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夜話|碗仔粿裡的鄉愁

2020-12-06 廈門日報

同安小吃,我的愛

作者 / 陳忠義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每次節假日回到同安老家,恨不能「三頭六腹」。雖然許多地方都不乏同安的美食小吃,但基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離土不離鄉,小吃還必須是老家的地道、故土的純真。於是起床後,只能帶著愧意狠心告別母親煮好的地瓜稀飯,然後穿過大街小巷,直撲碗仔粿店。

一早營業的碗仔粿店已高朋滿座,小小叉粿臺前更是水洩不通。數位夥計都無暇顧及,於是招呼「老闆,5元的兩碗,我自己叉粿吧」,得到店家的應聲,自己動手,從盛桶裡拿起碗仔粿、又從籤筒裡拿出一根扁竹籤,麻利地把碗仔粿對半切開、反蓋住另一半,騰出的小碗空間澆上叉粿臺上擺放的炒油蔥、醬油、白醋、滷醬、蒜蓉等佐料。

店裡沒有空座,就找個空隙站著吃,配上酸筍豆腐湯,解饞又去膩。一小會兒,碗仔粿便全部倒進嘴裡、躺進胃裡,但覺唇齒留香、餘味猶存。

店家還在忙活,「老闆,兩碗碗仔粿、一碗酸筍湯,我自己刷帳了」,對著牆上的二維碼掃碼付款,告知老闆「15元付了哦」,得到應聲離去,為後來的食客讓位。

同安的碗仔粿攤點不少,但一般生意都不錯,且基本只在上午營業。偶爾遲起,有時都賣完了,只好帶著些許遺憾奔赴下一家。

更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三頭六腹」、肚量不足。同安的美食小吃眾多,一天三餐,外加點心和夜宵,仍無法一一兼容並蓄。比如上午陸續出鍋的大腸血,下午蜂擁上場的海蠣炸、肚紗卷,晚上隨處可見的沙茶麵,還有網紅的滿煎糕、湯包,聲名遠揚的薄餅、同安封肉、桂花炒、炸棗、馬蹄酥……我的微信裡還特意珍藏著2013年的一篇推文《同安小吃——留著慢慢吃》,經年讀之,仍津津有味,似乎家鄉的美食隨時一一呈現在眼前。

吃與愛,大抵都是人類的本能。世間有言:「人生一世,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家鄉美食盈溢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縈繞著豐滿的故土情懷,伴著我逐漸長大,也讓外出的人牽腸掛肚、永遠無法割捨。

