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於調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2020-12-09 人民網

原標題:毛澤東關於調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1959年6月24日,毛澤東暢遊湘江之後,訪問橘子洲農家,同兒童逗樂。

■編者按

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最早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著名的論斷在此後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了成為毛澤東思想重要組成部分的調查研究思想,為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創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生120周年之際,本報特約刊登省委政研室《毛澤東關於調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就是要重溫和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推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促進提高黨的決策科學化水平,解決「四風」突出問題。

毛澤東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調查研究思想,為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創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作為寶貴精神財富載入黨的史冊。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生120周年之際,重溫和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對於提高黨的決策科學化水平,解決「四風」突出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具有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中國革命的實踐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產生的基礎,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直接動力。毛澤東關於調查研究的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調查研究是解決中國革命與建設問題的鑰匙。毛澤東認為:「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他要求:「對於擔負指導工作的人來說,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了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具有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最基礎的知識。」1930年5月,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指出:「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麼?那麼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於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頭。」「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 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再一次闡明調查研究對於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重要性。他說:「社會主義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說,知識都非常不夠。我們應當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積累經驗,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間逐步地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它的規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實實地去調查它,研究它」。

調查研究是制定黨的方針政策的依據。深入調查研究是黨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重要環節。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為制定正確的土地政策和工商業政策,對鄉村和城鎮進行了系統調查。毛澤東在《〈興國調查〉前言》中說:「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裡想像的東西,和看到的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寫著的東西,決不是具體情況。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很危險的。」1929年12月,毛澤東在《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文中指出,「對於政策形勢的主觀主義分析和對工作的主觀主義指導,其必然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目主義。」糾正的方法是:「使黨員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決定鬥爭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這裡,毛澤東第一次明確地使用了「調查和研究」的科學概念及它對於形成黨的鬥爭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意義。上個世紀60年代初,為了解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造成的嚴重困難,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指出「只憑想像和估計辦事,我們的工作就沒有基礎」。「要教會所有的省委書記加上省委常委、省一級和省的部門的負責同志、地委書記、縣委書記、公社黨委書記做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實現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途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基礎的工作在於搞清楚「實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對實際情況,作深入系統而不是粗枝大葉的調查研究,使思想、行動、決策符合客觀實際。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指出:「共產黨正確而不動搖的鬥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裡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鬥爭過程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在這裡,毛澤東首次提出了調查研究是解決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現實途徑。

調查研究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基石。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就要善於集中群眾的願望和要求。1943年6月1日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指出:「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941年毛澤東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文指出:調查研究必須「眼睛向下」,「要有虛心向群眾學習,甘當群眾小學生的精神。」「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1961年5月13日,正在湖南瀏陽縣文家市公社大江大隊做調查的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給毛澤東寫信,匯報了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毛澤東5月l4日將此信批轉全國各地參考,並在批語中寫道:「都要堅決走群眾路線,一切問題都要和群眾商量,然後共同決定,作為政策貫徹執行。各級黨委,不許不作調查研究工作。絕對禁止黨委少數人不做調查,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裡,作出害死人的主觀主義的所謂政策」。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具有鮮明的黨性特徵

理論來自實踐,革命實踐是革命理論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既是實「事」求「是」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晶。具體有以下特徵:

體現了調查研究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統一。毛澤東使調查研究成為一種理論,首先就在於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論證了調查研究是取得正確認識的基礎,是形成黨的正確思想路線的前提。早在古田會議的決議中,他就把調查研究看成是一個認識論的問題。提出:「是否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對於黨的鬥爭策略和工作方法有決定意義」。「離開了實際情況的調查,就要墮入空想和盲動的深坑」。在1930年5月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毛澤東又專門論述了調查研究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作用,鮮明地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著名的口號。這既是毛澤東對那些不做調查研究致使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理論升華。

體現了調查研究與黨的群眾路線的統一。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深厚的創造偉力。向人民群眾學習,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鮮明特徵。1929年12月在福建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在強調調查研究的認識論意義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行」的思想。經過10多年的思想孕育,到了1943年,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提出了 「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的思想。在1958年1月寫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毛澤東再次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說:概念的形成過程,判斷的過程,推理的過程,就是調查和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從群眾中來」的過程;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傳達給別人的過程,就是「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在這裡,毛澤東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把調查研究與黨的群眾路線統一在了一起。

