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3日開始,為紀念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訓練營】發起了「主席詩詞精選學習」的為期20天打卡課程,這也是【詩詞訓練營】自2018年初至今第20期課程了。
今天是12月26日,毛主席127周年誕辰的日子,也是【詩詞訓練營】主席詩詞學習結束的日子。早上起來刷抖音,很多都是紀念主席誕辰的詩篇,有的是人民自發聚集在韶山銅像廣場緬懷的視頻,有的是主席生前一幕幕珍貴的影像資料,一代偉人的豐功偉和音容笑貌,在這一幀幀視頻中再次重現,讓人淚目。
就在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送抵湖南韶山,並在主席銅像前完成交接儀式,此後將長期存放於韶山,供人展覽。在建國後毛澤東重新登上井岡山,曾寫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就在不久,嫦娥五號剛剛取回月壤,奮鬥者深潛器,剛深入海底萬米,盛世如主席所願!
在今天,我們重新誦讀【詩詞訓練營】中學過的20首主席詩詞,緬懷一代偉人!
01
七律·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這是他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懷著激動心情,臨行前他寫下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簿裡,以作告別。
學員「縹緲」打卡作業
02
賀新郎·別友親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
重比翼,和雲翥
所謂「別友」不是別人,正是主席的愛人、知己、革命同志楊開慧。如果說《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是一位亂世中的熱血青年滿懷抱負告別養育自己父親去實現心中理想之作,那麼這一篇就是一位成熟而肩上負有丈夫、父親責任的男人告別自己心愛的還在坐月子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孩子,投身革命時一種真實的矛盾。
一邊是任何普通人、一位丈夫、一位父親在親情和愛情上面的難以割捨,一邊是一位為拯救亂世而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的大我情懷。這首詞和主席其他詩詞差別很大,給我們展現了一位有血有肉,也纏綿於兒女情長的主席形象,主席內心豐富的感情世界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同時他為革命舍小家的偉人形象在這首詞裡也非常立體。
"賀新郎"這個詞牌,起源於北宋,又稱「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等屬於一種新興詞牌了,而且字數很多,上下片格律不一致,算是長調。辛棄疾特別喜歡這個詞牌,比如我們常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就是來自這個詞牌。我們現代人看來,這個詞牌還是比較難的,主席這首詞是按照葉夢得的《賀新郎·睡起流鶯語》韻而作。
這首詞創作於1923年的冬天,應該是12月份,11月的時候楊開慧在生下毛岸英1年後,又生下毛安青。就在妻子楊開慧還在坐月子的時候,主席一方面因為反對湖南軍閥趙恆惕,受到通緝,一方面也接到通知要離開長沙去武漢,再從武漢轉上海,再去廣州。
當時的居所在如今長沙市小屋門外清水塘22號,現在的八一路上面,如今還有他們故居的舊址,可以參觀。就在他離開長沙的時候,妻子還在坐月子,大兒子才1歲,小兒子還在襁褓之中,讓人如何割捨?但為了革命需要,一位丈夫、一位父親還是毅然踏上北上武漢的路。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就。
這首詞其實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上片「人有病,天知否」或許有點難懂,可以理解為主席和楊開慧之前有誤會,是兒女感情方面,也可理解為當時的軍閥混戰的亂世已是病重,亟需革命。下片的「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是剛擦乾眼淚,轉過頭毅然向前走的一位革命者的宣言。
于謙曾寫「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主席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男人,在國家大義面前,只能「一寸丹心圖報國」,革命的意志很多時候必須犧牲小家。此一去定要像崩塌崑崙山絕壁、颱風掃清寰宇般的決心,等到革命成功,定要回來與愛人比翼雙飛,翱翔雲天。
學員「愛瑋兒」打卡作業
03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廣為傳頌,是毛澤東32歲的時候,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結束後,被任命為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委員、組織部秘書,後來就回湖南這邊養病了,25年2月份,毛澤東D回到韶山老家,邊養病,便開展農民運動。
