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王懿榮廣場本月完工 王懿榮或成城市文化符號

2020-12-11 水母網

    水母網10月20日訊(YMG記者 陸啟飛)昨天上午,全國唯一的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在福山成立。研究會將搭建起王懿榮和甲骨文化研究平臺,更加深入、廣泛的挖掘王懿榮名人資源,與之配套的是王懿榮廣場的建設,以及甲骨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定期化舉辦等項目。與會的專家認為,研究會的成立是煙臺塑造自身深厚城市文化底蘊的一個契機。

    保護遺存,23年前創辦王懿榮紀念館

    據了解,為紀念王懿榮對甲骨文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煙臺決定建立王懿榮紀念館,而從紀念館建立至今已經有23年的歷史。

    1989年,福山區投資建成王懿榮紀念館。後為進一步擴大宣傳,增加館舍面積,豐富展品內容,在1998年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00周年之際,煙臺舉行了大型國際研討會和王懿榮紀念館遷館活動。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福山鹽場村找到了位於一個沙土路小胡同內的王懿榮紀念館。紀念館門牌上,書法家啟功先生書寫的「王懿榮紀念館」蒼勁有力。館內整個建築群中軸對稱、古樸典雅。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王懿榮紀念館「大成棧」舊址為清末民初建築,坐北朝南,四進院落。館內展示了王懿榮的遺物,手札、書信、著作、書法、甲骨片、辦團練及抗聯軍時所用遺物等300餘件。

    青龍山下的王懿榮廣場主體工程完工

    由於原王懿榮紀念館場館面積有限,展陳手段較為陳舊,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福山區委、區政府決定建設王懿榮廣場,建成後將王懿榮紀念館遷入其中。

    在青龍山腳下,記者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新王懿榮館,一個甲骨文的「龍」字雕塑顯得格外引人矚目,整個場館相比以前的場館,無論在規模上,還是交通位置上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據介紹,王懿榮廣場位於煙臺市福山區青龍山南側、內夾河畔,佔地440畝,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目前,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後續工程10月底基本結束。展品徵集工作順利進行。

    王懿榮廣場建成後將成為煙臺市乃至山東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魯菜文化研究和創新基地、甲骨文字研究中心,以及書法和繪畫展示、收藏、研究、鑑賞的重要文化設施,對福山的文化旅遊事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專家建議讓王懿榮成為煙臺城市文化符號

    採訪中,不少與會專家表示,研究會不僅對甲骨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煙臺打造自身城市文化符號的一個契機。長期以來,不少地方出現「爭當名人故裡」的情況,而煙臺本身就有著深厚的名人資源,文有王懿榮,武有戚繼光,這都是應該好好利用起來的名人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王懿榮文化,不僅要讓普通市民了解自己城市的文化名人,更要培育一批研究甲骨文化的專家,豐富城市的文化底蘊。

    把福山建成全國唯一的甲骨學系統資料庫

    謝玉堂(山東大舜文化研究會會長、煙臺市福山區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甲骨文是中國民族的瑰寶,是全世界壽命最長的文字漢字的一部分。福山區成立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是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一部分。

    福山可以考慮把全國研究甲骨文的資料整合起來,建成全國唯一的系統材料庫。另外,可以爭取把王懿榮的事跡拍攝成電視劇,王懿榮不光是「甲骨文之父」,他還是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英雄。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王懿榮出任京師團練大臣,率軍民浴血奮戰,最後投井殉國。

    福山圍繞王懿榮做文章,是我國甲骨學研究很重要的載體。福山投入了4個億建王懿榮廣場,並且重建王懿榮紀念館,是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王懿榮也將成為福山在全國的名片。從場館設計、規劃、布局功能等一系列的程序出發,為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做了重要貢獻。

    將王懿榮打造成煙臺文化符號

    王宇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一個城市的發展,必然是經濟與文化的共同進步,只有經濟發展的城市是不完整的。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的成立,對於甲骨學研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而對於福山區乃至煙臺這座城市來說,就是打造城市文化底蘊的一個起點。煙臺自身有著「文王武戚」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可以挖掘的傳統文化非常多,重要就是在於如何挖掘。煙臺是王懿榮的故鄉,這個是任何城市搶不走的,這麼優秀的文化名人資源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在坐擁豐厚文化資源的條件下,煙臺應該深入挖掘,將王懿榮文化不斷的弘揚,將其打造成為自己的城市文化符號,讓煙臺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把甲骨文開發成文化旅遊產品

    謝兆剛(湖南省甲骨文學會會長):2009年,王懿榮紀念館新館奠基時,我就來過福山。對甲骨文研究,福山是個龍頭。安陽雖然是甲骨文的出土地,但經濟發展趕不上煙臺,煙臺有實力把自己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甲骨學基地。

    首先,要認可王懿榮的學術地位,他不光發現了甲骨文,還進行了研究,以後才有王國維、羅振玉他們開創了中國甲骨學的新局面。福山有這麼好的平臺,可以好好利用開掘。

    下一步可以考慮怎麼把甲骨文的東西變成文化產品,就像雲南麗江,納西族的東巴文字已經融於當地旅遊之中,變成了一個特色。煙臺也可以考慮這麼搞,把甲骨文變成一個旅遊產品,打造文化旅遊。

