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仔粿

2020-12-10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龜仔粿是汕尾市陸豐小吃之一。因為這種「龜仔粿」印上龜甲印,形象像只龜,龜是人們心目中延年益壽的神獸,因此,人們借喻全家老少像「龜」,一樣益壽延齡,吉祥如意,故稱「龜仔粿」。

製作方法

龜仔粿是以糯米粉和糖為原料,再以豬肉、橄欖仁、花生米、芝麻、香櫞、冬瓜片等為餡料。龜仔粿的做法是先用煮開的紅糖漿趁熱與少量糯米粉揉合至熟,稱「粿母」再融入生糯米粉慢慢搓勻,使之柔柔軟軟,像做包子一樣加入餡料,然後一個一個包好,印上龜甲印後,底部再貼上一種像梧桐葉或芭蕉葉等放在鍋裡蒸熟。也有的人家從地裡採摘些芷克草,用水搓洗取棉狀芷殼,加入「粿母」中揉合,做成的龜仔粿更富有彈性柔軟,口感更加清香爽口,吃後回味無窮,可與天津聞名的「狗不理」包子媲美,這便是大家所謂的「龜仔粿」。是陸豐一大地方特色。

相關食俗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陸豐地區方言稱:「三十瞑」或「廿九瞑」。這是因農曆十二月有大小月而別。月大,有三十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瞑是指歲暮(即一年最後一天日落,天黑,黃昏的時候)的意思。這天的天色未晚時,家家戶戶都準備些供品,如龜仔粿、甜粿、發粿等來祭拜祖先。同時祈禱來年全家老少平安,財丁兩旺,風調雨順。為慶祝佳節,尤其是春節,在陸豐各地,家家戶戶都要做些甜粿、發粿、龜仔粿等,特別是「龜仔粿」。

發展

「龜仔粿」隨著時間的推移合歷史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和變化富庶人家的龜仔粿有一定的差異。以前,有錢人家做的龜仔粿餡料齊全上乘而且非常考究奢侈;而窮人家做的龜仔粿餡料較少,質量較低,實屬象徵性的,同時也是為了應付節目供品和接客待友及家人解饞的需要。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品越來越好,而各家各戶做的龜仔粿也越來越考究,餡料不斷增加翻新變化,除用以前用的一些餡料外,再加上些如蝦仁、香油、爆蔥花、腐竹皮甚至香菇等上乘材料,從而使龜仔粿變得更加芳香無比,美味誘人。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時期,在令人眼花繚亂得市面也可以買到龜仔粿。但口感卻是千奇百怪,隨人而適。因此,龜仔粿+的地方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內涵。對汕尾市陸豐的土特名產,略知一二。現將歷史上遠近聞名的海產品、農副產品、小食品、水果產品、還有於工藝品等土特產品,記錄於下,與眾共賞。


