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在河北清河舉辦

2020-12-17 河北新聞網

5月27日上午,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在河北清河縣舉辦。圖為交流會清河主會場。

河北新聞網5月2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今天上午,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姓氏文化委員會主辦,中華文化促進會揮公文化研究工作委員會承辦的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在河北清河縣舉辦。本次交流會以「家風家訓與文化發展」為主題,通過「現場+網絡直播」形式舉行。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陳鋼、清河縣政協主席牛洪奎、清河縣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張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趙傑等領導和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員張英聘等國內多地專家學者,在現場出席或通過網絡視頻進行交流發言。

清河縣政協主席牛洪奎在致辭中表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家庭,家是中國人情感中磨滅不掉的印記,承載著中國人對生活的最終願景和歸屬,家是中國傳統倫理的根本,對於整個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提到,近年來,清河縣還創辦了內涵深刻、形式多樣的張氏文化周,在文化周上曾承辦了一屆中華姓氏文化論壇,舉辦了兩屆張氏文化論壇,吸引了大批資深學者和文化專家前來參加,對於繁榮清河地方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陳鋼認為,姓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之源」。千千萬萬家庭培養傳承好家風,才能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發掘優秀家訓家規,弘揚向上向善家風,這不僅關乎一個家族一個家庭的命運,也可以促進良好的民風、政風、社會風氣的形成。清河縣委、縣政府對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的,值得肯定和讚揚。

交流會上,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英聘,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張金奎,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張毅,圍繞交流會主題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此外,清河縣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張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趙傑,山東卓矩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北京師範大學在職國學博士生張璇,江西省譜牒研究會張氏文史委員會秘書長張選平,清河縣方志辦主任、《清河縣誌》主編李靖等各地研究學者也圍繞主題先後發言,贏得與會人員共鳴。央視新聞移動網、新華社現場雲、新浪微博等13家網絡平臺同步直播了交流會。初步統計,交流會總觀看量達到27.5萬人次。