體現了調查研究與黨的思想路線的統一。毛澤東在進行社會實際的調查時,明確地提出了調查研究就是在「實事」中「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用中國語言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概括。在毛澤東調查研究的實踐中,實事求是包括了三個密不可分的環節:一是「實事」,指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二是「求」,即研究;三是「是」,指規律。就是堅持以調查研究尋求客觀事物的固有規律,堅持在客觀事實面前採取老老實實的態度,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從客觀事實本身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就使調查研究不僅具備了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而且也實現了調查研究與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內在統一。

體現了調查研究與黨的思想作風建設的統一。調查研究既關係黨的思想建設,也關係黨的作風建設。毛澤東指出,調查研究是克服和防止主觀主義,糾正本本主義卓有成效的途徑和方法。他說:「我們隊伍中的主觀主義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總之,這種主觀主義作風,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大敵當前我們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才會抬頭,黨性才會鞏固,革命才會勝利。」 「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因此,延安整風,首先就是整頓這種不作調查研究的主觀主義的壞作風,並把提倡調查研究看成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基礎環節」。1961年黨中央和毛澤東重新提倡調查研究,從黨的建設說,就是要通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

體現了調查研究與黨員領導幹部的自我更新的統一。在毛澤東的論著中,自始至終強調,黨員領導幹部作為調查研究的主體,必須不斷自我更新。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說:「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於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繫。」1958年3月,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腦子一固定,就很危險。要教育幹部,中央、省、地、縣四級幹部很重要,包括各個系統,有幾十萬人。要多想,不要死背經典著作,而要開動腦筋,使思想活潑起來。」只有堅持長期的反覆的調查研究,才能不斷檢驗和加深已有的認識,「才能不斷地認識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才能「找出事物運動的規律來,產生新的理論」。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針對中國建設實踐,親身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以進出湖南省境為一次計,毛澤東就曾50次回故鄉湖南調研考察,至今在三湘大地留下許多佳話。可以說,毛澤東不僅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發明者、倡導者,也是帶頭深入一線弘揚黨的調查研究優良傳統的光輝典範。

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既是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之所需,又是解決當前「四風」突出問題之所要

