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2020-12-12 廈門日報

阿嬤做的糯米粿

作者/林秀藝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閩南農村還不太富裕,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才會做些糕點,成了我們這些饞嘴孩子最稀罕的東西。阿嬤很會做糯米粿,我至今依然深深地懷念糯米粿的軟糯香甜。

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七口人住在土樓裡,兩間房僅有幾十平方米。家裡的灶間小小的,一米多寬的灶臺由磚土砌成,已經年邁的阿嬤,逢年過節就會在灶臺前忙碌,給我們做糯米粿。

記得一年中阿嬤要做兩次糯米粿。阿嬤做糯米粿的糯米、花生和芝麻都是自家種的,糖也是村裡的糖廠生產的。做糯米粿得在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浸泡糯米,第二天到村口用石磨推出米漿,潔白的米漿一點一點地流進鋪好白布的桶裡,再用白布將磨好的米漿包紮起來,吊在桶裡濾出多餘水分。下午時分,米漿的水分已過濾得差不多,阿嬤會拿出來放在大木盆裡不停地揉,直到米漿黏柔適度,再搓成十釐米左右的條狀,擺放在圓形的大簸箕裡。

這時候,灶臺大鐵鍋裡加入糖的開水已經沸騰,阿嬤將一條條粿條放入滾水中,囑咐我們把火燒得旺旺的,她則用一把大鐵勺不時地攪動,防止粿條粘鍋。約半小時後,在大鐵鍋裡不停翻滾的粿條已經膨脹,漂浮在熱氣騰騰的糖水裡。這時候糯米粿還沒做成,可阿嬤心疼我們這些圍在灶臺旁饞得直流口水的孩子們,會撈出兩三條來,讓我們先嘗嘗。那熱乎乎、香噴噴的粿條,我們吃在嘴裡,捨不得吞下肚裡。

等到粿條煮透,阿嬤把灶膛裡的柴火熄滅,然後用大鐵勺將粿條推成一團。這個過程一般得半小時,待粿條推成一團,柔韌得既能拉成長條又不粘手時,便可趁熱捏成一個個糯米糰。這時候,我們就成了阿嬤的小幫手,我們學著阿嬤的樣子,把糯米糰子揉開攤在手掌上,放入早就炒好的花生芝麻餡,再包起來拍打到沒有褶皺痕跡。最後一道工序,是阿嬤將包好的糯米粿放入木頭模中,印上圖案。這樣的糯米粿才算做好了。

記得小時候阿嬤每年都要做糯米粿,直到她年事已高,沒有力氣再做。儘管現在市場上也能買到各種餡料的糯米粿,可在我的心裡,它們的味道都不盡如人意,想來,阿嬤做的糯米粿,不僅純手工、食材地道,更飽含著阿嬤對我們濃濃的愛意。

