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動駕駛超級獨角獸都在用中國雷射雷達!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在全球自動駕駛的格局中,中美兩國一直走在最前面。 在Robo-Taxi、Robo-Truck、Robo-Delivery等各細分領域,都能在中美找到對應的玩家,甚至,中國的玩家會更多。如Robo-Taxi領域,美國有Waymo、Cruise、Uber ATG等,中國有Baidu Apollo、Pony、AutoX、WeRide、DiDi、DeepRoute等。 除了在場景玩家更多外,在自動駕駛產業鏈,則有著更多的玩家。例如,L4級別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傳感器——雷射雷達,中國的玩家有著後來者居上的趨勢。都說Velodyne是雷射雷達鼻祖,但中國禾賽則拿下了更多的自動駕駛訂單,雙方達成的專利互相授權合作,這更能幫助禾賽拿下美國自動駕駛公司的訂單。 據車智君了解,美國頭部自動駕駛公司,除了Waymo(一直都是自研所有自動駕駛軟硬體),包括累計融資高達82.5億美元(目前全球第一)的通用旗下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創下初創公司單輪9.4億美元融資記錄的Nuro、被Amazon以創紀錄的12億美元併購的Zoox等美國各領域頭部自動駕駛公司,都採用了中國禾賽的雷射雷達。

累計融資金額接近100億美元的美國超級獨角獸自動駕駛公司,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了中國禾賽的雷射雷達。實際上,中國的頭部RoboTaxi自動駕駛公司,很多也都採用禾賽的雷射雷達,如百度Apollo、Pony、WeRide、AutoX等。 車智君發現,在2019年加州交管局公布的測試裡程前15名的RoboTaxi玩家中,其中超過10家採用了禾賽雷射雷達作為主雷達。這是否意味著,以禾賽為代表的的中國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前夕,有機會在雷射雷達這個自動駕駛行業新增傳感器零部件行業,跑在全球行業的前列。

1、L4自動駕駛對雷射雷達的新需求

從2009年,谷歌X實驗室開始研究無人車,拉開了新一輪的自動駕駛研究大潮,尤其是2014年-2016年,中美兩地相繼湧現了大量的自動駕駛公司,分別耕耘在各個細分場景。並且出現了兩大技術路線:一個是計算機視覺為主的路線,一個是雷射雷達為主的路線。 經過超過10年的發展和驗證,雷射雷達被證明了迄今為止,是實現L4級別及以上自動駕駛的必備傳感器,全球從事L4級別自動駕駛的公司,包括初創公司和大公司,都採用了雷射雷達,並且大多數都是採用採購採購雷射雷達而不是自研的方式。 目前,各個自動駕駛公司的軟硬體平臺,經過了數次迭代,並且隨著技術的演進,對雷射雷達這個自動駕駛最主要的傳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可靠性、穩定性、識別的精度、點雲的質量,甚至是開始考慮車規級了,為即將到來的量產做準備。 目前,L4級別自動駕駛正處於量產前的緊張測試階段,任何一個自動駕駛玩家,都希望自己的技術比對手更先進,這就需要更好的軟體架構、更好的硬體平臺,包括更好的雷射雷達。

這也意味著,新成立的雷射雷達公司失去了和客戶共同迭代成長的機會,更為成熟的玩家,將會具備明顯的優勢。有部分自動駕駛公司,可能會選擇自研雷射雷達的方式,例如Waymo,但世界上只有一個Waymo,因為谷歌願意源源不斷的現金支持,首輪融資就能融到破紀錄的30億美元。 但,投入和產出不一定成正比。例如,在2020年初,Cruise進行了一定規模的裁員,並且裁掉了雷射雷達的技術小組,這意味著其放棄了自研雷射雷達的路線,因為相比之下,市場上有著性價比、成熟度更好的選擇,目前,Cruise用的是禾賽的雷射雷達。 由於自動駕駛技術處於量產前的緊張測試階段,需要的雷射雷達在可靠性、穩定性、性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展示了對車規級產品的訴求。就在昨天9月1日,禾賽發布全新的旗艦產品Pandar 128,一款瞄著車規級要求打造的主雷射雷達。

2、如何打造車規級雷射雷達

目前,只有奧迪A8曾經採用了Ibeo的低線速雷射雷達,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款車規級雷射雷達,幫助奧迪A8實現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但,這個功能在中美等地都沒有激活,因為法規不允許。 按照部分車企的規劃,在未來3年內,會陸續標配實現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例如沃爾沃宣布會在2022年量產標配雷射雷達的新車型,並且希望在高速公路場景實現自動駕駛的功能Highway Pilot,按照沃爾沃對Highway Pilot的定義——打造特定公路的無人駕駛系統,這可以認為是L4級別的自動駕駛。 正因為車企開始規劃了L4級別自動駕駛,對於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而言,必須跟上車企的步伐——對車規級雷射雷達的訴求。車規級的要求,要遠遠高於消費電子級別的要求,需要零部件產品從設計到製造到驗證到生產再到規模化應用,都需要適應車規級的要求,並且需要大量的驗證工作。 一方面是對更高性能的訴求,一方面是對車規級的訴求,兩者疊加,對雷射雷達廠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64線到128線,其技術難度是呈現技術級的增長,包括功耗、散熱要求、抗幹擾難度等,還要符合車規級要求,Pander 128的挑戰更大了。