作者

陳忠義,廈門市同安區人,在職謀生但不舍業餘愛好,偶爾隨筆記錄點滴感悟、抒情念想,散見於《廈門日報》等刊物。

朗讀者

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張洵 黃曉青 圖片來源《尋味老同安》視頻截圖、同安發布

編輯:陳少英 曾欣悅 審核:蔡文演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得到就看你了
    總是出現在街頭巷尾的碗仔粿,可以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閩南小吃,巴掌大的小碗,小竹篾一挖,各種醬料一碼上 如果現吃,那就直接在瓷碗裡的粿上挖出個小三角,加入各種調味,如果像好料菌這樣打包,碗仔粿也都會被一個個挖進小盒子裡
  • 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阿嬤做的糯米粿作者/林秀藝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閩南農村還不太富裕,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才會做些糕點阿嬤很會做糯米粿,我至今依然深深地懷念糯米粿的軟糯香甜。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七口人住在土樓裡,兩間房僅有幾十平方米。家裡的灶間小小的,一米多寬的灶臺由磚土砌成,已經年邁的阿嬤,逢年過節就會在灶臺前忙碌,給我們做糯米粿。記得一年中阿嬤要做兩次糯米粿。阿嬤做糯米粿的糯米、花生和芝麻都是自家種的,糖也是村裡的糖廠生產的。
  • 閩南夜話|番薯粉粿好吃的秘密是什麼?
    我拍拍肚子,眨巴著眼睛對母親說:「我們可以做點番薯粉粿,您不是說不能浪費糧食嘛!」用剩粥來做番薯粉粿,是我們家做番薯粉粿的小秘密。我們家人口眾多,大鍋煮飯,殘羹剩飯是常有的事。母親用剩粥製作番薯粉粿非常嫻熟。她用勺子將剩粥搗糜成漿,然後,加入一兩把番薯粉,母親加的番薯粉分量總是恰到好處,多一分稠了,少一點便稀了。
  • 民警買完「碗仔粿」抬頭發現嫌疑人 迅速破獲入室盜竊案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房舒通訊員於魯川胡明和)「上一次抓到這名嫌疑人,我剛買完肯德基;這一次抓到他,我剛買完『碗仔粿』(一種閩南小吃),兩次都是一口沒吃成。」馬巷派出所民警陳少寅說。近日,記者從翔安警方了解到,馬巷派出所抓獲涉嫌入室盜竊的嫌疑人賈某,並成功追回全部贓物和部分贓款。
  • 這碗牛肉粿仔湯,便宜大碗還好吃,吃出的是滿滿幸福感
    牛肉粿仔湯可謂是潮汕地區的人們美好一天的開始,一大早起來點一碗牛肉粿仔湯,吃進肚子裡,暖了身體暖了心裡。吃了這一碗,幸福美滿的一天也重新開始,這便宜大碗的牛肉粿仔湯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嚼勁十足又非常Q彈的粿條,就好似畫龍點睛般為這碗牛肉粿仔湯添上了一筆,一切的搭配都是剛剛好。最後,再撒上一抹香菜,增添了香味,也點綴了這碗牛肉粿仔湯。在潮汕地區,早餐,人們就愛吃上這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粿仔湯。充滿活力的一天可以說就是從這一碗牛肉粿仔湯開始的。
  • 閩南夜話|難忘那鍋鹼粿湯
    難忘那鍋鹼粿湯作者/山山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周日,我回到老家,看見老爸菜園裡種著一畦空心菜。每逢夏季搶收,母親為了改善我們的夥食,常常會用空心菜給我們煮點心吃,印象最深的,就是空心菜煮鹼粿湯了。鹼粿是母親用當季的大米加食用鹼磨成米漿做成的。我們家人口多,逢年過節,母親就會蒸一大籠鹼粿,豐富節日的餐桌。
  • 小時候的味道,安海人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
    這次清晨來,發現了這家炸鹹粿仔的攤子,才恍然明白這多年的煙燻火燎。-「阿姨,這就是鹹鹹圈嗎?」-「是的呀,也叫鹹粿(仔)。」一對母女,一口油鍋,一盤炸好的鹹粿仔,這是有別於往日的風景的館口巷標誌。鹹粿仔也許是我們吃過的晉江小吃中樣子最洋氣的了,圓圓小小的,像極了女孩紙最愛的甜甜圈,所以有一個地道可愛的稱呼「鹹鹹圈」。米漿,拌以芋漿,還有閩南人最愛的蒜泥!和成粘稠的形狀後會有些粘手,所以一定得用油碗潤滑下手。
  • 安海特色小吃「鹹粿仔」
    說起安海的特色小吃,大家都會想到土筍凍、菜粿等熟悉的古早味,而安海人的心目中,還有一種地道的「古早味」,叫做「鹹粿仔」。「鹹粿仔」形似西式糕點甜甜圈,因此還被稱為「鹹鹹圈」。
  • 廈門名小吃碗仔粿-蔥油粿and炸藕合
