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七十載 共同奮鬥新時代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甘肅日報評論員
(一)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70周年華誕。
70年前,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締造了新中國。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70年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歷史巨變的程度之深、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見。
天翻地覆慨而慷。今日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實現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改善,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自信滿懷,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幸福安康、意氣風發。
從神州陸沉中奮起,於一窮二白中奮進。中國人民用雙手創造的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奇蹟,無論是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抑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置身于波瀾壯闊的偉大徵程,隴原兒女也用自己的拼搏奮鬥,徹底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匯聚起共和國奔騰向前的歷史潮流。
(二)70年來,伴隨新中國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具有深厚紅色基因的隴原大地,同樣迎來翻天覆地的滄桑巨變。
1949年8月26日,蘭州戰役的勝利號角吹響,這是解放大西北進程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戰。同年12月15日,甘肅全境宣告解放。
翻開歷史的相冊,從百業蕭條到生機勃勃,從貧窮落後到富民興隴,我們清晰地看到,隴原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和毅力,前赴後繼、艱苦奮鬥,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我們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經過「一五」和「三線」建設兩個時期的發展,甘肅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質變,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和煦春風,我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積極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得到大幅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負重自強、頑強拼搏,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山河依舊在,隴原換新顏。甘肅,從未像現在這樣朝氣蓬勃,充滿活力與自信。
(三)70年來,從解決溫飽到脫貧致富,甘肅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重中之重,書寫下反貧困鬥爭的壯麗篇章。
曾經的甘肅,「苦瘠甲於天下」。今天,苦澀的歷史早已結束。
布楞溝,東鄉語意為「懸崖邊」。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溝壑縱橫,一度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最偏僻貧困的村。
今天的布楞溝,水引來了,路修通了,當年的吃水難、行路難、住房難、上學難、看病難、增收難,得以明顯改變。曾經被貧窮捆住手腳的鄉親們,正輕裝上陣、奔跑在致富路上。
布楞溝,是甘肅反貧困鬥爭的一個縮影。70年來,甘肅人民頑強奮鬥、積極探索,在廣袤隴原大地上演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脫貧故事。同時,中國扶貧史上第一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集中連片推進的區域性扶貧開發、大規模易地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三個第一」的典型經驗,也誕生於甘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針對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省情實際,全省上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推動全省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截至2018年底,甘肅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萬人降到11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3.2%降到5.6%,75個貧困縣中有36個實現脫貧摘帽,7262個貧困村中3476個退出貧困序列。數字背後,是貧困面貌的巨大改觀:一座座「扶貧車間」如雨後春筍從山溝裡拔地而起;一個個易地扶貧搬遷點徹底斬斷了群眾的「窮根」;昔日的「窮山惡水」正在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還有不到兩年時間。而且,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能不能啃下這塊「硬骨頭」,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和勇氣,必須付出更多汗水與努力。全省上下滿懷「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與信心,正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精準施策,不斷用心血和汗水鑄就脫貧攻堅的勝利之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如今的隴原大地,萬眾同心決戰脫貧攻堅,離實現全面小康的夢想越來越近。
(四)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神州大地,開啟了甘肅經濟社會變革的偉大徵程。
從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端掉「大鍋飯」,到國有企業改革打碎「鐵飯碗」,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到追求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多年來,隴原大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的熱浪,興起了一波又一波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大潮。
改革開放激蕩起奮楫爭先的源源動力,開創了隴原繁榮發展新局面,精彩故事接續上演。從農村到城市,改革活力競相迸發,「聯產承包」「『三權』分置」「鄉村振興」,「下海」「炒股」「商品房」……一個個不斷變化的「熱詞」,見證著城鄉日新月異的變化。1986年,全省個體工商戶約16.35萬戶、私營企業1034戶,如今,個體工商戶達到108.69萬戶,私營企業近35萬戶。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踐行者,民營經濟築就了甘肅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甘肅堅持深化改革增活力,全力推動黨中央各項改革部署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加快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和深化。同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甘肅正在努力搶佔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致力做好「南向」「西進」「北拓」三篇文章,構建起陸路海路貫通聯動、文化經貿相互促進的開放新格局。
發展走過千山萬水,改革仍需跋山涉水。改革開放的新徵程,呼喚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不移堅持改革開放,我們就能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