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縣尋根祭祖(組圖)

2020-12-19 東方網

原標題:36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縣尋根祭祖(組圖)

  燕趙都市網邢臺電(記者張會武 通訊員許金亭、裴海潮)2014年5月28日上午,甲午年中華張氏祭祖節在張氏發源地清河縣隆重舉行。參加活動的宗親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大陸24個省的88個代表團、33個張氏宗親組織,共計3600餘名張氏後裔聚首「張氏發源地」——清河,尋根祭祖,共敘親情。

  上午9時,祭祖節組委會主任李國印宣布甲午年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開始。全體人員凝神肅立,19響禮炮響徹雲霄,鐘鼓聲和著號角聲在祖庭四周縈繞。鼓聲陣陣,穿越時空,歲月仿佛重新回到了五千年前;鐘聲悠揚,庭門徐啟,後輩與始祖開始了心與心的溝通。

  伴隨著磅礴激揚的《揮公頌》樂曲,16名禮儀小姐緩步拾階而上,滿懷虔誠與敬仰,款步將供品依次呈上祭壇,交由祭祀布供,並將花籃擺上祭壇。

  隨後,他們以及各地宗親代表依次淨手上香、獻爵敬酒。在淡淡馨香、縷縷青煙中,全體祭祖人員向始祖揮公像深鞠三躬,表達華夏張氏兒女深深的敬祖情思與家園情懷。

  巍巍中華,山高水長,浩浩張姓,族史輝煌。在莊嚴肅穆的樂曲聲中,世界張氏總會副會長張遠謨面向祖庭,恭讀祭文,頌揚始祖功德流芳千古,祈願張姓萬代傳承輝煌。

  在隆隆的戰鼓聲中,一名宗親手託神弓,四名宗親護衛其後,將象徵著「弓矢漁獵拓土開疆、華夏安富黎民頌揚」的神弓請上祭壇。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銀豪三開神弓,祈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張氏興旺。由36名少年表演的《長弓舞》,通過橫空出世、天下一統、再創輝煌三個部分,頌揚了揮公發明弓矢、造福後人的曠世功勳,氣勢恢弘,撼人心魄,將祭祖大典推向高潮。慎終懷遠,始祖德澤千古;繼往開來,子孫賢明百代。由200名男女青年組成的合唱隊在大殿前的臺階上整齊列隊,齊聲高唱《揮公頌》,頌歌聲聲,表達著對張姓始祖揮公的無限景仰與讚頌,啟迪後代子孫不忘祖宗的恩德和教誨。在莊嚴恢弘的歌聲中,祭祖大典圓滿結束。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39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祭祖(圖)
    3900餘張氏後裔河北清河祭祖(圖) 2017-05-28 17:李鐵錘 攝   中新網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閆秀真 裴海超)28日,丁酉年中華張氏祭祖節在華夏張氏祖源地——河北清河縣舉行。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泰國,中國香港、臺灣地區,以及中國大陸28個省份的167個代表團、42個張氏宗親組織,約3900餘人聚首清河,共敘濃濃親情。
  • 尋根祭祖共敘親情,5000餘名海內外張氏後裔齊聚清河
    清河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現場。 王軍 攝清河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現場。 王軍 攝長城網訊(記者吳新光 通訊員王軍)5月28日,2019中國·清河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在清河縣舉行。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及國內的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約5000餘名張氏後裔齊聚清河華夏張氏祖庭,尋根祭祖共敘濃濃親情。當日上午9時許,祭祖大典正式啟幕。在樂舞祭拜環節,由36名少年表演的《長弓舞》頌揚了揮公發明弓矢、造福後人的曠世功勳,將祭祖大典推向高潮。在200名男女青年齊聲高唱《揮公頌》中,祭祖大典圓滿結束。
  • 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清河
    海內外張氏後裔向始祖揮公上香。張鵬翔攝中新網邢臺5月2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28日,來自海內外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河北省清河縣華夏張氏祖庭,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敘親情。
