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Chris Snelling,Paula iete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主要描繪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浮世繪常被指色彩版畫的木版畫,但手繪作品也很多。
浮世是指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意思。因此浮世繪的是世間風情的畫作。浮世繪畫師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因這兩個畫派非常顯赫。
浮世繪的題材有:
美人畫:以年輕美麗的女子為題材。主要是描繪遊女(妓女)和茶屋的人氣看板娘(招牌女郎),後來也有街頭美女的題材。
役者絵:以著名的歌舞伎演員為題材。肖像畫與廣告傳單的形式都有。
戲畫繪:以滑稽有趣的事物為題材,常見擬人化的手法,也可包括下文的鳥羽絵。另外有時也有諷刺畫的性質,但還是以娛樂性為主。
鳥羽絵:得名自鳥羽僧正,常常將人物的手足畫得很長、很滑稽,屬戱畫的一種。類似現代的漫畫,因此現代的漫畫在發展初期亦被稱為鳥羽絵。
漫畫:即繪畫教學手冊,有各式各樣的題材,定義和現代的漫畫不同。
春畫絵:春畫是以性愛場面及相關事物為題材,亦可見將性器擬人化的手法。這類畫作在實物上也有作為情趣用品目錄及嫁妝之用。在當時的鄉村地區提到錦絵的話,多半就是指春畫。春畫絵則是較為含蓄的情色畫,有美人出浴、羅衫輕解等題材。
名所絵:除了滿足當時無遷徙和旅行自由的民眾對名山秀水的憧憬之外,也有作為旅行手冊的應用。
花鳥絵:以花、鳥、蟲、魚、獸為題材。
武者絵:以傳說、傳奇、歷史小說中的武士為題材,在傳奇熱潮後特別流行。但幕府規定不得繪製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時代以後的武士。
歷史畫:以歷史上著名的事件為題材。明治維新後,為了更加鞏固天皇家的正統性,也有以歷代天皇為主題的創作。
玩具絵:因為應用在玩具製作上,所以種類很多,有雙六、人氣浮世繪的小型版、變裝遊戲的紙娃娃等。
見立絵:取材自既有的歷史故事,但以當時的人、地、事物仿套。
相撲絵:以相撲為題材,也有相撲力士的肖像畫。
張交絵:一張紙上區分成數個大小不一的區塊,各區塊中皆有獨立的主題。張交絵常常是多位畫師共同完成的作品,因此同一張畫上可以看到多位畫師的畫風。
死絵:名人去世時的追悼肖像畫。
子供絵:以小孩子遊玩時的情景為題材。
長崎絵、橫濱絵:以長崎、橫濱的異國風情為題材。
風刺畫:以時事為題材,例如安政大地震(1855年)後出現的鯰絵,因為當時日本人相信地震是鯰魚所引發的。又例如諷刺幕末社會動亂的あわて絵、把戊辰戰爭描繪成小孩子嬉鬧的戊辰戦爭の絵皆是。
皰瘡絵、麻疹絵:作為防治天花及麻疹的護身符之用。
団扇絵:繪在團扇上的裝飾圖。
19世紀中期,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為日本茶葉的包裝上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這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可能是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在荷蘭梵谷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門的「日本夢」展廳。這個展廳中收藏有梵谷臨摹的一些浮世繪以及原畫。因為梵谷和他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而在梵谷博物館的官網上,還有一個日本版畫收藏集,其中有數百幅浮世繪作品。
梵谷給他弟弟提奧心中寫到:「我的畫室很不錯,整個牆壁上貼滿了日本版畫,所以很快樂。」
在梵谷的作品中,如《日本情趣:花魁》、《日本情趣:梅花》、《雨中的橋》等都能明顯地看出對浮世繪的抄襲。
原創作於1820-1830,梵谷臨摹於1887年。作品臨摹的同時又進行了藝術加工。下面兩作品作品就是梵谷對原畫作品的原樣複製。
梵谷受浮世繪的影響逐漸將浮世繪圖像和元素融入自己的繪畫作品中。《唐吉老爺》創作於1887-1888年,主人背後都是浮世繪作品。估計梵谷畫這幅畫時,模特就坐在梵谷畫室那個貼滿浮世繪牆壁的前面。
梵谷在同一時期還創作一幅《玲鼓咖啡屋的女人》畫面上也出現了穿著和服女子的身影。
梵谷名作《星夜》中的渦捲圖案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浮世繪版畫對世界美術史的作用,應該提到它對當時歐洲畫壇的巨大影響。早在喜多川歌磨死去僅6年的1812年,他的作品就出現在巴黎。19世紀後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累克、凡高、高更、克裡木特、溥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如:無影平塗的色彩價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自由而機智的構圖,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對日本藝術的崇拜,以致在西歐產生日本主義熱潮,它不僅推動著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而且在西方向現代主義文化的發展中發揮著廣泛的影響。