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2020-07-30 張氏出清河

來源:2009年5月28日河北清河網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有關專家學者研究認為,張姓起源於現在的河北省清河一帶,已有近五千年歷史。張姓始祖揮是軒轅黃帝第五子,發明弓箭,助軒轅黃帝弓定天下。因揮居功至偉,被賜姓張氏,官封弓正,國於青陽,即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記者27日從河北省清河縣政府獲悉,來自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家以及兩岸四地區的118個團體、51個宗親組織,總計1132人已確認參加28日在張姓發源地河北清河縣舉辦的「中華張氏祭祖節」。2009年,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清河縣「中國張姓文化之鄉」「中國張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張氏總會還把每年的四月、五月設立為「中華張氏祭祖月」,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兩項活動的地點均定在河北清河。

燕趙身邊事:【姓張的孩子們,都過來清河尋根祭祖啦】張姓起源於今河北清河,已有近五千年歷史。張姓始祖揮是軒轅黃帝第五子,發明弓箭,助軒轅黃帝弓定天下。被賜姓張氏,官封弓正,國於青陽,即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每年的5月28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http://t.cn/zOrgssX 原來張氏的祖先是軒轅黃帝的第五子,根紅苗正的炎黃子孫啊,姓張的轉起來!

張姓,現為全國第三大姓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張姓源遠兮,清河流長;始祖揮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濱兮,滋潤成長;主祀弧星兮,衛國安邦;用於戰事兮,拓土開疆;揮公功德兮,萬古流芳……最早出自於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是炎黃子孫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姓源自於黃帝之子的揮公。因發明弓箭司弓矢之長(正),而賜姓揮公姓張於青陽(今河北清河)也叫青陽氏。詳查者可閱《張姓家譜》、《中華姓氏大全》等史料。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出自黃帝之子揮 住在青陽(即清河)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軒轅黃帝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軒轅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此書本來有誤,不可信之。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因揮住在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縣東),是為河北張氏。

特點:看重其姓氏構件中的「弓」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氏房祖祠 普寧市燎原鎮泥溝鄉張,繁體字作「張」,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常說是「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構件中的「弓」的。從文字學上來看,「弓」對於「張」字實在也是處於核心地位的。張字意義很多,一般的字典皆作十餘種,如誇張、張開、強、盛、張貼、看、望、擴大、布置等等。

姓祖居在清河已近五千年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相傳,上古時代軒轅部落與蚩尤部落八戰不勝。軒轅的第五子揮夜觀天象,發現流星飛渡弧矢星,頓生靈感,製造了弓矢獻軒轅,並輔佐軒轅發起對蚩尤的第九次決戰,逼迫蚩尤逃遁入海而誅之,並使其他部落紛紛歸順,擁軒轅為領袖,史稱黃帝。黃帝後來又對揮公大加封賞,並賜姓為張,世居清陽,即今天的清河縣。明嘉靖年間會修的《張氏統宗世譜》記載:「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國清陽,後改清河郡。」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張氏又是從何時走出清河之水播遷海內外的呢?張姓是一個極富開拓與進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時期他們就從清河開始向諸侯各國遷徙;秦漢時代的兵禍天災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動了張姓先民遷徙的腳步;而戰後統一局面,人丁興旺的張姓家族,更需追尋新的生活空間。具體說來,張姓的遷徙有3次大的浪潮。近五千年的播遷繁衍,使張姓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員,唐代列為「國柱」之姓。迄20世紀80年代,張姓人口逾億,其中國外張姓達2000萬之多……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1】西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

此次遷徙,臺灣屏東縣《清河百忍族譜》記載:張氏祖脈在清河,後因生子眾多遷入徐州,逐漸南下,一祖過揚子江,分住下塔衢州(在今浙江)、託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贛州等處;一祖遷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

2】東晉至南北朝時期

公元4世紀初葉,永嘉暴亂之後,西晉政權滅亡。張氏先民活動的中心,處於戰亂之中,為求生存,他們再一次背井離鄉南遷至建業(今南京),之後又遷襄樊

3】北宋末年金兵南下

此次遷徙,使張氏族人向巴蜀、兩淮、嶺南流移。至此揮公子孫已遍布全國。此後,張氏子孫或因戰亂,或因生活所迫,進一步外遷,歷經數千年,布滿了東南亞和包括五大洲的各個國家。