作為一家為市場頭部自動駕駛公司長期供應主雷射雷達的公司,禾賽看到了客戶的需求和需求背後折射行業的發展趨勢,並且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Pandar 128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來的。 在性能上,Pander 128相比此前的Pander 40/64產品,提高了線速和點頻,平衡了垂直和水平解析度,從而讓點雲更精細化;在體積上,此前的雷射雷達像是車輛頂著個大秤砣,讓很多用戶難以接受,未來的雷射雷達,一定是嵌入車內的,Pander 128正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前進,體積更小、重量更輕。 自動駕駛從業者曾經有一個擔心,雷射雷達之間彼此對射,會產生幹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Pander 128發出的每一束雷射都有自己的密鑰,每一臺雷射雷達都只能接受和識別自己發出的光(利用反射光進行物體形態甄別),因此可以避免雷射雷達的彼此幹擾。 前面提到,自動駕駛行業對雷射雷達的訴求瞄準了車規級,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Pander 128從設計開始就奔著滿足車規級要求去。期間,進行了DV超過50多項測試,包括電氣、機械、氣候、密封、材料和電池兼容等車規級測試,典型工況下設計使用壽命大於3萬小時。

除了要滿足更高的性能,雷射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還需要過ISO26262功能安全標準,以及ISO21434網絡安全標準,禾賽的車規認證並不會太久,從而滿足車企對量產的要求。 只有拿到了車規級認證,才算是拿到了量產的門票。雷射雷達作為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從目前L4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前的測試需求,到將來的量產應用,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趟過一個個坑,任何一家雷射雷達公司,不管是採用機械式還是MEMS還是純固態,都需要經歷類似的歷程,成功的經驗會避免踩一些雷。 隨著自動駕駛的到來,汽車行業在未來對雷射雷達的需求將會非常大,有機構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會有86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其中340萬輛為完全無人駕駛汽車,520萬輛為輔助駕駛功能汽車,如果每輛車都需要一個高解析度的圖像級雷射雷達,僅是中國市場都將達到千億美元級別的市場規模,市場之大足以容納不少的玩家。 對於中國雷射雷達的公司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參與汽車行業變革過程中帶來的新機遇,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和自動化的過程深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將會上車,並且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

