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漢代磚室墓群,排列如北鬥七星,為什麼古人要修建天文墳?

2020-09-18 香姐逛歷史

在原四川新都縣新民鄉梓潼村(現在四川新都區)有七座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大型土丘。青白江環繞其間、七座土丘猶如七顆星星嵌在這片平疇肥沃的土地上。它們分布在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400米的範圍內,每座土丘高約3米,直徑約50米,排列宛如天上的北鬥七星,當地人稱之為「七星墩」。更有趣的是,距此約10公裡的該縣柏水鄉金花村也有一處分布亦如北鬥七星而被稱為「七星伴月」的土丘群。

兩處土丘群到底是什麼東西?

什麼時候有的?又何時被稱為「七星墩」和「七星伴月」的?這一個個的謎團,長期以來都沒有解開。

1987年,文物工作者對這兩處土丘進行了調查,發現它們均為漢代磚室墓群,經實測證明,「七星墩」的分布圖案與北鬥七星的圖案形狀大同小異。一、二、三、四號墩組成了一個四方形圖案,宛如北鬥的「勺」部(古人稱之為「魁」),與北鬥中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位置相似。四、五、六、七號墩分布大致呈弧線形,如同北鬥的「勺柄」(古人稱之為「杓」),與「玉衡、開陽、搖光」三星位置相似,其排列方向正指東方。

《歇冠子・環流》說:

「鬥柄指東,天下皆春」。

三號墩出土的紀年磚上有「永元(東漢和帝年號)元年三月三日造此」文字,三月三日正值春季,可見「七星墩」的修建與天上北鬥七星有關。據文獻記載,距北鬥七星「勺柄」不遠的地方有一顆「輔星」,而文物工作者在「七星墩」的不遠處找到了恰似居於這顆「輔星」位置的一個土墩。這種根據天上星象位置修建的墳墓,被稱為天文墳。

古代的人們為什麼要修建這種天文墳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把天上的星宿同地上的州域聯繫起來,他們根據地上的區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將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使其相互對應,說某一星是某一國的分星即某一州域是某一分宿的分野。此外古人還把天文現象與國政聯繫在一起,認為星象變化和各地的政治及國家的吉兇有關。「七政星明,其國昌,不明,國殃,」認為天象變化預示著人間的吉兇。

人們對北鬥星的認識開始在漢代以前,《春秋》中已有關於北鬥七星的記載,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繪有「鬥」字天文圖的漆箱。山東嘉祥武氏祠有一幅北鬥七星和輔星的分布石刻圖,與七星墩的排列分布相似。漢代是我國天文學大發展時期,曾出現了像張衡這樣偉大而傑出的天文學家。漢代的一些畫像磚、畫像石中也有反映北鬥七星與日、月關係的圖案。這表明,漢代的人們已掌握了足夠的天文知識,完全有能力修建形如北鬥七星圖案的天文墳了。

結束語

漢代人們修建天文墳,既受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影響,又是我國古代人民對異常天象不能科學解釋的崇天敬地思想的直觀反映,他們希望吉祥天象給自己帶來安寧,希望「七政星明」給人間帶來幸福;同時,統治階級也用這一套來欺壓百姓,以維護他們的統治。儘管天文墳的修建多出於封建迷信的原因,但它仍掩蓋不了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燦爛光輝和偉大成就。