相關焦點

  • 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清河
    海內外張氏後裔向始祖揮公上香。張鵬翔攝中新網邢臺5月2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28日,來自海內外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河北省清河縣華夏張氏祖庭,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敘親情。
  • 河北清河舉辦庚子年張氏祭祖大典 海內外張氏宗親網上祭祖
    裴海潮 攝中新網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裴海潮)28日,河北清河縣舉辦「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海內外70餘萬名張氏宗親通過網絡收看現場直播,並通過網絡與活動主會場進行交流互動,拜謁天下張姓共同的始祖——揮公。36名少年表演《長弓舞》,頌揚揮公發明弓矢、造福後人的功勳。
  • 尋根祭祖共敘親情,5000餘名海內外張氏後裔齊聚清河
    清河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現場。 王軍 攝清河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現場。 王軍 攝長城網訊(記者吳新光 通訊員王軍)5月28日,2019中國·清河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在清河縣舉行。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及國內的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約5000餘名張氏後裔齊聚清河華夏張氏祖庭,尋根祭祖共敘濃濃親情。當日上午9時許,祭祖大典正式啟幕。在樂舞祭拜環節,由36名少年表演的《長弓舞》頌揚了揮公發明弓矢、造福後人的曠世功勳,將祭祖大典推向高潮。在200名男女青年齊聲高唱《揮公頌》中,祭祖大典圓滿結束。
  • 39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祭祖(圖)
    李鐵錘 攝   中新網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閆秀真 裴海超)28日,丁酉年中華張氏祭祖節在華夏張氏祖源地——河北清河縣舉行。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泰國,中國香港、臺灣地區,以及中國大陸28個省份的167個代表團、42個張氏宗親組織,約3900餘人聚首清河,共敘濃濃親情。
  • 「魅力清河」中華張氏祖源地非遺項目介紹——中華張氏傳統祭祀
    此張氏得姓之由,張姓得姓於黃帝之子揮,子揮的後代世居清河郡,而清河也就成了張姓的一大郡望。故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自古以來每年張氏後人來到清河,在揮公堂前進行盛大的祭祖活動。2007年,收錄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天下張氏出清河。記五一假期尋根之路,河北邢臺清河張氏發源地
    爭得老人同意,我們駕車出發趕往河北邢臺清河張氏祖庭。天下張氏出清河。居史料記載,兩種說法,張姓揮公始祖是軒轅黃帝之子。另一種說是黃帝長子青陽少昊帝之五子(即黃帝之孫)。後經《元和姓纂》《古今姓氏辯證》等史籍記載;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使造弓矢,官位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
  • 36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縣尋根祭祖(組圖)
    原標題:36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縣尋根祭祖(組圖)   燕趙都市網邢臺電(記者張會武 通訊員許金亭、裴海潮)2014年5月28日上午,甲午年中華張氏祭祖節在張氏發源地清河縣隆重舉行。
  • 河北清河舉辦庚子年張氏祭祖大典 70萬海內外宗親網上祭祖
    中新社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李曉偉)河北清河縣28日舉辦「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海內外70餘萬名張氏宗親通過網絡收看現場直播,並通過網絡與活動主會場進行交流互動,拜謁張姓共同的始祖——揮公。
  • 漫說中華張氏「祖源地」——清河
    「清河」流經青陽,「清」和「青」讀音、字形在古代是一致的,因此到了漢代人們就逐漸將「清陽」和「青陽」混用了。在中國傳統地名與方位觀念中「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或以山東、水西為陽;以山西、水東為陰。」人們誤以為「清陽」的得名是因為它位於太行山以東,古清河以西的緣故。其實「清陽」最初的得名與地理方位關係不大。
  • 海內外1400餘冊張姓族譜亮相河北清河(圖)
    倪麗敏 攝中新網邢臺6月1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 倪麗敏)近日,1415冊張姓族譜集中亮相華夏張氏祖源地——河北清河縣。其中,由唐代名相張九齡、北宋文學家蘇軾、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近現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一大批名人作序的一些張姓族譜也在展出之列。清河縣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憲廷1日表示,此次族譜的捐贈者來自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及中國大陸23個省的張氏後裔。