(文章來源:OFweek)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自動駕駛的另一仗
    有趣的是,在汽車圈動作不斷的華為開始密集釋放關於量產車規級雷射雷達的消息,在廣州車展期間,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華為的雷射雷達已經成車企搶購的爆品。   「高冷」的車載雷射雷達讓整個新能源以及高級別自動駕駛行業有了新的「熱點」。   雷射雷達上車,將成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標配?   是否需要搭載雷射雷達,一直是自動駕駛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LAZR.US)
    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
  • 美國Velodyne告了中國禾賽、速騰|雷射雷達專利戰
    北京時間8月15日,有文件顯示美國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在美國當地正式起訴來自中國的雷射雷達初創公司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原因是這兩家中國公司侵犯了Velodyne擁有的美國專利US 7,969,558。
  • 光譜掃描雷射雷達助力自動駕駛部署
    據外媒報導,Baraja公司近日公開發布了其光譜掃描雷射雷達(Spectrum-Scan LiDAR)。光譜掃描採用類似稜鏡的光學系統以及不同波長的光線,為自動駕駛車輛創造了「超強的眼睛」,為其提供前所未有的數據以及清晰的視野,上述是安全、全自動駕駛的必備條件。
  •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收購雷射雷達公司Blackmore
    (圖片來源:Aurora官網)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Aurora Innovation Inc)星期四(5月23日)表示,將收購總部位於蒙大納的Blackmore,Blackmore主要從事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探測系統——雷射雷達的研發
  • 幾千塊能買雷射雷達,大疆進軍自動駕駛,旗下公司雷射雷達首亮相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蛋醬、張倩雷射雷達可以說是自動駕駛汽車最顯眼的配置。這種傳感器精度高、成本高、技術門檻高,但因為安全係數也較高,目前多數自動駕駛汽車仍然選擇搭載該設備。如今,這個行業又多了一位入局者——大疆。
  • 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iPhone12當攝像頭創新有啥用,測身高嗎?
    除了主要賣點5G,筆者也注意到了在iPhone12Pro和Pro MAX版本攝像頭上增加了一個LiDAR,即雷射雷達掃描儀,官方的介紹是「上得火星,入得客廳」。,也用在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上,比如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近日開始在北京運營,汽車頭頂的裝置正是雷射雷達掃描儀。
  • 雷射雷達獨角獸Quanergy的危急時刻
    全球知名的雷射雷達製造商 Quanergy 最近陷入了麻煩之中。早在2014年,Quanergy公司就發現自己正身處於一場對自動駕駛汽車突如其來的狂熱之中。Quanergy公司製造了雷射雷達技術,這是一種將雷射反射到物體上,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知道車輛附近狀況的技術。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馬斯克對自家的攝像頭和視覺技術充滿信心,聲稱不依賴雷射雷達也能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他還曾揚言即使雷射雷達免費,特斯拉也不會用。 然後在11月的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宣布要在下一代自動駕駛系統中加入雷射雷達傳感器,並且計劃在2021年量產配有雷射雷達的車型。
  • 年底啟動自動駕駛運營,電眼科技純視覺神經網絡挑戰雷射雷達
    「LDS雷射雷達掃描,精確檢測屋內溝壑。LDS雷射雷達以6rv/s的轉速進行旋轉,同步每秒進行2160次測距,通過雷射照射到障礙物後給出的信息精準測距,建立高精地圖,實現智能規劃清掃路徑。SLAM算法繪製精確地圖,清掃更聰明。結合SLAM人工智慧算法,同步無人駕駛技術,即時生成房間地圖,完成高精度室內定位,並自動規劃清掃路線,弓字形逐排清掃,高覆蓋度不留死角。
  • 沃爾沃藉助先進雷射雷達技術,讓自動駕駛汽車「讀懂」行人運動細節
    Luminar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雷射雷達初創公司,成立於2017年,註冊資金3600萬美元。今年6月,該公司宣布與沃爾沃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為其迅速發展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雷射雷達,而沃爾沃則通過旗下沃爾沃汽車技術基金(Volvo Cars Tech Fund)入股Luminar。
  • 5.0視力來襲,瑞特森科技高清大面陣雷射雷達強勁助推自動駕駛
    如果把雷射雷達對物體成像比作盲人摸象,傳統的單點掃描雷射雷達就像用一個手指頭去觸碰物體,要觸碰很多次才能對物體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面陣雷射雷達不同,面陣三維成像雷射雷達就好像給盲人重新換上了一雙眼睛,可以快速感知物體。
  • 百度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迎新成員-美國模擬器件公司 優化自動駕駛...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諾伍德的晶片製造商美國模擬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 Inc.)近日宣布,將與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合作,共同推進自動駕駛發展。
  • 雷射雷達傳感器在無人駕駛中存在什麼作用
    同時無人駕駛的發展熱潮,拉動了諸多技術創業者的紛紛涉足。近段時間以來,國內車企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捷報頻傳。先是吉利汽車宣布將在2022年亞運舉辦期間,在特定區域內使用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隨後再有報導稱,百度宣稱其新一代無人巴士車阿波龍二代將很快推出。而就在不久前,百度與中國一汽紅旗共同打造的國內首批量產自動駕駛計程車在湖南長沙展開了上路測試。
  • 雷射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完成C輪1.73億美金融資,刷新行業紀錄
    禾賽科技雷射雷達產品「禾賽科技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發和產品,結合自有的先進位造生產,禾賽的雷射雷達產品現已被多家全世界頂級車廠和自動駕駛公司所採用。光速作為禾賽的早期投資方,在後續每一輪持續增加投資額度。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一直以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都堅持認為雷射雷達「昂貴且沒有必要」,而雷射雷達高昂的價格一直是限制其量產上車的一大因素。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不少,但也都沒有將雷射雷達納入自動駕駛的傳感器體系中。小鵬汽車是第一家。近日,小鵬汽車對外宣稱將從2021年生產的車型開始升級其自動駕駛軟體和硬體系統,採用雷射雷達技術提高性能。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前,機械旋轉雷射雷達的高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可以看到,傳統毫米波雷達巨頭、自動駕駛科技巨頭以及初創企業等都開始入局4D成像雷達這一領域。一直以來,傳統毫米波雷達存在無法高密度點雲成像,不能有效地解析目標的輪廓與類別、角解析度低、不能檢測靜止目標等技術局限。而面對雷射雷達成本居高不下,量產門檻高,業界也一直在探索更高性能的毫米波雷達。
  • 安信證券:雷射雷達背後的華為自動駕駛野望
    華為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發布有望打破高級別自動駕駛量產成本瓶頸,自動駕駛的「星辰大海」已然啟航。我們持續推薦四維圖新、中科創達、德賽西威、多倫科技、道通科技、銳明技術、千方科技、萬集科技、金溢科技等核心標的。 ■風險提示:自動駕駛落地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