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似乎除了唐朝以外,所有時期的審美取向都是以瘦為美。對於天生體態豐滿的妹子來說,在每天堅持不懈地與體重作鬥爭時,總是幻想著如果回到唐朝時的幸福一刻。
不得不說「以胖為美」的獨特審美觀已成為唐朝獨有的文化標誌。為什麼只有唐朝這麼「特立獨行」呢?
其實還有一件西方藝術史中非常古老而珍貴的舊石器時代雕像——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她的體態豐厚而健碩,是生命繁衍的女神,成為當時人們渴望的「美」的造型,充滿了原始的美感。
以女性為主體的母系社會,似乎女性地位決定了它的審美觀。
我們再來看看唐朝。
在歷史上唐朝是高度開放,兼容並包的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明發達,女子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也在這一時期。從唐朝的繪畫中我們也能看到女子服飾大膽而開放,袒胸露臂,盡顯身體的豐腴和婀娜多姿的體態。(編者此處小小地興嘆一下「看來胖妹子時代要等到女子再次成為社會的主導地位時候才行啊!」)
其實唐代的「以胖為美」的審美觀還取決於統治階級的審美取向。唐朝皇帝特有的血統對以胖為美的審美取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鮮卑族是個遊牧民族,善騎射,他們喜歡肥大健碩的牛羊,因此對美的認同有一定的傳統認知性,喜歡體態豐腴的女子。唐玄宗寵愛胖胖軟軟的楊貴妃,於是美女的標準也隨之而產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審美取向。
其實從唐朝繪畫中我們看到最大的感受還是,安寧與富足,說到底還是安定的生活環境和開明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一切。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幾幅非常有代表性的唐朝畫卷吧!

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描寫唐玄宗時代,楊貴妃的姐妹在春天出遊的情景。傳世的這卷《虢國夫人遊春圖》,相傳是宋朝大畫家趙佶(宋徽宗)臨摹張萱的畫作。

後面五個人為一組:兩個侍僕簇擁著三位貴婦,頭上梳著高髻,衣著鮮豔而華麗。

張萱的《搗練圖》描繪的是宮廷女子整理絲布的情景。這幅《搗練圖》表現了唐朝宮廷仕女的家庭生活。十幾個人物分成三段,活潑地傳達了工作的流程。畫面人物布局高低錯落,或站,或蹲,或坐,生動而形象,服飾圖樣描繪精細,顏色雅致,藝術價值極高。畫中所用顏料採用礦石磨粉而成,非常講究,歷經千年,依然豔麗而不褪色。
卷首四個婦人手握木杵,正在一個大槽中搗絲。她們的服飾非常華麗,衣裙上都用金線勾描出細緻的花紋。頭髮梳成高髻,插著很多嵌了珠寶的飾物。中段是對坐的兩個婦人,正在繅絲和縫紉。


旁邊的女僕用扇子煽火爐,爐中燃燒著木炭。由爐火帶出了第三段畫面:兩個婦人拉著一匹絲布;中央一人手拿熨鬥,正在燙平絲布。旁邊還有一個侍僕背對畫面,另有一個無事可做的小孩子,在絲布下鑽來鑽去。

畫面局部

周昉是繼張萱之後的另一位畫仕女圖非常出色的畫家。這幅《簪花仕女圖》是最典型的唐代宮廷仕女繪畫,色彩豔麗,畫面中充滿宮廷的富貴和悠閒的氣氛。
畫中開始的一段是兩個婦人相對而立,其中一人手拿拂塵,正在逗弄一隻小狗。她們梳得很高的頭髮上帶著很大的花,衣服是很薄的絲綢,半透明外衣下可見下裙的花紋。表現出了畫家高超的繪畫技巧。
第二段是一個衣著華麗的貴婦在庭院中閒逛,手中拈著一朵紅花,她前面有隻仙鶴,後面跟著手持宮扇的宮女。
最後一段是兩名貴婦和一隻小狗,走到花朵盛開的園中遊玩,其中一人手中拈著一隻蝴蝶。
作者:魏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繪生繪色文化藝術創辦人,10年美術教學經歷。搜索關注「繪生繪色文化藝術」 微信公眾號,欣賞更多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