    當然,也可以舉辦各類甲骨文書畫展,把煙臺建成甲骨文交流的集散地,推動中國甲骨文的研究。

    王懿榮:原名王貽榘,字正孺,又字廉生。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農曆六月初八(7月12日),生於福山古現。清光緒十五年至二十六年任國子監祭酒,掌管全國高等教育。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任京師團練大臣,率軍民英勇抵抗,以身殉國。王懿榮不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也是中國最早發現和研究甲骨文的著名金石文字專家。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他第一個發現甲骨文,並將其時代斷為商代。此舉轟動了中外學術界,把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開創了文字學、歷史學研究的新局面,被尊稱為「甲骨文之父」。

相關焦點

  • 福山著力打造王懿榮文化廣場 項目總投資15億元
    王懿榮文化廣場項目作為福山區近年來積極實行「服務業興區」重大戰略,為煙臺市民提供了又一休閒旅遊的好去處。項目涵蓋王懿榮紀念館、福山通史館、城市規劃展覽館、福山圖書館、魯菜文化街、青龍山文化公園六部分,現已開放王懿榮紀念館和福山通史館。
  • 王懿榮:來自福山的「甲骨文之父」
    說到王懿榮的科考經歷,不得不提這樣一段「單騎返鄉」的軼事,呂老師介紹到在光緒六年的冬天,王懿榮考中了二甲的第十七名進士成為翰林院的庶吉士,這是古代進入封建社會權力中心最重要的一步,可謂前途無量。在這一年王懿榮奉旨按著慣例返回故裡省親。福山縣令得知消息趕忙安排轎子前去芝罘碼頭迎接。
  • 「甲骨文之父」王懿榮逝世120周年 福山文旅局舉辦紀念活動
    聯合網訊 作為我國迄今可見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不僅僅是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誌,還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1899年,出生並成長於煙臺福山的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自此開啟一代代學者薪火相傳研究甲骨文的文化接力。
  • 福山劇院攜手王懿榮紀念館開展「弘揚儒家禮儀 傳播福山文化」活動
    福山劇院攜手王懿榮紀念館開展「弘揚儒家禮儀 傳播福山文化」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屈晨晨 煙臺報導  8月29日,由福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王懿榮紀念館、煙臺市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福山劇院承辦的「弘揚儒家禮儀 傳播福山文化」活動圓滿落幕。
  • 福山劇院攜手王懿榮紀念館「弘揚儒家禮儀 傳播福山文化」
    8月29日,由福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王懿榮紀念館、煙臺市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福山劇院承辦的「弘揚儒家禮儀 傳播福山文化」活動圓滿落幕。「弘揚儒家禮儀 傳播福山文化」活動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本土文化為宗旨。依託保利院線山東東北區域事業部承辦的2020《「北方神韻」保利院線山東東北區域優秀劇目展演》的優秀藝術資源將音樂劇《禮門義路》引進福山劇院並帶到王懿榮紀念館與福山的家長和孩子見面。
  • 百名甲骨學大師齊聚福山 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20周年
    上午9點30分,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20周年國際甲骨學研究經驗交流會開幕式在福山劇院·保利院線隆重舉行。山東省原副省長、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謝玉堂,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王懿榮第五代玄孫王岱堅分别致辭。
  • 王懿榮紀念館
    王懿榮紀念館   王懿榮,字正孺,煙臺市福山人,出身書香官宦世家,後中進士,曾三任國子監祭酒,掌管全國教育。1899年,愛國學者王懿榮最早發現了甲骨文,並第一個將其考證為古代文字。
  •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始末
    接下來,王懿榮對「龍骨」進行了反覆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讓他很快了解到這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紋則是高溫灼燒所致。「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最後,懿榮確認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號確屬一種文字,是我們祖先創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於篆籀的文字,即是早於先秦時代青銅器上的文字。
  • 一次傳統文化的薰陶——參觀王懿榮紀念館
    於是,我們商定去王懿榮紀念館看看。 說走就走,吃罷中午飯稍事休息,便乘37路公交車出發了。 王懿榮(1845-1900年)字正儒、廉生,祖籍雲南,福山區古現村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翰林編修。三任國子監祭酒。庚子年,義和團攻掠京津,授任京師團練大臣。八國聯軍攻入京城,皇帝外逃,王懿榮遂偕夫人與兒媳投井殉節,諡號「文敏」。 他生性耿直,號稱「東怪」。
  • 煙臺朋友都知道王懿榮大街、王懿榮紀念館,今天我們來講講王懿榮
    王懿榮,山東福山(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村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從小便接受了最傳統的儒家教育,這既成為其日後成就的基石,也使其像萬千晚清讀書人一樣有著悲慘的結局。現位於煙臺福山的王懿榮紀念館而王懿榮的晚年就比較悽慘了,趕上了清朝末期最混亂動蕩的時候。在完成甲骨文研究後沒多久,義和團進京了,王懿榮一介文人,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放到現在的職位就是北京城防司令。他接到這個任命就感覺不好,因為當時的清政府腐敗至極,打仗的兵器都配不齊。
  • 王懿榮紀念館免費參觀 "甲骨文之父"書寫對聯現身
