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曲折奔流的「一江水」

2020-12-18 人民網傳媒

  陶金(右)、白楊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讚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史詩影片」「現實主義電影的裡程碑」和「中國電影史上敘事電影的高峰」。在舊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製作過程中經歷過那麼多磨難,放映後又如此叫好、叫座。

  影片導演蔡楚生1931年加入聯華影片公司,相繼執導了《漁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一系列優秀影片。抗戰爆發後,他又積極拍攝了不少反映日寇侵華的電影,蟄居香港仍遭到日軍搜捕。他不得不夾雜在難民隊伍中顛沛流離,輾轉於桂林、柳州等地,並於1944年到達陪都重慶。蔡楚生在抗戰期間目睹了日軍的所作所為,為了揭露這些暴行,鼓舞中國愛國青年,他決定創作《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作品。他不滿足於自己逃難期間的所見所聞,不顧生活的貧困和身體的虛弱,四處尋訪逃難的人民,了解他們的疾苦,還特別注意從報刊中收集文字、照片資料,以補充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使影片更符合生活的真實。1946年夏劇本創作完成,他的身體也累垮了,一直低燒咳嗽,於是他請鄭君裡一起執導這部影片。

  由於經費不足、物資和設備缺乏的緣故,影片在拍攝期間常常不能搭建出拍攝所需的布景,如「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的戰爭場面,上海淪陷前後的戰爭和人民紛紛逃離的戰亂場景,南京被攻陷時的戰爭場景等。影片在斷斷續續的拍攝中艱難地行進著,整整拍了一年才完成。當時, 全體劇組人員只有一個共同心願:再苦再累也要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成,上至導演下到群眾演員,都全情投入到工作中。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幾個日本兵用槍硬逼著一群販米的老百姓跳進河裡。這個鏡頭是在製片廠後面一條臭水溝裡拍攝的,當時正值深秋,溝裡的汙水又臭又涼。為了照顧後期的剪輯角度,扮演老百姓的演員一次又一次地跳進汙水中,每隔幾分鐘上來,換去溼衣,呷口酒暖暖身子再跳下去。片中還有一個素芬在傾盆大雨中被淋得渾身溼透的鏡頭。當時自來水供應不上,不能製造人工雨,只得抽臭水溝的水來應景,飾演素芬的白楊忍著難聞的氣味,拍了一遍又一遍。影片把抗戰前後將近10年間的複雜社會生活,濃縮到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之中,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的紛繁動蕩,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夏衍給影片以高度評價:「要是中國更多一點自由,要是中國有更好一點設備,我們相信你們的成就必然會十倍百倍於今天。但同時也就因為你們能在這樣的束縛之下產生出這樣偉大的作品,我們就更想念起你們的勞苦,更感覺這部影片的成功。」

  1947年秋,歷盡磨難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終於得以上映。儘管當時上海秋風蕭瑟、陰雨綿綿,但各大影戲院門前卻出現了「成千萬人引頸翹望,成千萬人踩進戲院大門」「滿城爭看一江春」的壯觀場面。影片在上海首演時一連上演了3個多月,並榮登1947年由上海文化運動委員會評選出的「國產十部最佳影片」之首。影片發行到香港地區、新加坡等地之後,也創下高票房的紀錄。

  《一江春水向東流》原片全長7個多小時,1956年剪裁為3個多小時。這部史詩巨片的誕生,使出品方崑崙公司的事業達到了巔峰。主角白楊、陶金如日中天,主要配角吳茵、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也擁有上好的口碑。這部影片成為中國影壇批判現實主義電影的扛鼎之作,也永遠奠定了蔡楚生在中國電影史上無可爭議的大師地位。

