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新 王 珊 匡 浩
舌尖山水,古丈毛尖。
3月29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牛角山山頂萬畝生態茶園,2019中國(古丈)第三屆茶旅文化節又將如約而至。
茶鄉古丈久負盛名,古丈毛尖的山坡上、田地裡、溝壑間,層層疊疊都是翠綠的茶園;村屋前、小院裡、空地上,不經意間都是茶葉的清香……
不到15萬人的古丈縣,是湖南省人口最少的縣,卻擁有16萬茶園面積,人均茶葉畝平面積全省第一。在這裡,70%的農業收入來自茶葉、80%的農業人口從事茶產業、90%的村寨種植茶葉。全縣茶葉年加工能力1萬噸,涉茶企業43家,個體經營戶105戶,為引導促進茶產業,實行行業自律,相繼成立了13家村、鎮、縣茶葉協會組織。茶,早已深植古丈文明,成為最閃亮的產業名片,最有力的發展引擎,最重要的經濟命脈。
綠色科技 打造第一生產力
山下溪水涓涓流淌,山上奇峰聳立,形若對鏡梳頭的美麗少女,這片風水光,名為梳頭溪。從溪邊到山頂,一片翠綠的茶山,正是「英妹子」有機茶種植基地。
不同於一般茶園儘是綠色,梳頭溪的茶園裡星星點點立著一塊塊黃色小板。「別小看這些黃板,這可是綠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專門對付茶害蟲小綠葉蠶。」古丈縣政協副主席、高級農藝師沈仁春向我們介紹。
為推進茶園有機種植,2018年3月,古丈縣政府與中國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團隊籤署協議,開展綠色防控示範。第一批在全縣7個鎮13個示範點建立了1萬畝綠色防控示範區,推廣天地友好型殺蟲燈、數位化色板、性誘劑、生物製劑等防控措施。
這,不過是古丈以科技推動有機茶園建設的一項舉措。
古丈人深知,未來的發展看質量,質量的關鍵在科技。近年來,古丈在大力發展茶園面積的同時,瞄準產業提質,推進科技興茶。他們與中國茶葉研究所、湖南農大、湖南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以科技興人才——組織科研人員上門開展茶葉技術培訓,選派200餘名農技幹部、專業大戶和企業負責人到高等院校學習茶學知識,共培養茶葉技術骨幹1800餘人、茶藝人才150餘人。
以科技促有機——加快基地從傳統培管模式向生態綠色有機轉變。36家企業及茶葉專業合作社完成有機茶認證工作,建立有機茶園4.1萬畝,佔全縣茶葉總面積的27%,位居全國前列。
以科技強標準——建成覆蓋產前、產中、產後的紅、綠茶地方標準體系,先後完成「古丈毛尖」QS質量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歐盟有機茶認證,古丈毛尖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實現了產品分級、質量安全有據可依。同時加強高標準紅、綠茶智能生產線建設,全縣名優茶加工總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目前全縣茶葉年加工能力達1萬噸。
以科技創產品——跳出了只做綠茶的單一路徑,變傳統的一季採茶為春、夏、秋三季採茶,成功開發出了古丈紅茶、古丈黑茶、高純度茶多酚、古丈參茶、青龍茶等新產品……賦予了古丈毛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科技,真正成為茶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工匠精神築就核心競爭力
同樣的茶,在一般師傅的手裡只能保留八分醇香,在古丈茶王們的手中卻能展現十分魅力。在古丈茶文化街,我們有幸見識了老茶王的風採。
「手工制茶最考驗制茶師的功力。揉搓的輕重、火候的大小、翻炒的時長……都要根據茶葉的性狀來判定,到不到位全憑手與茶碰觸後的感覺。」68歲的張遠忠是第三屆「鬥茶會」金茶王,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不善言辭,說起心愛的茶來,卻妙語連珠、頭頭是道。
80年代,正是張老與制茶師們反覆探索,改進了古丈毛尖制茶的關鍵工藝,成就了古丈毛尖緊、細、圓、直的特性,使其在當時以捲曲形為主的綠茶中脫穎而出,一炮走紅。50年來,他年年月月、時時刻刻泡在茶裡,奔走於茶園、作坊、茶市間,種茶、制茶、品茶,授徒傳藝,以專注、堅守傳遞著「工匠精神」。
「像張老一樣有本事的茶王,我們古丈可不少。」縣茶葉局局長劉潔瓊言語之間,滿是自豪。
古丈是老茶鄉,早在80年代古丈毛尖就聞名遐邇,一代代的師徒傳承,口傳心授,為古丈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制茶工匠。
從2000年起,縣委、縣政府組織「鬥茶」大會。由茶師現場炒茶,同臺競技;由來自省裡、全國的茶葉專家『盲評』。作為全縣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氣象最濃的一樁茶事盛會,鬥茶大會成為培養人才、爭先創優的最好平臺。10屆鬥茶大會,不僅鬥出了一批茶聖、茶王,也鬥出了古丈茶人的精氣神。
