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鑑定青花瓷碗,品相固然重要,但是這一點卻能讓價格翻番

2020-12-17 說老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藏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作為一種投資,它具有一定的魔力,在古玩的行當裡,許多人都因為撿漏賺到翻倍甚至天價的利潤,在這些傳奇故事的渲染下,才不斷有人躍躍欲試,進入到古玩這個圈子裡,馬未都就是收藏圈裡有名的人物,一個人撿漏,通過不斷積累學習,居然開出博物館。

雖然馬未都的經歷算得上傳奇,但是曾經他踩過的坑,卻很少人深深去體會過,一張看起來非常厚實的黃花梨桌案,居然在重量上出了問題,馬未都後來才發現,居然是黃花梨裹皮,裡面確實普通的實木。

諸如此類的故事我們也聽得不少,馬未都在後來不斷帶出許多鑑定的經驗,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出了古家具鑑定是他的強項以外,瓷器的鑑定也是他的強項,在觀復博物館裡頭,瓷器的數量數不勝數,而且器型非常豐富。

馬未都在收藏瓷器的時候,往往會通過上面的特徵進行判斷,比如說包漿和品相。

包漿指的其實是先人用過的痕跡,要知道經過歲月的流淌,痕跡是無法通過做舊來媲美的,老包漿行家一看便知,如果拿去洗也能洗掉,但是價格會掉得厲害,而品相指的是瓷器的完整程度。

一般藏友在進行鑑定的時候,非常看重這兩點,包括拍賣行的專業鑑定師,他們都會重視這兩點,畢竟這都是判斷真假的標準,但許多人往往忽略了一點,想要瓷器價格翻番,真假只是最級別的第一步。

下面有兩個瓷器碗,同樣是青花到代的真品,左邊繪製的是飛龍紋,我們稱他為龍紋青花碗,而右邊的是花卉紋,我們稱為花卉紋青花碗,因為右邊的瓷碗雖然繪畫精美,但是品相略有瑕疵,有破損的痕跡,所以對比來看,應該是龍紋青花碗比完整品相好的花卉紋青花碗更貴。

但是結果卻是相反的,主要因為在花卉紋青花碗的底部,刻有款識,一共是六個字,而龍紋青花碗沒有款識,雖然都是外銷瓷,但是價格卻是品相差,有字的花卉紋青花碗更貴一些,這個碗價格在3萬塊左右,卻有兩萬塊屬於6個字的價值,比沒有款識的還高出一萬多。