毛澤東調查思想是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排「四風」之毒、去「四風」之疾的一劑良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對於進一步提高黨員領導幹部決策科學化水平,解決「四風」突出問題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為克服領導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提供了根本舉措。「調查研究」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動搖、不打折、不「變形」的前提,是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保障。「調查就是解決問題」。問題意識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重要特點。在長期的革命過程中, 毛澤東倡導通過反覆多次的社會實踐搜集問題、分析問題,並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對策思路,最終解決問題。圍繞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是有效克服形式主義的根本舉措。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而當下在領導工作中講空話,貪虛功,求形式、圖好看,弄虛作假,不求實效,好大喜功,欺上瞞下,脫離實際,照搬照抄的形式主義現象還十分嚴重。特別是有的領導幹部做官當老爺,對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從本本出發,玩弄名詞概念,全靠文件會議指導工作的行為已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鄧小平同志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弘揚「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矢』去射中國革命這個『的』」的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自覺抓住人民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深入調研,就能有效克服領導工作中形式主義,增強決策工作的可行性、針對性和糾「四風」的實效。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為克服領導工作中的官僚主義提供了根本路徑。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到群眾中堅持下去,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靈魂,也是克服官僚主義的科學路徑。它一方面要求領導幹部,通過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將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作為黨的工作出發點和歸宿,在科學調查研究基礎上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鞏固反對官僚主義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又要求通過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將群眾的意見、建議、批評作為完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將集中群眾智慧的「黨的主張」在黨的群眾工作中貫徹下去,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成為人民群眾「心甘情願」的自覺實踐,從而實現調查研究與群眾路線的同步合拍和完美結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幹部自覺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走出機關、走向基層,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實的情況,用自己的耳朵聽最真實的聲音,體察群眾的情緒,感受群眾的疾苦,總結群眾的經驗,吸取群眾的智慧,將在群眾中獲得的真實數據和調查研究成果運用到科學決策之中,就能有效克服領導工作中官僚主義,進一步增強決策工作的認可度、滿意度和糾「四風」的實效。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為克服領導工作中的主觀主義提供了根本方法。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 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從物到感覺的認識路線,要求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考、分析,加以系統化、條理化,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其內在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決策。這就為我們克服領導工作中主觀主義提供了科學的方法。然而,當前領導工作中,不重視調查研究、不善於調查研究的問題還十分突出。有的走不出「文山會海」,強調工作忙,不願意調查研究,滿足於看材料、聽匯報、上網絡,關起門作決策;有的調研走過場,只看「盆景式」典型,滿足於聽聽、轉轉、看看,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毛澤東批評的這種「瞎子摸魚」的作風,不僅嚴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也損害了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的形象。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領導幹部不論閱歷多麼豐富,不論從事哪一方面工作,都應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工作。」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加強調查研究,就能有效克服領導工作中的主觀主義,使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加符合客觀實際,進一步增強決策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和糾「四風」的實效。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為克服領導工作中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提供了根本途徑。思想上的閃電,總與行動的雷鳴相伴隨。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看起來是思想覺悟不高、對自己要求不嚴、行為不夠檢點的問題,實則是一種淡忘黨的性質宗旨,淡忘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慢性病」。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信號。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有效克服領導工作中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有效舉措和根本途徑。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深入調查研究「接地氣」,就能使黨員領導幹部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國力,正確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樹立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通過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深入調查研究「接地氣」,就能使黨員領導幹部深刻了解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的強烈願望和迫切要求,增強奮發進取的工作責任感、使命感;通過弘揚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深入調查研究「接地氣」,就能使黨員領導幹部深刻了解廣大人民群眾對鋪張浪費、奢靡享樂、以權謀私、腐化墮落之風的切膚痛恨,從而自覺自警自勵,在根子上轉變對人民群眾態度,端正工作作風,修正工作中的不足,提高追求高尚、抵制庸俗、拒絕腐敗的執行力,進一步增強決策主體的合法性、權威性和糾「四風」的實效。(執筆:沈躍強)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緣起
    作者:程美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同志一生所倡導的科學工作方法,是他一生所極力推崇的思想方法,也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事業不斷走向成功的重要方法和保證。
  • 毛澤東著作及版本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進行思想發展史研究,這樣的研究就比較科學、比較全面。否則,如果脫離了思想發展搞版本研究,就容易過分強調某一個版本的重要性,而出現研究上的偏差。在一般意義上說,初始版本對於研究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反映了作者最初的思想認識。然而,經過修改後的最後定本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因為這是作者思想定型化的集中體現。