  • 2019年中華張氏祭祖節暨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
    當天上午,華夏張氏祖庭更顯恢弘肅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和北京、天津、廣西、安徽等31個省份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的5000餘張氏後裔聚首清河尋根祭祖,與我縣張氏宗親歡聚一堂,共敘濃濃親情。出席祭祖大典觀禮的領導有:王俊紅、韓愷、任山景、牛洪奎等清河縣四大班子領導。
  • 鉤沉|張姓源遠,清河流長
    到清河尋根問祖的張姓裔孫子孫絡繹不絕。清河,成為天下張氏第一郡望,後世族裔修續祖譜多冠以「清河堂」之名。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憲廷展示各地寄來的族譜。1997年9月,他發起組織與他有著同樣強烈祭祖情結的馬來西亞沙巴洲50多位張氏宗親尋訪清河,這次他終於圓了尋根之夢。他說:「尋根問祖到清河,敬祖聯宗到清河,平生快事莫過於此!」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憲廷說:「馬來西亞張氏宗親尋根團來到清河之後,到此尋根的張氏裔孫一撥接一撥,絡繹不絕。」
  • 天下張姓起清河(組圖)
    張氏祖先發明了弓矢位於邢臺清河的揮公墓  本報記者張會武 通訊員許金亭 郭炳華  核心提示>  張姓源遠兮,清河流長;始祖揮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濱兮,滋潤成長;主祀弧星兮,衛國安邦;用於戰事兮,拓土開疆;揮公功德兮,萬古流芳……  這是新加坡張氏總會會長、亞美集團董事長張允伏帶領尋根問祖團於2006年9月17日上午,在清河縣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墓前,宣讀的祭文。
  • 河北清河:發掘張氏族譜文化當代價值
    5月28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的雕像在河北清河華夏張氏祖庭落成揭幕,4000多名前來參加2018年張氏文化周戊戌年張氏祭祖節的海內外張氏後裔見證了這一刻。清河作為華夏張氏祖源地,今後將不斷發掘張氏文化資源,傳承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清河縣政協主席牛洪奎說。為搜集張氏文化素材,清河自2016年起已連續三年舉辦華夏張氏族譜展,得到了海內外張氏族人的熱烈響應。「捐贈者來自湖南、四川等全國23個省市,還有的來自馬來西亞、臺灣,張氏後裔的熱情參來自於對祖源地的認同。」清河縣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憲廷說。
  • 天下張氏聚清河 慎終追遠敘親情
    清河,作為世界張氏發源地,是海內外所有張氏族人共同的「家」。家鄉的發展變化,時刻牽動著廣大張氏族人的心弦。多年來,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廣大張氏宗親的鼎力支持下,我們的家越來越有實力,產業升級更快了,清河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國家羊絨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等稱號。
  • 2015年張氏懇親大會將在河北清河召開 揭張姓起源【4】
    慎終追遠 故土情深    對於散居海內外的張氏遊子來說,祖祖輩輩,流年似水,帶走了許多陳年往事,卻無法衝淡心靈深處的歸鄉情、尋根夢,這夢一下飛機,祖國的土地,山親水親,他迫不及待開始尋訪,來到北京一個也叫「清河」的地方。然而,在與當地人熟識後,攀談中他得知這裡的「清河」並非張氏祖地!這才急忙打聽去河北清河的行程,可惜,因為此行時間短暫,這第一次的尋根竟然沒能如願,他只好帶著深深的遺憾踏上歸程。    家人寬慰說此行不虛,至少清河在河北的準確概念已經明晰。此後,他在馬來西亞當地積極聯絡張姓宗親,推進尋根計劃。
  • 中華張氏祖源地清河非遺項目
    天下張氏出清!上古時期,清河為黃帝的活動地區。後來將清河之陽封給了黃帝之子張揮,為此,清河成為張氏的起源地和發祥地。夏禹時期,禹之父在此治水,築建鯀堤,現今清河縣小屯鄉大堤村西有鯀堤遺址。鯀堤夜雨是清河八景之一。
  • 千餘弋姓族人來南充嘉陵世陽鎮祭祖尋根
    1400餘人匯聚馬蘭溝村弋氏宗祠,祭祖尋根  近日,南充弋氏宗親首屆清明祭祖會在嘉陵區世陽鎮馬蘭溝村舉行。來自陝西、河南、達州等地的弋姓代表,與世陽鎮弋氏族裔約1400餘人匯聚馬蘭溝村弋氏宗祠,祭祖尋根,傳承孝道。  據此次弋氏宗親首屆清明祭祖會組織者之一的弋清銘介紹,弋姓出自姒姓,目前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現居世陽鎮馬蘭溝村這支第一代弋興宗,在宋末元初從山西太原遷居至重慶合川,然後又遷至嘉陵區世陽鎮現址。
  • 正本清源是每個張氏後人的天性,牢記張氏祖源為清河的事實
    來源:張氏正義宗親傳播人不能忘了祖,正本清源是每個人的天性,就如張姓。追尋祖先來路,探究家族文化,二十世紀以來,尋根成為一項國際性的活動,而在華人思想意識中,則更為久遠、強烈和重要。「自己的姓氏源自何時何地?本原始祖和得姓始祖究竟是誰?自己的家族經歷了怎樣的繁衍變遷?有著多少值得傳承的家風美德?」
  • 張氏清河祖源地釋義
    在此特別提醒那些出於尋根善願又不諳族史的張氏族人務必當心!下面再回到文章正題,來說說張氏清河祖源地的正確釋義。首先說說「祖源地」與「祖地」的概念區分。以張氏之古老龐大,祖地不計其數,而祖源地就非清河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