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小吃,我的愛
作者 / 陳忠義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每次節假日回到同安老家,恨不能「三頭六腹」。雖然許多地方都不乏同安的美食小吃,但基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離土不離鄉,小吃還必須是老家的地道、故土的純真。於是起床後,只能帶著愧意狠心告別母親煮好的地瓜稀飯,然後穿過大街小巷,直撲碗仔粿店。
一早營業的碗仔粿店已高朋滿座,小小叉粿臺前更是水洩不通。數位夥計都無暇顧及,於是招呼「老闆,5元的兩碗,我自己叉粿吧」,得到店家的應聲,自己動手,從盛桶裡拿起碗仔粿、又從籤筒裡拿出一根扁竹籤,麻利地把碗仔粿對半切開、反蓋住另一半,騰出的小碗空間澆上叉粿臺上擺放的炒油蔥、醬油、白醋、滷醬、蒜蓉等佐料。
店裡沒有空座,就找個空隙站著吃,配上酸筍豆腐湯,解饞又去膩。一小會兒,碗仔粿便全部倒進嘴裡、躺進胃裡,但覺唇齒留香、餘味猶存。
店家還在忙活,「老闆,兩碗碗仔粿、一碗酸筍湯,我自己刷帳了」,對著牆上的二維碼掃碼付款,告知老闆「15元付了哦」,得到應聲離去,為後來的食客讓位。
同安的碗仔粿攤點不少,但一般生意都不錯,且基本只在上午營業。偶爾遲起,有時都賣完了,只好帶著些許遺憾奔赴下一家。
更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三頭六腹」、肚量不足。同安的美食小吃眾多,一天三餐,外加點心和夜宵,仍無法一一兼容並蓄。比如上午陸續出鍋的大腸血,下午蜂擁上場的海蠣炸、肚紗卷,晚上隨處可見的沙茶麵,還有網紅的滿煎糕、湯包,聲名遠揚的薄餅、同安封肉、桂花炒、炸棗、馬蹄酥……我的微信裡還特意珍藏著2013年的一篇推文《同安小吃——留著慢慢吃》,經年讀之,仍津津有味,似乎家鄉的美食隨時一一呈現在眼前。
吃與愛,大抵都是人類的本能。世間有言:「人生一世,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家鄉美食盈溢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縈繞著豐滿的故土情懷,伴著我逐漸長大,也讓外出的人牽腸掛肚、永遠無法割捨。
作者
陳忠義,廈門市同安區人,在職謀生但不舍業餘愛好,偶爾隨筆記錄點滴感悟、抒情念想,散見於《廈門日報》等刊物。
朗讀者
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張洵 黃曉青 圖片來源《尋味老同安》視頻截圖、同安發布
編輯:陳少英 曾欣悅 審核:蔡文演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