    廈門名小吃碗仔粿(蔥油粿)離別家鄉歲月多,在異鄉最常記起的是家鄉的味道。每次回家必定得跑去菜市場買幾碗吃,在異鄉的幾年,每年都要嘗試著做,可是總是不盡人意,做不出那個熟悉的味道,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做了,比例總算對了,經過幾次調整,比老家菜市場賣的有過之無不及。 第一次在這邊寫菜譜,臨時起義,所以沒有完整圖片,下次補充。
  • 粿仔湯裡的匠心好味
    在定城鎮人民中路的一條小巷裡,有一位賣了20多年粿仔湯的老阿婆,由於做的粿仔湯美味,食客和周邊的街坊都愛喊她「粿仔婆婆」。在店門口,總能看到粿仔婆婆坐著捏粿仔的身影。她用右手抓起混雜著特製的米粉團,在左手中點幾下,然後雙掌合十,一搓一揉,一氣呵成,一顆兩頭尖尖中間圓的粿仔便已成型。
  • 草仔粿:艾草與粿的春季米食滋味,關鍵做法打造 Q 彈!
    春季點心理,Q 彈的草仔粿,使用艾草呈現漂亮的綠色外觀,咬一口清香滿溢。草仔粿是糯米類點心,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傳統清明節、重陽節時,它可是祭祖必備食物。草仔粿包有蘿蔔絲等內餡,可甜可鹹、柔軟卻有嚼勁,草仔粿融合著文化傳承和米食變化,意義深遠。草仔粿只能用艾草製作嗎?自製草仔粿,不能忽略的做法又有哪些?草仔粿怎麼來?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大溪牛腸粄即閩南話稱卷子粿。據我走南闖北的閱歷——有客家人足跡就有牛腸粄!諾留言:老家是漳州平和九峰,後搬至小溪,印象中小溪的卷仔粿全都是九峰人跑來開的店!這邊的卷仔粿配的醬是澱粉和水加蒜末(鹽味精醬油等調味)蔥油製作的,自家就可以製作,每家鋒味不同!卷仔粿由來……不曉得……一個吃貨的供稿。
  • 手捧溫暖的碗粿圖
    「即使人的生命結束,臺灣傳統小吃碗粿還是會繼續傳承下去,面對它要謙卑,人因為碗粿而偉大。」蔡老闆表示,對很多人而言小吃是一輩子從小到大的記憶,就如同曾有客人說道,碗粿是胃的鄉愁,一個從小吃到大的平凡小吃,卻只是因為它的簡單和平凡,而讓遠在異鄉的遊子魂牽夢縈、思念不已。
  • 龜仔粿
    因為這種「龜仔粿」印上龜甲印,形象像只龜,龜是人們心目中延年益壽的神獸,因此,人們借喻全家老少像「龜」,一樣益壽延齡,吉祥如意,故稱「龜仔粿」。製作方法龜仔粿是以糯米粉和糖為原料,再以豬肉、橄欖仁、花生米、芝麻、香櫞、冬瓜片等為餡料。
  • 錢仔粿 鼠殼粿
    製作鱟粿,要浸米磨漿,然後按比例混和薯粉,和鱟汁盛在模具中,嵌入鮮蝦或肉碎,炊熟後,將粿取出,放在油鍋裡用文火煎至粿心熟透,但粿面不黃不焦,撈出後加上適量的辣椒醬或豉油,就可進食了。按照傳統,潮汕人的家庭糕點粿品,錢仔粿是中元節時才做得,是按照時令、農副產品登場和人們的需要而製作的,很有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用糯米碾粉後拌水捏成團狀,放在開水裡煮熟成為圓如魚狀,置於盤中,蘸上搗碎的炒花生米、芝麻和白糖,用筷子夾成小塊,入口就可嚼吞,既潤口,又易咽,適合人們秋涼的口胃。
  • 閩南夜話 | 除了匙仔炸和鹽鴨,灌口街還有什麼美食?
    在街道兩旁的騎樓下,有專門炸匙仔炸的攤點,支上一個小火爐,放上油鍋,旁邊擺放兩三張小桌子,桌子上擺放著一碗碗水面,還擺著一些辣椒醬。那時,一塊匙仔炸5分錢,一碗水面也是5分錢,買一碗水面再加兩三塊匙仔炸,坐在小桌邊,蘸著辣椒醬吃起來,那可是一種享受了。
  • 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溫辣甜潤的東閣粿仔 「又圓又滑兩頭尖,左右逢源名聲揚」,說的正是文昌民間的傳統小吃——粿仔。粿仔,原產地文昌市東閣鎮,製作時層層工序都要注意「火候」,考究師傅的「功夫」活兒。 文昌民間諺語有云:「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
  • 閩南特色粉仔粿,軟糯可口,色澤鮮亮,太好吃了
    閩南粉仔粿閩南粉仔粿原料:肉、花生、巴浪魚乾、乾貝、海蚌、蝦皮、地瓜粉。第13步、粉仔粿煮熟撈到大骨湯裡,撒上蔥花,大工告成丨來自 美食天下 人可何222 的作品。
  • 原來《想見你》裡的白糖粿還有這層寓意,編劇你很會啊!
    閩南地區七月初七必吃的糖粿,一般是煮熟了蘸花生芝麻糖,電視劇裡是炸的白糖粿然後蘸花生糖粉。(知道真相的你們是不是更加檸檬了?李子維是不可能了,這輩子都不可能了!)粿皮是用艾草或是鼠麴草擠出來的青汁與糯米粉和成的。裡面包的餡料沒有定式,芝麻花生糖、豆沙、豬油炒筍丁、蝦幹蘿蔔絲……鹹甜皆可。
  • 文昌東閣粿仔味美又養生
    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小粿仔的養生之道相傳,按照文昌多年傳承的民俗,家裡有新生兒長至第12天時,娘家人都要買豬肚為嫁出的女兒「補肚」,即調養身子、補補營養。這一天,村裡的鄉鄰都來探望娃娃和新媽媽,表達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