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紀念中國水彩畫百年

2020-12-01 每日甘肅網

來源:藝術中國  作者:  2007-12-13 15:55  編輯:宋犇

  

     

徐元章《初秋》(瑞金賓館一號樓)

截至去年為止,水彩畫在中國已經走過了百年曆程。為了重新審視中國水彩畫的現狀,全面探討水彩畫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中國水彩畫重鎮上海,正舉辦水彩畫邀請展,由上海美術館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協會藝術委員會聯合主辦,讓熟悉油畫和水墨的觀眾有一次新的視覺體驗。

西洋畫來華上海登陸

上海是我國傳播西洋繪畫最早的地區,天主教會在徐家匯土山灣創辦的圖畫館,曾經為我國培養了第一代的水彩畫家。水彩畫在技法上和工具材料的使用上貼近於中國傳統繪畫,又有西洋畫的理論和技法,傳入後不久就被廣泛接受和學習借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水彩畫是最早嘗試將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洋繪畫的技法融匯在一起的,而從外國畫家對任伯年作品的評價來看,那些水色淋漓、渾然天成的沒骨畫,也無異於地道的水彩畫。

上海美術館館長方增先介紹,作為我國水彩畫發源地的上海,對於水彩畫的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忽視的特殊地位,上海各個時期的水彩畫家更為中國水彩畫的啟蒙、發展、成熟,作出了貢獻。現在上海有一批成績卓越的的水彩畫家,與其它地域的畫家群體迥然不同,他們風格各異,面貌多樣,在全國的水彩畫創作中有獨特的影響力。這次展覽邀請了十五位畫家參展,展出他們各個時期的作品共七十五件,作品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邀請十五位畫家參展

上海美術家協會水彩畫粉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劉亞平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此次參展畫家和他們的作品特點。參展者除了他本人外,還有瞿順發、蔡江白、王克良、聶崇良、徐元章、朱大白、王北珍、毛樹衛、李錫華、柳毅、梁鋼、鄭志明、侯偉、平龍。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其中,瞿順發、蔡江白一直保持著創作的強勁勢頭和旺盛精力,一個持續多產,一個求高、大、全,對後輩畫家有著無形的激勵;王克良作品充滿了與其身份和年齡不符的霸氣,和很多小情調的水彩畫形成對比;聶崇良、徐元章的都市題材作品,表達了城市內在節奏的律動下,內心深處的隔膜,畫面空間裡滲透了揮之不去的人文情緒;王北珍花卉系列的唯美寫照和李錫華逆光系列的光影意象遊走在主客觀物象和創作意念的融和之中;毛樹衛、朱大白作品近年的變化顯示了他們在題材的「位移」中尋尋覓覓的印記;而柳毅的芭蕾舞系列、梁鋼的奏鳴樂章、鄭志明的西藏人物都堅持了自己在本體語言上完美極致的探索,從不同角度拓展了水彩語言表現的力度;侯偉作品的深度描寫,為輕快飛揚的上海水彩旋律注入了沉穩的低音符號;平龍作品追求在現代構成的視覺形態表現中融入傳統繪畫筆墨的意韻。

寄望新世紀有新拓展

劉亞平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水彩畫曾經歷了繁榮局面,李劍晨、潘思同、張眉蓀、李詠森、蕭淑芳、雷雨、樊明體、朱膺、哈定等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的水彩畫家,而上海水彩畫家則是中堅。到八十年代,沈紹倫、金立德、廖炯模、鮑夫華、嚴德泰等又成了這一時期上海水彩在創作上突破的代表人物,張英洪、陳培榮等將平面構成等設計元素移入水彩畫,改變了水彩畫以往習作化的狀態,將創作的主體性提升到顯要的位置,王雲鶴、李沙等在都市題材上的探索,也拓展了水彩畫的創作視野。九十年代以來,上海的水彩畫逐漸形成了一個創作的群體,中年畫家的成熟、青年畫家的嶄露頭角,以及他們群體性的努力和從語言形態到創作方法各呈其是的獨立面貌,使得上海水彩畫顯示了振興和重鑄輝煌的創新勢頭,而歷年不斷吸納的外省市畫家又為上海本土水彩畫的流變、互動、激蕩、碰撞催生了盎然的生機。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談到水彩畫未來的發展,劉亞平說,就水彩畫整體的生存狀態及其影響力而言,從某種角度來看,還有相當的保守性,遠未達到理想的境地,而是次的展覽作品表明了當代的水彩畫家在新世紀站在水彩本體屬性之上,介入多元並存的當代語境之中努力的意願。

