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佷石漫談

2020-10-03 鹿師傅閱史


秦始皇陵建成之初,本來應該有很多墓前石刻雕塑,《西京雜記》、《三秦記》、《關中記》、《長安志》等文獻中均有記載。今在秦始皇陵園的考古勘探中已經發現了不少的石刻作品。不僅發現了專門為秦始皇陵服務的打石場遺址,還留有當時的廢棄石材文物。在考古發掘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石製品,如石下水道、石鎧甲等等。不過秦始皇陵墓前的石刻雕塑在秦亡以後逐步破壞,至今早已蕩然無存。

秦始皇陵石鎧甲

在這些已經消失的陵前石刻雕塑中,有一塊比較特別的巨石——佷石,唐代皇甫湜《佷石銘》:" 佷石蒼蒼,驪山之傍,鑱樸礲瘢,嶷然四方。" 佷石在《長安志》中有詳細記載,後來在《類編長安志》、《關中勝跡圖志》中都有傳抄。


秦始皇陵

一、佷石的位置、大小與形狀

據《長安志》記載:「佷石,在縣東十裡,秦始皇陵東南二裡。形似龜,初,始皇之葬,遠採此石將致之驪山,至此不復動,石崇一丈八尺,周十八步。」宋代的一裡約等於今日576米,臨潼縣東十裡(5760米)、秦始皇陵東南二裡(1152米),大體在今臨潼區秦陵街辦孫馬村。宋代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釐米),由此推算佷石高約三米。宋代「一步」是指今天人走兩步,約為一米,那麼繞佷石一周約18米。佷石形狀似烏龜。秦始皇陵修建時,從北山將這塊巨石採下運到此地,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使用,便棄置在此。

佷石位置示意圖

二、佷石來源

在臨潼本地民間傳說中,佷石是修建陵墓時自己從渭北諸山飛來的,棄置在此千年以後又再次飛走消失,「巨石會飛」當然屬於神話傳說,但佷石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了?也並非無跡可尋。

2010年,閻良區關山鎮東丁村槐園組附近石川河道內發現的一塊巨石給出了答案。2010年在石川河道內因群眾挖沙暴露出一件帶銘文的石刻文物,重達六噸。經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解讀,確定是準備用於修築秦始皇陵地宮的石材。

石川河道內發現巨石,上面的銘文局部

此石刻為石灰巖青石質,與石川河上遊富平縣北部北山上的石質吻合,這表明「北山」就是渭河以北西起富平東至韓城的山脈。根據文獻記載,秦始皇陵所用石材多來源於渭河以北,文獻中稱之為「北山」。《博物志》:「始皇陵在驪山之北,高數十丈,周回六七裡……又此土無石,於渭北諸山運取大石,故歌曰: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千人唱,萬人鉤,今陵餘石大如覆土屋。」其中「餘石大如覆土屋」就是指佷石。而從現在驪山石的材質來看,確實不宜作秦始皇陵的大型石材。秦始皇陵西側石料加工廠遺留石材、石鎧甲都是用北山青石,由此可知佷石也出於富平縣北山。

富平縣北山

從石川河道內出土的石刻文物的情況來推測,石材主要是以長途水路運輸為主,通過石川河進入渭河,再逆流經過沙河、魚池水到達秦始皇陵附近。在短途陸路運輸時則結合使用大型石材下墊圓木推拉、冬季路面灑水結冰後滑動推拉兩種方式來運輸。因為佷石體積、重量太大,在運輸到陵區附近時因某種原因卡在此地,再也無法移動遂只能棄置不用。也因此成為了秦始皇陵前的一大景觀。

富平與臨潼秦始皇陵位置示意圖

三、佷石消失

秦亡以後,秦始皇陵便遭到破壞。陵前石刻雕塑逐漸流散到各地,《西京雜記》記載:「五柞宮有五柞樹……樹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脅為文字,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物也。」從這一記載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前石刻雕塑在西漢被移動到周至五柞宮旁,即石刻雕塑早在西漢時期就已逐步流散,被挪作它用還算是較好的情況。

