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賽珍珠:(《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影響力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史詩巨作!
《水滸傳》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以及時雨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在水泊梁山中,英雄好漢排定座次,共評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像「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天勇星大刀關勝、天雄星豹子頭林衝……」,每個人的名字前都冠以星宿名和渾號,這種頗具俠義色彩的名稱聽起來威風凜凜,很多水滸迷甚至能將一百單八將的稱號倒背如流。《水滸傳》也許是每個男孩子童年中那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滸傳》的背景是北宋宣和年間宋江等三十六人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記載:「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說的是宋江等山東綠林好漢橫行河朔,京東路的數萬官軍不敢抵抗。這種兇猛的戰鬥力比起書中不遑多讓。
在《水滸傳》第一回 楔子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向我們解釋了水滸一百單八將的前世以及他們的橫空出世。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哀殿,受百官朝賀。
時間是北宋仁宗年間,此時邊關還沒有嚴重的隱患,皇帝實行王安石變法,天下還算太平。但實際上在這一年京師發生了嚴重的瘟疫。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
天子腳下發生了瘟疫,在古人看來這是上天在示警,朝廷中的一些政策必有很多不合理,對百姓過於嚴苛的地方。(我查閱史料後發現嘉佑三年開封府確實發生過瘟疫,造成城內外居民死傷大半。)
發生了瘟疫,古人一定會禱告上蒼,祈求上天免去這場天災。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柱,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大尉,即便登程前去。
這張天師是道教龍虎山上清宮的主持。請來如此名望的人開壇祭祀,即使不能消除天災,也能起到安穩人心的作用。但朝廷所託非人,實不該派洪太尉當欽差。
龍虎山的張天師不參與俗世事物,即使是皇帝相召,他也有拒絕的權利。在洪太尉第一次去上清宮的時候,張天師沒有相見,小道士說了一套說辭,意思是洪太尉應該表達誠心從山下步行上山,而非坐轎。
洪太尉不敢放肆,只好忍氣吞聲的第二天步行上山。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裡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擁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哪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
洪太尉歷經磨難總算上得山來,順順利利的見到了張天師,當然也少不了說些氣話給張天師聽。張天師為了表達歉意,邀請洪太尉遊覽上清宮。眾人遊玩間走到一處大殿旁,只見大門緊鎖,上面貼了很多封皮、符印,洪太尉便問起了緣由。原來這座大殿是「伏魔之殿」,是龍虎山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下敢妄開。若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澆鑄,裡面的事,就連本代張天師也不曾知道。
洪太尉聽了這些緣故,心裡的倔脾氣上來,非得令人打開看個究竟。只見眾人打開後,大殿入口處有一石碑,碑上寫著「遇洪而開」四個大字。洪太尉見了高興非常,覺著這四個字正是應了他,便再令人將石碑挖開。
等連下面的青石地板都撅開後,卻發現了一個萬丈深淺的大洞,一時間異響頻起,好像地動山搖一般。等眾人穩住心神,卻聽到一聲響亮後,一道黑氣從洞穴裡飛了出來,在空中散作了百十道金光向四面八方飛去了。
而這些金光正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是今後名動天下的水泊梁山一八零八將!
更多水滸講解,且待下回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