那時候國內主要的弊端就是軍閥割據統治,這些軍閥彼此混戰,除了不斷挑起戰爭壓榨人們,還通過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國外支持。那時候共產黨又沒有自己武裝力量,就這樣開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所以當時很多共產黨人擔任了國民黨要職,毛澤東就這這種背景下,在楊開慧坐月子的時候離開長沙,前往廣州的。
這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國民黨一大召開後,他回到湖南休養,在離開韶山前往廣州參加第二次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籌辦工作時,經過長沙,那時候應該是9月份的秋天,站在橘子洲頭,面對湘水南來,右觀嶽麓紅葉開遍,感於革命形勢,寫了這首詞。
學員「雲」打卡作業
04
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
井岡山是紅軍的福地, 一邊是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紅軍南下廣東遭遇慘敗一邊是毛澤東他們領導秋收起義攻打長沙也遭遇慘敗,這隻剛建立的部隊生死存亡之際,經過三灣改編,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得到當地綠林武裝袁文才、王佐的幫助,來到井岡山這片湘鄂邊界的山區,後來朱德也在此會師,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星星之火,終於燎原。
這首詞用湖南話讀很有意思,講的是在井岡山上1928年發生的黃洋界保衛戰。
學員「王yuxuan」打卡作業
05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菩薩蠻中學應該都學過,他的歷史背景或許很少人知道。這是毛澤東在1932年第四次反圍剿之前,被撤銷職務,在閩西和贛南一代養病,作調查。就在1933年夏天回到大柏地,感慨4年前的一場戰鬥,而寫下這首詞。
菩薩蠻這個詞牌,特別適合感情波瀾起伏的場景。主席這首詞也是波瀾起伏,雨後的大柏地,群山蒼翠,煞是好看。近處村子裡牆壁上的彈孔還在,正好裝點這山水之景,好看得緊。
1929年1月,朱毛二人帶領紅軍走出井岡山,往贛南進發,2月9日轉戰至江西省瑞金縣以北的大柏地,這個地區兩側都是山谷,特別適合打埋伏。在這裡紅軍第四軍打了一個漂亮額伏擊戰,把劉士毅率領的尾追紅軍的國民黨軍第15旅兩個團收進了口袋,殲敵800多人,是一場勝利之戰。
學員」昕悅」打卡作業
06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這首詞也是毛澤東在1929年所寫,那一年的6月,在紅四軍龍巖的一次會議上,他和朱德被批判,毛澤東離開紅軍重要崗位,就到閩西修養。
到了9月份,中共中央給紅四軍發了指示,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恢復紅四軍內職務,並在12月主持召開了古田會議,毛澤東重新被選舉為書記。這首詞就是在重陽節的時候毛澤東得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肯定自己正確主張之時寫就的。
人生百年,於萬物於歷史只不過須臾,悠忽之間便已白頭,但蒼天卻不老,真理卻不滅。重陽節在歷代詩詞大家的手裡都是登高懷遠抒發羈旅之思和懷才不遇之感的,如今中共中央對毛澤東的誤會終於消除,心情自然大好,也就有了「戰地黃花分外」。秋風原本是催落葉離開枝頭般的蕭瑟,在毛澤東眼裡卻有一股股剛勁之力,在這遼闊江面泛起白霜的景色裡,比春光還要壯美。
學員」綠檀木」打卡作業
07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首《菩薩蠻》是毛主席詩詞裡比較出名的一篇,除了「心潮逐浪高」的豪邁,更有「煙雨莽蒼蒼」所透露出當時社會的風雲變化。
寫這首詞的時候,是1927年,這一年毛澤東完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武漢召開了中國共產黨五大,三個月後的7月,汪精衛就在武漢這座城市發起了反革命政變,國內局勢波譎雲詭,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不到一個月後的8月1日,朱德、周恩來、葉挺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爆發,8月7日毛澤東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9月領導秋收起義,從此共產黨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這首詞就是寫於1927年汪精衛發動反革命前夕。在這之前的4月12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黨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員;緊接著5月21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黨在距離武漢咫尺之遙的長沙爆發了震驚國內的馬日事變,百餘名共產黨員被殺。
1927年對於共產黨來說、對於當時一致反對軍閥的社會局勢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所以毛澤東這首詞,理解的時候,上片是社會革命局勢的歷史背景,下片是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是開創共產黨新局面的前奏。
學習委員」阿滿」打卡作業
