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生猶死的全面屏手機

2020-12-06 數碼科技風向標

2013年,夏普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Sharp AQUOS PHONE Xx手機。當時市場審美逐漸被iPhone 均衡的外觀所統治,於是國內媒體標註的評語包括「另類」「怪異」「東瀛風」,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詞:無邊框。(至今為止,幾乎所有全面屏手機的宣傳海報都能找到這張創作於2013年的海報的影子)

(小米MIX2發布會上,雷軍用一張網友漫畫對比了全面屏手機的三種設計)

搜狐科技/呂林軒

前全面屏時代:追求無邊框的初心

這款產品屬於EDGEST產品線,從2013年開始陸續推出,其主要的產品特色即是將顯示屏的左右兩側與上方盡其所能的向邊框靠攏,從而儘可能地實現高的屏佔比。初代產品Sharp AQUOS PHONE Xx就實現了80.5%的屏佔比,這在2013年而言非常難得。

隨後夏普還推出了更為人熟知的Crystal系列。在這一系列中為了進一步在頂部實現無邊框的視覺衝擊,夏普開始引入骨傳導技術來代替傳統的聽筒,前置攝像頭也隨之轉移到屏幕下方,並利用玻璃導角的光線折射「放大」顯示範圍,達到近乎無邊框的視覺效果。

市場也逐漸開始教育用戶「高屏佔比」的價值。到2016年,夏普一共推出了28款具有類似設計的產品。但由於夏普當時退出了中國市場,並沒有一款面向中國市場推出,這使得中國用戶對這些產品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對於夏普而言,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款手機是2014年8月29日發布的Sharp AQUOS Crystal,這款手機真正地走出日本,面向美國等國家開始發售。

(Sharp AQUOS Crystal)

當時Engadget對這款產品的評價是:「We have an actual bezel-less screen……」繁體中文版Engadget的評測中也提及一個詞「全熒幕」。無論bezel-less(無邊框)或是「全熒幕」,這都意味著,一個概念真的開始提出。而到了中國,善於營銷的中國廠商,將其包裝成了一個詞——全面屏。

從追求屏佔比、摒棄邊框約束的初心,到後來全面屏概念的產生,鋪墊的時間已經足足3年。當三年之後的那個秋天,雷軍與斯達克站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拿出小米MIX時,全面屏的時代開始了。

全面屏之爭:小米與三星的兩個範例

真正喊出「全面屏」這一概念的,毫無疑問是小米。

2016年10月25日,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雷劇帶來了重磅的one more thing:小米概念手機小米MIX。雷軍說「這是一部不計成本」而研發出來的產品。

小米MIX發布時首次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為了表達小米MIX屏佔比之高,這是一個營銷概念,而不是技術概念。儘管小米用各種非常規的技術來包裝,但小米MIX並沒有成為全面屏的標準。不過小米取得的勝利是,全面屏這一概念非常適合於中文理解,迅速普及,成為普通消費者都能第一時間接受的一個概念。

如果翻看小米MIX與早兩年的Sharp AQUOS Crystal的屏幕設計,你都會找到諸多相似之處,包括下沉式的前置相機、骨傳導聽筒、三邊幾乎無邊框。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小米MIX採用了17:9的屏幕比例,而夏普之前的手機均為16:9傳統比例;此外,小米MIX採用了圓角屏幕。

當時,小米將其小米MIX稱為概念機,官方的解釋是因為產量極為有限,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小米MIX的設計導致了諸如通話、拍照等基礎應用的使用缺陷,全面屏的概念意義大於功能效用。

但無論如何,參照至今為止的手機市場的發展,小米MIX這一款產品可以被認為是劃時代的。原因不在於開創性——它並沒有實現從0到1的突破——而在於影響力,它讓手機廠商們明白外形上的突破可以形成多大的市場衝擊力,而其中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全面屏」。在手機市場缺乏新的技術突破,急需新的引爆點的情況下,全面屏成為了「救世主」。