相關焦點

  • 芒碭山漢墓驚現「北鬥七星」圖
    河南永城芒碭山埋葬著以梁孝王劉武為首的西漢梁國八代九王、王后、妃子以及一些親近大臣,目前共發現大型陵墓22座,芒碭山是國內極為罕見的西漢諸侯王陵墓群。在這22座古墓中卻有一座驚現神秘「北鬥七星」圖案,它就是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的梁孝王王后陵。
  • 漢代「北鬥七星」:上曜星月、下安物望——談談北鬥對漢代的影響
    北鬥導航的名字來源於「北鬥七星」,寄望著衛星像北鬥一樣能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北鬥導航系統的命名,有著鮮明的中國色彩,彰顯著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漢朝時期,由於古人對星象的崇拜和北鬥變化規律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北鬥信仰在民間和宮廷盛行,尤其最被道教所重視。
  • 漢代「北鬥七星」:上曜星月、下安物望——談談北鬥對漢代的影響
    這四象代表著中國神話的四大神靈,其中北方七宿——玄武,它的其中一宿形狀酷似古代用作舀酒的鬥形,故起名為北鬥,簡稱「鬥」,就是如今我們熟知的北鬥七星。古人通過觀北鬥可以辨方向、定節氣,它和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象徵著方向、光明和希望。
  • 探尋神秘的北鬥七星
    在不同歷史階段,北鬥往往被解釋成不同的神靈。北鬥在上古可能為九顆星,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後由於歲差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觀察不到,所以有北鬥七星之說。但在先秦的文獻中,仍保留有北鬥九星的說法。北鬥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鬥之俗。古時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於九月一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鬥之俗,謂之九皇會。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古人將「北鬥七星」連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舀酒的鬥形,因此稱為北鬥,它在不同的季節出現,古人方位來確定季節:鬥杓東指,天下皆春;鬥杓南指,天下皆夏;鬥杓西指,天下皆秋;鬥杓北指
  • 「北鬥七星」簡介
    北鬥七星源於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鬥。北鬥七星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作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北鬥其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記載如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
  • 紫禁城「北鬥七星」布局體現的鎮物文化
    紫禁城中軸線北鬥七星的布局形式予以古代帝王北賦予天權,掌握了北鬥七星就像掌握天地一樣統治天下。不僅如此,紫禁城中軸線的「北鬥七星」布局,還有著多重鎮物含義。北鬥七星作為鎮物在歷史上就有,體現古人對「天神」的信仰,並希望用以在避災驅邪的願望。
  • 神秘的北鬥七星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天上的群星為什麼要參拜北鬥呢?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 河南出土「北鬥七星」墓,墓中藏40萬斤黃金,專家:又一未解
    這是《為袁紹檄豫州文》裡面記載的盜墓活動,被盜的對象則是漢梁王墓群。活躍於155年-220年的曹操就是一個盜墓活動組織者。因為傳說漢代梁王的墓群中有40萬斤的黃金。所以當時急需籌措經費行軍打仗的曹操也十分動心。曹操便設置了摸金校尉,招攬善於挖掘盜墓的人才。
  • 為什麼北鬥七星不僅能指「北」,又能計時,看四季?
    北鬥七星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天體。但其實大多數人對它們並不算了解。不知道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我們很少聽說過南鬥六星? 還有,北鬥七星可以說是在夜空中比較容易辨認出來的天體,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它們都屬於恆星,那它們和太陽相比,是比太陽大?還是比太陽小呢?它們距離我們有多遠?
  • 「北鬥文化」如何演變「北鬥信仰」?看漢代古人的星空崇拜與發展
    而北鬥星的真正命名形成于于漢代的《史記》,《史記》記載:北鬥七星,所謂「旋 、璣 、玉衡以齊七政。」平旦建者魁 ; 魁,海岱以東北也,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 ,皆繫於鬥。
  • 北鬥七星用法
    在風水應用中,符合七星打劫的山家,陰陽二宅的外氣地形乾離震三方地形要高或有山峰,才能符合打劫成功。 陽宅內氣布局要在乾離震三方開窗通氣,才能符合打劫成功。因為外氣三方地形要高才能有權力去劫三元九運之氣,陽宅三方開窗門通氣才能貫通三元九運之氣也。才能為地運長久,如能符合七星打劫的陰陽宅,內外氣布局合理,才能推貴出富,發科甲等,和發巨富。
  • 天上星星如此多,古人為何偏愛北鬥七星?
    古人對北鬥七星不僅是偏愛,簡直就是崇拜,這與華夏古老的農耕文明密不可分。以上是古人偏愛北鬥七星的直接原因,同時北鬥七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下為古人偏愛北鬥七星的間接原因:一、北鬥七星與四時節令。古人把北方上空這七顆星聯繫起來想像為鬥(舀酒的器具),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鬥身(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鬥柄(杓),故稱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
    北鬥七星分別是:天樞(shu)、天璇、天璣(ji)、天權、玉衡、開陽、搖(瑤)光。七顆星連在一起成勺狀!關於北鬥七星名稱記錄的完整文獻,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當時還有很多關於北鬥的石畫像,據記載民間極其崇拜北鬥星,漢代墓頂上的北鬥七星圖。
  • 古人為什麼定16兩為1斤?原來是和北鬥七星等星辰有關
    現在我們都知道1斤代表10兩,可是在古代一斤卻代表16兩,這是為什麼呢?為什又要這麼規定呢?定一斤為16兩的人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夫差的那個範蠡。範蠡經過苦心發明創造,用一根白木,在上面刻上黑色星星狀標識,就是我們上面所講的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北鬥七星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而南鬥六星是由天府,天梁,天機,天同,天相,七殺六星組成的。他用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
  • 見證北人南遷 尋找六朝豫章——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
    ▲全景圖(由南向北)七星堆六朝墓群位於江西省贛江新區儒樂湖以南、贛江以西的南坊村。2013年6月至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館對七星堆古墓群進行了考古勘探,發現古墓葬45座;201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七星堆周邊5公裡範圍進行了文物調查、考古勘探,發現墓葬圍繞著七個土墩子分布;土墩子高程為28~32米,空間排列形似「北鬥七星」。
  • 四川彭山發現墓群大墳包墓地,或為古蜀後裔埋骨之地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7月22日,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眉山市彭山區發現墓群大墳包墓地,時間跨度從戰國至明清時期,現推斷為古蜀後裔的埋骨之地。據了解,該墓群為彭山區武陽安置房一期大墳包墓地,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五一村,現為武陽安置房一期項目建設用地。墓地所在地為一山坡,地勢起伏較大,東側為岷東大道,西側為武陽故城址保護區,南側為川西小鎮,北側為待建政府預留用地。
  • 道教北鬥七星君。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北鬥七星有非同一般的信仰?
    無論在那個時候,哪個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傳說,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北鬥七星的信仰更是濃烈甚至可以看到人們將北鬥七星擬人化作為星君。北鬥七星化作的七星君分別為陽明貪狼星君,陰精巨門星君,真人祿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貞星君,北極武曲星君,天關破軍星君。
  • 陶公山東漢時期磚室墓群完成野外發掘
    ④    圖①:墓群全景    (許超 攝)     本報訊(記者陳青 通訊員許超)記者昨日從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東錢湖陶公山東漢時期磚室墓群完成野外發掘工作,出土陶罐、青銅刀、青銅弩機等生活用具、兵器和建築構件20件。    今年8月中旬,東錢湖旅遊度假區院士中心配套道路總承包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在建設村陶公山發現古代墓葬。
  • 北鬥七星:你知道它的故事和由來嗎?
    北鬥七星 北鬥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第一天樞、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七顆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看起來像一把裝水的勺子。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