  • 河北清河舉辦庚子年張氏祭祖大典 海內外張氏宗親網上祭祖
    裴海潮 攝中新網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裴海潮)28日,河北清河縣舉辦「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海內外70餘萬名張氏宗親通過網絡收看現場直播,並通過網絡與活動主會場進行交流互動,拜謁天下張姓共同的始祖——揮公。36名少年表演《長弓舞》,頌揚揮公發明弓矢、造福後人的功勳。
  • 河北清河舉辦庚子年張氏祭祖大典 70萬海內外宗親網上祭祖
    中新社邢臺5月28日電 (張鵬翔 李曉偉)河北清河縣28日舉辦「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海內外70餘萬名張氏宗親通過網絡收看現場直播,並通過網絡與活動主會場進行交流互動,拜謁張姓共同的始祖——揮公。
  • 海內外千餘張氏族裔將在邢臺清河尋根祭祖
    因揮居功至偉,被賜姓張氏,官封弓正,國於青陽,即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中華張氏祭祖節」。2009年,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清河縣「中國張姓文化之鄉」「中國張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張氏總會還把每年的四月、五月設立為「中華張氏祭祖月」,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兩項活動的地點均定在河北清河。燕趙身邊事:【姓張的孩子們,都過來清河尋根祭祖啦】張姓起源於今河北清河,已有近五千年歷史。張姓始祖揮是軒轅黃帝第五子,發明弓箭,助軒轅黃帝弓定天下。
  • 2019年中華張氏祭祖節暨華夏張氏祖庭祭祖大典
    當天上午,華夏張氏祖庭更顯恢弘肅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和北京、天津、廣西、安徽等31個省份155個代表團、79個張氏宗親組織的5000餘張氏後裔聚首清河尋根祭祖,與我縣張氏宗親歡聚一堂,共敘濃濃親情。出席祭祖大典觀禮的領導有:王俊紅、韓愷、任山景、牛洪奎等清河縣四大班子領導。
  • 河北清河縣「庚子年華夏張氏祖庭(網絡)祭祖大典」28日舉行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裴海潮)天下張氏出清河,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是中華張氏的祖源地。在全球張氏後裔的密切關注下,在世界張氏總會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自2009年世張第四屆懇親大會在清河舉辦以來,清河共成功舉辦了12次國際性張氏文化活動,在國內外引起普遍關注。清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處京津冀城市群。
  • 河北清河:發掘張氏族譜文化當代價值
    5月28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的雕像在河北清河華夏張氏祖庭落成揭幕,4000多名前來參加2018年張氏文化周戊戌年張氏祭祖節的海內外張氏後裔見證了這一刻。清河作為華夏張氏祖源地,今後將不斷發掘張氏文化資源,傳承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清河縣政協主席牛洪奎說。為搜集張氏文化素材,清河自2016年起已連續三年舉辦華夏張氏族譜展,得到了海內外張氏族人的熱烈響應。「捐贈者來自湖南、四川等全國23個省市,還有的來自馬來西亞、臺灣,張氏後裔的熱情參來自於對祖源地的認同。」清河縣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憲廷說。
  • 海內外1400餘冊張姓族譜亮相河北清河(圖)
    倪麗敏 攝中新網邢臺6月1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 倪麗敏)近日,1415冊張姓族譜集中亮相華夏張氏祖源地——河北清河縣。其中,由唐代名相張九齡、北宋文學家蘇軾、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近現代教育家蔡元培等一大批名人作序的一些張姓族譜也在展出之列。清河縣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憲廷1日表示,此次族譜的捐贈者來自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及中國大陸23個省的張氏後裔。
  • 「魅力清河」中華張氏祖源地非遺項目介紹——中華張氏傳統祭祀