秦始皇陵前石麒麟推測復原狀態

除此之外,後世常常出於詆毀秦朝、秦始皇的目的將一些陵前石刻雕塑拆除破壞;還有的將其改制後用於其它工程建築中。佷石也難逃厄運,據文獻記載,元朝人曾把秦陵上的一方大石(即佷石)搬去維修灞橋,因為灞橋所用未見巨型石材,可知元朝人必定是先將巨型佷石切割、砸碎,再運至灞橋工地進行加工。時至今日秦始皇陵前已無任何石刻雕塑。

灞橋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佷石約高三米,繞佷石一圈約18米。佷石從富平北山開採出來後,本來計劃經過水陸運輸後抵達秦始皇陵工地,但在運至今天秦陵街辦孫馬村時因故無法移動,所以只能棄置不用。到元朝時被切割、砸碎運至灞橋工地,改制成其它石構件用於維修灞橋,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參考文獻:

《西京雜記》、《長安志》

《也談秦始皇陵的石刻雕塑》

《西安閻良新發現秦石刻及相關問題研究》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石鎧甲加工基地被發現 網友求出紀錄片
    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在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的秦鹹陽城遺址內,發現了一處秦代石鎧甲手工製作場所。這片手工作坊區距離秦始皇陵園大約40公裡。大量出土遺物表明,這裡發現的石鎧甲片,與秦始皇陵園陪葬坑裡發現的石鎧甲相同。
  • 嘆為觀止的秦帝陵——秦始皇陵
    1906年,日本學者足立喜六首次對陵冢詳細測量。1962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陵園開展全面的考古勘察,繪製出第一張陵園平面布局圖。1974年,在秦始皇陵園東部發現秦俑一號坑俑後,拉開了秦始皇陵園考古發掘的序幕。此後至今近40年,對包括秦俑坑在內的秦始皇陵園的勘探調查及考古發掘未曾中斷,經過10餘次發掘,已基本探明秦始皇陵、陵園乃至整個陵區的布局和結構。
  • 秦始皇陵1萬套石甲衣,用以「決戰六國陰兵」,CCTV稱絕無僅有!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生前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死後陵墓宏大,至今為迷。至今秦始皇陵的每一點考古進展,總能給世人帶來驚奇和遐想。秦始皇陵邊緣地帶的粗粗挖掘,就已經產生「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 秦始皇陵出土的劍介紹 秦始皇陵博物館的介紹
    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座皇陵遺址,由於秦始皇陵中除了地宮建築之外還有很多的陪葬品,所以它還是一座寶庫。史書記載,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每一件都是奇珍異寶。目前我國已經挖掘的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中除了兵馬俑還有一些青銅器皿,在眾多的青銅物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秦始皇陵中的青銅劍。在秦始皇陵的挖掘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柄青銅劍,經過研究分析發現這柄青銅劍是由銅鋅合金製成,並含有微量的,鋁,鐵,鋅等十多種金屬元素。
  • 神秘的地宮:秦始皇陵,雄厚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地面唯一建築--封土丘,專家在研究古代墓制度時發現戰國時期埋葬在驪山附近的秦代君王陵墓,已經有修建墳丘的習慣,秦始皇陵也繼承了這一習俗。除了顯示帝王的威嚴派外,古代陵墓修建封土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了保護封土之下的地宮。那麼這地宮就的埋藏封土之下嗎?
  • 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數位化使「參觀」秦始皇陵成為可能
    這是秦始皇陵博物院與騰訊合作的小程序「博物官」,未來將推廣到整個博物院。不僅是騰訊,這座古老的秦遺址正試圖藉助網際網路公司的「他山之石」力拓出更大的展示和傳播空間。數位化技術有望徹底改變遊客的參觀體驗。藉助網際網路公司的力量,將只存在歷史文獻和專家考古論文中的秦始皇陵地宮向遊客影像化還原正在成為可能。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裡處,它是秦始皇陵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已發現了三個坑,基本呈&34;字形排列,總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兵馬俑坑均為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坑內埋藏有陶質兵馬俑7000餘件,木質戰車100餘輛。秦兵馬俑皆仿真人、真馬製成。
  • 秦始皇陵兵馬俑,來自兩千多年前的「金戈鐵馬」
    芝罘射魚服毒蟒,岱宗封石惹雷霆。何甘為鬼九泉下,抖落黃塵舉世驚。——【唐】李商隱 《兵馬俑》四十六年前的那個春天,因為西安臨潼一位農民的打井,沉睡地下兩千年之久、後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橫空出世。
  • 秦始皇陵——死後的世界
    秦始皇陵潛在的謎團,為我們全面了解秦始皇及秦始皇陵提供了可靠的素材。但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些兵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相對壯觀的巨型陪葬坑,卻並非是秦始皇陵全部魅力所在,在陵墓周圍,還有許多的小型陪葬坑兵馬俑地下軍隊局部圖這些被挖掘出來的部分足以令世界驚嘆,但遠遠不是秦始皇陵的全貌,真正的秦始皇陵依然保持著神秘,就如同書中所說,「至少現在,全面規劃和陵墓的內容仍是一個謎。」