作者

林秀藝,1974年生,福建平和人,平和作家協會會員,供職於交通執法部門,業餘時間喜歡寫作。

朗讀者

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張洵 黃曉青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海鷹 羅小州 審核:蔡文演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閩南特色小吃:糯米粿
    糯米粿是我們這邊逢年過節才會做的一種糯米製品,原材料就是糯米,花生和糖,口感甜,糯,香,也有的把花生換成綠豆,但口感通常是鹹的。這種糯米粿上面基本會有印記,通常是兩種:烏龜印和桃印。每次基本都要做好多,這樣才夠送給親戚朋友品嘗。
  • 閩南夜話|複製阿嬤的菜頭粿
    複製阿嬤的菜頭粿作者/葉香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閩南人把蘿蔔稱為「菜頭」,把蘿蔔糕稱為「菜頭粿」,「菜頭」諧音「彩頭」,吃了菜頭粿就能討個好彩頭。菜頭粿很容易買到,市面上的菜頭粿吃在嘴裡我總是感覺少了些味道。
  • 有一種粿,叫做潮州阿嬤做的紅桃粿
    在琳琅滿目的美食中,粿品有著不可撼動的江湖地位,不止是日常的飲食生活,逢年過節,拜神祭祖少不了各種粿類的身影。其中,顏值擔當的「紅桃粿」更如網紅般的不斷被打卡。潮州胭脂紅的「人間壽桃」紅桃粿,俗稱「紅殼桃」,也有叫「壽桃粿」,時下年輕人也經常喚之為「糯米飯桃」,莫名有了幾分洋氣。
  • 閩南小吃糯米粿做法:糯米糰包花生醬入鍋蒸(圖)
    用刷子在糯米粿表面刷上一層熟油,避免外皮粘手。  在閩南地區有一種小吃叫糯米粿,外皮Q而光滑,內餡是香甜的花生醬。這種小吃相傳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如今已經少有人製作並售賣。近日,記者來到石獅市區城隍街一家製作糯米粿20多年的小店,近距離探訪這一閩南特色小吃是如何製成的。過程:糯米糰包花生醬入鍋蒸  朱先生今年52歲,與妻子陳女士一起開店製作糯米粿。
  • 阿嬤
    記憶中的阿嬤很會做粿,(這是潮汕人祭祀常用的一種食物。當然,愛吃粿的人平常也會自己做來吃或者去店鋪買來吃)。韭菜粿、白蘿蔔粿、筍粿、糯米粿,香芋粿、包菜粿.無論什麼樣的粿,阿嬤都很擅長。包菜和著蝦皮,加上小炒過一下的香菇,再加入油、鹽和其他調料,這就是包菜粿的餡料。
  • 閩南夜話|番薯粉粿好吃的秘密是什麼?
    我拍拍肚子,眨巴著眼睛對母親說:「我們可以做點番薯粉粿,您不是說不能浪費糧食嘛!」用剩粥來做番薯粉粿,是我們家做番薯粉粿的小秘密。我們家人口眾多,大鍋煮飯,殘羹剩飯是常有的事。母親用剩粥製作番薯粉粿非常嫻熟。她用勺子將剩粥搗糜成漿,然後,加入一兩把番薯粉,母親加的番薯粉分量總是恰到好處,多一分稠了,少一點便稀了。
  • 閩南夜話|碗仔粿裡的鄉愁
    於是起床後,只能帶著愧意狠心告別母親煮好的地瓜稀飯,然後穿過大街小巷,直撲碗仔粿店。一早營業的碗仔粿店已高朋滿座,小小叉粿臺前更是水洩不通。數位夥計都無暇顧及,於是招呼「老闆,5元的兩碗,我自己叉粿吧」,得到店家的應聲,自己動手,從盛桶裡拿起碗仔粿、又從籤筒裡拿出一根扁竹籤,麻利地把碗仔粿對半切開、反蓋住另一半,騰出的小碗空間澆上叉粿臺上擺放的炒油蔥、醬油、白醋、滷醬、蒜蓉等佐料。店裡沒有空座,就找個空隙站著吃,配上酸筍豆腐湯,解饞又去膩。
  • 閩南夜話|難忘那鍋鹼粿湯
    難忘那鍋鹼粿湯作者/山山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周日,我回到老家,看見老爸菜園裡種著一畦空心菜。每逢夏季搶收,母親為了改善我們的夥食,常常會用空心菜給我們煮點心吃,印象最深的,就是空心菜煮鹼粿湯了。鹼粿是母親用當季的大米加食用鹼磨成米漿做成的。我們家人口多,逢年過節,母親就會蒸一大籠鹼粿,豐富節日的餐桌。
  • 閩南夜話 | 難忘大嶝龍舌蘭
    此時天色已晚,鄰居老阿嬤見我這個保管員的幼子蓬頭垢面出現在村裡的曬穀場上,趕忙領我進屋,打水幫我清理了一番。時值農曆七月,老人家拿出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給我吃,又香又甜的糯米粽子,我一連吃了三個。然後阿嬤送我到村口,反覆叮囑夜間走路要當心。
  • 清明節吃清明粿,閩南的風俗
    清明草是清明粿的主要原材之一。清明粿的做法多樣,閩南這邊的清明粿是清明草(也就是鼠麴草),跟糯米粉揉成粉團,綿軟的粉團在手裡不斷捏揉,隱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揉好的粉團,取一小塊往裡面加入餡料,餡料可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來添加可甜可鹹。