08
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1920年毛澤東在湖南創建了文化書社,當時沒有經費,楊開慧拿出父親楊昌濟的奠儀金幫助毛澤東,同年毛澤東創建湖南共產組織,楊開慧也加入中國共青團,冬天,兩人結婚。
到了1921年,毛澤東參建中共一大,回到湖南後又先後在湖南和湘贛邊境領導工人運動,離開妻子楊開慧。主席和楊開慧兩夫妻志同道合,在事業和生活中相互扶持,感情甚篤。就在外地期間,毛澤東思念異地的妻子,在一個夜晚,夜不能寐,寫下這首相思之詞。
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除了具有男兒氣概、偉人胸懷,身懷革命志向外,也有對心愛之人的似水柔情。
學員」小麗」打卡作業
09
如夢令·元旦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在1930年元旦前幾日,剛召開古田會議,離開紅四方面軍領導職務六個月的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重新當選為書記。
古田會議後,紅軍即從古田村出發,經寧化、清流、歸化,越過武夷山,前往江西,行軍路上正值元旦,主席寫下這首詞。這首詞情緒高昂樂觀,用詞平實易懂,行軍路雖困難萬分,但未來的前方最終還是會風展紅旗如畫。
學員」蓮子」打卡作業
10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這首《清平樂》是毛澤東在1934年7月寫就。早在1932年底,毛澤東就被左傾一派撤銷了軍內職務,直到1935年遵義會議才重新確認毛澤東領導地位。
1933年10月因為積極進攻的錯誤戰略,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面臨長徵。在此期間,毛澤東雖遠離紅軍領導中心,但並不氣餒,積極利用這段時期作一線的調查,發表了大量的報告。1934年夏天毛澤東在中共粵贛省委所在地會昌進行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時以積極昂揚的態度,在會昌縣寫下這首詞。
學員「凌瑜」打卡作業
11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於1934年10月,開始陸續撤出江西、閩西,開始戰略轉移,途經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陝西、寧夏等地,行程約兩萬五千裡,翻越無數高山、跨越無數急流,突破國民黨防線,終獲勝利。今天學的這組詞是毛澤東在紅軍轉戰湘貴一代群山之中所寫。
學員「張語恩」打卡作業
12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935年1月中旬召開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新回到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軍事領導位置,與周恩來、王稼祥組成軍事領導小組。隨後紅軍就經婁山關北上四川,想和張國燾領導的在川陝邊境的紅四方面軍會合。
2月5日,在一個叫「雞鳴三省」(四川,貴州,雲南)的村莊,博古把軍事指揮權正式移交給毛澤東。上任伊始的毛澤東求勝心切,敵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沒料到紅軍折兵數千,敗下陣來。毛澤東當機力斷,決定放棄和張國燾會合的這一長徵初始目標,回貴州攻打戰鬥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徵途中的最重大的戰略轉折。黔軍企圖憑婁山關天險力阻紅軍,會合川軍、滇軍和中央軍聚殲紅軍於雲貴川交界處。
彭德懷親自帶兵以急行軍在2月26日下午搶佔婁山關,接著幾天,又在婁山關周圍殲敵二個師,取得了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徵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也是長徵路上第一次巨大勝利。這首詞,應該是作於2月26日左右。
而婁山關也叫太平關,在貴州省北部的遵義市桐梓縣,是通往四川重要通道,大婁山主峰1576m,是川黔咽喉,這裡重巒疊峰,峭壁絕立,據險而重,是兵家必爭之地。
詞的上片西風、長空寒雁、霜晨月、馬蹄聲、軍號聲營造了一種蒼涼而又壯闊的戰爭氛圍;下片直言婁山關險要難以跨越,卻必須重振旗鼓去徵服這座險要之關。
如今站在婁山主峰,看蒼山如海、延綿不絕,遠處殘陽亦如血般紅豔,戰爭過後,攻克的這一座座山峰卻也都是用戰士的鮮血換來。詞到這裡不僅是戰爭勝利的蒼涼壯闊了,更包含一位軍事領導者對勝利來之不易、對軍人浴血奮戰英勇犧牲的感慨。
學員「靜篤」打卡作業
13
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這首《念奴嬌·崑崙》寫於1935年9月翻越岷山雪山後所作。岷山在甘肅和四川交界,主峰海拔有5588m,紅軍翻越岷山後,毛澤東在岷山極目四望,雪峰如海,崑崙蒼莽,飛雪如夢似幻,感慨而作。
主席詞中,崑崙蒼莽,閱盡春秋風雲。大風起,雪稜百萬,天地攪動,漫天寒徹。等你融化,大地桑田變滄海,人或為魚腹!站在這雪山之巔,帶領紅軍即將完成長徵壯舉,身後的千秋功過,便任憑後人評說了!如今崑崙,欲以衝破雲霄之勢,削崑崙之高,拂崑崙之雪,繼而倚天拔劍斬崑崙,何等磅礴大氣!一截給歐洲,一截給美洲,一截給日本!造就我太平世界,從此環球大同!
毛澤東此時磅礴壯志,獨望崑崙巍峨,比興歷史千萬年。欲從此,埋葬舊制,掌舵歷史,主大地沉浮,造世界大同!