相關焦點

  • 龜仔粿,這道餅出其不意,非常輕巧
    龜仔粿,這道餅出其不意,非常輕巧,需要製作者精雕細琢。龜仔粿,味道比較美味的。過程和手法還算是比較簡單的,而且用料也很講究啊,用新鮮的芝麻以及果皮、花生、粽子葉子來做餅,這個餅含量含營養物質都很高呢。但是畢竟是烘烤煎炸的,需要小心上火才是。
  • 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溫辣甜潤的東閣粿仔 「又圓又滑兩頭尖,左右逢源名聲揚」,說的正是文昌民間的傳統小吃——粿仔。粿仔,原產地文昌市東閣鎮,製作時層層工序都要注意「火候」,考究師傅的「功夫」活兒。 文昌民間諺語有云:「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
  • 錢仔粿 鼠殼粿
    錢仔粿 錢仔粿,俗稱軟粿,也稱餈耙粿,是潮汕人在秋涼季節的粿品。按照傳統,潮汕人的家庭糕點粿品,錢仔粿是中元節時才做得,是按照時令、農副產品登場和人們的需要而製作的,很有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用糯米碾粉後拌水捏成團狀,放在開水裡煮熟成為圓如魚狀,置於盤中,蘸上搗碎的炒花生米、芝麻和白糖,用筷子夾成小塊,入口就可嚼吞,既潤口,又易咽,適合人們秋涼的口胃。
  • 安海特色小吃「鹹粿仔」
    說起安海的特色小吃,大家都會想到土筍凍、菜粿等熟悉的古早味,而安海人的心目中,還有一種地道的「古早味」,叫做「鹹粿仔」。「鹹粿仔」形似西式糕點甜甜圈,因此還被稱為「鹹鹹圈」。
  • 粿仔湯裡的匠心好味
    美味粿仔湯。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攝傍晚時分,約三兩好友,走入定安縣定城鎮的老街區,品上一碗粿仔湯,是一種極佳的消遣。對定安人而言,夏天,吃上一碗涼絲絲的冰鎮粿仔湯,冰爽宜人消暑解夏;冬季,品上一碗熱騰騰的粿仔湯,伴著紅糖薑湯的香味,可以驅散一天的寒意。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一周前,鷺客社發布了我寫的一篇名為《美食記憶:關於「卷仔粿」的念想與疑問》的文章,得到讀者的積極響應:娜嚒留言:小時候聽奶奶說,我們也是平和人搬到南靖的。南靖有越南村,越南人逃避戰爭跑來這裡定居,最早粿條就是他們做的,泰國和越南也是這樣叫「粿條」(閩南語)。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得到就看你了
    不出意外,這家劉記碗仔粿,就是這麼一家「幽靈」碗仔粿攤子,下午3點左右出現碗仔粿滑嫩帶著韌性,像是一塊能duangduangduang~的豆腐,用勺子就能輕輕挖拉開。
  • 文昌東閣粿仔味美又養生
    按此傳統,為表感激,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來招待鄰裡,人手不夠時,鄰居們都會搭把手,漸漸演變成了全村人搓粿仔、煮熟同吃的習慣。如今,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才能見外人」的風俗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做粿仔招待客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製作粿仔的原料主要有大米、紅糖、生薑等。
  • 草仔粿:艾草與粿的春季米食滋味,關鍵做法打造 Q 彈!
    春季點心理,Q 彈的草仔粿,使用艾草呈現漂亮的綠色外觀,咬一口清香滿溢。草仔粿是糯米類點心,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傳統清明節、重陽節時,它可是祭祖必備食物。草仔粿包有蘿蔔絲等內餡,可甜可鹹、柔軟卻有嚼勁,草仔粿融合著文化傳承和米食變化,意義深遠。草仔粿只能用艾草製作嗎?自製草仔粿,不能忽略的做法又有哪些?草仔粿怎麼來?
  • 潮汕「粿仔脯」的由來
    潮汕人歷來好食「粿仔脯」,其由來已久。然此物為何人發明創造,這裡則有一段傳說。     揭陽龍溪都人郭貞順,生天元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為縣邑郭教諭之女,自小淑惠,喜愛詩書。許配潮陽周伯玉為妻,讀書更為勤奮,精通經史,尤以數學、詩文為最。     時值元末明初,四方豪傑並起,戰爭連年不斷。
  • 美食記憶:關於「卷仔粿」的念想與疑問
    少年時代,吃過一種叫卷仔粿的小吃,那味道真是無以言表。卷仔粿是和著調料吃的,調料中似乎有花生的成份,吃起來特別香。奶奶不時會給我買一碗解決嘴饞問題。那一碗卷仔粿的味道,其實也是故鄉的味道。依稀還記得那家卷仔粿店就在離家不遠的電影院另一側。離開故鄉之後,每次回鄉,總是不禁想起它,有機會總是要買一碗嘗嘗。