    水母網8月12日訊(YMG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趙洪超 趙逢晶 攝影報導) 福山是「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的故鄉,今年是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5周年。昨天上午,由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山東省大舜文化研究會主辦,福山區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承辦的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5周年研討會,在煙臺福山區文博苑舉行。
  • 2015煙臺福山王懿榮紀念館志願者招募簡章
    王懿榮紀念館成立於1989年,為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於2014年8月遷入位於福山區河濱路與英特爾大道交匯處福山文博苑。我館新館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現代化的設施為群眾更好的了解王懿榮、了解歷史文化、文物知識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傳播文化知識,我館決定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歡迎廣大熱心公益事業和博物館事業的各界人士踴躍報名。作為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及博物館事業的您也一定希望能夠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為王懿榮紀念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甲骨文之父」王懿榮,120年前在中藥渣裡發現甲骨
    作為我國迄今可見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不僅僅是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誌,還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從山東人王懿榮的「龍骨」奇緣算起,甲骨文發現已經120年。從絕學到顯學,甲骨文見證了兩個甲子以來中國的巨大變化。王懿榮,字正孺,又字廉生,出生並成長於煙臺福山。
  • 山東人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始末
    待家人將藥抓回來,打開藥包查看,本為金石學家,精研銅器銘文之學的王懿榮發現,這些「龍骨」原來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骨片,有的骨片上有許多非常規律的符號,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體又非籀非篆。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一時難解。  為一探究竟,他派人趕到鶴年堂,選了文字較鮮明的全部買下。並許諾,再得了有字的龍骨,將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收購。  話分兩頭,事有湊巧。
  •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第一人
    □ 本報記者 婁和軍  武宗義    王懿榮,今煙臺福山人,世為望族,祖父曾任山西巡撫,在他幼年時家道中落。
  • 煙臺三中師生赴王懿榮紀念館研學旅行
    水母網11月23日訊(通訊員 趙偉皓)為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研學旅行基地、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等職能,王懿榮紀念館積極探索工作方向,創新服務模式,打造系列精品活動,寓教於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全心全意服務社會。
  • 【煙臺故事】王懿榮與「全家福」
    據傳此菜由清末王懿榮所創,在膠東等地廣為流傳。「全家福」有寓含全家幸福之意,它採用燴法製作,原料可根據季節變化靈活運用。以素料為主的稱為「素燴全家福」,以葷料為主的稱為「葷燴全家福」,以山珍為主的稱為「山珍全家福」,以海味為主的稱為「海味全家福」,也有集山珍海味於一體的「極品全家福」。它清腴醇厚,鮮美不膩,味道珍絕,深受美食家的推崇,成為煙臺風味的代表菜之一。
  • 最美煙臺[七十]「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的傳奇一生
    專題:文化煙臺系列之最美煙臺    撰文/YMG記者 劉晉 攝影/邵壯    煙臺福山,山清水秀,故稱「福地」。位於山東半島黃海之濱,是聞名遐邇的魯菜發祥地之一。王懿榮,就是傑出的代表。而王懿榮紀念館,則成了後人緬懷這位中國近代金石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志士的最好去處。    有些意外的是,記者來到王懿榮紀念館時發現,這裡並沒有想像中的那種「氣勢恢宏」。它掩藏在民居中的一座庭院裡。除了大,就是安靜。推門而入了解到「甲骨文之父」的一生之後,我們漸漸明白,繁華外表下的那份清遠,也許正是王懿榮的心之所向。
  • 王懿榮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紀念館新館揭幕
    8月11日,王懿榮紀念館新館在山東煙臺市福山區揭幕。圖為觀眾在參觀展廳。本報記者 王國平攝  2007年,在埃及開羅,高大倫發現,名為《古埃及文字讀本》的小冊子隨處可見。而且,古埃及文字的圖案符號和以它為基礎開發出的文化創意產品也比比皆是。回到國內,他察覺到,古埃及文字還經常被用來裝飾生活用品,成了時髦的象徵。這位四川考古研究院院長不禁感慨:我們的甲骨文去哪兒了?  日前,由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山東省大舜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王懿榮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煙臺市福山區舉行。
  • 福山區王懿榮紀念館新館開館 免費向市民開放
    11日,福山區王懿榮紀念館新館開館,免費向市民開放,試運行期間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00,14:30-17:00(夏),14:00-16:30(冬)。    王懿榮紀念館新館是福山文博苑的重要場館之一,建築面積達3.4萬平方米,包括王懿榮生平和豐功偉績展廳、甲骨學展廳兩部分。王懿榮紀念館新館和魯菜博物館、福山民俗館、名人書畫陳列館等8個展館,與夾河上的三座景觀橋組合在一起,成為綜合性城市開放空間。    王懿榮第五代玄孫、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王羽向新館捐贈了其先祖文敏公(王懿榮)對聯作品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