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從日本的19座諾貝爾獎裡,我看到的卻是這些……

2020-12-14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2.1M

北京時間昨天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結果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三人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而獲獎。這也是日本的第27位諾貝爾獎獲獎者。

好像每年這個時候都要老話重提一回。

「17年17個諾貝爾獎,日本憑什麼?」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做了什麼?」

「19年19個諾貝爾獎blahblah……」

講真你們沒看膩我都看膩了。

事實就是,2001年日本大放厥詞要50年拿30個諾貝爾,當時全世界都在嘲諷這回事,很多國人也在其內。然而這個flag現在看看似乎還沒有要倒的意思。

本世紀以來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

作為備受矚目的第27位、也是本世紀19年來第19位獲獎者,現年71歲的吉野彰本人是個很可愛的老頭子。

昨晚接受日本媒體圍攻的老爺子表示,「雖然還沒有什麼實感,不過晚上回家要一個人開聽啤酒慶祝一下」。關於獲獎,老爺子的第一反應是「啊,來了來了……」

這份樂觀跟幽默,不愧是隨便從街上拉一個路人都有相聲演員天份的大阪府出身啊~

聽說吉野老先生還是大阪阪神棒球隊的大fan,實在是很可愛了。

同樣是大阪府出身的還有2012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山中伸彌 ,央視還曾經報導過此人。

除了大阪,京都也是培養了兩位21世紀以來的諾貝爾獲獎者,分別是2018年獲得醫學獎的本庶佑,和2008年獲得化學獎的下村脩。

除此之外還有愛知縣的名古屋市,2008年物理學獎兩位獲獎者小林誠和益川敏英都是名古屋市出身。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仙貝君畢竟是個搞旅遊的,就來帶大家看看這些培養出了諾貝爾獲獎者的地方都有哪些美麗又充滿靈性的山水景色吧~

太宰府天滿宮丨福岡

大隅良典,2016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大隅良典的故鄉是位於九州的福岡市。說到福岡就不得不提一句這百萬學神考前必拜的太宰府天滿宮,據傳是全日本求學業有成最靈的神宮,要祈求什麼重要考試合格的話首推。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比福岡的路邊屋臺更有本土味兒了呢!

羊山公園丨埼玉

梶田隆章,2015年物理學獎

2015年獲得物理學獎的梶田隆章正是出生在東京以北的埼玉県。埼玉一直以來都被許多遊客忽略,甚至連日本本地人都不是很了解這個首都圈一小時左右的小眾寶藏。其實,這裡有號稱小京都的川越古街道,有秋季妖異的彼岸花巾著田,還有漂流聖地長瀞溪谷,會玩的人才知道有多好玩。

新倉山淺間神社丨山梨

大村智,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要說山梨縣人傑地靈絕對沒人反駁,因為日本的象徵富士山就位於山梨縣。這裡更是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村智的故鄉。位於富士山腳下的忍野八海,無數日本旅行網站上看爛了的新倉山淺間神社,都位於山梨縣。試問哪位熱愛旅行的朋友不想親手從這個角度拍下一張電腦桌面呢?

櫻島丨鹿兒島

赤﨑勇,2014年物理學獎

鹿兒島位於日本九州島最南端,和衝繩隔海相望,實在是一個非常安逸的地方。坐上櫻島渡輪開往海中心的小島,島上一座山峰堪稱日本最活躍火山之一,時不常地就冒點白煙。還有小眾溫泉鄉指宿,島上的天然火山砂浴絕對值得一試。

伊豆、熱海丨靜岡

天野浩,2014年物理學獎

如果說2014年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野浩的名氣還沒有那麼響亮,那麼50年前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川端康成你一定有所耳聞。一部《伊豆的舞女》也讓靜岡這個與世無爭的小縣走到大眾面前。伊豆和熱海的美,也帶著秀外慧中的樣子,去過一次就一定會迷上。就我個人來說,近首都圈最推薦的溫泉地,不是箱根而是熱海!