  • 枇杷上市,閩南阿嬤教你做古潮味枇杷膏
    讓我們做枇杷上市!新鮮的枇杷有足夠的水分,很高興能買幾斤。然而當季新鮮水果不儲存在耐中,我朋友的阿嬤教她一種古老的煮枇杷醬的方法,她喜歡吃朋友們枇杷,所以可以自己學著做,儲存在冰箱裡,潤肺止咳,非常適合在的特殊時期泡茶。
  • 江永:油炸糯米粿 留住鄉愁味
    桃川鎮居民在製作糯米粿。紅網時刻永州12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健林)冬至臨近,在江永縣桃川鎮老街,居民開始手工製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瑤族群眾的傳統小吃,冬至臨近,桃川鎮大街小巷瀰漫著粿子的香味,這裡的居民忙著炸粿子備年貨,手工製作糯米粿留住了鄉愁味,滿滿都是「老桃川」的味道。章年華、何戊姣夫婦把冷卻之後的糯米粿裝袋。「長沙、冷水灘有幾個客戶明天要300斤糯米粿,今天請了三個工人幫我炸粿子。」
  • 尋味海南特色美食:香甜馥鬱糯米粿
    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一種美食——粿。  粿,海南話稱作「bro」,在那麼多糯米的做法中,粿可以算是糯米中的「戰鬥機」,是海南人摯愛的甜食之一。很多外地遊客吃過之後也對它的味道無法忘懷,被它的香甜馥鬱深深吸引,期待下次再與它們邂逅。也正因如此,海南的大街小巷也有不少「粿」的招牌。
  •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2017年03月28日 16:27 來源:羊城晚報
  • 閩南怪甜點,平和「掀片粿」,媽媽手工做的,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在閩南地區,很多都有當地普度、拜拜的一種風俗,伴隨著這些風俗,很多都有當地相應的小吃、甜點;或甜的,或鹹的,各種口味,應有盡有。雖然不一定符合大眾口味,但是總會留有一絲懷念的味道,心裡最深處的那種難忘的味道。
  • 潮汕糯米粿怎麼做最好吃?簡單幾步告訴你,春節做給家人吃
    糯米粿是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粿類小吃。以前逢年過節是各家各戶必備的粿品,是潮汕人最喜歡的小吃,是粿品類的佼佼者。潮汕民間傳統做法是粳米粉蒸熟後衝開水做成粿皮,把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現在用麵皮做成的糯米粿是一種創新做法,代替傳統的米皮,這樣做成的糯米粿既方便,外觀好看又好吃,是小吃中的佳品。今天小貝就給大家分享下潮汕糯米粿的做法。
  • 粿印留存傳統閩南民俗文化
    在閩南地區,每到重要的節日,最熱鬧不過的就是做紅粿,最常見的是紅印粿,許多重大的節日都用它,相信在閩南一帶生活的人對粿印都會有印象。曾國思所收藏的每一個粿印,在他的眼裡,都充滿著感情。他對自己收藏的三四百個粿印,都了如指掌,娓娓道來,眉飛色舞,可見他對這些藏品的喜愛程度。
  • 江永:桃川糯米粿走上大市場 遠銷深圳、長沙等地
    冬至臨近,在江永縣桃川鎮老街,居民開始手工製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瑤族群眾的傳統小吃,冬至臨近,該鎮大街小巷瀰漫著粿子的香味,這裡的居民忙著炸粿子備年貨,手工製作糯米粿留住了鄉愁味,滿滿都是「老桃川」的味道。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也稱黃米果、或黃粿)是用粳米加草木灰染成,口感比糯米年糕更鬆軟可口,可炒可湯。 ▲ 閩南「九層粿」。圖/閩南家味 巧的是,在江西贛南也有一模一樣的小吃,只是稱為「九層皮」,做法、口感如出一轍。
  • 草仔粿:艾草與粿的春季米食滋味,關鍵做法打造 Q 彈!
    春季點心理,Q 彈的草仔粿,使用艾草呈現漂亮的綠色外觀,咬一口清香滿溢。草仔粿是糯米類點心,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傳統清明節、重陽節時,它可是祭祖必備食物。草仔粿包有蘿蔔絲等內餡,可甜可鹹、柔軟卻有嚼勁,草仔粿融合著文化傳承和米食變化,意義深遠。草仔粿只能用艾草製作嗎?自製草仔粿,不能忽略的做法又有哪些?草仔粿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