學員「嘿嘿」打卡作業
14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這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1965年5月毛澤東重新回到井岡山,回首曾經的革命歲月,展望當時新中國發展面貌而寫下的。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國內尚未完全解放、國外帝國主義封鎖甚至不承認新中國政權的壓力,在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在結尾時曾說「讓那些內外的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今12月17日凌晨嫦娥5號攜帶月球土壤返回地球,並將部分土壤存放毛澤東故鄉湖南韶山作為異地災備點(萬一遇到災難,國家可以直接同等接管災備點的重要存儲物),以告慰偉人「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確實通過無數革命先驅、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的努力,新中國在71年時間裡,實現了巨大成就,從一窮二白到國家富強,從小米步槍到東風快遞,從古典傳說中的嫦娥奔月,到現在嫦娥5號待會月球土壤,從羸弱的海洋技術到「奮鬥號」下潛萬米深海...再到今年疫情全球肆虐之時,我們卻依然能夠愉快享受十一長假...
偉大的中國人民,用無數事實驗證了毛主席這首詞裡面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人生不足百年,與悠久5000年華夏文明,一瞬都算不上,但每一個人都應活出自己價值,不管對家人還是社會、國家而言。如今我們或辛苦耕耘自己的事業,或埋頭苦讀為了學業,或追求精緻的個人生活,都是一種「旌旗奮」的精神。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我們應該有很多人到了這個年齡,回想過去是否也絕得與而是只是一瞬?但眼前的社會早就換了面貌,與其荒度光陰不如踏實前行,雖國之工匠萬不足一,但能夠在奮鬥中度過平凡一生,也是一種不平凡。
學員「王丫丫」打卡作業
15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935年8月,紅軍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
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此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這時候紅軍長徵就要結束,張國燾試圖另立中央的企圖也被粉碎,登上寧夏六盤山,毛澤東寫下這首詞。在這六盤山上俯瞰,遍地紅旗飄揚,兩萬五千裡長徵,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都熬過來了。
在這次戰略轉移中紅軍歷經磨難,實力得以保存,如同詞中所說,今日已經是「長纓在手」還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
學員「滄海一粟」打卡作業
16
七律·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首詩是毛澤東於1935年9月下旬所寫,10月定稿。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徵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這首詩將二萬五千裡長徵這件異常艱辛、殘酷的紅軍壯舉在臨近勝利時,用樂觀、豪邁的語調作了總結。
若不曾哭過長夜,不曾跋山涉水,不曾槍林彈雨,不曾爬雪山過草地,或許沒有底氣揮灑出這樣的詩篇。mzd帶領紅軍不僅僅是攻克了幾十座高山、幾十條激流,無數次生與死的考驗,革命意志百鍊成鋼,如今翻越雪山,站在岷山之巔,回顧歷經的種種,自有這種豪邁的底氣!
學員「十七」打卡作業
17
七律·送瘟神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曉,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兩篇七律的寫作背景,在題跋裡已經說的很清楚。新中國建立初期,江西省是受血吸蟲病影響最嚴重的省份。在1955年血吸蟲病原因基本查清,當時鄱陽湖區周圍各縣血吸蟲病流行猖獗,疫區人民苦不堪言,曾經讓一個縣的600多戶人家全家死亡,11個自然村全部損失。
那時是新中國初期,醫療科技不發達,而且血吸蟲寄生釘螺內,農民一沾帶水的葉子就很容易感染,感染後村民沒有醫療條件,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病,導致江西省大面積受災,在當時病人數高達50多萬,在當時而言的嚴重程度要比非典和新冠嚴重。終於在1955年基本查清病因,經過兩年多的滅螺行動、興修水利,已完全遏制住血吸蟲病傳播,在當時的環境下,何嘗不是一次「人民的戰爭」!
