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身處異鄉,給閨蜜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寫出了深厚友誼

2020-12-06 歷史不散場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是蘇軾弟子,母親是宰相之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自然自幼便備受薰陶,加上自身聰穎伶俐,頗具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擅長作文。在她十六歲時,便憑著一首明快有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名鵲起,引得北宋文壇矚目。

十七歲時,又憑藉另一首《如夢令》,一句「綠肥紅瘦」震驚當世,成為京城最亮眼的新星。

兩宋時期,詞的創作空前繁榮,名家輩出。不同於唐朝,由於大詩人們各有千秋,世人評價時便冠名為「詩仙」「詩聖」「詩鬼」等等稱號。

宋朝時,寫詞最好的人,人們統統稱之為「詞宗」,有幸得到這個稱號的人,南北宋加起來一共也只有四位。

分別是,蘇軾,秦觀,辛棄疾,李清照。易安居士作為裡面唯一的女子,毫不遜色,與其餘三位一起,在文壇上爭相閃耀,熠熠生輝。

人們印象中的李清照,似乎一直在「薄霧濃雲愁永晝」,似乎永遠「悽悽慘慘戚戚」,哀怨傷情,傷春悲秋。

若你也以為,李清照一直像個憐花惜春的林黛玉,是個仙氣十足、多情善感的女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李清照好賭、嗜酒、愛玩,性情豪放,外柔內剛,是個十足的性情中人。

在汴京待字閨中時,李清照喜愛跟父親的好友、文壇前輩們學習詩詞音律,同時也結識了很多同齡的女孩子。

學習之餘,正當韶華的她們也會在一起嬉戲、遊玩。就如她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如夢令》描寫的那樣。

她們曾經夜晚暢飲,劃著小舟隨波漂蕩,誤入荷花叢中。這可謂是充滿歡樂與自由的少女時光,是李清照婚後乃至南渡後都無法忘卻的美好記憶。與趙明誠結婚後,李清照自然就不能和曾經的閨蜜們一起肆意遊玩聯絡了。

後來趙明誠赴任萊州,李清照也赴往萊州,途中寄宿驛站,又想起了少年時光,不由惆悵傷懷,寫了這首《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寄給家鄉的小姐妹,以表思念和不舍,以及渴望常常聯絡的情感。

「淚溼羅衣脂粉滿,」

開篇李清照便沒有過多渲染情感,而是直抒胸臆,表達與姐妹們分手時那戀戀不捨的情懷。惜別的淚水,打溼了身上羅衫,染花了雙腮的脂粉。這也是已經嫁為人婦的李清照,對著少年時感情最深的姐妹,才能做出的最直接的表達。

「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因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自古以來,「陽關」便是送別的意象。送別時,陽關曲調唱了一遍又一遍,難訴離別之殤。人道山長山又斷」此時李清照人在異鄉,回望來路。

早已被千山萬水阻隔視線,望向萊州,又山高水遠,不知何時才能達到,茫然失神。「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在這陌生山水之間的孤零驛館,聽著窗外瀟瀟秋雨,無盡悽涼。

「惜別傷離方寸亂,」

依依惜別時,被離愁別緒攪得方寸大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李清照作為最愛喝酒的女詞人,此刻甚至忘記臨行餞別時候,姐妹們喝的送別酒是如何滋味,也不知酒杯是深是淺,只記得那滿腔的難過與憂愁了。

「好把音書憑過雁,」

最後兩句,詞人對姐妹千叮嚀萬囑咐,讓她們一定不要忘記讓過往的鴻雁幫忙傳書,與自己書信往來。「東萊不似蓬萊遠。」自己要去的東萊,畢竟不像傳說中的蓬萊那樣遙不可及,非人間所能聯繫。

其實,比起李清照後期,充滿國讎家恨,顛簸流離,愁腸寸斷的詩詞,我更喜愛她前期明快開朗的文筆。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和當時所有的同齡女子一樣待字閨中,卻擁有著尋常女兒沒有的才情和才思。

那難得可貴、不愛拘束的少女情結,也許才是真正的李清照,嫁為人婦、遠離家鄉的她,似乎就開始少了那麼一絲靈氣,多了許多愁緒。若你和我一樣,喜愛李清照,欽佩易安居士。

那麼我推薦看這本《李清照詞傳》,讀懂這個「千載以來,巾幗之中,一人而已」的李清照。這套詞作,還包括《蘇軾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才不到一頓晚飯錢,就能走近這個唯一一個以女子之身,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一代詞宗。

歷史不散場總結:

李清照作為古代女子,抒發閨怨相思時,還會有所含蓄婉約。但面對年少時感情深厚,彼此相知的小姐妹,便不再矯揉造作,而是通過路途中的見聞感受,直接傾訴離別後的思念愁緒。

