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武金堤張家灣街駐守堤段,18歲的周亮宇腳踩黑色深筒套鞋,臂佩鮮紅色「突擊隊員」袖章,手握一人高的長竹杆,參與到防汛工作中。他在高考結束的第二天就緊隨父親奔赴防汛「戰場」。對於一個剛經歷完高考的學生來說,走出考場,好好放鬆才是常態,但周亮宇卻馬不停蹄地踏進了防汛「戰場」,這種衝鋒在前的擔當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像周亮宇這樣充滿擔當的熱血少年,在防汛的戰場上不計其數。他們衝鋒在前,揮汗如雨,洪水不退,他們不歇。「今年多大了?」「18歲、19歲、20歲……」他們用年輕的肩膀扛起沙袋,成了抗洪一線的「逆行者」!在我們眼中,他們仍是孩子。但在「戰場」,他們就是無懼無畏的勇士。他們持續奮戰在抗洪一線,不懼皮膚曬傷、手腳磨出血泡、沙袋蹭傷脖子……他們說,這是「勳章」。正是有他們在,我們才能在一次次考驗中,交上滿意的答卷。
當我們的國家遭遇困境的時候,任何一個有擔當、甘奉獻的中國青年都會下意識地思考「我該做些什麼?」「我能做些什麼?」今年年初的疫情,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中國青年的感人故事:從千裡援鄂、堅守重症病區的90後護士到動員全網、籌集物資的海外留學生,從風裡來雨裡去的快遞小哥到守護一方平安的年輕基層幹警……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自發凝聚起一股抗「疫」的硬核力量,他們同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釋放出強大的青春力量,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蓬勃生機。
同樣,在當下嚴峻的防汛救災形勢面前,肩扛責任、背負擔當、滿心赤誠的中國青年再一次挺身而出:90後武漢礄口區政務中心工作人員鄭墨冒雨守堤8小時裡巡堤16次;江西省瑞昌市175名返鄉實習的大學生與當地315名青年志願者組成防汛青年突擊隊,運送物資、轉移受災群眾,扛沙築壩,一刻也不願意停下;黃山市耿城鎮的青年志願者拉警戒線、設警示牌,協助搶險救災隊伍清理塌方、滑坡路段,以實際行動構築了堅固的「青春堤壩……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廣大青年不畏艱險、衝鋒在前;越是危急關頭,越需要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防汛已進入關鍵時刻,集結號已然吹響,讓青春在防汛一線閃光。
「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魯迅先生毫不吝惜對青年力量的讚美。而我們當代青年正如他所願:始終保持在壓力面前不低頭的朝氣、在困難面前不退縮的銳氣、在責任面前敢擔當的勇氣,在一個又一個「戰場」上爭做逆行者,在披荊斬棘中開闢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偉大,譜寫出一曲曲新時代壯麗的青春之歌。
防汛救災的戰場同樣也是砥礪青春的舞臺,廣大青年以青春的責任與擔當,走在前、幹在前、衝在前,在防汛第一線經風雨、壯筋骨,為打贏防汛抗洪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