  • 當神秘的秦始皇陵被開啟
    秦始皇陵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裡,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秦始皇陵的墳頭在建成之時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 秦始皇陵地宮一直是人們關注對象,根據多年的研究發現,秦始皇陵內部構造相當複雜,當被打開時,你可以發現很多驚人的秘密。秘密一:地宮裡面有幾道門?
  • 秦始皇陵遺址簡介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今陝西省會西安市。秦始皇陵位於西安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位置地圖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簡介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裡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哪裡
    我們想到秦始皇就會想到「長生不老藥」和「秦始皇陵兵馬俑」,尤其是他創造出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帶給世界的震撼都不小,那麼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哪裡呢?馬上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簡要回答秦始皇兵馬俑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裡處的兵馬俑坑內。
  • 秦始皇陵兵馬俑
    世界遺產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秦始皇陵有多神秘?
    都說秦始皇陵非常的神秘,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始皇帝的陵墓到底有多神秘。秦始皇的陵墓斷斷續續修了39年,動用了80萬人。修建的時間長是因為始皇帝在位時間長,只要皇帝不死就不能完工。別看這座宏大的陵墓建造於2000多年前,可是他保護的還是相當完好的,至今我們仍然沒有這個技術去挖掘秦始皇陵,據說在秦朝時,秦始皇陵受到了最高規格的保護哪怕破壞周邊的一棵樹都會掉腦袋。可是秦朝是個短命的王朝,短短幾十年之後,天下就已經易主了,為什麼2000多年的歲月中,秦始皇陵依然保持著完好呢?據說秦始皇陵有守墓人。
  • 神秘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墓。規模宏大,世界聞名,裡面奇珍異寶,不計其數。秦陵四周,還分布著幾百個墓葬和陪葬坑,在坑內,發現了兵馬俑。秦始皇陵的建造,體現了戰國時期,古代人民的高度藝術才能。
  • 大巧不工-秦始皇陵的探索
    「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徵。陵墓建造和布局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陵園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鹹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以封土為核心,秦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城垣,城垣四面設置高大的門闕,形制為三出闕的屬天子之禮,是帝國頒布政教法令的地方。
  • 秦始皇陵—兵馬俑
    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裡的下河村。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裡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世界經度109.2733E,緯度34.3853N。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距市區約35公裡,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
  • 秦始皇陵兵馬俑簡介
    兵馬俑概述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亟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
  • 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你知道多少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挖掘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陵從被發現以來便受到了全世界許多人們的關注。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除了至今尚未開放的地宮之外,秦始皇陵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一,秦始皇陵驚現地下「國庫」   中國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與其地下「國庫」埋葬在一起,這一消息咋一聽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