清河縣是中華張氏祖源地,華夏張氏祖庭已被河北省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稱號;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伏羲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授予「中華孝道文化教育基地」稱號。同時,清河縣已經先後舉辦了兩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十一屆中華張氏祭祖節活動,其中中華張氏祭祖節上的張氏傳統祭祀,已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河北清河舉辦庚子年張氏祭祖大典 海內外張氏宗親網上祭祖
    裴海潮 攝中新網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裴海潮)28日,河北清河縣舉辦「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海內外70餘萬名張氏宗親通過網絡收看現場直播,並通過網絡與活動主會場進行交流互動,拜謁天下張姓共同的始祖——揮公。36名少年表演《長弓舞》,頌揚揮公發明弓矢、造福後人的功勳。
  • 河北清河:發掘張氏族譜文化當代價值
    5月28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的雕像在河北清河華夏張氏祖庭落成揭幕,4000多名前來參加2018年張氏文化周戊戌年張氏祭祖節的海內外張氏後裔見證了這一刻。正如習近平曾經提出的那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以史為鑑,張載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契合。清河作為華夏張氏祖源地,今後將不斷發掘張氏文化資源,傳承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清河縣政協主席牛洪奎說。
  • 【方志動態】清河縣方志辦參加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
    【方志動態】清河縣方志辦參加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 2020-05-30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清河舉辦庚子年張氏祭祖大典 70萬海內外宗親網上祭祖
    中新社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李曉偉)河北清河縣28日舉辦「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海內外70餘萬名張氏宗親通過網絡收看現場直播,並通過網絡與活動主會場進行交流互動,拜謁張姓共同的始祖——揮公。
  • 漫說中華張氏「祖源地」——清河
    張氏始祖揮公受封「青陽」上古時期,清河就是中華先民的重要的活動中心,中華張氏最早的聚居地。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黃帝時代,黃帝部落由西北的黃土高原地區向東遷徙,跨過黃河,越過呂梁、太行,並在河北省涿鹿縣一帶築城定居下來。
  • 「魅力清河」中華張氏祖源地非遺項目介紹——中華張氏傳統祭祀
    ·得姓郡望》稱:「吾張氏得姓者,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揮,觀孤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孤星,居尹城,國於青陽,後改清河郡。」此張氏得姓之由,張姓得姓於黃帝之子揮,子揮的後代世居清河郡,而清河也就成了張姓的一大郡望。故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自古以來每年張氏後人來到清河,在揮公堂前進行盛大的祭祖活動。2007年,收錄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39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祭祖(圖)
    39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祭祖(圖) 2017-05-28 17:李鐵錘 攝   中新網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閆秀真 裴海超)28日,丁酉年中華張氏祭祖節在華夏張氏祖源地——河北清河縣舉行。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泰國,中國香港、臺灣地區,以及中國大陸28個省份的167個代表團、42個張氏宗親組織,約3900餘人聚首清河,共敘濃濃親情。
  • 【工作動態】清河縣方志辦參加張氏家風家訓研究交流會
    清河縣方志辦參加張氏家風家訓研究交流會2020年12月5日上午,清河縣方志辦主任李靖參加清河縣張氏家風家訓研究交流會,並作了題為 《家訓、家風的當代意義——讓傳統文化浸潤人的心靈李靖在發言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風家訓,以封建士大夫的家風家訓為主流,他們的家風家訓代表著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和社會良心,其核心思想就是忠臣孝子、修身擔當。他從最早西周時期的家訓娓娓道來,一直講到當代傳統家風家訓的正面意義,好的家風家訓能夠滋養人性的溫情,維繫家庭的和諧,有利於家國意識的培養。
  • 河北清河作為中華張氏祖源地是歷史的傳承之二
    來源:張氏正義宗親傳播張氏祖源在清河是幾千年的歷史記裁傳承而至,在所有的張氏古老文化中都是以清河作為張氏祖源的標記。因為清河是冀州管轄,也就是河北。在近幾年的某些平臺出現張姓遍天下,祖根在濮陽的笑話,特別張姓祖根平臺、國姓說、濮陽說就連百度平臺也為濮陽造假爭祖根而宣揚,是否太可笑呢?在張姓的古老文化中與濮陽毛都沒粘點,在古書中找不到一點點關係,怎麼會是張姓祖地?這不是打臉嗎?張姓乃華夏第三大姓氏之內,須要濮陽造假者的權威認定嗎?
