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依山傍水,其中,與潮州、揭陽交界的中心城區西郊桑浦山及周邊,就分布著數處景點,既有古剎遺址、自然地貌、文化民俗,也有學府書院、科學體驗地等。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主持人葉青,一起走進汕頭新八景中的「桑浦秋色」。
很多市民對2019版汕頭八景的「桑浦秋色」並不陌生,因為在1991版的汕頭八景中,就有「學府涵青」的汕頭大學,以及「北標窺日」的北回歸線標誌塔。而到了十年後的2002年,這兩個老景點,加上七日紅公園、翁萬達書院等景觀,合稱為「桑浦清暉」,躋身當年的汕頭八景。
去年6月,「汕頭新八景」開始評選,歷經推薦、初評、投票和終評等階段,把「北回歸線標誌塔、桑浦山公園、七日紅公園、汕頭大學、翁萬達書院和梅林湖海蝕地貌」,合併為「桑浦秋色」入選。其中,高13.6米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就位於桑浦山北側。
這裡是位於桑浦山的北回歸線標誌塔,這裡既是一個地理科學體驗處,也是一個旅遊景點。每當夏至日的正午12點時,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陽光就會從地球儀中間的圓孔映下來,在地面形成一個圓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標誌塔支柱為兩個「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不論從那個方向望,均呈明顯的「北」字,突出北回歸線主題。地球模型在標誌塔的上部,由支柱支撐,直徑5米,球面標繪世界輪廓圖。——主持人 葉青
除了看看「立杆不見影」,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當您腳跨地面的回歸線,就是身跨北溫帶和熱帶,是難得的地理體驗。
從北回歸線標誌塔出來後,沿206國道往東大約7公裡,就是汕頭大學。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廣東省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行走在汕大校園內,猶如置身於大師之林、處處是景。
這裡是汕大的新校門,它是由美籍建築師林瓔構思和設計的。它以不對稱的平矮曲線結構為形態,整體以灰色為主色調,可以說既沉穩又大氣。——主持人 葉青
在校園前區廣場,這座英國著名藝術大師創作的「建立自我,追求無我」雕塑,旨在激勵學子在追求知識真理的過程中超越自我。雕塑的背後,就是汕大圖書館。
汕大圖書館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圖書館,這裡的室外設計是簡潔明快,而室內空間新穎而獨特,在這裡,同學們可以享受到快樂閱讀的美好時光。——主持人 葉青
汕大的很多建築都非常好看,每到周末都有很多遊客過來打卡拍照,所以我覺得這次入選2019的汕頭八景是非常實至名歸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汕大圖書館,很多人都說它是亞洲最美的圖書館,它的整體設計概念是取自於中國線裝書,從外部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躺在水面上的中國線裝書書盒,它的內部閱讀空間也是中國傳統園林空間的風格。——汕頭大學學生 周珣琳
汕大的新體育館也是一座外觀新穎、內涵豐富的建築,它的設計理念來自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的文學作品《登頂旺圖山》中的:「登山的旅程及經歷比站在頂峰俯瞰更寶貴」。而校園中還有其他亮點值得一看。
在汕大,位於前區廣場的真理鍾,同樣是由美籍建築師林瓔構思和設計的,我們看到這個大大的弧形,它的創意來自於中國的書法藝術,而大大的弧形與直立的石壁柱,是構成了對立的均衡,也代表著思維過程的匯合,新醫學院大樓也成為汕大校園最耀眼的「明星」,由擔任北京「鳥巢」的主要設計工作的設計師來主持,醫學大樓的創意靈感來源於人類的腦幹系統,實際上是由一個多層中庭進退樓層空間所構成,凸顯了建築的獨特個性。——主持人 葉青
一開始見到這個建築,覺得很新奇,但不知道它是什麼設計理念,後來知道它是腦幹的剖面圖,覺得它非常符合醫學院的學科特色。——汕頭大學學生 莊妍湲
在汕頭大學東側的桑浦山半山腰,是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七日紅公園」,聳立著潮汕人民英烈紀念碑。公園的命名來自一段革命往事,1927年9月23日,"八一"南昌起義軍在周恩來等同志的領導下,進入潮汕前後共七天,在潮汕革命史上稱之為「七日紅」。七日紅公園從1992年建設至今已經20多年,為了更好地發揮公園功能,去年,相關部門對公園實施閉園改造,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屆時將與桑浦山的龍泉巖等多個景點連成一片。
在2019年,把整個公園進行全面重新規劃,就是把公園改造,包括有些大閉合的旅遊線,以及小閉合的景點,這裡面已經建設了六七成,準備在2020年的3月底,全面向遊客開放,給大家一個休閒的場所,也可以緬懷先烈的地方,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汕頭市西堤公園管理處副主任 吳疇煉
這次的「桑浦秋色」,還包含了翁萬達書院、梅林湖海蝕地貌和桑浦山公園。其中,桑浦山地處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交匯處,是粵東地區「海濱鄒魯」的發祥地,被稱之為「潮汕第一名山」,綠樹蔥蔥、空氣清新,摩崖石刻、人文遺蹟,是很多市民周末登山的好去處。
我們戶外社團有時會組織戶外拓展活動,爬到山上,我覺得桑浦山空氣非常清新,在山頂可以看到周邊的風景,感覺非常悠閒愜意,有點回到山林的感覺,桑浦山的開發和保護我覺得都做得比較完善,我們學校有一些公益課程是保護桑浦山環境的,老師會帶領同學去桑浦山徒步、撿垃圾和植樹,在大家的努力下,桑浦山的植被變得更加茂盛了,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桑浦山的環境。——汕頭大學學生 莊妍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