第四、五、九屆茶王向春輝,每次炒茶都會自己品嘗,如遇到口感不好的成品茶他立即會選擇倒掉。他說,「制茶的秘訣,就是用心和悟性。」
第七屆「金茶王」向仍坤,專心做茶30年,他制的樣茶曾拍出了18.8萬天價。
第八屆金茶王向順亮,手生六指,卻能在一招一式中完美詮釋古丈毛尖「緊、細、圓、直」的特徵,被當地人成為「六指茶王」……
在古丈,還有著一大批這樣的能工巧匠,他們把精益求精種在血液中,把不懈創新刻在骨子裡。正是他們的執著堅守,保障了古丈茶始終如一的優異品質;正是他們的言傳身教,為古丈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有信仰、肯堅持、求極致的茶人,成為古丈茶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本。
品牌塑造 提升茶葉發展力
春秋茶業妙古金有機茶園、青竹山茶業有機茶園、牛角山茶業有機茶園、英妹子有機茶園、盤草源頭河茶業有機茶園五大有機茶,全面展示古丈茶園魅力;首屆《最美茶藝師》選手親臨古丈,帶領觀眾領略古丈毛尖之美妙;茶頻道等多家平臺在線網絡直播,「古丈茶E時代」茶頻道微商城與盤古電商平臺同步開展春茶預售,開園直播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30.47萬人,購買交易訂單達到5000單……
這是2018年3月古丈毛尖春茶開園直播的盛況。
品牌是產業的名片,打響了品牌,產業才有了強勁的發展動力。2017年、2018年,古丈整合春茶開園節、鬥茶大賽、春茶推介會、中國有機茶高峰論壇等主題活動,創造性推出了兩屆茶旅文化節,每一屆都引爆了湖南茶葉市場。
「別看古丈是個老茶鄉,品牌意識、市場意識非常超前。」省茶葉協會秘書長王準評價。
這個「超前」,體現在品牌創建申報上。翻開古丈茶的「榮譽簿」,一系列重量級獎項讓人驚嘆:「萊比錫國際金獎」、「2014世界茶業博覽會」金獎、2015年「米蘭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2017年「中華文化名茶」稱號。古丈毛尖、古丈紅茶先後獲國家地理產品保護,是全省唯一一個雙茶品牌入選地標產品的區縣。古丈縣也多次榮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有機茶之鄉」、「全國茶葉百強縣」、「中國茶文化之鄉」稱號及全國茶葉標準化工程示範縣。
這個「超前」,體現在品牌宣傳推介上。早從2008年起,古丈就開展了萬人品評會、茶歌會等一系列創意推介活動;2013年以來,更是變「請進來」為「走出去」,先後成功舉辦鬥茶會、茶文化節、茶歌大賽、茶產業微視頻大賽及「古丈毛尖」中國行等一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引人注目,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古丈一方面搭建「傳統市場」平臺,在縣內建立茶葉專業市場「茶文化一條街」,鼓勵茶企在省內外中心城市和旅遊城市開設實體店,目前已在長沙、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銷售網點230個,部分茶產品出口到歐盟、美國、港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方面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古丈毛尖官方網站,在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城開設旗艦店。
正是一次次「超前」,讓古丈茶在市場中步步領先,發展動力十足。
茶旅融合增強產業帶動力
在竹溪灣茶文化主題公園,極目遠眺,只見萬畝茶山美如畫,城市喧鬧盡在腳下。「每逢傍晚,我們都來山上散步。」家住附近的向大嬸告訴我們,這裡距離縣城不過兩三公裡,步行上山十多分鐘,是當地老百姓休閒的好去處。
「竹溪灣茶文化主題公園是我們近年來打造的眾多茶旅項目之一。」古丈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周大釗介紹,古丈生態環境優良,旅遊資源豐富。為整合資源,做強產業,近年來,古丈縣以茶促旅、以旅帶茶,全面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緊扣紅石林、坐龍峽、棲鳳湖、高望界、天橋山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景區開發,合理布局茶產業,科學植入茶文化。
整合茶葉專業村寨、傳統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旅遊名村等優勢資源,積極開發茶旅農家遊、生態遊、田園遊、民俗遊等特色項目。
以打造「武陵茶都」為目標,在新區規劃建設茶葉博物館、茶葉休閒廣場、茶葉主題公園、茶鄉影劇院、茶葉交易中心、茶鄉旅遊接待中心等標誌性項目建設。