2017年3月27日,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表態,下半年開始金立1500元價位段以上的手機都將使用全面屏。廠商開始全面湧入全面屏。

另一家迅速推出超高屏佔比的手機廠商就是三星。2017年3月29日三星在紐約推出了三星Galaxy S8,並在國內提出了另外一個概念「全視曲面屏」。也就是說,三星在全面屏這一概念之上,加上了曲面屏的特質,打造了新的屏幕賣點。不過相較於全面屏對屏幕的視覺衝擊,曲面屏的價值被邊緣化。

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矛盾認知:消費者都認可小米MIX和三星S8是全面屏手機,但產品形態上卻大相逕庭。與小米MIX不同的是,三星保留了上下兩頭的傳統布局,屏幕比例也更為誇張地達到18.5:9。

全面屏之爭就此浮現。

全面屏形態混戰:三者齊頭並進

時間到了2017年8月8日。被富士康收購的夏普重返中國戰場,並帶來了全新的全面屏手機夏普S2。夏普羅忠生預言:5G到來之前,全面屏是下一個風口。

與「全面屏風口說」一樣引人關注的,是夏普S2的「美人尖」設計。S2屏幕並沒有採用圓角而採用了切角,同時頂部攝像頭位於頂部居中的位置。這類並不符合常規屏幕形狀的全面屏設計,後來被統稱為異形全面屏。

(夏普S2保留了正面指紋識別,並將攝像頭居中防止,而邊角則採用了FFD切角)

無獨有偶,Android聯合創始人安迪·羅賓的Essential Phone於8月19日開售,這款產品也採用了異形全面屏。

(Essential Phone,母公司獲亞馬遜Alexa Fund基金和騰訊等公司3億美元的投資)

此時,手機市場逐漸進入每年的「金九銀十」的爆發期,大量以全面屏作為賣點的新品逐漸曝光。但第一輪引爆腎上腺激素的,卻是手機業界關於全面屏的論戰。

9月7日,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魅藍手機負責人李楠在知乎上發表《別爭了好嗎,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從技術的角度嘗試「撥亂反正」。在李楠看來,量產COF封裝方式、革新屏幕封裝技術的三星S8才能稱為真正的全面屏,而沿用COG封裝的小米MIX或夏普早前的Crystal只能稱為「前·全面屏」。

(目前的手機屏幕在顯示區域下方還要延伸出來一部分放IC等器件,叫COG封裝。而三星的COF把以往屏幕下面的IC等部分,改動了位置並且做到了柔性,從「根本的技術層面」改進邊框寬度)

次日,雷軍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全面屏的前世今生》,表示「小米在全球首創了全面屏」。他指出,小米MIX發布,「全面屏」這個詞的百度指數第一次被收錄,並表示,僅全面屏方面小米就申請了102項專利,而其中最關鍵的創新是突破了安卓系統對16: 9的限制。

換言之,在雷軍的表述可以理解為,高屏佔比,並且屏幕比例不是16:9的才是全面屏手機。第二個限制條件直接將夏普至今為止所有手機都排出在了全面屏之外。

但是有意思的是,隨後的小米MIX2就採用了COF封裝,並進一步將屏幕比例從17:9變革為18:9。

(小米MIX2(右)與小米MIX(左)相比,有了更窄的下巴,但邊框卻厚了不少,加上縮小了屏幕,視覺衝擊力相比第一代略有退步,但實用性卻大大增強)

隨著一大波新機發布襲來,關於全面屏的討論,最後依然無疾而終。

而將全面屏在全球範圍內推向聚焦點的,則是iPhone X的發布。2017年9月12日,庫克發布了蘋果設計最為激進的iPhone X,庫克認為這款產品代表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iPhone X正面儘量地做到了全是屏幕,只在屏幕頂部有一排傳感器居中排列,被人笑稱為「齊劉海」。

