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所以一切都會過去

2020-12-14 國學傳統文化儒釋道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少施政令是合於自然的。狂風颳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況人呢?所以,從事於「道」的,就與「道」相同;從事於「德」的,就與「德」相同;表現失「道」、失「德」的行為就是戾恣肆。與「道」相同的人,「道」也喜歡幫助他;與「德」相同的人,「德」也喜歡幫助他;與失「道」、失「德」相同的人,就會承受失「道」失「德」的後果。統治者不值得信任,人民自然就不信任他。

本章開篇老子就提出,「希言自然」的道理。人要少說話,因為言多必失,會有禍患。執政者更要少施政令於百姓的觀點。

老子認為,執政者實施再多的政令,如果不符合「道」和「德」的標準,對百姓來說,也是不會起什麼作用的。少施政令才是合於自然的。

接著老子用暴風驟雨來比喻,不遵「道」行事,就不能持久。狂風颳不了一整天,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使它們這樣呢?是天地。

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況人呢?這段話,老子是在暗示人們,要懂得遵循「道」來作為,這樣才能長久。

本章的重點就是老子用來比喻的,這句「飄風不朝,驟雨不終日」。

首先我們要清楚,是誰使風狂,使雨驟,是天和地,但是,天地也不能完全主宰自然界的一切。為什麼呢?因為凡是不符合「道」的,都不會長久。

所以,我們要堅信黑夜一定會過去,光明也一定會到來,再大的狂風暴雨也只是展時的,是不會持久的。

那究竟是誰在掌控著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呢?其實就是「道「。「道」雖然不會直接去幹涉自然萬物但是它卻主宰著宇宙和自然界變化的這個「勢」

「勢」具體表現出來的就是自然環境發展變化的趨勢,因此,狂風暴雨的形成和自然環境的變化有著秘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決定狂風暴雨能否長久,「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只有遵「道」而為,才會長久。

人這一生不可能是一番風順的,總會有坎坷不平,挫折和磨難。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呢?這很重要,逃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有勇敢地去面對一切困難,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當你身處在人生的狂風暴雨之中時,一定要堅信一切都會過去。這是天道使然。

但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既然是狂風暴雨就會有摧毀。還要明白,既然是人生中的苦難就會有傷害。

所以你必須要做到,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首先要知道怎樣做才能保全好自己,並明白只有存在才是最好的結果。

其次,要明白既然遇上不可必免的磨難就要理智地去面對、去接受,但決不能臣服任何磨難

最後,是要作出有深度、有效果的思考。並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老子在本章重點暗示的是「道」雖然不會去直接幹涉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但是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卻是由「道」來主宰的。