  •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來自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家以及兩岸四地區的118個團體、51個宗親組織,總計1132人已確認參加28日在張姓發源地河北清河縣舉辦的「中華張氏祭祖節」。2009年,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清河縣「中國張姓文化之鄉」「中國張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張氏總會還把每年的四月、五月設立為「中華張氏祭祖月」,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兩項活動的地點均定在河北清河。燕趙身邊事:【姓張的孩子們,都過來清河尋根祭祖啦】張姓起源於今河北清河,已有近五千年歷史。張姓始祖揮是軒轅黃帝第五子,發明弓箭,助軒轅黃帝弓定天下。
  • 天下張氏出《清河》是張氏歷代先祖代代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
    關於清河郡的最初設立時間及管轄範圍,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於《文史》雜誌2006年第一期發表的《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上)一文中,有一節專門述及此問題,其文曰:清河。武城所在的清河地區,既然已經設郡,平陽所在的漳水南岸區域,不能無所統屬,應當一併歸入清河管轄。由此文可知,清河郡的最初設立,應比現在流行的「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置清河郡」約早了30年;秦時設立的清河郡的管轄範圍,也應比漢高帝四年設立的清河郡大許多。上古時期,清河就是中華先民的重要的活動中心,中華張氏最早的聚居地。
  • 河北清河作為中華張氏祖源地是歷史的傳承之一
    來源:陳默 1.張氏起源諸說辨析中華張氏的始祖是弓箭和網罟的發明者,遠古傳說時期的英雄揮公,這是被絕大多數張氏族人所公認的,但是關於揮公的身份問題卻存在不同的說法石峁遺址出土人物射怪獸石雕4.歷史上關於張氏起源還有:晉解張說、張良改姓說、商湯子羅公說等。那麼青陽究竟在何處?(1).青陽與天象有關,其地對應的是天上的弧矢星。(2).青陽在泜水和滏水之會。也就是說「青陽」當然是今河北省清河縣為核心的這片地方。 綜上所述,清河是古青陽的核心區域,是古清河郡的郡治所在,是青陽和清河郡歷史文化的當然繼承者。
  • 中華張氏祖源地清河非遺項目
    天下張氏出清!中華張氏祖源地非遺項目介紹上古時期,清河為黃帝的活動地區。後來將清河之陽封給了黃帝之子張揮,為此,清河成為張氏的起源地和發祥地。夏禹時期,禹之父在此治水,築建鯀堤,現今清河縣小屯鄉大堤村西有鯀堤遺址。鯀堤夜雨是清河八景之一。
  • 天下張氏出清河。記五一假期尋根之路,河北邢臺清河張氏發源地
    接上文,在從山西尋祖未果後,於第二日也就是5月的4日上午十點左右,從古城邯鄲出發,因為從山西回河北路經邯鄲古城,在此休息一晚,並在早上參觀遊覽了叢臺公園。老人歲數原因(公園沒有輪椅租賃)只是在入園的附近。攙扶著走了幾百米。綠樹環繞,景色宜人。古樹參天,植被茂盛。
  • 第三屆中華姓氏文化論壇在河北清河「開講」
    長城網5月30日訊(記者 張秀娟 通訊員 李萍)5月24日至5月29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和清河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華姓氏文化論壇在清河舉行,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中華文化促進會姓氏文化中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崔保國
  • 河北清河縣「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28日舉行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裴海潮)天下張氏出清河,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是中華張氏的祖源地。在全球張氏後裔的密切關注下,在世界張氏總會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自2009年世張第四屆懇親大會在清河舉辦以來,清河共成功舉辦了12次國際性張氏文化活動,在國內外引起普遍關注。清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處京津冀城市群。
  • 華夏張氏源自「清河」考辨
    來原:張其偉 張氏文化研究「首屆中華張氏文化論壇」論文選第一輯——綜合研究七 邢臺大陸澤周邊各縣市區非常適宜古人類的生存,因而這裡文化遺址眾多,既有仰韶文化遺址,也有龍山文化遺址,新、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豐富,具有遺址面積大,出土文物多,文化層深厚的特點,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張山江先生在他的《追尋大陸澤》一文中說:「河北大陸澤,是其犖犖大者,較小的藪澤沮洳不勝枚舉。在低隰的平原中每有突起的孤丘,往往成為人們的聚居之處。
  • 再論黃河文明,張氏起源——堅決捍衛張氏發源地清河揮公祖堂
    來源:張學文2018年稿華夏遠古文明,發源於河北涿鹿、清河及周邊地區。,因為黃帝涿鹿九戰蚩尤,揮公一箭凱旋,大獲全勝。在涿鹿築建天子明堂,號令天下,今有涿鹿三聖殿為證,故弓箭的發明創造,開啟了黃河以北的華夏文明。黃帝因愛子姬揮,發明創造弓箭,為本部漁獵,提供了大量食物的後勤保障。
  • 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清河
    海內外張氏後裔向始祖揮公上香。張鵬翔攝中新網邢臺5月2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28日,來自海內外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河北省清河縣華夏張氏祖庭,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敘親情。
  • 清河——一個融入張氏宗親情感中的文化基因
    張印普 天下張氏出清河清河歷史上,現在的河北清河還曾被冠以青陽縣(清陽)、清河郡、清河國、清河縣等名稱。古郡清河,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距今六七千年前上古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活動。黃帝時期,得封張姓的揮公及其子孫,在此繁衍生息,並遷播四方,成為華夏張氏的發源地;這裡還有大禹父親鯀時修築的鯀堤,戰國時期留下的廉冢(廉頗墓)。仕秦為相的張儀弟兄,曾為其父晁公及先祖「立廟清河」,成為記載最早的張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