收藏裡面除了真假風險以外,還有這種價值風險,所以在購買古玩的時候,不能片面只判斷真假,還要綜合來看,把價值也給估摸了。

相關焦點

  • 馬未都在香港淘到個底下「盈」字的瓷碗,心裡樂開花嘴上還要嫌棄
    然而曾經的他在香港看到了一個瓷碗,碗底一個盈字宣告著這個碗的與眾不同。儘管馬未都心中已經急切不已,但是他依舊不得不裝成外行。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呢?一、古董收藏隨著經濟社會的逐漸發展,人們的生活漸漸從憂心溫飽轉向了更高的追求。
  • 寧海漁民網到一個青花瓷碗,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9月11日午時許,寧海縣強蛟鎮漁民老王在寧海灣銅山島海域附近拉起漁網時,發現網裡除了魚蟹,竟然還有一隻沾滿淤泥的瓷碗。覺得好奇的老王,用水將碗稍微洗乾淨後,始認出這是一隻青花瓷碗。這隻碗上口徑14釐米,底座6.5釐米,高約6釐米,內部純白色,外部繪有一圈青花圖案,看上去古樸大氣,不似現在的東西。
  • 馬未都:6塊錢買來真品乾隆青花碗,賣家氣得在路邊對我破口大罵
    當然,這跟小販不懂古董有關係。,小販走後,馬未都認認真真地看了這一批的古玩,瞬間被一個瓷碗吸引住了目光,再定睛一看,好傢夥這居然是乾隆時期的青花碗。在80年代初6塊錢買了一件真品,乾隆的青花瓷放到現如今是怎麼也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在那個珍寶橫行的年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事情。
  • 青花瓷碗
    小燚奶奶  人會老,青花瓷碗也會老的。  那時候家裡窮,每到農忙的時候,日子總是緊張而又快樂。  田裡收了麥,要運到打穀場,先是用石碾子軋,有牲畜的用牲畜,沒有的就用人力,石碾子一圈圈地轉呀轉的,毒毒的太陽都有些晃眼睛。
  • 馬未都:6塊錢在地攤上淘一個乾隆的青花碗,攤主氣得蹲路邊罵街
    乾隆時期是清代社會發展的一段頂峰時期,御窯廠裡的匠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人物,這一時期的瓷器從技術上來看,要比其他時期的做工更精細,而且不惜成本,出過不少膾炙人口的精品,馬未都入手的便是一隻乾隆時期的青花碗。
  • 古玩市場上,3千元淘到一隻乾隆青花碗,看看值不值
    雖然清代瓷器的燒造水平已經具有較高的規格,但是能夠傳世的精品還是有限,最近藏友老王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就一眼相中了一隻青花瓷碗,攤主告訴他這隻瓷碗是乾隆時期的民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3000元的價格成交。那麼乾隆時期的青花瓷碗到底值不值這個價格呢?這個時期的青花瓷碗又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該怎麼辨別呢?
  • 古玩市場上,3千元淘到一隻乾隆青花碗,看看值不值
    雖然清代瓷器的燒造水平已經具有較高的規格,但是能夠傳世的精品還是有限,最近藏友老王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就一眼相中了一隻青花瓷碗,攤主告訴他這隻瓷碗是乾隆時期的民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3000元的價格成交。
  •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我們通常在博物館中才能見到幾千年前的東西,雖然珍貴的文物很多,但是我們能看見的只是九牛一毛。在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死後都會陪葬很多價值連城的寶貝,金錢的誘惑讓很多亡命之徒走上盜墓的道路,這也是我們能看見古老物件的一種方式。許多國家級的寶藏都是在先人的墓葬中發現的。今天我們要說的老物件就和墓葬有關係。
  • 馬未都麵館買碗被拒絕,依然天天去麵館,最終發現一個「大寶貝」
    當時馬未都是在上班途中,為了緩解未吃飯的飢餓,就在旁邊的一家麵館點了一份麵茶,本來就是很日常的操作,卻在拿到麵茶時有一刻怔愣,原因是這個麵茶所用的器具是一個花紋特別精緻流暢、外觀特別典雅清麗的青花瓷碗。他心裡有疑,難道這是一件古董寶貝,可由於上班時間有些緊張,無法確定是不是真的。
  • 重慶發掘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鬱悶不已