而在iPhone X發布前後兩天,小米MIX 2(9月11日)與三星Note 8(9月13日)接連發布。於是在全面屏的設計方向上,小米盡力移除頂部元件、三星為確保功能性保持偏向傳統的布局、蘋果採用異形全面屏設計。三大「門派」同時出現在了市場當中,全面屏的概念更加泛化。

當然,至今為止我們的討論依然局限在國內市場,實際上國外並沒有全面屏這一說,相對應的是,比如外媒在描述小米MIX2時使用的依然是「bezel-less」(無邊框),但這一概念到了中文語境中,與努比亞的無邊框概念形成了混淆。

此時蘋果官網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參照。在中國蘋果官網上,蘋果使用了「全面屏」的概念來形容iPhone X。而在國外,這一概念依然存在不同的表述,蘋果香港官網使用的是「全熒幕」的概念,英文頁面則使用了「entirely screen」這樣的描述。至於國內廠商的宣傳文案中,則更充斥著「borderless」「fullview display」這樣的充滿中文直譯感的詞彙。

隨後在9月下旬,我們目睹了高頻的全面屏新機的「百花齊放,共享一色」:

9月20日,糖果手機SOAP R11將全面屏帶入千元機範疇;

9月21日,vivo X20發布,屏佔比達85%;

9月22日,麥芒6發布,四攝+全面屏走向一體;

9月25日,金立首款全面屏手機M7發布,開始了全面全面屏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發布的全面屏手機都符合兩個共性:第一,屏幕比例都超過了16:9,屏佔較高且維持在85%左右;第二,均採用了保留上下端傳感器的傳統布局,而沒有使用異形全面屏或小米的方案。

由於更為穩健的設計和不以損傷功能性為前提,逐漸地,保留傳統的傳感器布局的全面屏手機在2017年成為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們共同的選擇。一時之間,全面屏手機再次「同質化」。

同時,這也引發了第二輪的討論,這些選擇傳統布局的手機到底是否符合全面屏手機的標準?由於缺乏定義,如果強調屏佔比,這些手機顯然入圍;如果參考小米雷軍強調的全面屏的第二條標準「屏幕比例突破16:9」,顯然這些手機也能入圍。但相較於小米MIX和iPhone X的強視覺衝擊,這些保留了頂部傳感器布局的廠商們沒有能夠走出「拿全面屏炒作」的質疑。

未來全面屏手機會走到哪一步?第二代全面屏手機又是什麼?

全面屏,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手機正面全部是屏幕。這一定義並不是徹底不可實現,小米MIX一度只剩下前置相機一個開孔,而通過翻轉相機之類的設計,加上全新的屏幕封裝技術,目前全面屏手機是可以無限接近的。但考慮到功能實用性等方面,並沒有廠商這麼操作,而目前最接近的、屏佔比最高的手機應該iPhone X。

那麼全面屏手機會怎麼一步步發展?

在金立M7品鑑會後,金立集團董事長向搜狐科技提及幾個全面屏手機的動向。首先全面屏千元機在11月就會推出,這意味著全面屏概念的溢價能力會迅速消減。第二,明年開始很多廠商都會推出第二代全面屏,「是類似於iPhone X那樣的異形屏。」

他提及了一個關鍵技術——屏下指紋。根據供應鏈方面的消息,諸如匯頂科技等指紋識別元件提供商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在明年就將實現量產。這意味著,手機廠商將可以繞開蘋果的Face ID,而是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就能實現同蘋果iPhone X類似的外觀設計。

(屏下指紋識別曾被認為是實現全面屏技術的關鍵,無奈終端廠商紛紛選擇「搶跑」)

換言之,隨著上遊技術逐漸成熟,全面屏手機將進入第二階段,除開保留傳統布局的全面屏方案之外,更具視覺衝擊力的、類似iPhone X的異形全面屏很可能成為市場追逐的趨勢。但是異形全面屏,就意味著或多或少,「齊劉海」或者「美人尖」都將暫時保留。100%的全面屏依然無法實現。