所以老子在本章強調「道」的原則,並告誡人們合於「道」和「德」的行為就會有好的結果。失「道」失「德」的行為就是暴戾恣肆。不會有好結果。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相關焦點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新解」之二十三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新解」之二十三,蘿蔔/攝影>義簡: 一切困難都會過去,一切收穫也都會到來,只是……信不信,由你自己。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全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陳義初驀然回頭窗外,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櫻花開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嚴寒的冬天終於過去,春天終於來了!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三章】中說: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飄風指龍捲風,終朝意思是早晚一天的時間。龍捲風來去匆匆,一般從開始到結束,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暴風驟雨雖然來勢兇猛,卻不能超過一天,接下來必然就消失了。所以這次「新冠疫情」雖然來勢兇猛,但是由於我們全國人民在中央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克難攻堅,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找尋生活裡的《道德經》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三章,意思是很大的風颳不了一個早上,傾盆暴雨下不了一整天。用很普通、很常見的兩個例子來說明越是強盛、越是暴烈的事物消亡的越快。道德經裡還有一句的意思和這類似:"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道德經》: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白巖松:風再大,終會停
    他當時主要讀的就是《曾國藩全書》和《道德經》。》中最讓他深受啟發的一句話就是:「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白巖松說:「人生中你經常會遇到很狂的風去打擊你,劈頭蓋臉的大雨傾盆而下,讓你覺得世間的末日都到了,但這個時候你要相信,不管多大的風都要過去,不管多大的雨都會停下,這個時候,你獲取的心理支撐將是巨大的。」
  • 《道德經》:「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第二十三章)
    《道德經》:「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譯:風颳得太猛,往往不到一個早晨就停下來了。雨下得太大,也很難連下一個白天。誰把它們停下了呢?中國人特別能體會到時間的前後平衡: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叫作物極必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叫作否極泰來,時來運轉;叫作陰陽協調,一陰一陽謂之道;叫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們較早產生了中庸思想,不走極端,免得若干年後再往另一面偏。同時中國人也較早就主張和諧與平衡,陰陽協調,各得其所,人類行事更要考慮到諸多方面,不可將事做絕。
  • 聽老子講道——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聽老子講道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大家都知道這句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說的是人生充滿變數,天空不會永遠晴朗,人也不會永遠順利。《老子》在二十三章中也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意思是狂風颳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來說明萬事萬物不斷發展變化的規律。
  •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古文今譯】少發教令是合於自然的。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災難面前,不分職業、不分年齡、不分地域。正因為有的人在默默堅守,更多的人才能多一份心安。以下是一位公安民警春節「假期」的感悟,相信他樸實的話語,能夠喚起更多公安一線警務工作者的共鳴……朱明傑 公安南開分局政治處:2020年的春節註定給我們留下一段不平凡的記憶。
  •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譯文:少說話才是合乎自然規律的。就像狂風不會持續一早上,暴雨不會持續一整天一樣。誰造成它這樣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長盛不衰,何況人呢?
  • 六月抄經: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第八章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利而不爭,非利要與自己爭一爭。4.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不知有卻處處有,它已滲入思想中,流進血液中。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第二十三章日前颱風多光顧,風飄飄,終日滿城雨。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浮誇,倒坍。7. 固將取之,必固與之。
  • 2月車市觀察丨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但另一方面,車市內的對策與車市外的政策也在默默的形成一股合力,日銷量穩步提升的事實也說明: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文/曲面積分 圖/來源網絡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出自老子《道德經》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龍捲風越是狂躁、暴風雨越是猛烈,持續的時間就越短暫。兩千五百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闡釋了自己對萬象規律的理解。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這段文字如果只是大略的一看真覺得很悲觀頹廢,但是這也恰恰告訴我們,讀書真的不能只看作者的表象,而要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意思。任何事急躁冒進都不能長久的,就像飄風驟雨那樣不會長久,只有積跬步才能至千裡,積小流也可成江海。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如意時,別忘了這幾句話
    01,一切都會過去,時間是最好的治癒師《道德經》中第二十三章記載:「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指的是不論是多狂的風,都不會刮一天,不管多大的雨,都不會不停地下。在人生中,經常會遭遇很狂的風去打擊你,你也會經常遭受劈頭蓋臉的大雨傾盆而下,但是,不論是多大的風都將會過去,不管多大的雨都會有停止的那一刻。要相信一切都會過去,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藥,一直都是時間,時間也是最偉大的治癒師,會在不知不覺中治癒你所有的傷痛,現在你的種種遭遇,經年之後再來看就會發現,這其實並不是人生中不可逾越的鴻溝。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的自然之道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道德經,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二十三章,很感激老子,留下如此文化瑰寶,道德經。其乃中國人千百年來安身立命,修身養性,治國齊家之綱要,是吾輩後學,濟世傳道之根本!故國人不可不察也。好了!書歸正傳,接下來先看老子的文墨,後做淺解。
  • 道德經賞析: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量變引起質變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飄風指龍捲風,終朝意思是早晚一天的時間。龍捲風來去匆匆,一般從開始到結束,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暴風驟雨雖然來勢兇猛,卻不能超過一天,接下來必然就消失了。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但誠信卻可以讓人長久獲得信賴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意思是大風不會刮整個早晨,暴雨不會下一天,形容來時氣勢洶洶但終究不能長久保持。此句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原文如下: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什麼是老子的「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讀譯:不隨意發政令不擾民是合乎於自然的。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呢?天地。天地的風暴驟雨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 《道德經》:不順終將會過去,好運遲早會來臨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寫道:「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意思是說不言政令不擾民是合乎於自然的。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 68帛書《老子》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
    提示:[論道] 遵道多助 失道寡助 [論德]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原文】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於人乎!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再大的狂風也吹不了一整天,再狂的暴雨下不了一整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於人乎!是誰駕馭的他們,天地尚且不能經久的狂暴,何況是人類呢!
  • 道德經(23)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而不終日,孰為此者?
    《道德經》 第二十三章,本章老子用狂風暴雨,不能持久的道理,說明;統治者如果施狂暴,那肯定也長不了。最好的治國方法,就是「無為」而治。即「希言」,少發號施令,不打擾百姓(《道德經》第十七章「悠兮,其貴言」),這才合乎自然,合乎「道」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