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09年5月28日河北清河網
有關專家學者研究認為,張姓起源於現在的河北省清河一帶,已有近五千年歷史。張姓始祖揮是軒轅黃帝第五子,發明弓箭,助軒轅黃帝弓定天下。因揮居功至偉,被賜姓張氏,官封弓正,國於青陽,即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記者27日從河北省清河縣政府獲悉,來自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家以及兩岸四地區的118個團體、51個宗親組織,總計1132人已確認參加28日在張姓發源地河北清河縣舉辦的「中華張氏祭祖節」。2009年,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清河縣「中國張姓文化之鄉」「中國張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張氏總會還把每年的四月、五月設立為「中華張氏祭祖月」,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兩項活動的地點均定在河北清河。
燕趙身邊事:【姓張的孩子們,都過來清河尋根祭祖啦】張姓起源於今河北清河,已有近五千年歷史。張姓始祖揮是軒轅黃帝第五子,發明弓箭,助軒轅黃帝弓定天下。被賜姓張氏,官封弓正,國於青陽,即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每年的5月28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http://t.cn/zOrgssX 原來張氏的祖先是軒轅黃帝的第五子,根紅苗正的炎黃子孫啊,姓張的轉起來!
張姓,現為全國第三大姓
張姓源遠兮,清河流長;始祖揮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濱兮,滋潤成長;主祀弧星兮,衛國安邦;用於戰事兮,拓土開疆;揮公功德兮,萬古流芳……最早出自於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是炎黃子孫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姓源自於黃帝之子的揮公。因發明弓箭司弓矢之長(正),而賜姓揮公姓張於青陽(今河北清河)也叫青陽氏。詳查者可閱《張姓家譜》、《中華姓氏大全》等史料。
出自黃帝之子揮 住在青陽(即清河)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軒轅黃帝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軒轅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此書本來有誤,不可信之。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因揮住在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縣東),是為河北張氏。
特點:看重其姓氏構件中的「弓」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氏房祖祠 普寧市燎原鎮泥溝鄉張,繁體字作「張」,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常說是「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構件中的「弓」的。從文字學上來看,「弓」對於「張」字實在也是處於核心地位的。張字意義很多,一般的字典皆作十餘種,如誇張、張開、強、盛、張貼、看、望、擴大、布置等等。
張姓祖居在清河已近五千年
相傳,上古時代軒轅部落與蚩尤部落八戰不勝。軒轅的第五子揮夜觀天象,發現流星飛渡弧矢星,頓生靈感,製造了弓矢獻軒轅,並輔佐軒轅發起對蚩尤的第九次決戰,逼迫蚩尤逃遁入海而誅之,並使其他部落紛紛歸順,擁軒轅為領袖,史稱黃帝。黃帝後來又對揮公大加封賞,並賜姓為張,世居清陽,即今天的清河縣。明嘉靖年間會修的《張氏統宗世譜》記載:「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國清陽,後改清河郡。」
張氏又是從何時走出清河之水播遷海內外的呢?張姓是一個極富開拓與進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時期他們就從清河開始向諸侯各國遷徙;秦漢時代的兵禍天災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動了張姓先民遷徙的腳步;而戰後統一局面,人丁興旺的張姓家族,更需追尋新的生活空間。具體說來,張姓的遷徙有3次大的浪潮。近五千年的播遷繁衍,使張姓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員,唐代列為「國柱」之姓。迄20世紀80年代,張姓人口逾億,其中國外張姓達2000萬之多……
1】西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
此次遷徙,臺灣屏東縣《清河百忍族譜》記載:張氏祖脈在清河,後因生子眾多遷入徐州,逐漸南下,一祖過揚子江,分住下塔衢州(在今浙江)、託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贛州等處;一祖遷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
2】東晉至南北朝時期
公元4世紀初葉,永嘉暴亂之後,西晉政權滅亡。張氏先民活動的中心,處於戰亂之中,為求生存,他們再一次背井離鄉南遷至建業(今南京),之後又遷襄樊
3】北宋末年金兵南下
此次遷徙,使張氏族人向巴蜀、兩淮、嶺南流移。至此揮公子孫已遍布全國。此後,張氏子孫或因戰亂,或因生活所迫,進一步外遷,歷經數千年,布滿了東南亞和包括五大洲的各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