如果非要舉例一部全面屏手機,英劇《Black Mirror》第三季中展示的手機可能最為接近。按照劇情推斷,這部手機支持無線充電,支持AR\MR,同時正面100%為屏幕,沒有一個開孔。當然這樣的產品目前只存在於電視劇中。

(《Black Mirror》第三季劇照)

需要清楚認知的是,全面屏的市場意義在於,它成為5G到來之前,引發下一輪換機潮的關鍵。不過隨著全面屏的全面應用,甚至將全面屏手機推至千元機層面,手機廠商們之間比拼的又將回到通話、拍照、系統優化等傳統項目當中來。全面屏又將會變成諸如雙攝或者1080P一樣的標配,從而失去橫向比拼的意義。

仍未真正地產生,卻在吹捧中已然死去。

但好在,追求全面屏的動力與初心依然存在。就像vivo產品經理韓伯嘯接受搜狐科技採訪時所說:「真正的全面屏屏佔比是100%的,但這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相關焦點

  • 你的婚姻雖生猶死,還是雖死猶生?
    還是雖生猶死? 雖死猶生的真愛 以前我覺得,癌症、車禍是愛情裡最狗血的劇情。可偏偏這樣的生離死別,能讓人把愛人的真心看得更清楚。 雖死猶生的愛情,是即便一個人先離開,另一個人也依然把她放在心裡,無法再愛另一個人。對於活著的他來說,失去真愛的後半生,是活在愛人影子裡的軀殼,痛苦無力但心存美好的回憶。
  • 全面屏手機排行2019
    2019年的熱詞,莫過於「全面屏」了。全面屏帶來的高屏佔比,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而全面屏的設計也使得手機外形更加時尚且具有科技感,全面屏手機在市場的佔有率也越來越高。那麼,下面就盤點一下2019全面屏手機排行,看哪款要好一些。
  • 全面屏手機,你是習慣用經典導航鍵還是全面屏滑屏手勢
    全面屏手機,你是用「經典導航鍵」還是「全面屏滑屏手勢」,為啥?我選擇了全面屏手勢,正因為使用了全面屏手勢,發現用iPhone手機,以及用之前的非全面屏手機都不習慣了,在退出界面的時候老是喜歡從左右邊緣滑動來實現退出,都已經形成記憶性習慣了,但是最後發現不靈活,才知道,有些手機並非全面屏,操作也就不能按照左邊或者右邊邊框區域滑動來進行完成手機的返回上一級,連續滑動幾次都可以回到主界面了
  • 踏南天碎凌霄,全面屏手機的最終形態是什麼樣?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我們也在尋找使用大屏手機的更優雅方式,屏幕越來越大,尺寸能否小一點、再小一點?解決方案就是提高屏佔比,曾幾何時窄邊框還是偏執的追求,如今我們連手機的額頭和下巴都不想要了。
  • 手機最好的全面屏設計是什麼?劉海屏?水滴屏?
    所謂全面屏,就是儘可能地將手機邊框做窄,以提高屏佔比,以達到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討好眼球,並在保證良好的單手握持情況下儘可能將屏幕做大。最早還沒有提出全面屏概念的時候,諾基亞就推出了一款window phone系統的lumia系列手機,該機雖然定位低端,三側邊框卻做的極窄,這可以說是手機全面屏的鼻祖了吧。
  • 曲面屏手機已經被全面屏淘汰,華為和小米最經典的一款曲面屏手機
    小米note2小米Note2裝備:選用了5.7英寸 雙曲面柔性屏(正反面 3D 曲面玻璃),高通驍龍821處理器,調配4G+64G/6G+128G存儲的組合堪稱現在智慧型手機功能的極致。這是一款表現十分均衡的手機,也是十分趨向於大眾審美的一款手機。在2016年隨著小米於谷歌達成18:9手機屏幕比例後於10月份推出了首款國產全面屏手機 小米mix !而小米mix的出現卻意外的帶動了手機界全面屏設計之潮流。小米mix出現後,之前大火的曲面屏潮流也隨之慢慢消失!轉而替代的是18:9的全面屏設計。
  • 手機屏分幾種?什麼叫水滴屏、劉海屏、瀑布屏、全面屏?
    而這個設計確實是vivoNEX3上面最先搭載的,而且屏佔比高達99.6%。當然瀑布屏幕的手機還有很多,但是vivoNEX3因為採用了升降式鏡頭的設計,所以他算是瀑布屏幕的手機中顏值最高的存在。4.打孔屏幕。
