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武當山 ,人們總會把它和張三丰或者「武當派」聯繫起來,但這次 湖北 之行,卻徹底改變了我以前的認識。張三丰的確在 武當山 有過營建,但他只是起到「中興」的作用。現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 武當山 道教建築,並不純粹是宗教發展的產物,而是明成祖朱棣為鞏固自己統治傾力建設的一項政治成果。
傳說真武是淨樂國王子,他遇仙人指點後經歷種種磨難和考驗終於成仙。 武當山 獨尊真武,明成祖在營建道教建築時也緊密圍繞真武從王子到求學到遭遇考驗再到成仙等種種經歷,從山腳到山腰到山頂逐步建造多個宮觀群,每個宮觀群符合真武修仙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因此 武當山 道教建築群是一組十分完整的建築群,而不是分別建設的各派道觀
必須說明的是,在明成祖之前, 武當山 於唐宋兩朝都有營建(如五龍觀就是唐代敕建),但到元末大多毀於兵火。之後張三丰才來到 武當山 並修復了部分宮觀,並留下此地日後必 大興 的預言。目前 武當山 上仍留存有部分元代建築。朱棣在營建時也充分利用了這些原有的建築。
遊 武當山 另一個很特別的感受就是遊人稀少,很長時間居然都是一個人在走山路,遇到的三三兩兩的遊人大多數還是拜山的香客;老外倒不少,兩天裡至少遇到四五批(也全是散客,兩三人加一個 中國 人陪著)。
這是從烏鴉嶺出發不久遇到的一組小品式建築,跨在神道中央,朝拜者須穿祠而過。榔梅是一種靈異植物,可以預言國家興衰人世是否太平,據說真武曾在這裡折梅枝寄予榔樹,誓曰:予若道成,花開結果。後果如其言, 武當山 也因此大盛。明代榔梅是不準採摘的,只能作為御果由皇帝賜給臣子
榔梅祠的主殿是元代建築,體量小巧,內供奉榔梅真人。旁邊掛紅神的就是神仙樹——榔梅樹了。在主殿對面的大殿裡,有真武和張三丰的真人大小銅像,還有一組明代求仙學子木雕,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