~ http://www.artx.cn/

而上海美術館館長方增先則表示,在東西方的藝術現狀都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每個畫家都應該對現實社會和文化環境變化和由此產生的反映作出思考,上海的水彩畫應該能夠重新找到新的臨界位置。... ...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1715-2015]圖解中國水彩畫百年歷史
    ‍‍前言‍水彩藝術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從1715年傳教士郎世寧來華傳授西畫算起,水彩畫傳入中國至今正值三百年,而尤以近百年來「中國水彩」的發生與發展最具意義
  • 中國百年水彩畫展
    展覽包含了自1905年以來一百年中中國水彩畫各個發展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重要作品300餘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國水彩畫的萌芽期,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被譽為「西洋畫之搖籃」裡培育出來的第一代中國水彩畫家徐詠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紀初年的《杭州西湖》寫生畫展出,最早出國留學的李鐵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靜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則有他1905年一幅畫在明信片上的風景畫展出,這些都是極為可貴,難得一見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
  • 誰是「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匯遊徐家匯講座,揭開水彩畫大師神奇的...
    誰是「中國水彩畫第一人」?他就是從土山灣畫館走出的徐詠青(1880-1953)。 「紀念徐詠青誕辰140周年」繪畫文獻展日前在上海徐家匯源遊客中心二樓舉辦,展出約30幅徐詠青繪畫,與徐詠青相關的文獻檔案也同時亮相。
  • 石增琇教授:中國第一張水彩畫誕生天津不是巧合
    (中國網·濱海高新資料圖)石增琇:寫在《天津水彩60年》紀念展前面九河下梢,天子渡口,天津自建衛以來就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說中國第一張水彩畫出現在天津似乎也不只是一種巧合。天津有著優厚的水彩畫藝術傳統和資源。一百年前,李叔同大師的水彩畫《山茶花》和《昭津風景》是我國早期的水彩畫,他的著作《水彩畫法略說》這是我國第一部水彩理論著述。
  • 中國水彩畫家肖明作品
    《老伴兒》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冬雪》入選「第八回東北亞地方政府美術作品展」《山妹子》入選「中國百年水彩畫展」《山風徐來》入選「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無風的午後》入選「第二屆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畫雙年展」
  • 「用水彩畫畫」-石增琇水彩畫欣賞
    石增琇的水彩畫入選《中國首屆水彩人物畫展》、《全國第六、七、八、九、十屆水彩.粉畫展》、《全國首屆、第二屆小幅水彩畫展》、《中國百年水彩展》、《在風景中行走-當代水彩畫名家婺源寫生作品展》、《百年華彩樂章-第二屆中國當代優秀水彩畫家提名展》、《中國著名水彩畫家畫曲靖暨水彩畫邀請展》、《上善若水-2010中國當代水彩名家邀請展》、《首屆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彩繪當代——中國當代水彩名家第二回展
  • 從「意彩」到溢彩 水彩畫在一級市場異軍突起
    上個世紀初,水彩畫開始進入中國,由近代我國留學海外習畫者將此畫種帶回國內,水彩畫在中國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 精彩回顧丨匯遊徐家匯《揭開水彩畫大師神奇的魅影》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張偉,來到徐家匯源景區內的土山灣博物館,為大家帶來一場「揭開水彩畫大師神奇的魅影」的主題講座,在這處中國西洋畫搖籃的所在地,講述「中國第一個自己的水彩畫家」徐詠青從此啟程的成才之路。,百年時光裡,掀開了中國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頁。
  • 向史而新:回望浙江水彩畫百年
    水彩畫作為舶來品,從1715年傳教士郎世寧來華教授西畫算起,傳入中國至今已有300年歷史;20世紀初葉至今,現代「中國水彩」也已行過百年長路。作為一個域外畫種,它在我國大地上落地生根、蔚然成林,曲折的本土化歷程不僅見證和映射著現代中國百年美術風雲,也昭示著本體精進當以自我革新為機樞的內在規律。
  • 百年華彩,我們的水彩夢...
    展覽包含了自1905年以來一百年中中國水彩畫各個發展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重要作品300餘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國水彩畫的萌芽期,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被譽為「西洋畫之搖籃」裡培育出來的第一代中國水彩畫家徐詠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紀初年的《杭州西湖》寫生畫展出,最早出國留學的李鐵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靜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則有他1905年一幅畫在明信片上的風景畫展出,這些都是極為可貴,難得一見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
  • 回望|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作品全集(300餘幅)