尤其最後兩句,表達希望不斷聯絡,能夠彼此寄信往來、音書不絕的深厚感情。這份情深意重的姐妹感情,已經隱隱勝過男女愛情,更為直接、真摯純粹。

相關焦點

  • 柳永寫的一首經典相思詞,句句傷感,最後兩句道出感情最苦之處!
    柳永寫的一首經典相思詞,句句傷感,最後兩句道出感情最苦之處!文|笙離歌人在宋詞的舞臺上,有許多多才多藝,將情和思緒融合到一塊的詞人,這主要體現在婉約派和豪放派,但更為顯著的是婉約詞表達的情感濃厚,豪放只是寄託著對某一方面情感的描述,不過說起北宋的詞人,我比較喜歡柳永和李清照,二位的詞有一種讀著就讓人想起失戀,人生失落之感,或許是出生的時代不一樣,看到他們的詞更能體味活著的艱辛,今天我們主要感受下柳永一首經典的相思詞
  • 李清照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名句,最後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李清照的詞那是沒得說,以她最著名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來說,便是寫出了獨有的風格「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詞是寫得真好,如果給宋朝的詞人排名的話,她一定可以進入前十的位置。其實除了詞寫得好之外,她的詩歌也是一絕,其中的《夏日絕句》最為大家熟知,整首詩每一名都是至理名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李清照晚年孤苦無依,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盡顯寂寞傷感
    可李清照就不同了,她一早就在自家後院見過當時還是太學生的趙明誠,那時就已經對這個面如冠玉、風度翩翩的少年郎芳心暗許,後來趙明誠的父親上門求娶,李清照和父母一番商量自然滿心歡喜地應允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兩家都是官宦人家,家底殷實,也都是讀書人家。婚後李清照不必為柴米油鹽的繁瑣事費心,也沒有一個刁蠻任性的惡婆婆欺壓,丈夫又溫柔體貼,可以說她的婚姻是十分幸福的。
  •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3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當她遇上了出身士大夫之家的趙明誠,兩個人情投意合,便用一首《點絳唇》來回應男方的熱烈追求。
  • 李清照寄給姐妹的一首詞,尾句14字最動人,令人驚豔
    現代社會有一句話是對女人說的,叫「防火防盜防閨蜜」,電視劇上演繹了太多太多的狗血劇情。事實上古代的閨蜜情也是最令人羨慕的情感之一了。比如說唐代的楊玉環,她有個厲害的閨蜜就是當朝的鹹宜公主。由於楊玉環從小長得漂亮每次同村人撿到了都會被驚呆了,長大後就去給閨蜜鹹宜公主的婚禮做了伴娘,卻一不小心被閨蜜的弟弟李瑁看中了,一不小心就嫁給了盛唐高富帥!不僅如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小姐妹團體。李清照少女時寫出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初長成時可不僅外出晃悠,還喝酒。
  • 新婚不久,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向丈夫撒嬌,寫出了愛情的美好
    二人郎才女貌,過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甜蜜生活,雖然之後分離兩地,但是這並不妨礙二人感情深厚。有人云:「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表達的應當就是這樣的感情。在新婚時,李清照露出了一個女生對心愛之人的嬌羞,對這心愛之人撒嬌是一種常見的甜蜜,一首《減字木蘭花》讓嬌羞體現的淋漓盡致。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 李清照水平最高的一首詞,最後四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的一首詞,便是李清照最為經典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雖然僅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個字,卻是奠定李清照「才女」地位的一首詞,據說當時這首詞,一經流傳,便轟動朝野。全詞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的栩栩如生,以對話的方式來推動這首詞的詞意發展,可謂是獨樹一幟,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非常高,尤其是對最後四個字「綠肥紅瘦」。
  • 37歲的李清照給閨蜜寫的詞,大開大合矛盾糾結,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唐代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這一詩壇大圈,其中李白和王維後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令人至今不解;宋朝則有蘇軾、秦觀、黃庭堅、王安石這一詞壇大圈,其中蘇軾與王安石的亦敵亦友,讓人看不懂。而說到古代才女們的閨蜜圈子,則好像並不多。一方面女子要做到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另一方面女子在一起也確實不知道玩什麼。
  • 李清照寫給姐妹的一首詞,無一「愁」字,卻句句寫離愁別恨
    而她也確實寫過很多關於「愁」的詩詞,尤其是在她和丈夫兩地分居,還有晚年孤身一人時,就連她寫給家中姐妹的詞,也是「愁」的不行。公元1121年,38歲的李清照離開定居的青州,遠赴萊州和丈夫趙明誠相聚。但她不是只會寫這些哀婉纏綿的情愛之詞,她也曾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樣豪壯的詩句,還有「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這種浪漫的詞句。再加上這首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可見李清照所寫的題材還是很廣泛的,她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不是沒有道理的。
  • 李清照最具才情的一首詞,只有短短三十三個字,寫得非常唯美!
