  • 淨土宗:為什麼要一門深入的念佛
    從極樂世界過來的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中如是開示:大凡修淨土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什麼是夾雜?即是又讀經,又持咒,又做種種法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又要談些吉兇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這些都屬於夾雜。既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見佛往生就難了,這樣不就空費了一生的事嗎?
  • 淨土宗中不會正確念佛也解脫不了,解脫必須是真正會念佛的人
    很多的人在念佛想通過念佛號,來達到讓佛祖來接引的目的。可是好多人對淨土宗中的法捨去了很多,認為只要念佛就能解脫。我記得即便在淨土宗中也有觀想的修法,好像是彌陀十六觀,時間太久了記不清楚了,有知道的人可以在評論中表達出來。
  • 淨土宗修行法門,其中有十六種觀想和念佛的五個步驟
    讀過淨土三經的人都會發現,極樂世界是如此美好,比我們所描繪的科幻世界還要完美,可如何前往極樂世界自然成了大眾關心的問題。早期的淨土修行方法屬觀想念佛,其根據主要來自《觀無量壽經》。淨土宗正式形成後,觀想念佛改為稱名念佛,只要口誦佛號即可,依據在於《阿彌陀經》中的說法。《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 佛教:淨土宗善導、淨土三祖、淨土宗宗旨
    首先,從淨土宗的普及來看,結社念佛可以廣納僧俗共修淨業,有利於淨土宗的發展和教義的充實。再者,依據淨土宗教義,信、願、行是修行淨土法門不可缺少的步驟,特別是行更是淨土宗的重中之重,因此專門修習淨土宗的組織也隨之興起,念佛結社也逐漸成為淨土宗的主流。淨土三祖指的是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承遠大師。
  • 佛教:學淨土宗,念佛號就可以了嗎?別太天真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號是淨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法門之一。,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表面看起來容易,但事實上並不簡單,甚至可以說很難,有些經用「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來形容淨土宗的修行法門,可見學淨土宗並非易事。
  • 淨土宗:修福是我們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
    「三福」屬於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第一福是人天福,又叫世間福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第二福是小乘福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三福是大乘福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印光大師:淨土宗念佛法門適合上中下根之人,禪宗只適合上根之人
    印光大師:淨土宗念佛法門適合聰明及愚鈍之人,禪宗只適合上根之人【印光大師開示】教,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猶如聖帝明詔,萬國欽崇。智愚賢否,皆令曉了,皆須遵行。有一不遵者,則處以極刑。宗,則獨被上根,不攝中下。猶如將軍密令,營內方知,營外之人,任憑智同生知,亦莫能曉。以此之故,方能全軍滅賊,天下太平。軍令一洩,三軍傾覆。祖印一洩,五宗喪亡。未悟以前,只許參究話頭,不準翻閱禪書。誠恐錯會祖意,則以迷為悟,以假亂真,即名為洩,其害甚大。
  • 淨土宗修念佛法門進入禪定境界,才有把握解脫
    我們無論修禪宗還是淨土宗,其實都不離禪觀。觀就是觀照,就是看著念頭起處不跟著它跑。淨土宗的「般舟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禪觀。《觀無量壽佛經》中就講了十六種觀的方法:觀太陽、觀淨土聖境、觀阿彌陀佛等等,其中最容易的念佛觀是第十六觀。就是耳根要聽著自己念佛的聲音,字字分明。
  • 學習唯識對淨土宗念佛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
    《瑜伽師地論》就是彌勒菩薩說的,是唯識宗的根本大論,詳盡地闡述了這個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聖者世間)是如何由心識建立的。二、念佛號就是一切唯心的體現世親菩薩是唯識宗祖師,同時也是淨土宗祖師,他寫有一部《往生論》,解釋這個淨土的教義。
  • 淨土宗簡介
    大致曾分為彌勒淨土和彌陀淨土兩種,彌勒淨土信仰由道安首創,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還有所聞,不久即衰。彌陀淨土信仰一般認為始於東晉慧遠。他於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在廬山東林寺建蓮社(亦稱白蓮社),參加的僧人、居士達123人。他們於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並令劉遺民著文勒石,以明所誓。
  • 如果明白淨土宗修行中的難行道和易行道,你才會懂得如何修行
    一、什麼是難行道和易行道善導大師是淨宗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對淨土宗有一個楷定的標準。完全靠倒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靠阿彌陀佛的一句名號修行淨土就是正定業。平生業成,靠他力不是靠自力修行就易行道。
  • 「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究竟是什麼?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演繹和評價「淨土三經」及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的開宗《觀經四帖疏》說明,行者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乘佛願力,得生淨土,是釋迦和彌陀的本懷,諸佛齊證的誠實言。諸位淨土宗祖師依教立宗,亦不乖此「生因」相承下去。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
  • 你想了解淨土宗,一定要知道淨土5種經典!
    淨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佛教宗派。淨土宗獨尊念佛,與禪宗共同成為影響中國佛教最大的兩個宗派。淨土宗的開山祖師是東晉慧遠大師,其側重於在禪境中念佛。歷代以來,中國淨土宗的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以及陝西西安的香積寺。佛陀住世時期,多次講法都提到了淨土法門。在正統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之中,主要有5種關於淨土宗的佛經,合稱為「淨土五經」。加之有一部重要的論著為《往生論》,五經與此論並稱為「五經一論」。
  • 佛教宗派—淨土宗
    此「三經一論」先後傳入中國, 成為淨土宗成立的重要典據。東晉弘揚彌陀淨土最力者,是廬山慧遠大師。他在廬山與大眾 共修念佛三昧,據《般舟三昧經》修行,以期能往生見佛,是 我國「結社念佛」的始祖,也是我國淨土的主流。北魏永平年間,菩提流支來華,授曇鸞《觀無量壽佛經》,傳 承完備的淨土經論,使中國淨土法門有劃時代的進展。
  • 淨土宗的五經一論都是什麼?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淨土宗的經綸也陸續傳入並被翻譯成漢文,到後來,專弘淨土以及涉及淨土的經綸,達到數百種之多。淨土法門大暢諸佛如來度生出世之本懷,乃一乘無上之大教。歷代祖師大德在如此豐富的淨土經綸中,慧眼擇取了五經一論作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 《金剛經》和修學淨土宗有什麼關係?
    《金剛經》和淨土經典、淨土宗的修學有什麼關係?答案是:「不但有關係,而且關係極為密切。」同修們都知道,淨土宗三經是大乘經典,《金剛經》更是大乘了義經典。修學淨土宗的人不要只是持名念佛,應該在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中,努力修學大乘菩薩第一義諦之法,乃至證得法界實相心,具有般若智慧,這樣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大保證。
  • 夏蓮居居士:一心念佛,並發願匯集《大經》,後成為淨土宗大德
    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我國,歷經歲月的洗禮,成為了我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出現了佛教宗派林立的局面,從而形成了著名的8宗,而淨土宗就是其中一宗。,一心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修習念佛三昧,古往今來,淨土宗出現了許多的高僧大德,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淨土宗十三祖」、「東林十八高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