道後溫泉丨愛媛

中村修二,2014年物理學獎

說到熱門旅行地似乎愛媛縣總是榜上無名,但是放眼愛媛卻絕不是什麼默默無聞的地方。同獲2014年物理學諾貝爾獎的中村修二的故鄉愛媛,緊鄰瀨戶內海,海對面就是日本三景之一的嚴島,而大文豪夏目漱石筆下《少爺》的背景地松山道後溫泉,就是愛媛的標誌性景點了。想嘗試穿著浴衣在溫泉街散步的你,一定要考慮一下這裡。

函館夜景丨北海道

鈴木章,2010年化學獎

北海道的美景,用一整篇攻略來寫也寫不完,就像北海道這個地方,不花個把月時間休想玩透它。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鈴木章的家鄉位於北海道道南地區,道南最值得一提的左不過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館夜景啦!

北海道的攻略仙貝貝實在寫了太多,民以食為天,還是挑個吃的攻略吧!想看其他,只要關注仙貝旅行公眾號,回復「北海道」就有了哦!

雪之大谷丨富山縣

田中耕一,2002年化學獎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出生於富山縣。富山縣真的是位於北陸的一顆明珠,無論是山區還是海岸,到處都是靈山秀水,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就有四處,是真正懂的人才懂的深度之旅,在仙貝君心中也是一生必去的日本最美縣排行前列!

好山好水養育好人才,這些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家鄉,也都各個充滿了靈氣,就像科學家們各有各的成就一樣,也各有各的美麗傲人之處,有沒有哪一處讓你心生嚮往呢?順便一提,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根岸伸一的出生地,是中國吉林省的長春市呢!長春也是很美的地方呀~

除此之外,仙貝旅行作為成熟的商訪地接社,有著業內領先的資源,日本知名大學遊學交流,產業考察,技術學習都不在話下,助您更加深入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領域!

