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衛靈公與彌子瑕、宋朝
衛靈公與彌子瑕之間產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未盡,遂以其半遺君。靈公食而甘之,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後來彌子色衰愛弛,靈公便拿此說事,責怪道:「是曾啖我以餘桃!」孔子和他們同時,曾經出仕於衛,受到了衛靈公的禮遇,他的學生子路和彌子瑕是連襟關係。
衛靈公還喜歡宋國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靈公寵幸,又與靈公夫人南子有私。姦情路人皆知,一次衛太子過宋,宋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意思是說:你們求子的母豬已經得到了滿足,為什麼還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於是後世出現了「婁豬艾豭」的說法,艾豭指靠著與家主的同性戀關係而私通家主妻妾(婁豬)的人。
楚宣王與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寵手段可以為後宮美人樹立樣板:一次宣王出遊,興致甚高而發出感問:「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也就是願意從死,不再樂生。於是,贏得了宣王更加的愛寵。
魏王與龍陽君
龍陽君的固寵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氣比安陵君更大,「龍陽」是古代經常使用的男寵孌童的代稱。一次魏王與之同船共釣,龍陽忽然泣下,王問原由,對曰:臣所得之魚越來越大,故欲將前魚棄置。而今四海之內美人甚眾,皆欲趨於王庭,則臣亦將見棄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動,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有敢言美人者,族!」
漢高祖與籍孺
漢朝的這位開國帝王甚好男色,以後西漢幾乎每一位皇帝幾乎都有此好。
漢文帝與鄧通
鄧通出身低微,成為文帝幸臣後常為帝吮癰。文帝賜給他蜀地嚴道銅山,可以自鑄銅錢,遂富無比。但是文帝死後,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將他貶黜,最終「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大富極貧的鄧通的經歷很能體現出人生無常的含義。
漢武帝
漢武帝幸臣眾多。韓嫣是他的少年同學,當時就已相愛。並且雖為閹宦卻未曾徹底淨身,竟能與宮人為奸;衛青、霍去病分別是武帝衛皇后的弟、侄,靠著這層關係先後在武帝身邊做侍中,帝對衛青隨便到了「踞廁而視之」的地步。
霍光與馮子都
霍光是西漢權臣,馮子都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係使得子都身份雖賤卻很得勢,百官以下都要仰承他的鼻息。霍光死後,馮子都與光妻私通。
前秦主苻堅與慕容衝
氐族苻堅在東晉列國時期是一位名主,幾乎統一了北方。在攻滅鮮卑前燕後,燕國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衝同時被納,寵冠後庭。這兩人之間的「同性戀」是亂世男風的典型,個人感情夾雜於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紛爭當中,變化極富戲劇性。
桓溫與郄超
桓溫是東晉權臣,郄超為其心腹謀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謝安等前來議事,偶然發現郄氏猶在睡帳當中。謝安笑謂:「郄生可謂入幕賓也。」入幕之賓的典故由此而來。
(2)齊景公與羽人
齊景公面姣,有一個負責徵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著他注視,面帶傾慕。公怒,將欲殺之。相國晏嬰勸道:「拒欲不道,惡愛不祥。雖使色君,於法不宜殺也。」景公覺著有理,便表示:「惡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將使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