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最失落的送別詩,都在這句「日暮掩柴扉」

2020-12-10 老張侃詩詞

就像是杜甫的律詩代表了唐詩律詩的最高成就,王維的五絕詩句在唐詩中也是最精彩的。在唐詩三百首的29首五絕作品當中,王維就佔了5首,包括《相思》、《雜詩》、《鹿柴》、《竹裡館》,以及本文要提到的這首《山中送行》。

王維的送別詩,最著名的莫過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他的五絕詩作當中,對於送別詩歌書寫依然很精彩。且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

這首詩題目是《送別 / 山中送別》,是王維很著名的五絕送別詩。

開篇兩句,是詩人依依不捨送別友人的場景描寫。「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山中送別了老友,內心很是複雜。尤其是一個「罷」,可以讓我們想到兩人的依依惜別,最終只能道出「罷罷罷」,讓友人遠去。

詩人滿帶著失落,回到山中自己的居所。「日暮掩柴扉」,寫自己在傍晚時分,將山中小屋的房子的柴門掩上,送別了老友,自己也早點休息了。這是一句最讓人難受的古詩,友人已經遠離,詩人該如何打發這種失落孤寂的時光?「日暮掩柴扉」,看似平淡,卻寫出了詩人內心的不舍,還有無奈。

後兩句寫詩人的期盼與想像。「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兩句化用的楚辭當中的「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表達出了詩人盼望友人早日歸來的心思。

王維的詩作向來喜歡寫景,而且浸透的都是滿滿的禪意,讀來讓人神清氣爽。而唯獨這首詩,卻寫出了詩人送別的場景,有些敘事的意味,也更表達出了詩人內心極度的失落之感。

「日暮掩柴扉」,是詩人一個生活畫面的截取,卻把詩人內心的糾結、傷心都表達出來了,失落感一覽無餘。所以李沂的《唐詩援》,對於這首詩給予了這樣的評語: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送別 / 山中送別
    【注釋】掩:關閉。柴扉:柴門。明年:一作「年年」。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 精讀《唐詩三百首》01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文 | 謝小樓今天讀王維的五絕《送別》: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通釋這首《送別》,又作《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柴扉,柴門。王孫,此處指送別的朋友,非實指王孫貴冑。這兩句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明年春草還會再綠,那時,你會不會歸來呢?賞析寫離別的詩,多集中於離別時的依依不捨,而王維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踐別的情景,而是匠心獨運,選取了離別之後的情景作為詩的著墨點,起手便別具高格。
  •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山中送別
    ,日暮掩柴扉。鑑賞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該首詩與其他的送別詩有所不同:第一,一著筆,就開始對讀者道出了離別相送。沒有其他送別詩的那樣纏綿惆悵,沒有送行時的話別場面和惜別情懷,僅僅以一個看似毫無著墨的「罷」字簡單帶過,為後面的「歸不歸」做鋪墊。
  • 王維這首最簡單的五絕送別詩,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
    在他的詩篇當中,多有活潑的經典景色之美。再加上寓情於景,使得我們在感受景色之美之時,還能夠領會到禪理的趣味,受益匪淺。王維有一首送別詩,是一首最為簡單的五絕。後人評價為「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雖然簡短,但是意蘊深厚,乃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且看: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賞析唐詩《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唐]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首詩描述這樣一個畫面: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後,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半掩的柴門上。等到來年春風吹綠了青草,朋友啊你這時能不能回還?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包含對友人深厚的感情,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雖是首送別詩,卻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而是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 山中送別的詩意 山中送別這首詩什麼意思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舍之情,整首詩淺顯易懂,卻不俗套。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詩吧。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送別》:賞析王維,了解五絕寫法
    了解詩人的詩風和五絕的特色之後,我們來看題主說的這首詩。《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山中相送罷」,首句為平起仄收,所以整首五絕的平仄關係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我們可以一一驗對,除了第四句第三字「歸」字之外,其他用字都是嚴格合律的。
  • 送別王維譯文 王維的送別這首詩的意思
    《送別》是詩人王維送友人歸隱時所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的語句看似平淡無奇,仔細讀來卻更加情深義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三,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之前的兩篇文章當中,我們匯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的詩作,共計20首。我們今日再將統籌賞析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9首五絕古詩,包括李商隱等人的詩作,請大家持續關注。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這是最短的思鄉詩,中國沒有人不會背
    唐詩三百首在賞析了王維的5篇五絕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唐詩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在唐詩三百首的29首五絕當中,李白有兩首詩入選。一則是《怨情》,另外一個,則就是古詩詞當中最短的思鄉詩,除了牙牙學語的幼童,中國沒有人不會背。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 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王維這首送別詩情感細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王維眾多的送別詩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於這首《送別》,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使得我們在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送別之情,還有悲痛之苦,畢竟要離別了,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一樣,更何況還是王維這種敏感的詩人,那自然要比別人更加的有感觸,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很是傷感,這也正是他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
  • 一首詩寫盡了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王維《送別》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畫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這詩未能幫詩人金榜題名,卻讓他名垂青史
    古人科舉,最常用的科目就是寫文章。在唐朝,詩歌興盛的時代,在考場上作詩自然也就是一則考察考生基本能力的考題了。所以在唐詩當中,有不少的應試之作。最著名的,莫過於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了。本文要談到的這個詩人的這首古詩,是唐詩三百首當中很重要的一篇寫雪的詩作,同樣是一首應試之作。不過由於詩人的這首詩因為不符合考題的要求,詩人未能金榜題名,但是這首詩卻讓他名垂青史。且看: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超越,成為唐詩裡的名篇
    王維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很多詩作寫得自然流暢,往往是就地取材,但是寫得同樣的很是特點,例如他的這首《送別》,看似一首很普通的作品,但是由於詩人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唯美,從而也令這首詩成為了送別詩裡的經典之作,在這一千多年來無人超越,成為了唐詩裡的名篇。
  • 角度至關重要,看王維的這首送別詩的角度有什麼與眾不同?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這個疑問,可能是詩人掩上柴扉獨立夕陽下遠眺時自言自語的嘆息,也可能是依依不捨的心理活動……閱讀與借鑑這首送別詩最值得我們借鑑的就是作者選取的角度與眾不同《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不說不舍的情話,不渲染別後的孤獨,而是匠心獨運,選取了送別之後獨自回來的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首句「山中相送罷」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帶過。送別詩,跳越了相送,直接到送罷,奇妙。次句寫送別後的所作所為——在夕陽下掩起柴扉的細節。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唐詩三百首最無心插柳之作:劉長卿這首送別詩,卻是山水詩名篇
    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作,最著名的莫過於「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他的五言詩作,有一種從容的大氣之美,且對於山水詩的寫作頗有心得。比如他的這首在唐詩三百首當中的五絕作品,看題目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卻寫得清理自然,成為了唐詩中的山水詩中的名篇。且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