    包含了自1905年以來一百年中中國水彩畫各個發展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重要作品300餘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國水彩畫的萌芽期,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被譽為「西洋畫之搖籃」裡培育出來的第一代中國水彩畫家徐詠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紀初年的《杭州西湖》寫生畫展出,最早出國留學的李鐵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靜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則有他1905年一幅畫在明信片上的風景畫展出,這些都是極為可貴,難得一見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
  • 中國百年水彩典藏(100幅)
    水彩是西方傳入中國的畫種之一,自身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水彩在中國的引入與發展一方面對中國近現代美術的價值觀、審美觀、方法論都產生了影響,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中國文化藝術的影響,中國哲學天人觀的空靈、中國詩歌的意境、中國水墨水的特性與水彩的靈明、快朗在表現美學和技法美學上是相通的。
  • 中國水彩畫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然而,這一種令普羅大眾感覺無比親切的畫種,卻因「雕蟲小技」而在國內的藝術市場上備受冷落。今夏,上海泓盛拍賣公司推出「中國水彩經典遺珍專場」,將中國第一批水彩畫大師張眉孫、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等人的共計520件作品打包拍賣。雖然在業內收穫如潮好評,但拍賣師1800萬起拍後便無人回應,單件均價僅為3.46萬人民幣的「博物館級藏品」最終遭遇流拍。
  • 浙江美術館展中國水彩畫百年:從本土化歷程到觀念創新
    澎湃新聞獲悉,「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畫作品展」今天在浙江美術館開幕,展出包括李叔同、林風眠、吳大羽、倪貽德、吳冠中、潘思同等眾多美術先驅創作的水彩畫作品140餘件。展覽同時立足於中國水彩畫學術立場,對水彩畫在中國的發生發展進行回望,以期對未來有所啟示。
  • 《藝展中國》本期專訪:黃衛斌水彩畫作品展
    黃衛斌,男,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水彩粉畫工作委員會會員,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理事,日本水彩畫會會員,職業畫家。2017年 作品《望鄉》榮獲日本水彩畫會105周年紀念展名人獎(丸山晚霞賞)2017年 作品《雨後》入選2017年上海水彩畫作品展2017年 作品入選2017第3回日本水彩受賞作品展2017年 作品榮獲第八屆世界水彩華陽獎水彩微畫比賽佳作獎
  • 徐家匯雙節熱展出爐:中國第一個真正的水彩畫家
    今年,正值「中國水彩畫大師」徐詠青誕生140年周年紀念,在他生前學畫和生活過的地方——徐家匯,一場《詠青海尚——紀念徐詠青誕辰140周年藝術鑑賞展》將重回大眾視線。天主教入中國,上海徐家匯亦其根據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溝通,該處曾有極珍貴之貢獻。土山灣亦有可畫之所,蓋中國西洋畫之搖籃也。——徐悲鴻《中國新藝術運動的回顧與前瞻》,載1943年3月15日重慶《時事新報》徐詠青正是這座「中國西洋畫搖籃」在近百年期間培養陶冶出的最傑出的美術大家之一。
  • 《藝展中國》餘曉君水彩畫作品展
    餘曉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畫系副教授。」(武漢)《洗禮》等4幅作品參加江漢平原行作品展(武漢)2016年《呼-吸.3》參加首屆IWS國際水彩畫中國展並榮獲優秀獎 (上海)《夢.8》、《夢.9》參加「彩韻中國」中國當代水彩作品展美國巡展(聖路易斯和列剋星敦)
  • 彈指一揮間,10年前的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作品全集(300餘幅)
    包含了自1905年以來一百年中中國水彩畫各個發展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重要作品300餘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國水彩畫的萌芽期,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被譽為「西洋畫之搖籃」裡培育出來的第一代中國水彩畫家徐詠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紀初年的《杭州西湖》寫生畫展出,最早出國留學的李鐵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靜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則有他1905年一幅畫在明信片上的風景畫展出,這些都是極為可貴,難得一見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
  • 「中國水彩畫欣賞」著名水彩畫家 張英洪 水彩原作 大紅月季
    大紅月季作 者:張英洪畫家簡介:張英洪(1931.5—),男,浙江省寧波市人,是上海水彩畫會會長,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美術系教授,第一屆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委員,是中國水彩畫壇有成就的畫家之一。1946年入上海美專求學,後轉入杭州國立藝專深造。長期從事水彩畫創作與高等美術教學。曾先後在同濟大學、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執教,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華東師大兼職教授。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上海水彩畫研究會會長。作品《企》獲第二屆全國水彩( 粉)畫展優秀獎。主要作品張英洪出版有《現代水彩畫技法》、《水彩靜物——名家講座叢書》、《張英洪水彩畫集》等。
  • 東方水彩 中國香港水彩
    中國最大的水彩藝術平臺·最受歡迎水彩圖文公號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中國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