  • 全面屏手機拒絕了大拇指解鎖 但它彌補給你了啥
    隨著從上個月開始國內國外連續多達7款全面屏手機問世,今年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全面屏之年,而全面屏這一手機特性也成為了繼雙攝像頭之後,手機廠商們紛紛打算爭得的一塊「高地」。全面屏設計固然具有視覺衝擊力強、同等甚至更小的整機機身下屏幕擁有更廣闊的顯示區域等優勢特性,但最近經常聽到這樣的一些聲音,就是說全面屏的某些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設計全面屏手機時,廠商們通常會出於讓其全面地更加「全面」的角度考慮,而犧牲掉在此前一貫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認同的前置指紋識別,轉而將指紋選擇後置,或者像iPhone X那樣有著變革時代的勇氣而乾脆徹底取消指紋
  • 實用性最好的手機屏幕,全面屏、打孔屏、劉海屏你會選哪個?
    從評論中可以看到,他們對現今表現最好的莫過於全面屏,然而在去年的升降滑蓋或者雙屏等等都是為了取巧全面屏捨近求遠,有點違背人體工學簡單易用的方案,或許,網友們更支持「全面屏」的形態。另外兩位網友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表示:還是全面屏看著舒服,而且用了全面屏好像很難用回挖孔屏,劉海屏,水滴屏。
  • 全面屏手機 「齊劉海」與「窄額頭」你選誰?
    這個秋季三星蘋果全面屏新機的發布,可以說為下一代手機的流行設計奠定了方向,也讓我們手中的手機顯得有那麼一絲絲過時的感覺。而在全面屏的設計指導之下又衍生出異形全面屏與非異形全面屏兩種設計,前者以蘋果「齊劉海」為代表後者則以三星「窄額頭」為代表。兩種全面屏設計,哪種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呢,作為消費者你選擇的標準是什麼呢?在討論兩種全面屏設計的優劣之前,我們先談談為什麼全面屏會流行。
  • 告別劉海屏和挖孔屏,超高屏佔比的真全面屏手機給你極致的體驗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幾款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的全面屏手機,不過在此之前說一些題外話,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屏幕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邊框下巴都明顯的普通屏幕,比如iPhone8或iPhone8plus;還一種是劉海屏基礎上衍生的異形屏,屏佔比雖然高但總有或大或小的突兀部分,比如IQOO;最後就是升降式結構真全面屏
  • 探討未來手機設計,極致全面屏真的好嗎?
    中興AXON 20 真全面屏隨著中興Axon20,全球首款商用級別的屏下攝像頭手機發布,手機全面屏時代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輕薄的全面屏。可以預見在2021年下半年後,攜有屏下隱藏攝像頭技術的真全面屏手機會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效仿的設計。近五年來,手機的發展速度就像5G一樣迅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去年還是很虎的一項功能到了今年,不僅千元機能普及,還能做得更好。比如我們驚訝於首款真全面屏且採用升降攝像頭的vivo NEX一代,過了不到一年,升降攝像頭在2K以內就數款機型搭載。
  • 華為、小米扎堆滑蓋全面屏,且看國產手機的屏幕進化方式
