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水彩畫第一人」?他就是從土山灣畫館走出的徐詠青(1880-1953)。
「紀念徐詠青誕辰140周年」繪畫文獻展日前在上海徐家匯源遊客中心二樓舉辦,展出約30幅徐詠青繪畫,與徐詠青相關的文獻檔案也同時亮相。雖然他一生為發展中國藝術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他的畫作從未出版過畫冊,更未舉辦過展覽。
■匯遊徐家匯講座現場
本次匯遊徐家匯活動,特邀此次展覽策展人、近代史研究專家、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張偉,以《揭開水彩畫大師神奇的魅影——紀念徐詠青誕辰140周年》為題舉辦講座,紀念誕生於土山灣的第一位水彩畫大師。
■展覽現場
徐詠青,上海松江人,幼年時被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收養,9歲隨劉德齋習畫。劉德齋,是土山灣存續百年間執掌畫館時間最長、影響也最大的一位。而徐詠青則被公認為畫館眾多學生中聲譽最隆的傑出代表。
張偉說,徐詠青是劉德齋最喜愛的學生。劉德齋曾屢屢為徐詠青單獨講課。日後,劉德齋又親自安排畫館油畫水平最高的老師王安德向徐詠青單獨傳授油畫技法。
此次展覽中有一張珍貴的合影,見證了這份師生情誼。這張合影攝於1912年4月,劉德齋70歲生日,畫館在龍華百步橋為其祝壽,徐詠青以老學生的身份特地趕來為老師祝壽。三個月後,劉德齋就因病辭世了,這張照片,很可能是這對師生唯一一次合影。
 >
■徐詠青繪雜誌封面作品,1912年9月《婦女時報》第8期
張偉指出,要理解徐詠青的藝術,繞不開他在商務印書館等書局的工作經歷。
1905年5月,徐詠青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美術工作。此次展覽展出的一套商務印書館出版於1906年2月的《中學鉛筆習畫帖》,署名「商務印書館」編輯。這套習畫帖共6冊,循序漸進,非常適合當作繪畫教材,也完全能夠作為自學範本,故十分暢銷——至1907年11月,這套書已經五印,1911年5月十印。
■展覽現場
按照張偉的分析與推斷,「這套書中的範畫全部都是西畫,可以看出一定出自經過嚴格西畫訓練的畫家之手;而且,我們如果將此套教學用書和土山灣畫館當年的教材《繪畫淺說》和《鉛筆習畫帖》作一番比較,兩者的承繼關係可說一目了然。這完全符合徐詠青的身份,而在當時的商務印書館則根本找不出完全符合這種條件的第二人。」
在此次展覽中看到徐詠青為商務印書館及其他書局出版的雜誌所畫的很多封面,其中包括有正書局的《小說時報》(1909年創刊)、《婦女時報》(1910年創刊)和商務印書館的《婦女雜誌》(1915年創刊),總數有幾十幅之多。
張偉表示,徐詠青繪製的這些封面,大多數為時裝婦女,無論是人物本身以及她們所穿服飾和周邊器物,都來自於實際生活,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而且,出現在他畫筆下的婦女形象,幾乎都是投身社會的讀書女子,而非以往純粹依賴男人的賢妻良母。
他認為,「徐詠青的這些人物畫作品,不但開創了封面畫反映現實的先河,而且也成為他以後參與創作月份牌的一次可貴實踐。」
 >
■徐詠青1914年為《時報》創刊10周年繪時裝仕女圖
在商務印書館,徐詠青還開班授課,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才。日後在月份牌畫界叱奼風雲的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塵等名家,都是徐詠青的學生。
徐詠青的月份牌也十分有特色,幾乎無一例外是以水彩畫的,大多畫的是風景,有別於當時市面上以人物為主的月份牌。
■徐詠青為亞細亞火油洋燭所繪月份牌《深山古剎》
此次展出的徐詠青於1923和1924連續兩年畫的亞細亞火油洋燭月份牌《深山古剎》和《杭州靈隱寺》,以及同時期畫的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月份牌《蘇州虎丘塔》,煙雨迷濛,古味森然,不僅造型、立體感表現得極其精確,而且質感飽滿,色彩厚實明亮,給人以清新厚重之感。
徐詠青的水彩畫在當時是第一流的。留學比利時、畫名馳譽歐洲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張充仁對此有這樣的評價:「他(徐詠青)是中國第一個自己的水彩畫家,在此之前在中國土地上也曾創作過水彩畫,但那全是歐洲人的作品,在他之後中國才開始有了真正的水彩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