    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李清照最具才情的一首詞,那便是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詞寫得非常傳神,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而且這首詞,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個字,李清照卻是寫出了高度,同時也寫出了深度。
  • 李清照最知名的一首詞,最後三句「抄」的範仲淹,成千古名句
    才華滿腹,嫁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可李清照也有傷懷的時候。這個秋天,趙明誠不在家,李清照相思之下寫下一首詞,最後三句最經典,千古傳誦,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詞是「抄」的範仲淹的句子。這首詞就是李清照廣為人知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李清照想念丈夫,寫一首詞名動天下,最後3句至今無人超越
    李清照想念丈夫,寫一首詞名動天下,最後3句至今無人超越說到才女,我們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李清照了。的確,在那個封建社會,女人是很難有機會閱讀書籍的,即使有也很少有人能夠用筆記錄下來自己的思想。然而李清照就是那麼一位獨特的女性,在她的筆下,我們讀出了一個女人眼中的宋代社會風貌,對於很多學科的研究都是有著重要價值的。而在這位女詞人筆下,有那麼一首她早期的詞,非常靈動有文採,在當時乃至今天都一直流傳著,讓人每每閱讀都會感嘆世間竟然有這麼一位文採斐然的女性。這個詞是她剛剛結婚的時候寫的,即那首著名的《醉花陰》。
  • 李清照去外地找丈夫,獨自寄宿濰坊,寫首詞給閨蜜,卻成千古名篇
    此時的她最懷念的不是遠在萊州的李清照,而是之前在家鄉一直陪伴著自己的一群姐妹們。在長時間的相處中,她們也積累了很深厚的感情,如今李清照隻身離去,在途中自然免不了孤獨寂寞,於是寫下一首詞,通過描寫自己在驛館中的感受,向姐妹們表達了希望能夠書信不斷,一直聯繫的感情。
  • 李清照清平樂,與蔣捷虞美人異曲同工,一首詞寫出人生三境界
    前言前幾天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李清照的《清平樂·年年雪裡》,讀後有何感受?李清照的《清平樂·年年雪裡》是一首詠梅詞,更準確地說是一首賞梅詞。李清照並沒有從描寫梅花入手,而是寫出了自己賞梅的心情,這三種不同的心態反映了李清照所處的三個不同時期。
  • 李清照少女時期,寫了一首詞,將少女的愁,寫得意境唯美
    詩句是詩人心境的體現,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便留下了一首婉約秀美的小令《浣溪沙》,和後來國破家亡之時的沉重文風比起來,這首詞承載了李清照少女時期淡淡的哀愁,讀來別有一番趣味。這首詞寫於李清照未嫁之時,那時的她還未曾經歷後來的波折,仍然是一個閨閣千金。詩裡的內容雖然寫的是孤獨傷懷,卻並不那麼殘忍,更多的是一種少年人傷春惜時的感慨。
  • 李白贈送給杜甫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寫出了最深厚的友誼!
    而且兩個人的友誼也是令人感動,當杜甫第一次讀到李白的詩時,便是對他產生了敬仰之情,於是他便親自登門拜訪了李白,從此兩人也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為了唐朝詩壇的一段千古佳話。兩個人也正是有了深厚的友誼,為此也是經常為對方寫詩,但相對來說杜甫為李白寫得多一些,李白只不過寫了幾首回贈杜甫,譬如這首《戲贈杜甫》,那就是他所回的一首。《戲贈杜甫》唐代:李白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 李清照最知名的一首小詞,最後三句「抄襲」範仲淹,卻成千古名句
    這個秋天,趙明誠不在家,李清照相思之下寫下一首詞,最後三句最經典,千古傳誦,可很多有人知道,這句詞是「抄」的範仲淹的句子。這首詞就是李清照廣為人知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 李清照模仿歐陽修最成功的一首詞,寫出了新意,不失為一首佳作!
    他的詩文更是一絕,同時他的詞也是清新脫俗,一首《生查子.元夕》,更是成為了描寫元宵佳節的名篇,在他之前,以及到現在,無人能夠超越這首作品,成為了描寫元宵佳節最精彩的一首詞。當然歐陽修還寫過很多非常經典的作品,譬如他的這首《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然而這首詩,也使得很多的人爭相模仿,但是這其中模仿最為成功的當屬於李清照,她由於太喜愛這首詞中的那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於是也在自己的詞作,直接用了這一句,但是卻寫出了新意,也不失為一首佳作。
  • 李清照因為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詞,最後3句成千古名句
    而這首主題曲就是由李清照的一首詞改編的,整首歌曲調悠揚,讓人朗朗上口,很是好聽。無論是從詞的意境,還是韻律,都讓它很受歡迎。而詞中帶著的淡淡的憂愁,則讓人看到了李清照的才氣,真真是令人佩服極了。而在封建的古代社會,女子的地位可以說是十分卑微的了。所以古代的女子很少有能接受教育的機會,更別提還可以識文斷字,自己寫詩作曲了。而李清照卻可以,當然是值得人來佩服的了。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她的故事。
  • 李清照暮年的一首詞,後兩句是精華,韻味幽深
    這首詞,於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其時正逢金兵進犯,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也已病故,家中所藏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孑然一身。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詞的前一部分寫出了作者在國痛家愁的環境下,無力排遣悽慘苦悶的內心,念及北國故鄉,環顧四周,丈夫遺物猶在,睹物思人,而早已是「物是人非」,感到萬事皆休,落寞無窮。正想要說些什麼,卻又早已抑不住內心的悲情噴湧而出,眼淚早已瀟瀟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