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世界三大名刀分別是:
1、伊斯蘭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等)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俗稱大馬士革刀 ;
2、馬來諸族(新加坡、馬六甲、爪窪、婆羅洲、菲律賓)的糙面焊接花紋刃俗稱馬來克力士劍;
3、日本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俗稱日本刀或武士刀。
大馬士革刀
大馬士革刀通常為彎刀,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雲似流水,美妙異常。這種花紋是在鑄造中形成的。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
從比較而言,波斯出產的熔冶花紋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
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
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馬來克力士劍興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屬於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絕倫。
其製造工藝極為精細,僅反覆錘鍛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複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
史料記載,三國時期,魏太子曹丕愛劍,曾招楚越良匠為其打造百闢刀劍,也不過是在打造刃身時「入火」一百次。
克力士劍一劍三用,首先是一件兵器,其次是個人配飾物,第三還作為祭祀時避邪的儀杖。
日本刀由中國唐刀演化而來,唐刀作為中國冷兵器發展的高峰不僅伴隨著唐帝國的建立、昌盛、榮辱悲歡,也成功的影響了整個亞洲冷兵器文化,其中儀刀和橫刀發展成為以後的佩刀。
儀刀向東流傳到高麗和日本,並進化成為其本民族的冷兵器。
雖然是唐儀刀的傳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隨著戰爭的錘鍊,姿態和鍛造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由於日本本土的資源匱乏,鐵礦和高溫燃料的不充足,鋼鐵的性能受到限制,為了解決刀刃鋒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時具備非常鋒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適當的彈性,日本刀開始採用三明治式的鍛造技術。
根據使用材料的性質不同,在淬火的時候金屬內部產生的應力不同,刀刃開始變的有弧度,從此日本刀逐漸脫離的中國唐刀的影響,發展成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