  •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緣起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作者:程美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同志一生所倡導的科學工作方法,是他一生所極力推崇的思想方法,也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事業不斷走向成功的重要方法和保證。90年前,毛澤東在江西尋烏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社會調查,創作了閃耀著唯實求真精神的經典之作《尋烏調查》。
  • 張劍平:習近平同志關於歷史學習的重要思想及其現實指導意義
    近年來,習近平同志就歷史學習做過多次專門論述,這些論述對於進一步推動全黨全國人民尤其是領導幹部加強歷史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文談的是個人的初步學習體會。 一、 習近平同志關於歷史學習的重要思想 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歷史學習工作。2010年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他就黨史研究和宣傳工作發表了專門講話。
  • 學習掌握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現實意義
    學習掌握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現實意義 >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與中國革命戰爭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
  • 新發現的毛澤東調查報告《仁風山及其附近》考析
    《仁風山及其附近》與《中央蘇區登賢縣亂石茶梓區(初稿)》以及其他史籍關於「打黃沙」的記載,在細節上雖然稍有不同,但基本史實是一致的。可見《仁風山及其附近》所記是真實的。    綜上考析,我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毛澤東所整理的調查報告《仁風山及其附近》,所記述史實完全真實、可靠。由此也可以說,《仁風山及其附近》這篇調查報告,確實是毛澤東於1930年4月22日所整理撰寫。
  • 董學文: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現實意義
    原標題:董學文: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現實意義   毋庸諱言,我們的有些作家、藝術家離廣大工人、農民、戰士和普通勞動群眾越來越遠了,在人民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創造並在人民進步中造就藝術進步的興趣越來越小了,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並表現與反映他們的熱情也越來越少了。
  • 「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學習毛澤東經典調查研究文獻
    毛澤東當年大力倡導的這種工作作風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深入,更加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調查研究是共產黨人事業成功的「法寶」  通過調查研究,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真實心理和核心訴求,才能更好地發動和引領人民群眾參與革命、建設的偉大實踐。對於這番道理,早在湖南一師讀書時的青年毛澤東就有相當認知。
  • 毛澤東現代性理論的思想史效應
    對毛澤東現代性的思想史式研究,不僅僅是對就作為個體的毛澤東及其時代在現代性問題上相關理論探索進行理論解蔽——「現在」,因為它不僅提供了一座透視中國近代以來現代性問題的「視窗」——「過去」,而且也為把握中國現代性的未來建構及其走向提供了一種理論的診斷與借鏡之功效——「未來」。因此,毛澤東現代性命題呈現出巨大的理論穿透性,它構成了連結中國近現代以來社會發展與關於現代性的知識建構的重要中介。
  • 毛澤東關於「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理論述評
    對此加以學習和研究,對指導當前的改革發展仍具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關於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與理論溯源  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國際反動勢力對我國實行全面封鎖,國內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歷史局面,毛澤東未雨綢繆,深入思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中國的出路問題。
  •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的農村調查
    關於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毛澤東開始了其人生中的初期農村調查實踐——「遊學」。1917年的7、8月間,他利用暑期與同學蕭子升漫遊了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5個縣,歷時1個月,行程900餘裡,沿途接觸了城鄉各階層人員,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獲得了許多新鮮知識。
  • 毛澤東外交思想及其成就淺析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戰略家,是新中國對外方針的主要奠基者。他始終關注著世界風雲的變幻,並根據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及時調整中國的對外政策。認真研究毛澤東的外交思想,對於發展和完善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開創新時期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下面,對毛澤東的外交思想及其成效做一個粗淺地分析。
  • 日本學者竹內實一生致力於研究毛主席生平和思想的大作《毛澤東集》和《毛澤東補集》
    從上世紀50年代起,竹內實就致力於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毛澤東:詩與人生》(1965)、《毛澤東的生涯——調動八億人民的魅力源泉》(1972)、《毛澤東》(1989)、《毛澤東的讀書生活》(1999)等。竹內實還致力於向世界譯介毛澤東的文章,主編有《毛澤東集》10卷和《毛澤東集·補卷》9卷及別卷,共20卷。
  • 孫冶方價值規律研究的現實意義
    孫冶方價值規律研究的現實意義 2018年01月25日 08: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卓元 字號 關鍵詞:價值規律;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孫冶方經濟理論;國家定價;生產價格
  • 青蒿素髮明是毛澤東關於中醫藥思想與屠呦呦及其大團隊實踐的結果
    筆者贊成青蒿素髮明是毛澤東關於中醫藥的思想與屠呦呦及其大團隊實踐的結果,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中醫藥這一偉大寶庫和西醫藥的某些研究方法。但中醫藥這一偉大寶庫是青蒿素創新之本,之根,之源,西醫藥的某些研究方法是末,是枝,是流。
  • 《論語》的思想價值及其現實意義
    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
  • 晏智傑:亞當斯密的思想遺產及其現實意義
    晏智傑認為,斯密經濟學對於我們實施的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根本方向的改革開放事業,仍然具有現實的借鑑意義和價值。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動搖,堅持和諧共享的道德規範不動搖,堅持經濟發展與道德建設相統一不動搖,應是我們從亞當斯密著作中汲取的最寶貴啟示。
  • 發揚調查研究好作風
    《反對本本主義》深刻闡釋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內容、方法等,是毛澤東針對當時紅四軍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結合自身調查研究經驗而作出的重要論述和總結。今天我們重溫這篇重要著作,學習其中蘊含的調查研究思想與方法,對於新時代指導黨員領導幹部加強調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毛澤東早期是怎樣做調查研究的
    毛澤東同志不僅留下「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至理名言,而且帶頭深入一線搞調查研究,並親手寫就了大量不朽的調查報告。本刊今天特邀請專家詳細介紹毛澤東早期開展調查研究的情況,回顧和學習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方法和理論總結,以期對我們今天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這一傳統,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鑑和啟示。
  • 毛澤東學習思想與學習型社會的創建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學習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毛澤東學習思想活的靈魂,要批判、要革命、講科學是毛澤東學習思想的本質,終身學習是毛澤東學習思想倡導的理念。因此,研究毛澤東學習思想對於指導我們當前和今後的學習,對於創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具有重要的思想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