相關焦點

  • 錮禁——淺評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忠良奉命隨軍後輾轉抵達重慶,流落街頭時,他去求助於在戰前已認識的交際花王麗珍,她為忠良在乾爸龐浩的公司裡謀得一職,忠良日益墮落。素芬則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帶著婆婆艱難度日,後來她輾轉來到上海,在做幫傭時認出了忠良,忠良的所作所為讓素芬萬念俱灰,最後投身黃浦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史說"傳統,講述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故事。
  • 《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史重點
    在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產業面臨著物資短缺、美片傾銷、創作環境艱難的現狀,但中國電影人克服重重困難給後世留下一批令人動容的經典影片。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部戰後史詩片《一江春水向東流》。01、基本信息《一江春水向東流》是1947年由蔡楚生、鄭君裡聯合導演並編劇,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劇情片。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一江春水向東流:鐘擺能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卻無法使自己騰空
    、歷史的濃縮,命運的勾畫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第一次興盛和高潮時期。中國電影在經歷了抗戰前的豐盛期和抗戰中激變時期後,逐漸進入抗戰後的收穫時期。此時,一批優秀的電影人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力作,由蔡楚生和鄭君裡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其中的問鼎之作。
  • 【在線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悲劇的人性魅力永存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 導演:蔡楚生/鄭君裡 她曾淪落風塵,卻憑《一江春水向東流》一炮而紅 說起《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東亞之光》《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抗日電影一覽
    《東亞之光》《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抗日電影一覽 發表時間:2015-09-03   來源:  《風雲兒女》  影片由田漢、夏衍編劇,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鬥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抗日的強烈願望
  • 《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美學,悲歡離合的現實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上《八年離亂》、下《天亮前後》。影片充滿現實性,主要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以抗戰前後普通家庭中的張柱良和素芬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
  • 【高手講堂】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K線圖上觀察K線和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形成這種走勢的主要原因:(1)當主力將庫存全部清倉後該股價格就靠散戶的力量支撐著。而散戶的力量是渙散的、無序的,當第一批搶反彈失敗的散戶意識到要割肉退出時,很難在同價位找到接盤者,於是不得不低價而沽,形成價格位置下移。
  • 一段平凡卻如史詩般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可謂是民國時期中國電影的巔峰,由於聯合導演之一的蔡楚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這部電影雖然置身於抗戰這個大背景,卻是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而展開的,而將《鍘美案》這個在中國人盡皆知的故事加上耳聞到的真實故事向結合,也可以說既迎合觀眾也符合自己的藝術追求。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
  • 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音樂會版重塑經典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媚 1947年拍攝的國產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曾打動無數觀眾,如今,根據這部影片改編的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音樂會版)即將登上深圳舞臺。 四幕歌劇重塑70年前經典 1947年10月,由蔡楚生、鄭君裡編劇和導演,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等主演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史詩式影片」的電影,通過抗戰時期上海一個普通家庭在動蕩歲月中的離亂變遷,揭示人性中最本質、最深處的表現和變化,鞭撻道德淪喪,謳歌善良忠貞。
  • K線的300式「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解讀
    【善水論幣】  第60節: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第一根長陰線向下突破頸線位,以後可能出現幾根長陰線,這在國內股市的下跌初期是常見的。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K線圖上觀察K線和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 裡程碑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
    1947年10月,蔡楚聲完成了和鄭君裡聯合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包括《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由崑崙影業公司出品。   影片以軟弱的知識分子張忠良和具有中國傳統婦女美德的素芬為主要人物,以他們的家庭悲歡離合的遭遇為載體,以三條情節線索,講述了人們剛剛經歷過的十年(抗戰八年和「慘勝」後的兩年)。
  • 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今日嶄新上演
    晶報訊(記者 張瀛戈)1947年,一部講述普通家庭在動蕩歲月中離亂變遷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打動無數觀眾,時隔70年,根據這部同名電影改編的歌劇將亮相於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藝術節。5月11日晚,該劇由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上海音樂學院教研室主任林大葉副教授指揮,深圳交響樂團聯袂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歌劇團、合唱團在深圳音樂廳共同演繹。
  • 為什麼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一江秋水向東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寫愁的千古絕唱。那麼,為什麼不是「一江秋水向東流」呢?這就要區別「愁」的兩個喻體「春水」與「秋水」的不同:春水的特點:春夏是漲水期,春水漸多,越來越多,動蕩,有些渾濁,急速流動……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寫出了春水漸生漸增,不停蕩漾。
  • 上影節修復版《一江春水向東流》映 老片換新顏
    上影節修復版《一江春水向東流》映 老片換新顏     2011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度推出了老電影拷貝修復活動。
  • 一生中目睹的最痛心巧合 與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有關
    蘇北某縣城郊邊,某人民公社大禮堂門外,貼著當晚上映的電影海報:《一江春水向東流》。正是晚餐時間,售票窗口開了,卻沒人購票。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小小少年,想看電影卻掏不出兩毛錢,於是圍著大禮堂四周轉悠,試圖學那些小哥哥,找到能爬進去的矮一點的牆,提前混進禮堂。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豆瓣8.4,1947年的史詩級經典電影
    這首歌的出處正是中國電影史上史詩級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前讀書的時候拿光碟看的,還記了觀影筆記,了解了一下電影的幕後故事,可感可嘆。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雲集了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創下了解放前最高上座率的記錄。導演是蔡楚生和鄭君裡。讓我們來看看影片講述了個什麼事兒?
  • 「一江春水向東流」 陳道明劉嘉玲秘密拍戲
    經過道具師巧手,浦口火車站回到了70年前  雲集了胡軍、陳道明、劉嘉玲、袁詠儀等大牌明星的電視劇《一江春水向東流》3月12日一開機,就來到南京浦口火車站進行緊張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