2020年鼠年的開端,本應該沉浸在團圓祥和氛圍中的春節也格外不尋常,一次新冠疫情從武漢爆發,臘月二十九武漢封城,全國上下人民齊心在春節最重要的節日裡不再走親訪友,全國各大醫的醫護人員不顧生命安慰,紛紛支援湖北,還有貨車司機、給隔離小區送物資的志願者...等等,大家舍小家、為抗疫,一個個逆行的身影,讓我們14億中國人無數被感動的淚水模糊了眼眶。
終於經過兩個月時間基本遏制住疫情蔓延,而此時新冠疫情已在世界蔓延開來,此時的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中國歷史5000年,經歷過太多的瘟疫和災難,卻始終沒有難倒我們民族血脈的延續。就像主席詩中所說「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我們偉大的民族團結起來,用智慧一次次把瘟神驅離,無處遁身。
學員「可信站點」打卡作業
18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熟悉的《沁園春·雪》是1936年冬天毛澤東在西北寫下的,1945年發布於《新民報晚刊》。
詞上片是對北國壯麗雪景和大好河山的描繪,北方蕭肅的冬季裡,大雪紛飛,站在西北秦晉高原之上遠望雪景,長城內外已是白茫茫綿延起伏的世界。黃河在嚴冬下傾瀉而下的洪濤戛然而止,群山在漫天飄雪中也似銀蛇飛舞,高原好似白象奔跑,要和老天比試下誰高!只需待到晴天,紅日映白雪,江山多妖嬈!
在當時內部革命,外部日軍侵略的環境下,毛澤東在北方高原上登高賞雪,能寫出如此豪邁廣闊的篇章除了文學素養,更能體現出一代偉人樂觀的革命精神,對眼下滿目瘡痍的中國充滿了信心,革命定會重振河山!上片雪景下江山壯麗,下片歷史英豪數遍,風流人物還看當今世界!偉大抱負呼之欲出!
學員「芒果媽」打卡作業
學員「感恩」打卡作業
學員「歲月靜好」打卡作業
19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新中國成立以後,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實力增強,農村的合作化運動已有較大的進展,對工商業的改造也開始著手,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強國的偉大目標也開始提出。
1954年夏毛澤東到北戴河住過一些日子,在此填了這首詞。北戴河是秦皇島沿海著名的旅遊和避暑勝地,也是中國四大別墅區之一。位於河北秦皇島西南隅的北戴河風光秀麗,1954年,中共中央開始設立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
1954年4月,61歲的毛澤東帶上兩大箱子書,第一次來到了北戴河,住進中直療養院建造的一號樓——實際上是一排平房。此後,這裡遂成為毛澤東避暑辦公的地方。
一直到1966年,黨中央在夏季很多重要的會議都是在北戴河舉行。在北戴河期間,毛澤東喜歡去海灘遊泳,那一天天氣悶熱,預報當天會有雷陣雨,毛澤東執意要下海遊泳,在風暴裡遊泳才是暢快,果然不會以大雨傾盆、海浪翻滾,毛澤東就這樣在海浪中搏擊,直到暴雨停歇才上岸,上岸後,毛主席說「毛澤東說:「徵服急難險惡,你強他就弱!大凡世界上兇惡的東西就是這樣,你表現得怯懦,你就會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動派看起來樣子是可怕的,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次日寫了這首詩。
這片海域,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東巡至此,以求長生,1000多年前的曹操也曾至此寫下《觀滄海》,如今新中國建立五年後,毛主席在海浪暴風中遊泳搏擊,也寫下一首詞,只是「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
學員「素心向暖」打卡作業
學員「Game Try」打卡作業
學員「遠山」打卡作業
20
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956年的一天清晨,毛澤東在視察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後,連續三次暢遊長江。當第二次遊到大橋水域時,毛澤東一邊踩水,一邊觀看正在緊張施工中的大橋。臨近橋墩時,毛澤東揮臂側遊,從大橋二、三號橋墩間穿過。第三次暢遊長江後,毛澤東寫下了氣勢磅礴的《水調歌頭·遊泳》。
在1952年,毛澤東曾來到武漢長江岸邊,他沿盤山小道,登高遠望,隔江相望的武漢三鎮和被長江隔斷的京漢、粵漢鐵路盡收眼底。此時他同意了武漢長江大橋在龜山蛇山之間的選址。
1955年這座中國第一座長江公鐵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開始建設,1956年毛澤東考察大橋建設情況。如今的大橋已經屹立60餘年,經歷了無數次風吹浪打和萬噸級輪船的碰撞,依然偉岸如初!這首詞裡面還有一項世界超級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中華不僅有秀麗山河,更有我們人民智慧和勤勞結晶的超級工程!
學員「娜時花開」打卡作品
學員「滄海一粟」打卡作業
學員「蓑笠翁」打卡作業
學員「藍」打卡作業
在此,通過毛主席這20首詩詞,緬懷一代偉人!71年走來,這盛世如您所願!
來自 | 詩詞訓練營
主編 | 素心
入群學習 | 微信(szbd666)
圖片 | 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文字內容 | 文字內容經出版社授權,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