按照「一廊四帶」布局,著力建設百裡生態有機茶廊、十裡茶園休閒觀光帶、高標準茶葉產業示範帶、茶葉旅遊示範帶、高山雲霧有機茶產業帶,努力打造茶旅精品遊線。
高望界、青竹山、杜家坡、牛角山等一批茶旅融合項目相繼問世,不僅成為古丈吸引茶商、遊客的重要資源,更成為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牛角山夯吾苗寨,自2008年發展茶旅融合項目以來,十餘年時間,村裡年人均收入從不足800元增長到10000多元。目前,村裡每年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7個村6000多人,通過土地流轉、在茶旅項目上務工、分紅等方式增收致富。
「茶旅融合提升了茶葉產業效益,拓寬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周大釗副縣長表示,2018年,古丈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該縣成功獲評「國家茶葉標準化建設示範縣」、「湖南省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世界生態古丈茶」,全年完成茶葉生產加工8287噸、產值9.37億元,分別增長11.4%、19.9%。為古丈茶旅融合發展帶來了好契機。到2020年,張家界至吉首、懷化高鐵通車之際,古丈茶旅融合要力爭走在全省前列。
感恩濟南 請濟南人民喝杯茶
3月27日,濟南茶/旅/企/媒聯盟40名代表來到茶鄉古丈,在接下來的3天時間裡,他們將快樂地體驗神秘湘西,在古丈的山水裡,品嘗古丈毛尖的芳香。
2017年2月,濟南對湘西正式啟動東西協作、精準幫扶。據了解,自濟南高新區幫扶古丈縣以來,始終堅持資金項目齊支持、扶持扶智同推進、政策感情雙投入,僅2018年整合援助資金達3220萬元,共實施合作項目21個,帶動古丈縣貧困人口345戶1419人脫貧,受益人口達1557戶6522人,為古丈縣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支撐。
2019年,古丈縣將與濟南高新區進一步強化扶貧對接,抓實扶貧協作項目;高新區將在社會扶貧、消費扶貧等領域加大對古丈縣的幫扶力度。
古丈縣位於湖南省西部,總面積1297平方公裡,有常耕地11.5萬畝,其中稻田8.5萬畝,旱地3萬畝,是集「老、少、邊、窮、山、庫」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七鎮103個村,總人口14.4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8%。雖然古丈縣經濟基礎薄弱,但資源十分豐富,素有茶葉之鄉、林業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全縣生態茶園面積達16萬畝。古丈縣旅遊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林木綠化率高達80.9%。有世界地質遺址——古丈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望界,國家森林公園——坐龍峽,省級風景名勝區——棲鳳湖,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和「中國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古丈縣文化資源豐富,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有6項,省級8項,11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
幾年來,湘西州及下屬各縣區人民受益良多並對濟南人民充滿感恩之情。為深入開展兩地對口扶貧事業,湘西州古丈縣政府、濟南市高新區管委會、濟南廣播電視臺、大湘西茶產業發展促進會共同舉辦2019中國(古丈)第三屆茶旅文化節古丈茶旅資源濟南推介會系列活動,旨在通過兩地協同推進,跨界融合,有力推動古丈縣茶旅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幫扶古丈縣脫貧工作取得真真正正的成效。
本次濟南茶/旅/企/媒聯盟古丈行作為第三屆中國古丈茶旅文化節的開篇之作,打出「感恩濟南,請濟南人民喝杯茶」的情感呼號,特邀請濟南市政府、協會、旅行社、企業、茶葉經銷商及省市媒體等40名代表飛越千裡,相聚古丈,現場觀摩古丈開茶節的盛況,體驗古丈茶旅文化。
代表們與當地政府和企業一起感受2019古丈毛尖開園儀式並考察古丈茶村寨企,體驗苗家攔門酒,感受特色苗家長龍宴,期間還將組織兩省三地茶商、茶企和旅行社開展資源對接會,共同挖掘「主動造血」式的精準扶貧合作空間。
濟南網、無線濟南客戶端將通過融媒體直播、抖音、專題網頁等多種形式全程報導此次濟南茶/旅/企/媒聯盟古丈行活動。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