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三板開啟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氣象一新,流動性改善,越來越多的各類投資者湧入,健康的市場生態開始形成。
運行近半年的精選層還不夠成熟,轉板銜接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投資者人數和長期資金仍不足,市場流動性的改善仍不及預期……新的一年,新三板如何通過進一步改革,度過「成長+蛻變」的關鍵期。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多位業界專家,就市場當下關注的四大方面進行探討,為2021年新三板改革建言獻策。
關鍵詞1 新三板註冊制
去年年底,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指出,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已試點註冊制,下一步註冊制將推廣到主板和新三板,全國股轉公司將結合市場實踐和企業特點,積極做好在新三板實施註冊制準備。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將進一步夯實市場發展基礎,積極做好在新三板實施註冊制準備,研究完善發行承銷、信息披露、持續監管等市場基礎制度,持續推進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數據治理等基礎工作,全面提升市場綜合服務能力。
關鍵詞2 交易制度
全國股轉公司提出,新的一年將推出混合做市交易制度,發揮做市商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作用,推進融資融券制度落地等措施。
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認為,要正確理解新三板流動性與A股的差異。他說,從嚴格的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定義來看,新三板精選層的流動性不比港股等市場差。「新三板流動性不能與A股市場比較。A股市場是因為大量散戶存在導致的高活躍度的市場,不能作為流動性是否合理的標準。所以新三板精選層當然可以增加混合做市等相關交易制度,提高市場的定價效率和流動性,但是不能以A股作為參照。」
諸海濱則認為,上述政策的落地會對市場流動性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僅一項交易制度的改革作用不會特別明顯,真正能發揮作用的是各項制度的配合與聯動。
關鍵詞3 投資者門檻
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中,投資端實現了差異化投資者準入,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的資產要求分別是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去年年末,徐明提出,新三板還要繼續降低門檻,這句話引起市場猜測,投資者門檻降到什麼程度才是合適的?
張可亮從新三板市場本身是定位於中小企業特點出發,認為中小企業風險與機遇並存,所以即使是精選層,也不建議像主板那樣沒有門檻。「降門檻的過程也應當是逐步的,第一步可以降到50萬元,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投資者認知的深入,可以繼續探討下一步下降的空間。」
申萬宏源新三板首席研究員劉靖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與投資者門檻相配套制度出臺的重要性。「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者評價體系,除了資金門檻,還可以採用專業知識、投資經驗、職業等多維度來評估投資者適當性;二是降低個人開戶門檻、培育專業投資機構、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應該同時進行。」
而作為機構投資人的新鼎資本董事長張弛卻持有不同觀點,他希望精選層的投資者門檻能降到50萬元甚至30萬元,甚至可以像A股一樣取消門檻。「精選層目前的交易形式和A股一樣,沒必要設門檻。」
關鍵詞4 轉板
轉板政策的落地和實施在去年已經打下伏筆,也是2021年新三板一大看點。新的一年,轉板制度還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才能建立進一步打開優質中小企業成長空間、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
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將轉板制度比喻為「聯通器」,「轉板上市作為有效連接新三板和A股市場的綠色通道,一手拉動著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估值和流動性,一手為A股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希望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轉板上市真正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在估值和流動性方面的『聯通器』,實現一個動態的平衡,降低兩方的溢價率。」
劉靖則認為防套利和做好銜接要同步進行。「企業和投資人期盼的是政策的確定性和持續性,未來轉板也將通過實際案例慢慢給市場形成預期,實際上,當前IPO審核的尺度和方向已經在構建未來轉板的標準,投資者應該多加關注。」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