    對於手機來說,近期炒得最火熱的技術之一就是「全面屏」了。自從蘋果帶起了「劉海屏」的潮流,華為、小米、OPPO、vivo等好似都中了「劉海屏」的毒,紛紛開始採用「劉海屏」。然而,大眾的需求總是越來越大,全面屏的呼聲日漸高漲。那麼,全面屏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如今大眾所見到的全面屏手機,就是真的完美全面屏了嗎?
  • 魅藍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曝光 指紋側置小圓點回歸
    【TechWeb報導】現在全面屏手機非常流行,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推出相應產品,但作為熱門品牌之一的魅族卻一直沒有動作,自從產品分品牌之後魅族和魅藍就相對獨立的運營,不過兩個品牌都沒有推出全面屏手機,已經慢了一步。
  • 手機到底有沒有必要去追求極致全面屏
    現在新出來的手機一直在追求更高的屏佔比,於是搞出了很多的新方案,比如: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等,其實終極目標就是極致全面屏,那麼今天的這篇文章就來論述一下:手機到底有沒有必要去追求極致全面屏。因此,你會發現,當使用愛奇藝、優酷、騰訊等APP播放視頻的時候,即便你的手機是全面屏的,它們還是給了一個矩形的畫面,不信的可以試試。他們最終沒有去適配全面屏的方案,或者有的適配了卻保留了矩形方案,也暗示了一些問題,不是嗎?再來說說左右邊框
  •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拍照超讚的全面屏手機
    【IT168 評測】就在剛剛結束的十一假期,筆者再次幸運地成為vivo新品手機的第一批用戶,帶著vivo剛剛在9月21日發布的全面屏手機X20來到了日本,進行了為期十餘天的深度試用。下面就廢話少說,直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天的使用體驗。
  • 全面屏手機,你是喜歡保留額頭,還是喜歡保留下巴?
    目前的全面屏手機,還做不到整個正面都是屏幕。主要的原因還是前置攝像頭和一些傳感器,無論是小米還是蘋果,誰都沒有去掉前置攝像頭。所以就出現了三種全面屏的設計:1、保留額頭,去掉下巴2、保留下巴,去掉額頭3、保留額頭和下巴當然保留的額頭,有的是一整塊的額頭,有的是異形全面屏的劉海或者美人尖,在腦袋上留下一點地方。第三種保留額頭和下巴的設計是最簡單的,這樣既不用擔心前置攝像頭的問題,也不用操心下巴上顯示模組的問題,兼顧了實用性。
  • vivo Y71上手體驗:1500元最美全面屏手機
    隨著去年下半年的全面屏手機爆發,越來越多的全面屏新品覆蓋各個價位段。而到了今年的各個手機廠商對於全面屏技術的把控成熟,在1500元左右的輕旗艦市場中也湧現了一大批全面屏手機,而近日vivo新推出的Y71就是其中一款,有著更大的全面屏特性,同時還有非常不錯的顏值,我們一起來看看。
  • 全面屏手機,升降屏和打孔屏哪種好?入手前認清這幾點區別!
    現在手機早已普及到了全面屏時代,甚至去年盛極一時的劉海屏也成了昨日黃花,當下不僅有主流的水滴屏,更有升降式全面屏和打孔屏,並且這種新全面屏形態已向千元機下放,比如首款打孔屏千元機三星A60,之後也有vivo Z5X跟進;而首款升降屏千元機則被realme X拔得頭籌, OPPO K3
  • 好多人喜歡小屏手機,是懷舊還是矯情?2020年,小屏手機推薦!
    2019年是全面屏的一年,打孔屏、劉海屏等各種全面屏分沓來至,雖然得益於全面屏技術的應用,手機尺寸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縮小,但手機屏幕的趨勢還是越來越大,雖然還有很多人喜歡小屏手機,但市面上的小屏旗艦手機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