    前言《憫農》中:&34;這是古代形容豐收的詩句,我們可以從詩句中看出來,豐收在人們的心中應該是喜悅的,充滿感激的。但是在一次重慶修路的過程中,施工隊挖出了碗墓,其中收穫了幾千個清朝的青花瓷碗,但是等專家清理完之後,卻讓專家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 重慶修路挖到清朝「碗墓」,出土2000多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重慶修路挖到清朝&34;,出土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專家們考察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墳墓,而是一個用碗堆積的碗墓。並且這些瓷碗不是普通的瓷碗,而是清代非常有名的青花瓷器,這其中的碗隨便拿一個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 馬未都:古董值不值錢跟它的質量有關,跟年代沒關係
    但是,不少人都走入了收藏鑑賞的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只要是古董,就一定是越老越值錢的。所以,不少人都熱衷於買一些先秦之前的文物,想著這麼「古」的古董,就一定能賣個大價錢。但這種想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古董收藏界的大師馬未都就出來闢謠了,他表示其實古董值不值錢跟它的質量有關,跟年代沒關係!
  • 宋代瓷碗的特徵及鑑定
    隨著官窯的建立和民窯的大發展,我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官窯與民窯這兩種不同發展體系,在品種,、造型、釉質、胎體等諸多方面譜寫了一曲鼎盛的讚歌。也正因為如此,宋代汝碗被歷代作偽者不斷的仿造,可謂是真偽難辨,鑑定的任務十分繁重。
  • 欺負老外不懂中文,賣了一件「造假青花瓷」,馬未都:損失超10億
    我國的陶瓷在每個特定的朝代都有不同的特點,是比較容易分辨的,但是在民國時期,人們對陶瓷的了解並沒有現在這樣透徹,有一件國寶級的青花瓷就這樣流失海外了。在1920年的時候,一對從英國來的古玩商帶著一對罕見的青花瓷來到了琉璃廠,想要出售這對青花瓷瓶。這對青花瓷非常的好看,有著「雲龍象耳」,瓶子上的青花龍非常的生動,最重要的是,這對青花瓷瓶上有著銘文,清晰的記載了是元朝至正年間製作的。
  • 馬未都香港開拓視野,看到一隻碗底的字後很激動,但是依舊裝不懂
    馬未都香港開拓視野,看到一隻碗底的字後很激動,但是依舊裝不懂由於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基本,很多人都喜歡上收藏古董,古董是我們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因此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以及升值空間,收藏古董不僅有機會能夠給你帶來巨額的財富,還有可能了解到古董背後的故事
  • 一個小瓷碗估價高達350萬,它為啥這麼值錢?
    中新網客戶端6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這幾天,即將現身2018誠軒春拍的一個「清雍正紅地琺瑯彩九秋圖碗」火了,該拍品直徑為11.2cm,碗口不過成年人手掌大小,估價卻高達350萬人民幣。小小一個瓷碗,估價為啥會這麼高?
  • 重慶修路發現清朝「碗墓」,共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鬱鬱寡歡
    隨著現如今科技的不斷發展,考古技術也是越來越發達,在這些年的考古事業發展過程之中,我們國家也發現了很多的歷史遺蹟,以及古董和一些珍寶,今天要來說的就是重慶在修建道路的時候,挖出一個清朝的碗墓,獲得了2000多個青花瓷碗
  • 朋友想用「碗」換錢,男子拿來鑑定,專家咋說?
    小編接下來將要介紹的藏品是一件瓷碗,看看這件瓷碗究竟價值幾何。這件藏品在他手裡剛剛滿月兩日,這是他從一個古玩店老闆朋友手裡拿過來的。因為同是收藏愛好者,馮先生認識了一位古玩店的老闆。最近這家老闆需要弄點錢,就想把這件藏品換點錢。馮先生覺得,自己也不懂這行。所以他跟那個古玩店老闆說,他自己找人鑑定,如果這東西對了,那麼他們商量錢的事兒;如果不對,那麼你是你,我是我。
  • 此古墓除了墓門是石頭,牆壁全由青花瓷碗構成,又名「碗墓」
    說到文物,有時候墓穴裡面發現的文物,讓人感到非常的驚訝,但是更多的都是驚豔。2008年的某一天,重慶工人們在修公路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很多的青花瓷碗,負責人很快就向政府報告了。考古學家所發現的這座陵墓,真的就是全部用青花瓷砌成的,沒有一絲的空隙,只有墓門是用石頭建造的,要是來數碗的數量,是完全統計不清楚的,這個陵墓的建造,就大概花費了2000多件青花瓷,這樣的瓷碗在清代是常見的,名字是青花沿白瓷碗。
  • 馬未都:電視上的鑑定專家一到市場上,大部分買不到真東西
    作為文物鑑賞家,馬未都在圈內外的名聲很大,也出席過很多重要的鑑定會。去的時候,一進門,老闆的助手辦的一件事就讓馬未都感到不爽。助手給每位專家發了一個鼓鼓的信封,馬未都問這什麼意思?助手說車馬費,馬未都說我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