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燈塔是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蹟之一,遺址位於埃及亞歷山大城旁邊的法羅斯島上。燈塔約建成於公元前280~278年,巍然屹立於亞歷山大港外1500年之九,但因在兩次地震中極度受損,最終於1480年完全沉入海底。
埃及最大海港城市亞歷山大曾是希臘馬其頓國王亞山大的都城以及統一埃及的託勒密王國的國都,公元前30年成為羅馬行省的首府。當時人口曾達40萬,與羅馬、君士坦丁堡並稱為世界三大城市。
遠在2000多年前,亞歷山大燈塔的名氣遠遠超過了金字塔,人們一提到埃及,首先想到的是雄偉神奇的燈塔,而不是法老的陵墓一一金字塔。公元前2世紀羅馬哲學家安蒂培特親眼目睹過燈塔的盛況,將當時埃及、希臘、巴比倫的七個建築並稱為世界七大奇蹟。燈塔總高135米,比現代最高的日本橫濱港燈塔還高28米。這座巨型燈塔屹立了1000多年之久才被地震所毀;從建成並被點燃起,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蘭大軍徵服埃及,火焰才熄滅。它日夜不熄地燃燒了近千年,這是人類歷史上火焰燈塔從未有過的。
建此空前絕後的燈塔,一是航海的需要,一是顯耀亞歷山大王的赫赫戰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亞歷山大,曾作為埃及的首都,成了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城之一,是地中海東部地區最大最重要的一座國際轉運港。頻繁的貿易往來,各國商人云集,迫切需要有一座燈塔,來指引船隻夜間進進出出。自從觀歷山大海角尖端的法羅島有了它以後,塔頂的柴燃燒不息,地中海航船有了導航方向,夜航海難事件大大減少。它一直工作了15個世紀,即使亞歷山大城多次地震.大部房屋子坍塌,燈塔仍巋然屹立。公元1302年的大地,亞歷山大毀滅,燈塔也不能倖免,頂部坍落。1375年又一次猛烈地震,全塔毀壞。隨著地層沉陷,法羅斯島連同近海岸地區慢慢沉入海底,千古奇觀從此煙消雲散。
為何建造這麼一座燈塔?還有一個悲傷的故事。據說,公元前280年秋天的已個漆黑的夜晚,月黑風高,埃及皇家一艘迎接新娘的船隻,在興衝衝地駛入亞歷山大港時,觸礁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來的新娘,全部身海底。這是一件震動埃及朝野上下的悲剛,埃及國王託勒密二世,為此下令在最大的港口入口處,修建導航燈塔,經過建設者的艱苦努力,一座雄偉壯觀的燈塔,屹立在法羅斯島的東端,立於距島岸7米處的為巨浪所衝刷的礁石上,它就是亞歷山大法羅斯燈塔。
雄偉的燈塔,是由古希臘著名的建築師索斯特拉特設計的,整整花去20年時間。總面積930平方米。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築,石縫之間用熔化的鉛水彌合。塔柱、塔基為花巖石料,並用玻璃片充填。據說,經當時科學家和建築學家試驗鑑定,玻璃最耐海水腐蝕。燈高135米,共分三部分,一層塔基,三層向上縮減的塔身,一個塔尖。方形塔基14米高,在塔正中拔起的下層塔身有71米高,同樣為方形,上端四角各有一尊(波賽冬之子吹海螺》的青銅鑄像,朝向四個不同的方向,用以表示風向和方位。中層塔身又縮成細柱形,9米高。在中層塔身的八角方位上立起八根石柱,共同支起一個圓形塔頂。上層塔身之上是一圓形塔頂,火炬晝夜燃燒不熄。塔頂之上鑄著尊高約7公尺的海神波賽冬青銅立像。
亞歷山大燈塔不僅外部造型美觀考究,內部結構也嚴密複雜。塔基的幾層有50多個房間,供住宿、辦公或操作用,也可能是天文學家、氣象學家觀察天象的專用房間。為克服單調感,求得整體建築具有藝術性的視覺造型,因而建有許多相當於樓房的層層窗口。一些研究者認為塔身下層內部寬闊,從這裡修築了通到塔頂的傾斜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路。在通到中層和上層的傾斜梯上還分別築有32個和18個合階。正中間有一個相當於現代電梯的人工升降裝置,用以運送火矩燃料及各種物品,保證火炬長年夜不熄。據傳,火炬的作用除本身的火焰光芒外,還設有一個四面金屬鏡,反射出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60公裡以外的航船能遙望到燈塔的方位,從而不會迷失方向,可徑直向亞歷山大港駛來。
公元700年,亞歷山大發生地震,燈室和波賽冬立像塌毀。傳說東羅馬帝國一位皇帝企圖攻打亞歷山大,但害怕其船隊被燈塔照見,於是派人向倭馬亞王朝的哈裡發進言,謊稱塔底藏有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物和珍寶。哈裡發中計下令拆塔,但在市民的強烈反對下,拆到燈室時便停止。880年,燈塔修復。1100年,燈塔再次遭強烈地震的洗劫,僅殘存下面第一部分,燈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臺。在臺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1301年目不和1435年兩次地震,燈塔全毀。
沒有見到實物,誰敢相信200多年前的人們能夠造出那樣大的燈塔?亞歷山大燈塔在許多人的腦海中成為揮之不去的謎團。許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海洋學家不斷追尋燈塔的蹤跡。1978-1979年,美國和埃及的考古專家歷盡艱辛,在當地年邁巫師的幫助下,從城東海港的水下找到燈塔的遺骸。過大規模的清淤、發掘,漸露端倪,證明歷史上記載的亞歷山大燈塔絕無誇大不實之詞。
從海濱大道到法羅斯島只有1公裡,遊客的汽車可以直接開到遺址附近。在燈塔的遺址上,一座1480年建造的城巍然而立,城際周邊散落著燈塔遺下的巨大方石,它們與城堡一起抗擊波濤經年累月的無情衝擊,默默地守著身邊的海港和城市。城堡的右側伸出一條長長的防波壩,像城堡巨大的臂彎。今日亞歷山大海角立有一座新燈塔,但跟古塔相比已經大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