    此張氏得姓之由,張姓得姓於黃帝之子揮,子揮的後代世居清河郡,而清河也就成了張姓的一大郡望。故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自古以來每年張氏後人來到清河,在揮公堂前進行盛大的祭祖活動。2007年,收錄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在河北清河舉辦
    5月27日上午,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在河北清河縣舉辦。圖為交流會清河主會場。河北新聞網5月2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今天上午,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姓氏文化委員會主辦,中華文化促進會揮公文化研究工作委員會承辦的中華張氏文化研究交流會在河北清河縣舉辦。本次交流會以「家風家訓與文化發展」為主題,通過「現場+網絡直播」形式舉行。
  • 尋根問祖:當我們談論姓氏與族譜,我們在談論什麼?
    河北清河是張姓祖庭所在之地,據明嘉靖年間的《張氏統宗世譜·得姓郡望》記載,「吾張氏得姓者,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國於青陽,後改清河郡。此張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獨最。」秦漢到隋唐時期曾設立清河郡。
  • 廣東韶關建張九齡公園 為海外張氏後裔尋根添熱土
    廣東韶關建張九齡公園 為海外張氏後裔尋根添熱土   中新社韶關8月9日電 (邢健 吳敏平 李凌)世界張氏總會第六屆懇親大會工委會秘書長巫育明9日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為迎接2013年在廣東韶關舉辦的世界張氏總會第六屆懇親大會,韶關下月起將修建張九齡紀念公園,公園建成後,將為海內外張氏後裔尋根添熱土,公園首期工程預計明年10月竣工。
  •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舉辦庚子年中元節祭祖大典
    、江蘇豐縣、山東滕州等全國18個省市的移民後裔代表及河北大城、河南鄭州等地的移民文化研究專家,還有「重走移民路、萬裡大尋親」活動路線上的縣市文化學者齊聚大槐樹,共同祭拜移民先祖,研討移民文化,進一步擦亮大槐樹移民文化名片,彰顯大槐樹移民風採,堅定大槐樹根祖文化自信。
  • 天下張氏出清河。記五一假期尋根之路,河北邢臺清河張氏發源地
    接上文,在從山西尋祖未果後,於第二日也就是5月的4日上午十點左右,從古城邯鄲出發,因為從山西回河北路經邯鄲古城,在此休息一晚,並在早上參觀遊覽了叢臺公園。老人歲數原因(公園沒有輪椅租賃)只是在入園的附近。攙扶著走了幾百米。綠樹環繞,景色宜人。古樹參天,植被茂盛。
  • 400餘名李氏後裔從全國各地回汨羅三江無煙祭祖尋根
    ,李氏後裔從四面八方趕來,與族人共同祭祖尋根,弘揚中華孝道文化。   400餘族人齊聚一堂,無煙祭祀   「今年李氏祭祖是無煙祭祀。」籌委會負責人李卷書告訴記者,在活動前期,他們召開了李氏家族大會,提前購買了香燭、祭祀花等祭祀用品,邀請威風鑼鼓等民間藝術表演團,借用村部電子鞭炮代替傳統煙花爆竹,宣揚文明祭祖的新家風。   當天,沿路彩旗飄飄,鑼鼓陣陣,電子鞭炮聲聲同慶。
  • 一座以尋根祭祖為主題的景區,成億萬人的尋祖故鄉
    在北方的山東、河北、河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一直流傳了幾百年。山西洪洞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是很多移民的故鄉,曾經有812個姓氏的移民由這裡遷往各地,分布在30個省市2217個縣市,說不定你的祖先就來自這裡。
  • 新加坡僑領張永安後裔安溪百年尋根側記
    多年來,張永安後裔一直想要回鄉尋根,還專門到新加坡圖書館查找、複印張永安有關資料,卻由於種種原因遲遲未能如願找到家鄉親人。尋根平臺工作人員向張永安後裔介紹尋根依據族譜信息情況。  2018年1月15日,張永安嫡孫張文來和曾孫女張僡峻叔侄,與其摯友、實業家王有東先生談起這件事。王先生與泉州市貿促會副會長廖雅濱熟識,馬上電話聯繫,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向她求助。
  • 天下張姓起清河(組圖)
    >  張姓源遠兮,清河流長;始祖揮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濱兮,滋潤成長;主祀弧星兮,衛國安邦;用於戰事兮,拓土開疆;揮公功德兮,萬古流芳……  這是新加坡張氏總會會長、亞美集團董事長張允伏帶領尋根問祖團於2006年9月17日上午,在清河縣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墓前,宣讀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