敢於放話50年30位諾獎的日本,自然有它的底氣。這個世紀以來,這項神話還在不斷被延續。深入日本各行各業的先進之處,近距離接觸商業奧秘和技術核心,定能讓人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憑什麼?
    吉野彰是日本第二十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也是日本第8名化學獎得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00年之後,日本獲得的第19個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個的節奏。 除了對科研人員的待遇保障之外,日本對於科研的資金投入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 資金支持 回顧2000年以後日本的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科研成果,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大都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取得的,比他們獲諾獎時間要早二三十年。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讓中國家長深思!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他們這樣教育孩子,中國家長真該學學!首先我們來說說諾貝爾獎吧,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所以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行業乃至於一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了。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會在這個期間進行評選。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日本據統計,諾貝爾獎共有27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個的節奏,並且都是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
  • 為何日本19年能拿19個諾貝爾獎?背後的兒童教育,值得國人反思
    日本19年產出19位諾貝爾獎背後的原因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得主是美國的德州大學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吉野彰是自2001年以來,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這19位獲獎科學家皆是自然科學類領域。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超越日本。日本平均一年一個諾獎獲得者的速度,令我們倍感驚訝和佩服。2001年,日本出臺了一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表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諾貝爾獎,代表著現在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  日本一直表現非常搶眼:從1901年以來,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  到了21世紀,日本獲獎人數更是高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  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  原本日本國內對於今年拿諾獎,呼聲很高。但最終,卻在榜單上掛零。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文|正解局諾貝爾獎,代表著現在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日本一直表現非常搶眼:從1901年以來,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到了21世紀,日本獲獎人數更是高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
  • 19年間19位獲獎丨日本學者吉野彰摘諾貝爾化學獎
    2019年度諾貝爾獎於10月9日揭曉,來自日本的學者吉野彰憑藉鋰電池的發明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不要小看一塊小小的鋰電池,小到此刻你手裡正在捧著的手機、大到未來前景大好的電動汽車,鋰電池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那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時代是怎樣度過的呢?
  • 日本人十九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都是哪些人和哪些領域?
    日本 十九年,19個諾貝爾獎得主。日本拿獎的步伐走得很穩健。 但每一次日本人獲獎,都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引發一層波瀾與口水,但很少有人系統看過,日本所獲的諾貝爾獎都是什麼成就,連是什麼都不知道,何談討論? 那麼這裡先得做一番基礎的梳理工作,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語言,簡要列舉一下這19位獲獎者及其成就。
  • 大隅良典: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日本諾獎得主大隅良典(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更是警告: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日本著名的每日經濟新聞也推出連續報導,分析日本的科研危機。其實,日本未來是不是能夠拿到諾貝爾獎,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對於日本科研危機,要引以為鑑。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虎嗅網
    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原本日本國內對於今年拿諾獎,呼聲很高。但最終,卻在榜單上掛零。日本諾獎得主大隅良典更是警告: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日本著名的每日經濟新聞也推出連續報導,分析日本的科研危機。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對於中國的科研發展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些問題還應該被回答。1、萬年不變的美國第一1901年第一次頒發的諾獎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一十多年了。在一百多年的諾獎頒發歷程中,不到1000人被授予這個獎項。然後這些獲獎者大多數都來自於歐美發達國家,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次便是英國,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
  • 4座詹天佑獎、2座魯班獎、1座國際橋梁"諾貝爾獎"!"四川橋"這樣...
    記者梳理發現,誕生僅30餘年的鋼管混凝土橋梁,已經獲得了4座詹天佑獎、2座魯班獎、1座橋梁界的「諾貝爾獎」。「四川橋」緣何誕生?它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一種實用又經濟的橋梁,解鎖四川建設難題承載力高、節省材料、自重輕,這些技術優勢很好地解決了建設難題。比如,「雲端高速」雅西高速上的幹海子大橋建造於汶川大地震後,是首座全鋼管混凝土桁梁橋,由於自重輕,成功地跨越了高烈度地震帶,並經受了蘆山大地震的考驗。
  • 日本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大盤點
    人民網東京10月5日電(許永新)10月3日,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至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計25人。截至2016年10月,日本是非歐美國家中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兩名在獲獎時已經取得外國國籍,進入21世紀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以國別劃分的獲獎人數方面日本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這裡就來盤點一下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 物理學獎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虎嗅網
    下面,我來提供一些具體的數據,幫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這些道理。第一組數據,是中國和日本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人數的比較。這裡只考慮自然科學獎,是因為這些獎的含金量確實是最高的,得到全世界科學家的公認。而諾貝爾文學獎的含金量,就見仁見智了。諾貝爾和平獎的含金量呢,有時簡直會成為負的,大家肯定都能舉出來例子。
  • 羨慕完日本的18個諾貝爾獎,然後呢?
    這是我第一次和一位日本人深度合作。雖然他在大紅之前,已經在北京的小胡同裡蟄伏了12年。於是,青山和太太洋子很快飛來騰衝,在項目所在的一片泥濘土地上,雙腳丈量、感受,站在地裡靜靜觀察四周景色和光線。我坐在田埂邊,看著他們認真的模樣,心裡感慨萬千,傳說中日本人的做事方式,我才剛剛開始領略。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其中,日本研究員、現年71歲的吉野彰,成為第27位來自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是21世紀以來,日本獲諾獎的第19人。看到日本人又一次獲得諾貝爾獎,不少人是震驚的。誰也沒想到,自從1949年第一次斬獲諾貝爾獎以來,日本已經超過了德國、英國、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諾獎大戶」。日本的27項諾獎中,超過三分之二是21世紀以後獲得的。
  • 為什麼日本人總能獲得諾貝爾獎?
    吉野彰是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日本邁入21世紀的最初20年裡,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將過去的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日本會出現——諾獎井噴?!
  • 為何說日本再難延續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輝煌?專家回答一針見血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所有頒獎領域內的最高水準,其獲獎人數成為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象徵之一。日本曾在2001年放出豪言:「要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要知道當時日本的諾貝爾獲得者只有9位,因此外界一致認為日本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