  • 雲林:西螺廟口粿仔條(圖)
    雲林:西螺廟口粿仔條(圖) 2008年07月07日 17: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臺灣雲林縣西螺知名小吃廟口粿仔條堅持「抗漲」不調價,粿仔麵團刀削下鍋,口感紮實咬勁十足,配上10元筍絲湯,花35元新臺幣就能飽餐一頓,鄉親直呼俗擱大碗,還拜託店家漲價。
  • 閩南夜話|碗仔粿裡的鄉愁
    於是起床後,只能帶著愧意狠心告別母親煮好的地瓜稀飯,然後穿過大街小巷,直撲碗仔粿店。一早營業的碗仔粿店已高朋滿座,小小叉粿臺前更是水洩不通。數位夥計都無暇顧及,於是招呼「老闆,5元的兩碗,我自己叉粿吧」,得到店家的應聲,自己動手,從盛桶裡拿起碗仔粿、又從籤筒裡拿出一根扁竹籤,麻利地把碗仔粿對半切開、反蓋住另一半,騰出的小碗空間澆上叉粿臺上擺放的炒油蔥、醬油、白醋、滷醬、蒜蓉等佐料。店裡沒有空座,就找個空隙站著吃,配上酸筍豆腐湯,解饞又去膩。
  • 小時候的味道,安海人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
    這次清晨來,發現了這家炸鹹粿仔的攤子,才恍然明白這多年的煙燻火燎。-「阿姨,這就是鹹鹹圈嗎?」-「是的呀,也叫鹹粿(仔)。」一對母女,一口油鍋,一盤炸好的鹹粿仔,這是有別於往日的風景的館口巷標誌。正當我們竊喜,以後九點半來吃也還綽綽有餘,結果阿姨告訴我們,若不是有位華僑訂購了800個鹹粿仔準備帶回去,她早就已經回家啦。-「800個?!這得做好久吧。」-「嗯...也還好,有我女兒請假過來幫忙嘛。」
  • 藏在老街的貢仔粿
    今天我們繼續尋找藏在巷子裡的美食他們家是專門賣炸的東西很多住在很遠地方的客戶都是跑過去買過過癮貢仔粿是汕尾地區的特色小吃加入切好的蘿蔔絲再淋上米漿放進去炸老闆說他們家的油都是當天的不會留過夜油油都是黃色新鮮的不會是黑的他們家除了貢仔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東閣粿仔味美又養生
    而說到文昌小吃,東閣粿仔一定繞不過去。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  小粿仔的養生之道  相傳,按照文昌多年傳承的民俗,家裡有新生兒長至第12天時,娘家人都要買豬肚為嫁出的女兒「補肚」,即調養身子、補補營養。這一天,村裡的鄉鄰都來探望娃娃和新媽媽,表達最美好的祝福。
  • 這碗牛肉粿仔湯,便宜大碗還好吃,吃出的是滿滿幸福感
    牛肉粿仔湯可謂是潮汕地區的人們美好一天的開始,一大早起來點一碗牛肉粿仔湯,吃進肚子裡,暖了身體暖了心裡。吃了這一碗,幸福美滿的一天也重新開始,這便宜大碗的牛肉粿仔湯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嚼勁十足又非常Q彈的粿條,就好似畫龍點睛般為這碗牛肉粿仔湯添上了一筆,一切的搭配都是剛剛好。最後,再撒上一抹香菜,增添了香味,也點綴了這碗牛肉粿仔湯。在潮汕地區,早餐,人們就愛吃上這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粿仔湯。充滿活力的一天可以說就是從這一碗牛肉粿仔湯開始的。
  • 文昌東閣粿仔怎麼樣?夜晚來東閣就為吃它!
    第9期 今天我又來東閣吃粿仔啦 那麼,東閣人心中超級地道的東閣粿仔到底是什麼樣的味道呢?我來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是晚上的10點多了,依然有很多本地人在排隊,其中一位大哥跟我說:「我們附近一帶的人都喜歡這個味道,很好吃,爽口!」 排隊的時間,看阿姨搓粿仔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湯在鍋裡沸騰,小小的粿仔浮在上面的時候就該出鍋了!
  • 閩南特色粉仔粿,軟糯可口,色澤鮮亮,太好吃了
    閩南粉仔粿閩南粉仔粿原料:肉、花生、巴浪魚乾、乾貝、海蚌、蝦皮、地瓜粉。第13步、粉仔粿煮熟撈到大骨湯裡,撒上蔥花,大工告成丨來自 美食天下 人可何222 的作品。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後來,村中的輾米廠有了米漿機,磨米漿便方便了許多,但這樣的米漿炊出來的「粿仔」,有點僵硬,吃著像缺了什麼。廚房的屋子裡,鋪開了長高凳子或「椅方」(一種高寬凳子,上面塗有紅色油漆,畫有花紋的潮汕家俱),上面擱放著幾個「竹囊椅」、「銅盤」(炊粿仔的鐵盤子),炊粿仔了。母親把加了清水稀釋的米漿,倒入「銅盤」中,雙手拿著左右晃蕩均衡的大鼎的沸水中,然後蓋上木鼎蓋,隔個一、二分鐘後,用一個鉤子將「銅盤」取出,又將另一個「銅盤」的粿漿放入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